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所云“贪”、“嗔”、“痴”各代表什么?而“着相”又指什么?

作者&投稿:之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佛教中的贪嗔痴分别指的是哪些意思?~

1、贪,对顺的境界起贪爱,非得到不可,否则,心不甘,情不愿。
2、嗔,对逆的境界生嗔恨,没称心如意就发脾气,不理智,意气用事。
3、痴,不明白事理,是非不明,善恶不分,颠倒妄取,起诸邪行。
贪、嗔、痴为三毒,又称三垢、三火。此三毒残害身心,使人沉沦于生死轮回,为恶之根源,故又称三不善根。
佛曰:“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 即是对治 ”贪、嗔(chen-)、痴“ 的方法。戒,是指一种有道德的、有规范的、无害他人的生活行为标准,斩断因为沾染喜爱外物而生起的执着贪心;
1、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觉。这些感觉能引起众生的利欲之心,因此叫做五欲。于此五欲执著并产生染爱之心,就成为贪。
2、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或者诋毁、抹黑其他宗教等等行为。《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
《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3、痴又作无明。指心性迷暗,愚昧无知。《俱舍论》中说:“痴者,所谓愚痴,即是无明。”佛教认为,众生因无始以来所具之无明,致心性愚昧,迷于事理,由此而有“人”、“我”之分。
于是产生我执、法执,人生的种种烦恼,世事之纷纷扰扰,均由此而起。因此痴为一切烦恼所依。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 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因应因缘,而出现在眼前,待到缘分一尽,就会化为乌有。佛说的“相”,就是世间的一切,“着相”就是执着了,执着了一切,而没领悟到“空”。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希望对您有所帮

贪,贪婪、贪心。嗔,发火,发脾气,

贪,是对于喜好的偏执;嗔,是对于讨厌的偏执;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

着相就是当真。谁当真谁痛苦。佛为了让众生离苦,所以告诉众生不要着相。此为一。  一切相都是缘起不实在的,想着也着不上,如水中月不可捞摸。佛可怜众生做徒劳的傻事,所以劝众生不要着相。此为二。


贪,嗔,痴人间三毒
《俱舍论》依贪著对象区别,将贪分为四种:一显色贪、二形色贪、三妙触贪、四供奉贪。《瑜伽师地论》中则分为事贪、见贪、贪贪、悭贪、盖贪、恶行贪、子息贪、亲友贪、资具贪、有无有贪等。2.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的作者和出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能无意。人的一生中,任你才有多高,能有多强,官有多大,总免不了被一时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所左右,也既佛家所云:贪,嗔,痴。而要完全逃避此种人性,是几无可能的,充其量我们只能说尽...

为什么贪、嗔、痴、慢、疑被称为五毒心?
佛家有“贪嗔痴慢疑”五毒之说,贪即贪婪;嗔即常生气,对什么东西都分得很清楚,这是我,这是你的,爱较真;痴即痴迷、愚痴;慢即骄傲自大、慢性思维;疑即多疑、不信任。贪:贪念一生,万物损。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人一辈子就是在这其中打滚...

佛家说的“贪”“嗔”“痴”三字是什么意思,详细些
净空法师--什么是恶念?贪嗔痴慢疑,佛经上讲得很清楚,这是五毒。1 佛法里善恶的标准,最高的原则是与心性相应不相应——与心性相应的是善,与心性相违背的就是恶。所以我们起心动念要谨慎,要起善念,不能起恶念,起恶念决定害自己。2 什么是恶念?贪嗔痴慢疑,佛经上讲得很清楚,这是五毒。

佛教贪嗔痴慢疑代表什么
贪嗔痴慢疑,代表众生无始以来所形成的恶的习气,代表我着,代表无明。贪、嗔、痴、慢、疑这五种心会使我们造作恶业,就像毒药会妨碍我们修行,故又称为五毒。贪,贪有很多种,普通来讲我们有财、色、名、食、睡五欲之贪。修行过程中执著、沉迷于某一状态或境界也为贪。嗔就是生气的意思。与贪...

贪嗔痴慢疑对应五脏图,佛家的五毒贪嗔痴慢疑对应的是什么五行属性_百度...
宋代以后,由于理学家的阐发、推崇,”仁义”成为传统道德的别名,而且常与”道德”并称为”仁义道德”,与”礼、智、信”合称为”五常”。以上就是与家的贪嗔痴慢疑对应的是什么五行属性相关内容,是关于家的贪嗔痴慢疑对应的是什么...

佛法中提到的“嗔”,是什么意思啊?
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之一,与贪和痴一起被称为“三毒”。

佛门中的“贪、嗔、痴、恨”四大戒中的“嗔”指的是什么?
所谓“嗔”就是发怒 謓,恚也。——《说文》我若多嗔及怨结者,十方现在诸佛世尊皆应见我,当作是念:云何此人欲求菩提而生嗔 恚及以怨结?此愚痴人,以嗔恨故,于自诸苦不能解脱,何由能救一切众生?(华严经修慈 分)此段经文值得我们每天随时警惕。嗔恚是三毒之根,起了嗔恚心必与众生...

佛经中提到的贪、嗔、痴、慢、疑五毒本源是什么怎么破?
就贪字来说,我们这一辈子都是在为衣食住行这几个字而努力着,因为这些个的欲望,所以我们都心甘情愿地愿意被他所束缚着,成了他的奴隶,心安理得地被他牵着鼻子走。更有甚者为了这一字而选择了不择手段,将道德伦理等抛之一边。贪是一种愉快的享受,而嗔可能就是一种虐己行为吧!生活工作中在...

贪嗔痴指什么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家所云“贪”、“嗔”、“痴”各代表什么?而“着相”又指什么? -
宰珍丹参: “金刚经”有云,一切有为法,皆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因应因缘,而出现在眼前,待到缘分一尽,就会化为乌有.佛说的“相”,就是世间的一切,“着相”就是执着了,执着了一切,而没领悟到“...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法中的“贪、嗔、痴”都是什么意思! -
宰珍丹参: 贪:贪得无厌.对本已满足的生活还是不断地索求. 嗔:娇柔动怒.俗话的矫情.对于本与自己无关的事物动怒. 痴:痴傻.不明是非 善恶.没有自我的判断意识,不知当做与不应为. 知道的就答,不知道的就别答.复制别人的答案有意思么?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教里的:贪…嗔…痴…指的是什么? -
宰珍丹参: 【三毒】 贪、嗔、痴.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贪嗔痴能毒害人们的身命和慧命,故名“三毒”,这也是一切烦恼的根本.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家的“贪、嗔、慢、痴、愚”是指什么? -
宰珍丹参: “贪、嗔、痴、慢、疑”,合称为五钝使. 一、贪:指众生对于色、声、香、味、触五尘,或财、色、名、食、睡等五欲境界,产生执着贪爱的妄想心. 二、 瞋:对于违背自己所贪爱执着的境界,产生恼怒、厌恶等心念. 三、痴:心念混混沌沌、无有智慧,例如:不明白三世因果、不知道人人本具佛性、不了解一切法皆是因缘和合所生.佛法之智慧,并非一般世间所指之聪明才智,而是要明白因果、心性、缘起等佛法真理,若不明了,则属愚痴无智.四、慢:指目空一切,眼中无人,贡高我慢,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轻慢别人等心态. 五、疑:对于一切人、一切事都不信任,心怀疑虑,妄生猜忌,是非纷起,因此生诸烦恼,造作恶业.例如怀疑众生本具佛性,或怀疑佛法的道理,无法信受奉行等等

金门县19832583158: 谁知道佛教中“贪”“嗔”“痴”的意思是什么吗? -
宰珍丹参: 1.贪 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法里说的贪嗔痴,嗔是什么意思? -
宰珍丹参: 嗔 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不安稳性,恶行所依为业.”嗔是佛教所说的根本烦恼...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教戒律嗔痴是什么意思 -
宰珍丹参: 嗔痴(chēn chī ),佛教中贪嗔痴三毒之两毒. 1、嗔,又作嗔怒、嗔恚等,指仇视、怨恨和损害他人的心理.《大乘五蕴论》中说:“云何为嗔?谓于有情乐作损害为性.”《成唯识论》中则说:“嗔者,于苦、苦具,憎恚为性,能障无嗔,...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学常识:何为贪嗔痴 -
宰珍丹参: 贪嗔痴称为三毒,贪是贪爱五欲;嗔是嗔恚无忍;痴是愚痴无明.因为贪嗔痴能损害人们的身命与慧命,故名三毒.

金门县19832583158: 佛教中贪嗔痴指的什么意思? -
宰珍丹参: 1、贪是指染著于色、声、香、味、触等五欲之境而不离的心理活动,《大乘义章》卷五说:“于外五欲染爱名贪.”就是指的这个意思. 佛教认为,众生生活于世间,以眼、耳、鼻、舌、身等器官与外界相接触,产生色、声、香、味、触等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