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濮古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礼记·学记》。

这是一句非常古老的谚语,意思是玉石如果不经过精细的雕琢和打磨,就无法成为精美的工艺品。这句话告诉人们,只有经过刻苦努力和精心雕琢,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玉石在雕琢前只是一块普通的石头,经过工匠的精心雕琢和打磨,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同样,一个人要想成为有用的人才,也需要经过不断的努力和学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才能逐渐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质,成为有价值的人才。

这句话也提醒人们,教育和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通过不断的教育和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能,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这句话也强调了勤奋和刻苦的重要性。只有通过勤奋和刻苦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和成就。

玉不琢不成器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在古代文化中,玉不琢不成器这句话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它不仅仅是指玉石需要经过雕琢和打磨才能成为工艺品,更是指一个人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锻炼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在古代,玉被视为一种非常珍贵和神圣的物质,常常被用作祭祀、朝贡和礼品。同时,玉也被视为一种有灵性的物质,可以辟邪、吉祥、保平安。因此,玉石的雕琢和打磨被视为一种神秘而神圣的行为,可以赋予玉石特殊的意义和能量。

同样,一个人的成长和成才也需要经过不断的磨砺和雕琢。在古代文化中,人们认为只有经历过磨难和挫折的人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因此,玉不琢不成器也寓意着人才需要经过刻苦努力、不断磨砺,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华和价值。

此外,玉不琢不成器还被视为一种谦虚和敬畏的象征。在古代文化中,人们认为只有谦虚和敬畏的人才能真正领悟人生的真谛,成为有用的人才。因此,这句话也提醒人们要谦虚、敬畏,不断学习和成长。

玉不琢不成器是一句非常有意义的谚语,它告诉人们只有经过刻苦努力和精心雕琢,才能成为有用的人才。同时,它也强调了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勤奋和刻苦的重要性。这些道理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有很大的启示意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哪?
出自《礼记·学记》意思就是: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玉器;人不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所以,古代的君王们建立国家,治理民众,都把教学放在首位。《兑命》记载:“自始至终想着学习”。就是说的这个意思。这句话通过类比的方式表达学习的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一个君王,更要注重学习,才能更好的治理...

玉不琢不成器
玉不琢不成器 拼音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释义 琢:雕,刻。玉石不经过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会难以成材。原文 1《悔学》:“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什么意思
玉不琢,不成器:谓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后以喻人不经过培养﹑锻炼,就不能成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明白一些道理。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孟子吗
不是出自孟子,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少年为玉,管教为琢,一正纹理、二塑魂,三固本;赏识则如打蜡、上漆,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想必人自有定论,勿需多言。何为管教?管教不是责罚,也不是打骂,更不是棍棒与污语。管教,可看作“管”与“教”。“管”是约束,是在人做错时...

玉不琢不成器下一句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什么
“玉不琢,不成器”的下一句是“人不学,不知义”。意思是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这句话出自《三字经》。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孟子吗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最早出自《礼记·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它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也是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文献,值得认真研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
结论:玉经过精心打磨才能成器,人通过学习才能积累知识和礼仪,成长为有用之才。这便是《礼记·学记》和《三字经》中所强调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的深刻道理。改写后:学习如同打磨玉石,使其从粗糙变为精致。"玉不琢,不成器"的教诲,源自古代经典《礼记·学记》,强调的是人通过不断...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什么意思
《礼记·学记》中的名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如同未经雕琢的玉石无法成为精致的器物,人类的成长和智慧也需要通过学习来塑造和提升。这句话强调了教育和学习在个人发展中的不可或缺性。天赋和才能是人与生俱来的,但它们并非自动赋予我们知识和技能。就像玉石需要...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里?
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成为精美的器物;人如果不经过学习,就无法明白道理。玉虽然本身具有不变的特性,即使不雕琢,它仍然是玉,不会因此损坏。然而,人的本性会受到外界的影响而改变。如果不学习,一个人可能会放弃成为君子的机会,转而成为小人。这是否值得我们深思呢?这段话出自宋代欧阳修的《悔学...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孟子吗
不是出自孟子,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少年为玉,管教为琢,一正纹理、二塑魂,三固本;赏识则如打蜡、上漆,孰轻孰重,孰先孰后,想必人自有定论,勿需多言。何为管教?管教不是责罚,也不是打骂,更不是棍棒与污语。管教,可看作“管”与“教”。“管”是约束,是在人做错时...

宁武县13257152290: 玉不琢不成器(汉语成语) - 搜狗百科
贰贴心脑:[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

宁武县13257152290: 玉不琢不成器的诗句全文 -
贰贴心脑:[答案] 出自西汉·戴圣《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宁武县13257152290: 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
贰贴心脑:[答案]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 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2),教学为先.《兑命》曰(3):“念终始典于学(4).”其此之谓...

宁武县13257152290: 玉不琢,不成器出自哪里? -
贰贴心脑: 《三字经》

宁武县13257152290: 玉不琢不成器有典故吗? -
贰贴心脑: 有啊,就是三字经里面的,原来是说卞氏发现了和氏璧,但这时的和氏璧是未经雕琢的,他拿去献给赵王,赵王以为卞氏戏弄他,说就一块普通的石头嘛,就砍了卞氏一只脚,后来下一任赵王上任,卞氏又拿去献给赵王,又被砍了一只脚,卞氏就绝望了,不打算献宝了,后来有个工匠就说通卞氏,让自己先把这玉打磨好,再拿去献给赵王,打磨好的玉就成了著名的和氏璧,成了赵国国宝.

宁武县13257152290: 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哪里 -
贰贴心脑: 问题一: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这句话的出处是哪里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出自《三字经》而“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礼记・学记》.(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

宁武县13257152290: 三字经中玉不琢不成器是从古代的哪部经典中摘出 -
贰贴心脑: 是在《礼记》中摘出的,在“学纪”篇中.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宁武县13257152290: 玉不雕不成器,树不修不成材的意思 -
贰贴心脑: 一、”玉不雕不成器“,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 原文: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西汉 戴圣《礼记·学记》. 意思:如果玉不精心雕琢,就不能成为有用的器物;如果人不努力学习,也就不会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