跪求一篇关于建筑史的论文………………

作者&投稿:窦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谈

八十年代初,《中国古代建筑史》八易其稿,方付梓。

这部以编年史为特点、注重中国古代建筑各种特点及其同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专著,可成为抗鼎之作。

自此,开始了中国建筑史学沉寂多年后的又一次研究勃兴。

八十年代初,《中国古代建筑史》八易其稿,方付梓。

这部以编年史为特点、注重中国古代建筑各种特点及其同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专著,可成为抗鼎之作。

自此,开始了中国建筑史学沉寂多年后的又一次研究勃兴。

一方面,前辈的专著不断问世,如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上)、刘敦桢《中国住宅概说》、童 《江南园林志》、刘致平《中国古代建筑史》一起,构成扎实、严谨、客观、史论结合的治学风貌。

另一方面,在八十年代,面大量广的关于中国建筑历史与理论的讨论不断涌现,开放的社会带来新学新知对传统建筑史学的挑战,并突出表征在跨学科研究的兴起对传统建筑史学的冲击和影响,甚而出现以论带史的研究状况。

然而,学术的演进除了有时受外部环境的影响外,其自身发展也存在内在逻辑。

了解中国建筑史学发展的途径、认识研究对象和方法的规律,便成为客观的也是现实提出的历史课题。

90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史研究的特点,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

1. 从中心移向边缘

如果说,自梁思成和刘敦桢先生等于本世纪20年代开创中国建筑历史学科始至80年代,研究对象主要以中原为中心进行发散,以汉民族建筑活动为主题的话,那么,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在公众视野中逐渐从中心移向边缘。

郭湖生先生在“我们为什么要研究东方建筑” 一文中,高屋建瓴地指出,汉族的文化特征和建筑的地方性用单一祖源是说明不了的,线型发展的思想、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眼界,不足以完整地认识世界,也不足以正确认识中国建筑的自身。

在郭先生的计划中,将中国以外和中国毗邻或接壤的地区,纳入到东方建筑研究的范畴。

他的几位博士生研究成果,或论“西域文明与华夏建筑的变迁”、“东南亚与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文化探析”,或谈“中日古代建筑大木技术的源流与变迁”,均深入到先民的境外迁来、跨境而居和非中心的文化传播问题。

从中心移向边缘也突出表现在乡土建筑研究上。

80年代出版了一系列以地方为划分的民居书籍,如《浙江民居》、《吉林民居》、《云南民居》等,但民居形态构成既受到不同地区之材料及构筑、不同民族之生活习俗和观念、不同地域之地理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制约,同时一种类型通常又跨越几省,同一省份又含若干类型,是为研究难点,香港龙炳熙先生《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一书,将民居划分为八类外型,涉及边缘问题,尤其强调少数民族与汉族民居最基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受礼制的规限较少,其标准方法可谓卓见。

陆元鼎先生近几年连续成功地召开了“中国传统民居与文化”学术会议,或选址在西南边陲、西部边疆,或定点在广州进行海峡两岸和国际间的交流,实际上对边缘区域民居研究的开展起到了推动作用,这也可从《中国民居学术会议论文集》中边缘地区民居研究所占比重之大略见一斑。

陈志华先生则倡导“请读乡土建筑这本书”,认为建筑环境表现出来的耕和读、利和义十分生动,往往能给我们一些新的启发。

他和他的同事研究并已出版的《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一书,对环境封闭、独立而有品格的楠溪江中游乡土建筑的规划、百姓喜闻乐见的崇祀建筑、文教建筑、商业建筑等做了大量研究工作,此较过去常见的对住宅本身和祠堂的关注,无疑拓宽了视野。

这种变化正如陈先生所说:没有民众的历史是残缺不全的 。

这也可视为以帝王将相建筑活动为中心的研究向民众历史和乡野建筑研究的移向。

2. 从中观转向林木互见

对中国古代各种类型建筑的研究,80年代十分活跃。

探讨型制、手法、空间、技术及观念等,基本上属于对历史上单个或群体的认识和研究,是一种不近不远的中观把握。

而要达到对建筑史上若干问题的深入理解乃至规律性的认识,则需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这也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要求和视角。

潘谷西先生在90年代主持《中国建筑史研究·元明卷》时,就力主林木互见。

如元代的宫殿和城市建设,就触及 *** 的地位和蒙人的习俗等,它既包含制度化的层面,又涉及细微如器皿这样的生活内容,对“酒海”的考证和认识,不仅关系对饮具的理解,更影响至对建筑型制、制度和文化诸问题的认识。

再如张清常先生的《胡同及其他》,就是一本独具慧眼的从北京街巷名称入手去研究文化问题的好书。

书中部分内容是专门谈汉语中的蒙语借词的,张先生是语言学家,富于趣味,但相当篇幅涉及官府、市井、交通等,且涉及少数民族政权问题,其开创之功对中国建筑史研究亦不无裨益。

首届全国地名考证研讨会上,将地名考证与相关学科联系,从而展示见树见林的城市意义,是一重要特色。

葛剑雄先生关于中国史上移民与地名关系的探讨,对揭示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规律及理解聚落的形成,都具有启示作用。

关于古建筑保护理论,如何从物质层面跃进到文化层面,如何从技术手段、科学管理深入到进行系统的保护问题,在80年代,研究还相当不完善。

朱光亚先生在近年做了许多工作,“开发建筑遗产密集区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建筑遗产评估”和“一个古老村落的包含和发展研究”,均从个案入手,却上升到宏观的历史遗产保护和发展模式选择问题。

早在8 0年代,龙庆忠先生的若干研究生在城市和建筑的防灾技术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到90年代已形成景象,其中龙先生由具体的防洪、防涝、防潮、防风、防蛀、抗震、减灾等工作的开展而关注人聚环境的思考,是十分有远见的,也是典型的知微见著、见木见林的研究。

3. 从旁观走进心态和人

以今人思维、生活、观念理解历史,总是一种旁观的态度。

然而要理解中国古代建筑出现的真相是什么,就不能不贴近古代的人和当时人的心态。

如想关心明朝的城市那么就需关心明朝人的日常生活及他们想象的世界是什么,类似的方法论就是法国的年鉴学派,也就是把心态史与社会史的方法和历史研究结合起来。

朱建飞(Jian Fei Zhu)的“天朝战场:中国明清北京和紫禁城”(A Celestial Battlefield: The Forbidden City and Beijing in Late Imperial China),就是以大臣和太监、皇后、妃子、宫女对皇帝理性要求和感情需要的争夺为契入,及以北京生活的人和故宫生活的人的关系为出发点,从四个层面来探讨外朝和内宫、宫殿和城市的布局与空间关系的,进而分析封建帝国灭亡的原因,其视角之独特,别开生面。

关于近代建筑史研究,赖德霖先生的博士论文较《中国近代建筑总揽》更进一步,其突出的标志就是重视中国近代建筑出现的民族心态和文化心理及建筑师自身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进程中,还有较多的国际行为,传教士、商人、建筑师等参与其中,一批外国学者在这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成果,如德国华纳的《德国建筑艺术在中国― ―建筑文化移植》一书,美国郭杰伟的《亨利·K·墨菲:一个美国建筑师在中国》和《两个美国营造技术输出商对中国的意义》论文等,均进一步注意到个体的人与中国近代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关系。

在园林方面,探讨空间、手法、意境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也是80年代园林的主要研究内容。

90年代初,中文系毕业的王毅先生,出了一本《园林与中国文化》,是致力于“道”、“器”结合的力作,其中探讨在“壶天”和“芥子”中叠山理水,构建完善、精美生活环境的关系方面,角度是独特的,契入到士大夫阶层的人格、心理和思维方式。

1 993年5月在南昌“建筑与文学”研讨会上,听曹汛先生谈起他在研究园林时,常迷入文学情境进行文史方面的考证,会上发言时短未能尽意,有幸的是后来读到曹先生的两篇文章,“陆游《钗头凤》的错解和绍兴沈园的错定”和“故苏城外寒山寺,一 个建筑与文学的大错结”,更是将建筑史上的疑点,通过对诗人的生平、诗作以及相关背景的考证解答出来。

曹先生不仅考出史料的虚假,进而揭示作伪的动机,对这些难言之隐的研究,就可能得出一些全新的结论,这种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精专和广博相结合的治史方法,另开一派研究风气。

应该看到,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的这三大特点,是中国建筑史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既是转变,也是延伸。

在这近三百年史学学术发展过程中,“实事求是”“无证不信”这一朴学传统,一直占据主要地位,充分体现这一思潮的考证学,曾成为清学的中坚。

本世纪初,梁、刘二先生开创的建筑历史学科基本上延续这一传统研究方法,《中国营造学社汇刊》所展现的力求忠实、博证和归纳、比较风格,似乎和在此找到源头,给后人留下至深印象,其对建筑史学术真相所作的努力,也给后人进一步从事深入研究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成就了永不磨灭的价值。

80年代,对于中国建筑史研究,除史论结合外,还有以论带史、论由史出等提法。

“重写”也是一个热门而沉重的话题。

最早大概重写的是文学史,然后是哲学史、文化史、建筑史等。

不过,“重写”两字的背后常常是一种重估价值的情感表达或一种变换体系的理论思考。

就中国建筑史而言,“重写”,除了人们希望将新的资料补充进去外,更是因为人们对过去以背景控制的历史的叙述脉络、对立统一的原则、、进化的线索加上经济史观的认识不满,丰富的建筑现象往往变成了图解,当然有人希望重写。

可是如果缺乏真正有突破性的成果和实物、文献发现,难免进行起来举步维艰,落入排列组合的俗套。

对于90年代中国建筑史研究特点,我理解是更注重历史建筑及其发展,而非建筑历史的论述。

从中心移向边缘、从中观转向林木互见、从旁观走进心态和人,实质上是要发展更多更实在的人类建筑活动内容。

中国古代本来是一个扑朔迷离的时代,建筑又属于“形下”范畴,因此,在古代一些史家那里,关于建筑只剩下不成片断的二三策,而在一些想象丰富的文人那里又会孱入神话虚言。

在研究中,这就有个“有意”的史料和“无意”的史料运用问题。

“有意”的史料,指成文的历史叙述、成定论的内容、有案可稽的制度等,如帝王将相的建筑活动,史官是他的代言人,但有时出于政治或其他原因,经过精心粉饰后,使后人往往截取片断而难辩建筑本身形成的真伪。

如坛庙和陵墓,过去多年一直被划分为礼制建筑,实际上若从“型”的角度去认识,它自始至终和原始宗教唇齿相依,而隶属礼制建筑,只是在殷末周初文化大嬗替?




关于建筑史的好书有哪些谢了
1、《世界现代设计史》,作者:王受之;2、《后现代巨匠建筑》,作者:尹国均;3、《国外后现代建筑》,作者:尹国均;4、《中国建筑史》,作者:梁思成;5、《西方建筑史》,作者:沃特金;6、《中国建筑类型及结构》,作者:刘致平;7、《中国建筑设计参考图集》,作者:刘致平;8、《中国住宅概说》,...

中国建筑发展史?
代表建筑:龙门石窟 云冈石窟 敦煌莫高窟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

跪求一篇关于建筑史的论文………
1 993年5月在南昌“建筑与文学”研讨会上,听曹汛先生谈起他在研究园林时,常迷入文学情境进行文史方面的考证,会上发言时短未能尽意,有幸的是后来读到曹先生的两篇文章,“陆游《钗头凤》的错解和绍兴沈园的错定”和“故苏城外寒山寺,一 个建筑与文学的大错结”,更是将建筑史上的疑点,通过对诗人的生平、诗...

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观——宏村
民居建筑史上的奇观——宏村 1131年,黟县奇墅村村民王艳吉举家搬迁,在雷岗山建起13间房屋,这是宏村的开始。王氏在村口修建的睢阳亭成为宏村的标志性建筑,俯瞰全村。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宏村,犹如一头昂首挺胸、奋蹄前行的大水牛。可以说是第一次表现“仿生学”,成为“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观”。 村里保存完好的明清...

试述我国古代建筑所经历的历史时期。
【答案】:我国古代建筑所经历的历史时期:1、原始住宅和建筑原型。早在旧石器时代,原始人就已经知道使用洞穴作为他们的避难所。北京、辽宁、湖北、浙江等地都发现了原始人居住过的岩洞。在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以黄土层为墙、木架和草泥建造半洞穴式建筑,然后发展成地面建筑。长江流域湿且多雨,...

亚当之家:建筑史中关于原始棚屋的思考作者简介
在建筑史的广阔领域中,(美)约瑟夫·里克沃特是一位备受瞩目的学者和思想者。他以其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广阔的视野,为原始棚屋在建筑发展中的地位提供了独到的见解。里克沃特,这位才华横溢的学者,不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学的教授,也在英国艾塞克斯大学艺术学院担任教授,且在剑桥大学艺术学院的“斯雷德...

建筑发展历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1、古希腊:雅典卫城总平面、帕提农神庙、三种柱式2、古罗马时期(拜占庭):4-15世纪3、罗马式(罗马风建筑、罗曼建筑、似罗马建筑): 10-12世纪4、哥特式:11世纪起源于法国,13世纪~15世纪流行于欧洲5、文艺复兴时期: 生于意大利,15世纪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6、帕拉第蒂...

西方建筑发展史
西方建筑发展史有以下四个阶段:1、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建筑 古埃及是世界文明的发源地。其建筑分为3个主要时期:一是古王国时期的建筑以举世闻名的金字塔为代表;二是中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石窟陵墓为代表;三是新王国时期的建筑以神庙为代表。2、古西亚建筑 古西亚建筑古西亚建筑在两河流域和波斯的建筑两河...

试述我国古代建筑所经历的历史时期。
苑囿和政府办公楼,同时寺庙宝塔和道观也大量建造。宋、辽、金时期,建筑技术和艺术取得显著进步。5、中国古代建筑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元朝修建了元大都和宫殿,明朝则建筑了两京和宫殿。明清时期,出现了众多建筑作品,如宫殿、园林、陵墓、寺庙、民居等,展现了古代建筑的多样性和精湛技艺。

浅谈中外建筑史论文3200字
【世纪末的中国建筑史研究 】 论文摘要: 自70 年代末国门打开以来,战后西方已流行2O一3O年乃至晚近的10、2O年的各种哲学方法论和思潮流派蜂拥而人。 其中以二元分立的方法论模式首当其中,如结构主义的“表层结构一深层结构”模式,符号学的“能指——所指”模式,现象学的“科学客观的物理世界一纯粹意识的生活世...

晋安区18430332407: 我要写一篇关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论文,2000字左右,没有头绪,只要跟中国古代建筑是史关即可,单独分析一个建筑的也行,我不知道从哪开始写起 -
汝露首抗:[答案] 你可以写中国古代宫殿 庙堂的规划建筑和皇家权利的关系啊.开头带一点古代城市城防规划,然后写皇宫的位置和城防的关系.然后写宫殿,先写布局,比如:1中轴对称是为了表现君权受命于天和以皇权为中心的等级概念.然后写中轴线上的建筑对比...

晋安区18430332407: 求一篇中外建筑史的论文,三千字左右 -
汝露首抗: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蛋卷是某大学国际贸易学系学生,很高兴能帮上你.其实有个很好的办法可以让你迅速拿到这样的文献.我们一般找中英文的文献和论文都是用这样的办法.上google,然后收索你要的作品名称或者重点词汇在后面加....

晋安区18430332407: 关于古希腊建筑艺术的论文 2000字 -
汝露首抗:古希腊建筑的概貌 在建筑方面,古希腊人的遗产可以认为有两个主题.一个是希腊建筑所包含的形象模型.这些模型首先包括一系列装饰物术语、雕塑以及风格,多多少少被全盘接受...

晋安区18430332407: 中国先秦至明清的建筑您好,我要写一篇论文题目:试论述先秦到明
汝露首抗: 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 及民间住居、城垣建筑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光辉华章.

晋安区18430332407: 建筑装饰简史论文1000字左右 -
汝露首抗: 你想了解建筑装饰的发展概况,到是比较容易,但要比较全面的发展史,那你应该参考《建筑装饰简史》(教育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该书中对建筑装饰的起源、发展变化作了比较全面的叙述,尤其对历代典型的建筑形制、装饰风格都有着重...

晋安区18430332407: 跪求中外建筑史200 -- 300字左右的学后感,速度啊,要考试了,不知道怎么写..要从建筑设计方面论述哦 -
汝露首抗: 对中外建筑史的感想在历史的长河中建筑物能够经得起岁月的风霜而屹立在那千年不动摇.在建筑史上,凝结着那个时代的经济文化特征,凝结着设计者和建设者的才华.中外建筑史,就像在品读一部壮阔的史诗,揭开人类文明进步的面纱....

晋安区18430332407: 关于山西运城的古代建筑论文 -
汝露首抗: 运城市中国古代建筑史论文 | 山西 绪论 从三个方面概述了中国古代建筑史 第一节:自然条件对中国古代建筑的影响 因气候、土质、周边等环境制宜. 造成南北、东西等地方差异. 第二节: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几个阶段 从旧石器时代、新时期...

晋安区18430332407: 急求中外建筑史论文一篇 差不多包含以下重点 -
汝露首抗: 给你个网址你去看下满意不: http://www.docin.com/p-545232829.html 是河北版的,附图解析

晋安区18430332407: 跪求一篇绍兴各建筑论文
汝露首抗: 绍兴大剧院在市中心看到了真实的绍兴.建筑物是很平实朴素的,不加一丝奢华.惟独有那于中心处的三个庞然大物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座类似于巴黎歌剧院形状的巨大商场剧院集合体,一座不知为何物的类金字塔,还有一座高耸的高塔.孤陋寡闻的我并不知道这些个建筑群是否为绍兴的标志性建筑,但却感觉到绍兴人在城市美化上还是有下工夫的绍兴博物馆,舜王庙等 至于要写成论文则要看 http://wenwen.soso.com/z/q117942483.htm

晋安区18430332407: 谁能帮我找篇中国建筑史论文
汝露首抗:http://www.yuanlin365.com/construct/34131/ 这里有资料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