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

作者&投稿:宿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点?~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的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用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行路难“喻指世路艰难。 全诗表达诗人悲愤、苦闷的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世路艰难。表达诗人的悲愤、苦闷的同时执著于远大理想信念的思想感情。 《行路难》(其一)这首诗是我国盛唐时期著名的伟大诗人李白于唐玄宗天宝三年

农家望晴
尝闻秦地西风雨,
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
麦场高处望云开。
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天气变化有关。“尝闻”二字,写人们对天气变化的关切。这样,开篇一反绝句平直叙起的常法,入手就造成紧迫感,有烘托气氛的作用。 在这个节骨眼上,天气好坏关系到一年收成。一场大雨,将会使很多人家的希望化作泡影。所以诗人恳切地默祷苍天不要下雨。这层意思在诗中没有直说,而用了形象化的语言,赋西风以人格,盼其早早回去,仿佛它操有予夺的权柄似的。“为问西风早晚回?”早晚回,即何时回,这怯生生的一问,表现的心情是焦灼的。 后二句是从生活中直接选取一个动人的形象来描绘:“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给人以深刻的印象。首先,这样的人物最能集中体现古代农民的性格:他们默默地为社会创造财富,饱经磨难与打击,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却顽强地生活着,永不绝望。其次,“如鹤立”三字描绘老人“望云开”的姿态极富表现力。“如鹤”的比喻,与白发有关,“鹤立”的姿态给人一种持久、执着的感觉。这一形体姿态,能恰当表现出人物的内心活动。最后是“麦场高处”这一背景细节处理对突出人物形象起到不容忽视的作用。“麦场”,对于季节和“农家望晴”的原因是极形象的说明。而“高处”,对于老人“望云开”的迫切心情则更是具体微妙的一个暗示。通过用近似于绘画的语言来表述,较之直接的叙写,更为含蓄,有力透纸背之感。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绝句体裁较小,意象必须集中,必须使读者窥斑见豹。此诗不同于《观刈麦》的铺陈抒写手法,只集中写一“望”字,也是“体实施之”的缘故。 这首诗对农民有同情,但没有同情的话;对农民有歌颂,但也没有歌颂的话。诗人由衷的同情与歌颂尽在不言之中了。

作品的题目叫《观刈麦》,而画面上实际出现的,除了刈麦者之外,却还有一个拾麦者,而且作者的关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们二者目前的贫富苦乐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命运却有着紧密的联系。今日凄凉可怜的拾麦穗者是昨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而今日辛劳忙碌的刈麦者明日又有可能沦落成凄凉可怜的拾麦者。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进而把诗人自己摆进去,觉得他自己和劳动人民的差别太大了,问心有愧。白居易的这首诗真实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思想情绪,呼喊出了劳动人民的声音。全诗在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作者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

题解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题原注云:“时为盩厔县尉。”盩厔,今陕西周至。这是三十六岁的诗人于元和二年(807)任盩厔县尉时所写,是诗人早期一首著名的讽喻诗。句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农户人家一年四季很少有闲暇的时候,特别是到了五月收麦子的季节,人们更是加倍地繁忙。夜里,一阵南风吹起,满地的小麦覆盖着田垄,到处一片金黄。诗一开头,即交代背景。“少”、“倍”二字,是诗眼所在,前者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劳,后者反映出麦收季节的格外忙碌。“垅”,田埂。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姑娘媳妇们肩挑着食盒,孩童们手提着壶浆,互相招呼着送饭到田里去,因为那些青年壮汉正在南冈收割小麦。前两句是互文,“荷箪食”、“携壶浆” 的主语是“妇姑”和“童稚”。“箪”,古代盛饭用的圆形竹器。“壶浆”,用壶盛的汤水。“饷田”,给在田里劳作的人送饮食。【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他们低头割麦,脚底下蒸腾着湿热的土气,脊背上照射着灼人的太阳。本来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但仍顾不上炎热,只想珍惜这初夏较长的天光,能够多干点活。写到此处,一幅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是一种反常心理。正因如此,才会使读者去想,为什么会有这种反常。【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还有一个贫穷的妇女,抱着小孩站在他们身旁。她的右手拿着一些撒落下来的麦穗,左胳臂挎着一只破旧的竹筐。篇章至此,视角突然转向拾麦者,描绘出令人心酸的场景。【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听她望着大家说出的那番话,人人都不禁为之万分悲伤。为了给官家纳税,她早已把自家的田产卖光,如今拣拾这些麦穗,只不过是为了填一填饥饿的肚肠。割麦者和拾麦者,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今日的拾麦者,正是昨日的割麦者;而今日的割麦者,也可能成为明日的拾麦者。强烈的讽谕意味,自在不言之中。【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我又有什么功劳和德望?既不务农,也不采桑,可一年的俸禄竟有三百石,到年末,仓库里还存有余粮。默念着这些,私下里越发感到羞愧,乃至终日都不能把它遗忘。这段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写讽谕诗,目的是“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农民和作为朝廷官员的自己作对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谓用心良苦。评解白居易是一位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他的叙事诗多能曲尽人情物态,将事件写得曲折详尽、娓娓动听。而且,他的叙事诗里总是有着心灵的揭示,蕴含着感情。在这首诗里,诗人的心灵显然是被耳闻目睹的悲惨景象震动了。他不仅生动真切地描绘出割麦者与拾麦者辛勤劳碌、悲惨痛苦的生活情景,而且在字里行间浸透着对他们的深切同情。难能可贵的是,诗人反躬自思,联想到自己。在那个时代,诗人能够主动去和农民对比,确实难得。这样的对比,新颖精警,发人深省,更显出这首诗的思想高度。希望采纳

渴盼天晴的思想感情。


《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
这首诗选取收割时节西风已至大雨将来时的一个农家生活片断,集中刻画一个老农望云的情节,通过这一“望”,可以使读者联想到农家一年半载的辛勤,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也可以使读者想到嗷嗷待哺的农家儿孙和等着收割者的无情的“收租院”等等,诗的潜在含义是很深的。由于七言...

形容劳动最光荣的诗句
形容劳动最光荣的诗句包括:《卖炭翁》、《农家望晴》、《江上渔者》、《蚕妇》、《贫女》。1、《卖炭翁》唐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

赞美劳动者的诗句
3、农家望晴 唐代: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译文:曾经听说秦地(今陕西一带)刮起西风就会下雨,西风啊,你什么时候回去啊?头发花白的老农久久站立在麦场的高处,盼望着乌云散去、太阳重现。4、卖炭翁 唐代: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

《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
答案:对劳动人们的深切同情。

有关劳动的古诗
2、《悯农二首》唐·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3、《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4、《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

关于劳动的诗句古诗可做作文题目
《四时田园兴》宋·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译文】 白天在田里锄草,夜晚在家中搓麻, 村中男男女女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 织布, 也在那桑树阴下学着种瓜。2.《农家望晴》唐·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 白发老农如鹤立,麦...

歌颂劳动的诗词佳句
1、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家望晴》唐·雍裕之 2、卜邻近三径,植果盈千树。——《田园作》唐代·孟浩然 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击壤歌》先秦 4、南园露葵朝折,东谷黄粱夜舂。——《田园乐七首·其七》唐代·王维 5、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观田家》...

关于我劳动我快乐的诗句
——唐·李绅《悯农》 2.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 3.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唐·李绅《悯农》 4.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唐·雍裕之《农家望晴》...

锄禾日当午类似诗句
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家 【唐】颜仁郁 夜半呼儿趁晓耕,羸牛无力渐艰行。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农家望晴 【唐】雍裕之 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农父 【唐】张碧 运锄耕劚侵星起,陇亩...

歌颂劳动者的诗词
5、《四时田园杂兴》范成大: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6、《卖炭翁》白居易: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7、《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8、《乡村...

新蔡县13577264237: 在《农家望晴》和《观刈麦》中,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
长雅香连:[答案] 如同白居易《观刈麦》所描写过的那种劳动情景;相同点: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新蔡县13577264237: 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点? -
长雅香连: 农家望晴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诗中描写的场景是,正当农民打麦晒场的时候,忽然变了风云.一时风声紧,雨意浓.秦地(今陕西一带)西风则雨,大约出自当时的农谚.这样的农谚与...

新蔡县13577264237: 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
长雅香连: 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

新蔡县13577264237: 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
长雅香连: 《观刈麦》

新蔡县13577264237: 《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 -
长雅香连: 题解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诗题原注云:“时为盩厔县尉.”盩厔,今陕西周至.这是三十六岁的诗人于元和二年(807)任盩厔县尉时所写,是诗人早期一首著名的讽喻诗.句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

新蔡县13577264237: 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俩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长雅香连: 都是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新蔡县13577264237: 关于劳动节的诗句有哪些?
长雅香连: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李绅《锄禾》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白居易《观刈麦》5、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新蔡县13577264237: 农家望晴 雍裕之 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2、在《农家望晴》1、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2、在《农家望晴》和... -
长雅香连:[答案] 我找到了 (四)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21——22题农家望晴雍裕之尝闻秦地西风雨,为问西风早晚回?白发老农如鹤立,麦场高处望云开.21.第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案:“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

新蔡县13577264237: ...2.在《农家望晴》和白居易的《观刈麦》中,两位诗人抒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相同点?                               ... -
长雅香连:[答案] 1.“如鹤立”比喻白发老农持久、执着的站立姿态.形象地表现了他希望天睛的迫切心情. 2.都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深切同情.

新蔡县13577264237: 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的诗句 -
长雅香连: 1. 关于同情人民的诗句关于同情人民的诗句 1. 同情人民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观刈麦》白居易 唐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