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提过朴是什么意思,出自几章

作者&投稿:圭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中提到"雌"的地方有几处,在哪几章?~

两处提到【雌】,如下:

《老子》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涤除玄鉴,能如疵乎?
爱国治民,能无为乎?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老子》第二十八章
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无极。
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
故大制不割。
=======================================

另外,还有三处提到【牝】,也是“雌”的意思: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老子》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
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俊作,精之至也;
终日号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气曰强。
物壮则老,谓之不道,不道早已。

《老子》第六十一章
【原文】
大国者下流也,天下之【牝】。
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静胜牡。
为其静也故宜为下。
故大国以下小国,则取小国;
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
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
大国不过欲,兼畜人;小国不过欲,入事人。
夫两者各得其所欲,大者宜为下。

意思是: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原文:
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以无事取天下。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人多利器,国家滋昏。人多伎巧,奇物滋起。法令滋章,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译文:
以无为,清净的正道来治理国家,以奇诈、诡秘的方法来用兵,以不去扰民来取信天下。我怎么知道应该这样做的呢?根据就在于此;天下的禁忌越多,民众就越贫穷;民众的锐利武器越多,国家就越混乱;民众的心智和技巧越多,邪恶的怪事就越容易发生;法令越是森严,盗贼就越多。
所以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会遵纪守法;我无事,人民自然富足;我无欲,人民就自然朴实。”
出处:《道德经》——春秋·李耳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
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以正治国

“朴”是衡量个人自然平衡状态的标志,是用于表达一个人无智无欲状态的概念。如:

1、春秋老子《道德经》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朴。”

译文: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

2、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二十八章:“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

译文:甘愿做天下的川谷,永恒的德性才得以充足,回复到自然本初的素朴纯真状态。

3、春秋老子《道德经》第三十二章:“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

译文:“道”永远是无名而质朴的,它虽然很小不可见,天下没有谁能使它服从自己。

扩展资料

《道德经》主要论述“道”与“德”:“道”不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个体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应必备的特殊的世界观、方法论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给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础,道是德的升华。没有德的基础,为人处世、治家、治国,很可能都失败,就没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为修道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拥有宁静的心境、超脱的人生,这也缺“德”不可。

《道德经》德经部分,在经文中占了很大部分,这是修道的基础。

“道法自然”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经



“朴”是老子的一个重要概念。阴阳平衡谓之道;得之于道谓之德;自然而然谓之朴。而道法自然所在,朴是道或德的自然表现。对人类而言,自然而然谓之朴,求存求活谓之朴,剩余智慧为零谓之朴,无智无欲谓之朴。所以,“朴”是衡量个人自然平衡状态的标志,是用于表达一个人无智无欲状态的概念。
1,“敦兮其若朴。”《老子》第十五章
2,“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故大制不割。”《老子》第二十八章
3,“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老子》第三十二章
4,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亦将无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老子》第三十七章
5,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第五十七章


星月菩提子开片是什么意思?新人求解
星月菩提开片后,在星月菩提子珠子的表面上出现一些细小的裂纹, 遍布在珠子的表面,裂纹越深,说明菩提子手串的年代越久远,颜色越深,包浆就越厚。一款开片的星月菩提子手串看起来苍劲古朴,是非常漂亮的。真假开片对比 很多人会把有没有开片作为判断星月菩提老不老的标准,这个从道理上来讲没有什么错...

请问这四个字的意思是什么?
安徽大学磬苑广场中心,有源头活水跌宕而下,从草体之“徽*理*朴”三个大字间蜿蜒而过,颇有东晋王羲之“曲水流觞”于会稽兰亭故事之意境,形成独特的审美效果。“徽理朴”三字,寓意深远。“徽学”是以徽州文化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如今已成为国内地域文化和三大显学(敦煌学、藏学、徽学)之一;...

《诫子书》详细翻译,及单字解释。
《诫子书》原文:夫(fú)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fú)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 本文选自《...

水浒传第三十回故事内容
武松从墙头上一跳却跳在墙里,便先来开了角门,掇过了门扇,复翻身入来,虚掩上角门,闩都提过了。武松却望灯明处来看时,正是厨房里。只见两个丫环正在那汤罐边埋怨,说道:“服侍了一日,兀自不肯去睡,只是要茶吃!那两个客人也不识羞耻!□【音“床”,字形左“口”右“童”,大吃大喝之意】得这等醉了,...

朱子家训全及释文
居家过日子,禁止争斗诉讼,一旦争斗诉讼,无论胜败,结果都不吉祥。处世不可多说话,言多必失。不可用势力来欺凌压迫孤儿寡妇,不要贪口腹之欲而任意地宰杀牛羊鸡鸭等动物。性格古怪,自以为是的人,必会因常常做错事而懊悔;颓废懒惰,沉溺不悟,是难成家立业的。亲近不良的少年,日子久了,必然会受...

提壶揭盖法是什么意思?
常用方剂有《和剂局方》中的苏子降气汤(苏子、半夏、前胡、厚朴、橘红、当归、甘草、肉桂或沉香),可酌情加入莱菔子、栝楼、枳壳、杏仁。处方:紫苏子、半夏(汤洗七次),各二两半。川当归(去芦)两半,甘草二两,前胡(去芦)、厚朴(去粗皮,姜汁拌炒),各一两。肉桂(去皮)一两半,(一...

“子欲避之,反遇簇之”是什么意思?
“子欲避之,反遇簇之”意思是 你想要避开,却反而更快得碰到了。出自:道德经云:将欲歙之,必故张之。将欲弱之,必故强之。将欲废之,必故兴之。将欲取之.《道德经》,又名《老子》,由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记录了春秋晚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作者简介: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

朱子家训全文是什么?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他的意思是什么?朱子家训全文: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 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

郑玄 诫子书 译文
译文:家里过去生活贫寒,我年轻时,曾任乡中掌管听讼收赋税的小吏啬夫。我不喜欢走作官的道路,而乐于追求学业。后来,经父母和兄弟允许,我辞去官职,外出游学。曾经到过周、秦两朝的都会西安、洛阳、咸阳等地,来往于河北、山西、山东、河南各地。在周游求学的过程中,我不仅有幸拜见在官位的博古通令...

苏轼 上神宗皇帝书的注释、译文
立法之初,所花费的钱财已不少,纵然能稍有收获,而能征收的商税,所受损失必然很多。譬如有人为主人畜牧,用一头牛换来五只羊。失去一头牛,就隐瞒不说;获得五只羊,却指为功劳。现在毁弃常平法而说青苗法的功绩,损害商税而取得均输的利益,和这个有什么区别呢?我以为是错了。议论的人必然说...

翠屏区13143234854: 老子的“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是什么意思? -
撒咐盐酸: 出自《老子》十五章,意思为“形容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老子》原文与译文 第十五章 1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2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

翠屏区13143234854: 抱朴守一是什么意思 -
撒咐盐酸: 道教术语.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 抱朴一词解释为:保持本有的纯真,不为外物所诱惑 抱:保持 朴:淳朴,这里解释为本有的纯真 出自《老子·十九章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抱朴作为道教教义,源于《道德经》第十九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原是未经加工成器的原材料,又作本真、本性、质朴解.抱,是持守.“抱朴”就是要求学 道者持守质朴无华的本真.这样才能与道合一. 守一:坚守一样东西——道

翠屏区13143234854: 请教一下,什么叫“见素抱朴”?源自哪里?请举例详细解释和说明. -
撒咐盐酸: 出 处 《老子》曰:“见素抱朴”.老子《道德经》新解:“见:现,呈现,推出.素:没有染色的生丝.这里比喻品质纯洁、高尚的圣人.朴:没有加工的原木.这里比喻合乎自然法则的社会法律.”.“见素抱朴、绝学无忧、少私寡欲”是老子提出的治国的三项具体措施.

翠屏区13143234854: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是什么意思 -
撒咐盐酸: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出处:《老子》 形容纯朴得好像未经雕琢,旷达得好像高山空谷 《老子》原文与译文 第十五章 1 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2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

翠屏区13143234854: “朴”表达了老子什么思想 -
撒咐盐酸: 【朴】的本义是没有加过工的原木,用以表示未经分别的【全体】.如果我们能够去除攀缘分别和取舍,就可以回到宇宙和生命的本来.老子将此称为【复归于朴】,也可称为【见素】或【见性】.【素】的本义是没有染过色的生帛,用以表示清净无染的【体性】.【复归于朴】之后,虽然已经【见性】,但是攀缘分别和取舍的习气还存在,时不时地还会在日常的生活中生起对待,使人重新陷入纷纷扰扰念头的缠缚,因此需要始终保持住那个【见性】状态,老子称为【抱朴】.将两个过程合并就是【见素抱朴】.

翠屏区13143234854: 无名之朴是老子说的什么意象 -
撒咐盐酸: 一般也写作“无名之璞”.这句话语出老子.意思是:万物在自然变化中萌生了私欲,我将以道的质朴来镇住这些私欲. ①道家谓质朴自然、玄默无为之“道”为“无名之朴”.②未出名的璞玉.喻不为人知的才识之士无名之师. 无名之朴 的真义大概就是说我辈也在不断探索中 ,因为语言有局限性,只有在不断地参悟中,每个不同的人才能有不同的正确理解.

翠屏区13143234854: 抱朴守初什么意思 -
撒咐盐酸: 原意是保持朴素,维持原始的大道.道家的朴,就是简单、纯净的意思,初:就是一,也指最开始,道.一楼的说法也对

翠屏区13143234854: 抱朴守拙,天道酬勤,是啥意思 -
撒咐盐酸: 抱朴守拙出自《菜根谭》,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所以君子与其处事圆滑,不如保持朴实的个性;与其事事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倒不如豁达一些才不会丧失纯真的本性.“守拙”一词,语自陶渊明《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意思是固守住愚拙,愚拙为自谦词.

翠屏区13143234854: “抱朴兹怀”什么意思呢? -
撒咐盐酸: 抱朴 源见于《老子》“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指平真、自然、不加任何修饰的原始.抱朴即道家、道教思想中追求保守本真,怀抱纯朴,不萦于物欲,不受自然和社会因素干扰的思想. 兹,于 抱朴兹怀,应该就是抱朴,后面的应该是后人添加的(个人感觉是画蛇)

翠屏区13143234854: 报朴守掘是什么意思 -
撒咐盐酸: 抱朴一词,语自《老子》.意思是对于一个涉世浅显的人来讲,那他沾染不良的习惯也较少;一个人的阅历世事一旦加深,那城府也随着加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