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话剧创作概述

作者&投稿:门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简析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内容和特色~

内容:
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
2、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积极推动文艺大众化运动。
3、“左联”成立后,先后出版的刊物有《拓荒者》、《萌芽月刊》、《北斗》、《文学周报》、《文学导报》、《文学》半月刊等。
4、强调文学与时代、政治的“距离”,追求人性的、永久的文学价值。(朱光潜、沈从文等)
5、30年代中国社会的大变动,形成了这一时期“左翼”、“京派”、“海派”三大文学派别之间的对峙与互渗
特色:
1、“五四”所开启的有相对思想自由的氛围消失了,文学主潮随着整个社会的变革而变得空前的政治化。
2、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推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与初步的运用,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此后二三十年间文坛的面貌。
3、左翼文学兴发的同时,自由主义作家的文学及其他多种倾向文学彼此颉颃互竞,共同丰富着30年代的文学创作。

扩展资料:
文学影响
“五四”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创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同时也存在许多问题和弱点。
当时文艺领域内的主要活动力量乃是小资产阶级作家,他们受有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严重羁绊。社会主义理想和新兴阶级的英勇战斗精神虽已在一部分作品中有所表现,而无产阶级文学整个说来尚处于萌生幼芽的阶段。
就这个时期的一般作品来说,除在艺术上表现出稚气外,创作方法和思想倾向也极为复杂紊乱。许多人分不清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之间、积极浪漫主义与消极浪漫主义之间的界限,甚至西欧一些国家的颓废派、象征派、未来派等亦都无批判地被一部分文艺社团和作家所介绍,所肯定。
多数作家生活狭窄,只限于表现知识青年的某些要求,带有较重的感伤情调。有些作家的作品则有严重的颓废色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现代文学史

1、郭沫若、蒋光慈、殷夫和中国诗歌会蒲风、穆木天等左翼诗人的革命诗歌创作;郭沫若《恢复》;蒋光慈《战鼓》;穆木天《流亡者之歌》殷夫《血字》《我们的诗》《别了,哥哥》



2、以艾青、田间和臧克家等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占据着主潮的位置;30年代崛起于诗坛,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著称,他们的诗作代表着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在30年代曾达到的艺术高度和卓越成就。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1933)、《手推车》(1938)




3、后期新月派诗人陈梦家对“纯诗”的追求,受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影响的“现代派”诗人戴望舒、卞之琳、徐迟、路易士等,重视主观意识、感觉,以新异的手法提高了新诗的表现力, 对诗艺的进展作出了独特贡献。
新月:追求纯诗的“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认为“真实的感情是诗人最要紧的元素”,反对诗歌“受感情以外的事物的指示”。闻一多诗集:《死水》(1928)
现代派:拥有众多诗人,创作上受西风现代主义诗歌影响,追求思想知觉化。戴望舒《雨巷》(1928)卞之琳《三秋草》(1933)、《鱼目集》(1935)《十年诗草》

中国的早期话剧,通称为文明戏、文明新戏,也称新剧。据徐半梅说,“文明戏”最初是由妇女观众命名的,“她们以为,没有吹打的结婚称文明结婚,那么,没有吹打的戏剧就该称文明戏”。(《话剧创始期回忆录》,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版第124页)。洪深认为可能因为话剧“是从欧美日本等文明国家介绍来的”才称为文明戏,不管怎样,“‘文明’两个字,总是恭维的意思”。(洪深:《从中国的新戏说到话剧》)。五四以后,更多的是使用“新剧”一词,有时也称“爱美剧”或“话剧”。一直到1928年,话剧(drama)才正式命名为“话剧”。
中国最早出现的话剧运动是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演出的《官场丑史》。中国的第一个话剧团体是1907(1906年12月)在日本东京留学生曾孝谷、李叔同等组织的春柳社。
中国戏剧经过了文明新戏——爱美剧——左翼戏剧——国防戏剧——国统区、解放区历史剧——新歌剧——先锋戏剧等发展阶段。
左翼戏剧时期也称为“新兴戏剧运动”时期,提出了戏剧大众化和无产阶级戏剧口号。1930年8月“左翼剧团联盟”成立。1931年初改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简称剧联)左翼戏剧运动理论探索的成绩总的来说大于创作的成绩。
一、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与诞生
(一)话剧的传入
19世纪末经西方侨民传入我国。
(二)文明新戏(话剧)
1907年,成立于日本东京的春柳社,开始戏剧的现代化探索。早期演出了《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等翻译剧目。
(三)进化团的“天知派新戏”
创造了中国现代话剧的早期创作和演出模式。以宣传革命,攻击封建统治为首任,突出演戏的教化功能。
二、对传统戏剧的批判与西洋式“新剧”的建设
(一)中国的传统戏剧
1、题材主题:多为才子佳人,忠君报国,善恶相报思想。(封建文化的外包装)
2、结构方式:多大团圆结局,充满了人道主义色彩,属于忍耐型悲剧。(西方的悲剧多属崇高型悲剧)
3、表现形式:讲究唱功和做功。重在悦人耳目,以委婉曲折的唱腔和华丽的服饰取胜。再现性方式,“一两步万水千山,三四人千军万马”。
4、舞台角色:生、旦、净、末、丑
5、弊端:艺术形式上的凝固,包含了大量的封建思想余毒。被批评为“理想既无,文章又及其恶劣不通”。“戏子打脸之离奇,舞台设备之幼稚,无一足动人情感”的陈腐艺术。(钱玄同)
(二)新剧建设
1、时代的需要
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需要,文学艺术整体现代化的推动。
2、西方戏剧的译介:《新青年》第五卷第六号的易卜生专号
1917—1924年全国26种报刊,4家出版社共发表、出版了翻译剧本170余种,涉及到17个国家70多位剧作家 。如莎士比亚、易卜生、肖伯纳、泰戈尔、王尔德、契可夫、安特莱夫、托尔斯泰、席勒、莫里哀等。
3、胡适等人的理论建设和“社会问题剧”的出现:胡适的论文《易卜生主义》和剧本《终生大事》;陈大悲的《是人吗》,欧阳予倩的《泼妇》,熊佛西的《我到哪里去》等。
把戏剧作为改良人生的工具,提倡写实主义的戏剧。
4、戏剧地位的重新估价:古代文学边沿的戏剧逐渐向文学的中心位移。新戏剧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明显体现出教化的工具性功能,长于观赏的愉悦,短于理性思考的消遣性艺术。传统的戏剧主要作为一种高雅的艺术而存在。
三、“爱美剧”与小剧场运动
(一)在移植模范西方戏剧中失败引发的戏剧本土化思考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的失败。
“上海民众戏剧社”(茅盾、陈大悲等、创刊了《戏剧》月刊)和“戏剧协社”(应云卫、欧阳予倩等)的实践。倡导写实主义的戏剧观念,强调戏剧反映时代,担负社会启蒙的教育任务,形成了社会问题剧的热潮。
(二)“爱美剧”提出“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学生业余演剧活动的兴起,反对戏剧商业化。
(三)小剧场运动
1、理论:宋春舫1919年的《小剧院的意义、由来及现状》
陈大悲《爱美的戏剧》
2、导演制取代明星制
3、演出实绩:《少奶奶的扇子》是中国第一次严格按照欧美各国演出话剧的方式,有立体布景,有道具,有导演,有舞台监督的一出戏。
(四)趣味主义戏剧思潮
《华伦夫人之职业》演出失败,引发了对戏剧趣味性和观赏性的思考,宋春舫提出了“戏剧是艺术的而非主义的”的主张,熊佛西也宣称“任何派别的剧本,只要其中蕴蓄着无穷的趣味,即是上品”。这种探索是有价值的,但又导致了过分对趣味的追求,戏剧的艺术性不足,反而成了闹剧。
四、“国剧运动”
1925年闻一多,余上沅、赵太侔等在徐志摩的支持下,北京《晨报》副刊开辟了“剧刊”专刊,倡导“国剧运动”,基本宗旨是反对易卜生式的社会问题剧,反对用戏剧来传播思想,表现人生,鼓吹所谓抽象的“纯形的艺术”,进而推崇中国的“国粹”——旧戏,从纯审美的角度玩味旧戏外在的形式美因素,试图创造一种所谓在“写意的”和“写实的”两峰之间架起一坐桥梁的“新的戏剧”。但在当时特殊的时代环境下,以及后来中国战争的长期存在,戏剧是“纯为娱乐的”的见解,不被现实所容忍,宣告了倡导的不合时宜的失败。
五、郭沫若、田汉、丁西林的创作
(一)郭沫若的戏剧创作:《湘累》、《三个叛逆的女性》,充溢着强烈的五四时代追求人的尊严和反封建礼教与专制的精神,富有浓郁的诗意,属于浪漫主义的戏剧作品。
(二)田汉
20年代戏剧创作成绩最为卓著的戏剧家。
田汉(1898-1968):原名田寿昌,湖南长沙人,创造社发起人之一。南国戏剧运动的主要领导者。1920年发表处女作《梵峨嶙与蔷薇》,主要作品有:《梵峨嶙与蔷薇》、《苏州夜话》、《咖啡店的一夜》、《苏州夜话》、《获虎之夜》、《名优之死》、《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南归》、《顾正红之死》等。
戏剧观念受到新浪漫主义的影响,重情绪、直觉、幻想和想象,表现灵肉的激斗与心灵的渴求,重抒情,表现出一定的颓废感伤和悲观情绪,具有唯美主义倾向。后期的创作现实主义倾向有所加重。
塑造了艺术家形象系列,探寻的是美的幻灭与毁灭的悲剧。
这个阶段田汉的戏剧一方面表现社会问题,揭露社会和传统势力中对人性压抑的种种罪行;一方面表现人们在黑暗现实中所产生的苦闷和颓废心理,以及不甘与沉寂的对光明的追求。
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但以浪漫主义为主。
抒情性和戏剧性的结合。
30年代田汉的戏剧题材一方面是表现工人生活和斗争的剧本,代表作是《梅雨》;二是表现爱国抗日主题。如《回春之曲》、《卢沟桥》等。
40年代的代表作是《秋声赋》与《丽人行》。《丽人行》全景式的展现了40年代的社会生活,三线并置,内涵丰富,对生活和现实的表现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解放后,田汉创造了《关汉卿》等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历史剧。
同时,田汉一生中还创作了十多个电影剧本,改编了大量戏曲剧本,成为中国早期革命音乐、电影杰出的组织者和领导人。
(三)丁西林
《一只马蜂》、《压迫》、《三块钱国币》、《酒后》、《北平的空气》
丁西林的戏剧创作受到近代英国世态喜剧(机智喜剧)的影响,多为揭露上层社会的人情世态,揭露他们的虚伪迂腐、荒谬无耻,语言俏皮,富于机智,情节曲折多变。是一种幽默的而不是讽刺的喜剧。丁西林的喜剧观念是“欺骗”。

我想这个概述也用得上吧;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7667936.html?si=9

zai

我想这个概述也用得上吧


中国现代文学史(二)
中国现代文学史:诗歌艺术的多元探索与革新象征主义的崛起: 1925年,李金发的《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的诞生,李金发与穆木天等人倡导“纯粹诗歌”,以独特的象征手法探索内心世界。湖畔诗人的浪漫情怀: 1922年在杭州,汪静之等诗人聚集,他们的作品如汪静之的诗歌,以爱情、友情和大自然为主题,体现了个性解放...

简析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文学思潮的内容和特色
内容:1、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简称“左联”,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在成立大会上鲁迅做了后来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重要讲话。2、成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会,加强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翻译、介绍和研究工作。自觉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的,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积极推动文艺大众...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这门课程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
中国现当代文学(第二版)这门课第一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轮廓与总体特征的知识点包含章节导引,第一节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及其根本特点,第二节 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及其重要特色。

中国现代文学经历了哪几个时期?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人积极呼应文学革命的主张,推进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三巨头是哪三个?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21年发表中篇白话小说《阿Q正传》。1918年5月15日发表《狂人日记》,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鲁...

中国当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有哪些?
1、《呐喊》《呐喊》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短篇小说集,收录鲁迅于1918年至1922年所作的14篇短篇小说,1923年由北京新潮社初版,现编入《鲁迅全集》第1卷。小说集真实地描绘了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的社会生活,从革命民主主义出发,抱着启蒙主义目的和人道主义精神,揭示了种种深层次的社会矛盾,对旧时...

现代文学三十年之名词解释(2)?
“五四”文学革命批判堕落的文明戏,一些戏剧家提出“爱美剧”口号,中国话剧运动由此进入第二个阶段。爱美剧:中国五四运动后兴起的非职业戏剧运动,简称爱美剧。“爱美剧”系英文Amateur的音译,意为业余的,“爱美剧”指业余演剧。1921年1月,汪优游在“五四”新思潮推动下,针对文明戏商业化的弊病,...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哪几部经典作品
1、第一部白话短篇小说集:郁达夫的《沉沦》。2、《狂人日记》是鲁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录在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它也是中国第一部现代白话文小说。首发于1918年5月15日4卷5号《新青年》月刊。内容大致上是以一个“狂人”的所见所闻,指出中国文化的朽坏。《狂人日记》在近代中国的文学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中国现代文学呈现出一种多元化景象,它大体经历了...
根据现代文学的综合演化情况,现代文学大体经历了五个历史发展阶段。 第一个时段(1917-1927),通常称为20年代文学或“五四”文学时期或文学革命时期,这是现代文学的奠基期。这个时期,经过新与旧的搏杀较量,新文学取代旧文学,中国现代文学的基本面貌得以成形。 第二个时段(1927-1937),通常称为30...

中国经典现代名著有哪些?
2、《许三观卖血记》,作者余华,作品简介:许三观靠着卖血渡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骇浪,而当他老了,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精神却崩溃了。该作品曾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具有影响的十部作品。3、《半生缘》,作者张爱玲,作品简介:1930年代的...

潜山县15280558746: 文学界第一个十年和第二个十年发展的比较 -
矣版吉福: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 彻底批判、否定了整个封建制度及其思想文化体系;始终贯穿、体现了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并探索社会解放道路的启蒙思想主题;以农民、平民劳动者、新型知识分...

潜山县1528055874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 -
矣版吉福: 1、第一个十年(1917~1927),开拓期,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同、刘半农、周作人、鲁迅、李大钊等...

潜山县1528055874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三个十年,这种分期体现了怎么样的时代历史背景和文 -
矣版吉福: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三个十年,通常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 第一个十年(1917-1927):这个阶段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时期.五四运动前后,中国文学开始从传统向现代转型,一些新兴的文学形式和思潮开始出现,如白话文、新诗、话剧等.这...

潜山县15280558746: 中国现代文学史三个十年中小说的异同 -
矣版吉福: 可以总体简要概括如下: “三个十年”中,小说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有很多题材或内容(如乡土文学、问题小说等)贯穿了30年. “第一个十年(1919—1929)”小说主要以短篇创作为主,风格迥异,创作小说的社团众多,不过语言较直露,作品内涵挖掘不深. “第二个十年(1929—1939)”小说主要以反映社会(尤其是农村)矛盾与抗日救亡为主,“左联”、“东北作家群”等创作的小说很有特色,篇幅以中长篇居多. “第三个十年(1939—1949)”小说可根据创作地点明显分为“解放区小说”与“国统区小说”,前者以歌颂为主,后者以讽刺揭露为主,另外有些异域风情的小说作品有相当参考借鉴意义. 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三个十年中小说的异同.

潜山县15280558746: 第二个十年的作家 -
矣版吉福: 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1927---1937) 鲁迅、茅盾、瞿秋白、冯雪峰、胡风、周扬、刘西渭(李健吾)、老舍、巴金、曹禺、沈从文、李劼

潜山县15280558746: 中国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的作家有哪些人? -
矣版吉福: 鲁迅在第二个十年仍然活跃,还有矛盾,老舍,巴金,沈从文,曹禺,张恨水,戴望舒,卞之琳,林语堂等.

潜山县15280558746: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是哪三十年
矣版吉福: ①开拓期(1917-192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 ②丰收期(1927-1937).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 ③转折期(1937-1949).所谓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

潜山县15280558746: 为什么说曹禺的成功标准着中国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 -
矣版吉福: 曹禺的雷雨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高峰,是中国话剧的奠基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的成熟 曹禺的迅速崛起主要得益于他站在人类的高度去看待和表现人的生存困境,他是用一种人类所共同拥有的心灵语言去讲述人的不幸...

潜山县15280558746: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三个十年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哪三个十年?分别有什么特点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以及文学社团?请详细回答.感激不尽! -
矣版吉福:[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发展时期,即三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1917~1927),一般习称“五四”时期的文学.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的《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标志着文学革命运动的正式兴起.随后,钱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