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超道德价值

作者&投稿:拓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人类为什么需要超道德价值,比如宗教与中国文化里所谓~

  最近对宗教问题颇感兴趣,一番思考之后,得到两点体会,请各位评点,但愿不会贻笑大方。   一 宗教的核心是什么?   最初引起我对宗教的兴趣是因为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各种宗教中,神学家(或宗教学者)和广大教众对这种宗教的看法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前者潜心于阐述和发展教义,后者则只关心教条(或戒律)和仪式。以佛教为例,对佛学家来说,佛教是那些据说充满了哲理和智慧的佛经,而对绝大多数信徒而言,佛教就是吃斋念佛、烧香磕头,深奥的佛理在他们那里只剩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如果这种差别只是简单和复杂的差别,本不会引起我的注意,让我吃惊的是,在教义和教条之间几乎没有任何关系,甚至经常充满矛盾。教义说四大皆空,总之活着和死了差不多,却要求信徒不得杀生;高僧说要去除杂念,老太太烧香时却多祈祷保佑来生,多子多福。不独佛教,其他宗教也差不多。我看不出伊斯兰教义和不吃猪肉有什么关系,但后者却是我们识别穆斯林的主要特征。那么犹太教和割礼呢?基督教和十诫呢?共产主义和《中学生守则》呢?   所以,我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它的教义是多么深奥和复杂,宗教的核心,也就是宗教真正起作用的部分,是它的教条和礼仪。所谓教徒,就是那些遵从这些教条和礼仪的人,这与他们是否知道、理解和接受它的教义,都没有关系。   我的观点可能受到这样的质疑:历史上宗教之间的冲突乃至宗教战争,不正是由教义上的差异引起吗?这难道不是教义发挥作用的证据?对此,我想可以这样回答:在历次宗教战争中,教义分歧只是战争组织者的动员口号,真正使军官和士兵能被动员起来,使战争得以发生的,除了宗教以外的利益之外,是因生活方式的差异而导致的对异教徒的憎恶,而生活方式的差异正是部分地由不同宗教的教条和礼仪的独特性所造成,虽然这种差异常常被使用含有教义的语言来表达。比如,当一个穆斯林指责一个异教徒“不敬神”时,他心里实际上想的可能是:“瞧,这群肮脏的家伙,竟然吃猪肉!”。   二 人们为什么需要宗教?   对于这个问题,我原先看法是:宗教是给人提供世界观的。人必须对世界有某种看法,否则内心便不会平静,无所措手足;有些人可以通过哲学思考获得某种世界观,或者通过阅读和聆听从哲学家那里取得,但是这两种途径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显得太费劲,他们宁愿选择简单而直接的宗教教义作为世界观,而且往往选择他们父母所信奉的那种宗教,因为这更加省事。   但是经过前面的思考之后,我已放弃这种看法,我现在认为:虽然人们的确从宗教获得世界观,但这不是主要的,人们需要宗教,是为了获得教条!而他们之所以需要教条,是因为教条能简化他们的生活。   人天生需要教条。这看起来好像不可思议——难道教条不是对人的意志和行为的约束吗?处处受到约束难道不会使人感到不便和讨厌吗?但是仔细想想,如果没有教条,我们的生活会变得多么复杂?我们必须对生活中面临的每件事情进行利益算计和权衡,以便作出最优选择。虽然经济人假设能够得到统计上的支持,生活中的个体并不会真的在每件事情上象经济人那样进行算计,在大部分情况下,他们按习惯行事,而构成这种习惯的,正是一系列教条。当然,这些教条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被挑选和修正得更加经济;同时,教条一旦形成也会倾向于僵化,从而具有反经济性。   上述观点,可以解释为什么各种宗教教条都具有实用性,这种实用性,已经部分的被上个世纪的人类学家们所揭示。印度和中国盛行佛教和其他主张节欲的宗教,是因为它可以缓解人口压力;伊斯兰和犹太教禁止吃猪肉,是因为非反刍的偶蹄类动物在缺乏块茎植物的情况下会与人类争夺食物;至于十诫的实用价值,更是显而易见。   以上两点看法的意义在于:我们对于一种宗教教义的否弃,并不能成为我们反对这种宗教的理由;当我们要求别人放弃他所遵从的教条时,应该首先考虑什么东西会取而代之;此时此刻,切不可天真地以为:他们将获得启蒙,从此以后理性将指导他们的生活

绝对的价值一定是超道德的,道德只是人类社会的相对价值,在维特根斯坦看来,相对价值算不上什么价值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提到,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

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

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

超道德价值是将个人与宇宙联系在一起,不是简单的个人行为准则合乎社会的规范,特别是当社会规范的存在仅仅是维护社会安稳而规定的时候。

如孔子,孔子除了对经典作出新的解释以外,还有他自己的对于个人与社会,天与人的理论。个人与社会是道德价值,而天与人的理论属于超道德价值。

超道德价值,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冯友兰所说的天地境界,即为超道德价值。

扩展资料

道德价值是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当人不存在了的时候,道德价值就失去了意义。而追求超道德价值,本质上是一种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自我生命的超越。

冯友兰先生相信人有超道德价值的追求,是基于他对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理论的摩拜,斯宾诺莎虽然是无神论者,但他认为自然本身就是神的化身。冯友兰先生所秉持的这一观点,本质上是也就是对充满神秘色彩的大自然的敬畏。

一方面,哲学家们都是无神论者,包括冯友兰先生。他们除了相信自己之外,根本不相信这个宇宙中还有超越人智慧和能力的生命,另一方面,他们却把大自然神化,并从理论和实践上奉劝人们敬畏它。也就是追求超道德价值。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价值。

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是将个人与宇宙联系在一起。个人与社会是道德价值,而天与人的理论属于超道德价值。

它是儒家道德境界论和道家审美境界论的综合和发展,同时实现了儒、道境界论的统一,具有超世俗的理论意义和价值取向。

扩展资料:

关联词:道德底线

道德底线指的是人们应该遵循的社会公德的最低警戒线。法律是最低道德要求。通俗的讲,就是守卫人的最基本的尊严、良知的最低防线。

所谓道德底线,就是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即对行为主体的最低道德要求。对社会成员而言,社会道德底线是:诚实,厚道,有良心,不损害他人和社会,遵纪守法。道德底线的某些部分与法律接壤,某些部分与法律边线间存在“交叉地带”。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价值。

爱人为道德价值,爱上帝为超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为将个人与宇宙联系在一起。个人与社会为道德价值,而天与人的理论属于超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为存在于人际关系中的。当人不存在了的时候,道德价值就失去了意义。而追求超道德价值,本质上为一种对神秘力量的敬畏和对自我生命的超越。冯友兰先生相信人有超道德价值的追求,为基于对西方哲学家斯宾诺莎理论的膜拜,斯宾诺莎虽然为无神论者,但认为自然本身就为神的化身。

个人行为对于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道德上的意义。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在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之中,尤其体现在为维护社会福祉而作出的牺牲精神上。一般来说符合的即是善的,不符合的即是恶的。

扩展资料:

追求超道德价值为人类的先天欲望,超道德价值作为评价人事物的标准不受任何历史、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和特定条件下的价值观左右,为人类永恒的理想价值。在西方,人们通过宗教来获得超道德价值,而中国人的超道德价值是通过哲学获得的。

道德价值的实质体现在处理个人与他人及社会利益的关系问题上,只敷衍处理这种利益关系时,才会产生道德意义上的善恶评价问题,亦即道德价值问题。不同的社会和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价值视,无产阶级的道德价值观集中体现为主体者的行为符合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迫德原则,尤其体现在为维护社会利益而作出的牺牲精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道德价值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超道德价值是将个人与宇宙联系在一起。个人与社会是道德价值,而天与人的理论属于超道德价值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说的上帝实际上是宇宙。严格地讲,基督教的爱上帝,实际上不是超道德的。这是因为,基督教的上帝有人格,从而人爱上帝可以与子爱父相比,后者是道德价值。所以,说基督教的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是很成问题的。它是准超道德价值。

人生的四大境界是什么?
一个高尚的人通过努力奋斗,走向成功后,要修身养性,达到适应环境、满足现状的境界,最终落得美名流芳千古。第一重:功利境界,自强不息。指追名逐利阶段,一个人在这个阶段为了生活,实现自身价值,要通过努力奋斗,勇于竞争,敢于拼搏,走向成功的阶段;第二重:道德境界,厚德载物。是指达到了丰衣足...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哲学,宗教都是多义的名词.阅读选择题_百度知 ...
若说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是伦理,不是宗教,这是否意昧着中国人对于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毫无觉解?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依我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

宗教的起源是什么?到底是宗教的创始人真的“悟”到了还是他们另有目的的...
人是由神所创造的,起初的人有神的形象和永生。现在的人离开了神,但人还有强烈的亲近神和向往永生的本性。在人吃了禁果离开神之后,人一直都在寻找神。有些人找对了信仰,也就找到了神,但有些人却未能找到。未找到的人为了满足内心的空虚,便按照自已的愿望创造了一些有神的宗教,并希望它们能带...

中国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通过研究古代史学可以从二个方面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一是本身的表达方式所映射的文化,这个我觉得不能算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二是其对历史的态度所体现的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而这是独一无二的。至于怎样评价这需要从某一个方面,结合某种需要,那我不知道,也不敢讲了 ps史学的重点在学,史...

为什么儒家思想不能称之为一种宗教?
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可以叫做"超道德的"价值。爱人,是道德价值;爱上帝,是超道德价值。有人会倾向于把超道德价值叫做宗教价值。但是冯友兰先生看来,这种价值并不限于宗教,除非此处宗教的含义与前面所说的不同。例如,爱上帝,在基督教里是宗教价值,但是在斯宾诺莎哲学里就不是宗教价值,因为斯宾诺莎所...

人生的四重境界是什么?
四重境界[1],是一些高尚的人对人生的理解及实践,王克煜按人生递进层次及主旨任务分科将人生划分为四重境界。第一重是功利境界,主旨任务是自强不息; 第二重是道德境界,主旨任务是厚德载物; 第三重是自然境界,主旨任务是随遇而安;第四重是天地境界,主旨任务是得道升天,或入土为安。到达、...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什么?
回答:一、在道德领域与非道德领域的关系上,中国传统价值观倾向于以道德价值为至高的价值标准学界常说中国传统社会中有“泛道德主义”的偏向。我们可以从道德价值与物质价值、道德价值与政治价值两个方面作具体分析。 从道德价值与物质价值的关系来看,中国传统主要以义与利、理与欲、公与私的论辩表现其...

想找一份关于哲学的读书笔记~求
这种哲学只讲道德价值,不会讲或不愿讲超道德价值。即普通所讲的“入世的哲学”。 专就中国哲学中得主要传统来说,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五,哲学的功用 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哲学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高心灵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中国哲学传统里,有为学,为道的...

政治哲学“圆”看似完美……表达什么哲学思想?
有人认为,中国文化的精神基础不是宗教,而是伦理,这是否意味着中国人不曾意识到,在道德伦理之上,还有更高的价值呢?比伦理道德更高的价值可以称之为超伦理道德的价值。爱人是一个道德价值,爱神是一个超越道德的价值,有的人或许喜欢称之为宗教价值。但是如果有人征求我的意见,我会说,这个价值不仅...

象山县19881688154: 什么是超道德?拜托了各位 谢谢 -
怀石辰利: 它是一种在人脑的道德意识中潜隐着的,却又无时不在的,超越一切常规舆论、条律、集体惯性、公众伦理的道德观念 满意请采纳

象山县19881688154: 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是怎样的 -
怀石辰利: 西方人看到儒家思想渗透中国人的生活,就觉得儒家是宗教.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儒家并不比柏拉图或亚力士多德的学说更像宗教.“四书”诚然曾经是中国人的“圣经”,但是“四书”里没有创世纪,也没有讲天堂、地狱.当然,哲学、宗教...

象山县19881688154: 人类为什么需要超道德价值,比如宗教与中国文化里所谓 -
怀石辰利: 最近对宗教问题颇感兴趣,一番思考之后,得到两点体会,请各位评点,但愿不会贻笑大方. 一 宗教的核心是什么? 最初引起我对宗教的兴趣是因为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在各种宗教中,神学家(或宗教学者)和广大教众对这种宗教的看法...

象山县19881688154: 中国哲学的精神是什么? -
怀石辰利: 展开全部哲学在中国文化中所占的地位,历来可以与宗教在其他文化中的地位相比.在中国,哲学与知识分子人人有关.在旧时,一个人只要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儿童入学,首先教他们读「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

象山县19881688154: 人类为什么需要超道德价值,比如宗教与中国文化 -
怀石辰利: 因为人人自私自利会竞争,演变斗争,战争.引起生灵涂炭.也会造成社会没规矩会动乱,人心慌慌无法生存下去.人可能会像野兽一样人吃人.以强凌弱.最终人类灭亡.

象山县19881688154: 《人生哲学》冯友兰 读书笔记5000字 -
怀石辰利: 冯友兰先生认为,人类做事的意义本是客观存在的,有功利的意义,有道德的意义,有天地的意义.但是人们觉解的程度是不同的,觉解了,就处于觉悟状态;不觉解,就处于“无明状态”.人生的意义各不相同,人生的境界也就各不相同,...

象山县19881688154: 什么叫超道德 -
怀石辰利: “道德”是在“温饱”的经济基础上的一种上层建筑,是人的精神领域的一种什么叫不食嗟来之食?!

象山县19881688154: 超道德是道德吗 -
怀石辰利:

象山县19881688154: 孔子思想中利、命、仁在现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
怀石辰利: 命:知命,也就是不惑和知天命.这是要看清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但是仍然要尽自己所能来做一些事情,和道家的思想还是有不同的.其现实意义在于顺应自然而为理想奋斗.是一种超道德价值. 仁:对人类的终极关怀,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象山县19881688154: 你如何认识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中所揭示的“人性”问题. -
怀石辰利: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虽然阴风惨惨,鬼魅横行,邪恶压倒善良,坏人残害好人,但正义的力量并不是逆来顺受,无所作为,而是在流血牺牲中越发显示出正义的光辉,显示出人性中高贵伟大的品质和理想的巨大力量,从而把人类有价值的东西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