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谏逐客书 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作者&投稿:滑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谏逐客书 最后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开门见山,开篇即提出中心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第二段的内容以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主的功业为事实论据,共分三层:第一层先铺陈这四位国君因重用客卿而取得巨大成就的事实——穆公用客卿,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图新,民富国强;惠王用张仪,扩展疆域,离散六国;昭王用范睢,抑制豪门,蚕食诸侯。第二层将上述事实进行概括并得出结论,“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于秦哉?”第三层则以“向使四君却客而不内”的反面推理,论证驱逐客卿的错误。第一、二层以历史事实为论据从正面例证,第三层从反面推理,所得出的结论都与中心论点一致。
 
  第三段以秦王重物轻人的事实为论据论证驱逐客卿的错误,首先罗列了秦王所喜爱的奇珍异宝,而它们均不生于秦国,质问秦王为何喜爱;接着反证说如果“必秦国之所生然后可”,则不当享受那些宝物、美女;最后指出“今取人则不然”,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当为。阐明了驱逐客卿对秦国根本利益的严重危害。
 
  本文采取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正面论述与反面推理相结合。正面论述强调纳客之利,反面推理以突出逐客之害,两相对照,是非判然,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文章大量采用铺陈、排比、对偶的修辞手法,显得气势饱满,敷扬张厉,很有感染力。

李斯用“泰山不让土埌”,“河海不择细流”来做比喻,用此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不驱逐客卿,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才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

在秦国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主要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排比:

原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白话译文: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详解:用排比句列举秦王的爱好,突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的情况,增强说服力。

2、比喻:

原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白话译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详解:以泰山和江河湖海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史记·李斯列传》记载,韩国派水工郑国游说秦王嬴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倡言凿渠溉田,企图耗费秦国人力而不能攻韩,以实施“疲秦计划”。事被发觉,秦王嬴政听信宗室大臣的进言,认为来秦的客卿大抵都想游间于秦,就下令驱逐客卿。

李斯也在被驱逐之列,尽管惶恐不安,但他在临行前主动上书劝说秦王不要逐客,写下流传千古的《谏逐客书》。

赏析:

文章先叙述自秦穆公以来皆以客致强的历史,说明秦若无客的辅助则未必强大的道理;然后列举各种女乐珠玉虽非秦地所产却被喜爱的事实作比,说明秦王不应该重物而轻人。

文章立意高深,始终围绕“大一统”的目标,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正反论证,利害并举,说明用客卿强国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词胜,雄辩滔滔,打动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复了李斯的官职。



在秦国李斯的《谏逐客书》中主要运用了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1、排比:

原文: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剑,乘纤离之马,建翠凤之旗,树灵鼍之鼓。

白话译文:陛下罗致昆山的美玉,宫中有随侯之珠,和氏之璧,衣饰上缀着光如明月的宝珠,身上佩带着太阿宝剑,乘坐的是名贵的纤离马,树立的是以翠凤羽毛为饰的旗子,陈设的是蒙着灵鼍之皮的好鼓。

详解:用排比句列举秦王的爱好,突出秦王重色乐珠玉而轻人民的情况,增强说服力。

2、比喻:

原文: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

白话译文:因此,泰山不拒绝泥土,所以能成就它的高大;江河湖海不舍弃细流,所以能成就它的深邃;有志建立王业的人不嫌弃民众,所以能彰明他的德行。

详解:以泰山和江河湖海为喻来说明“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的道理;用“借寇兵而赍盗粮”为喻来说明逐客是“资敌国”、“益雠”的愚蠢行为,形象而具有说服力。

主要的就是:排比


林口县18428569643: 谏逐客书倒数第二段运用了哪些修辞? -
连葛美乐: 谏逐客书倒数第二段主要运用了排比修辞法.

林口县18428569643: 分析谏逐客书中铺陈排比在文中的妙用 -
连葛美乐: 谏逐客书,在文辞上铺陈排比,大量运用排比对偶,使得文章句式整齐而又富变化,而全文文字优美华丽,音韵铿锵动人,使散文呈现赋化的倾向. 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得文势充畅,并有音节之美.其中写惠王用张仪之计而在军事外交上取得了成功,就用了“拨、并、收、取、包、制、据、割、散、使、施”等动词,可见辞藻的丰富.文中写秦王为满足生活享受而取用天下了珍物一段,不仅手法铺张,句式多用排偶,文气充畅,言调谐美,不乏色乐珠玉等方面的华美辞藻,极富有文采.

林口县18428569643: 分析谏逐客书中铺陈排比在文中的妙用 -
连葛美乐:[答案] 谏逐客书,在文辞上铺陈排比,大量运用排比对偶,使得文章句式整齐而又富变化,而全文文字优美华丽,音韵铿锵动人,使散文呈现赋化的倾向.如文中写秦国历史上“四君”因客功而成事的情况,手法铺张,多用排比,对偶句显...

林口县18428569643: 泰山不让土壤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连葛美乐: 运用了借代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段话出自秦国丞相李斯的《谏逐客书》. 言内之意是说,泰山之所以有这样的高度,正是因为不拒绝渺小的土壤,堆砌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成就.江河之所以有这样的深度,正是因为不拒绝细微的溪流,汇流而成才能形成如今的规模. 言外之意,是奉劝秦王不能把六国的人才驱逐出秦国.秦王也正是因为没有驱逐出这些个体力量看起来比较微弱的人,汇集了这些人的力量,最后才统一了天下而成为“千古一帝.”

林口县18428569643: 谏逐客书善用的修辞 是排比吗?
连葛美乐: 是排比

林口县18428569643: 谏逐客书成功的原因 -
连葛美乐: 《谏逐客书》成功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针对明显的错误决定进行劝谏,态度明确,逻辑清晰.李斯深知逐客令对秦国发展的危害,因此明确反对这个决定.在文章中,他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分析,有力地论证了逐客令的错误之处....

林口县18428569643: 李斯的《谏逐客书》是怎样用对比手法来说明道理的 -
连葛美乐: 全文由四段组成,第一段是以历史事实说明客卿矣秦国作出了很大贡献,为论证逐客的错误提供依据.起句说:“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开始就提出总的论点,显得非常鲜明有力.明明是秦王下了逐客令.却把...

林口县18428569643: 李斯的谏逐客书和诸葛亮舌战群儒有什么不同?分别从劝说的感情语言语气等角度分析? 比较急 知道的回复一 -
连葛美乐: 李斯的《谏逐客书》抓住了秦王统一天下的最大欲望,文章采取让事实说话的办法,运用正反论证和对举的说理方法,加上铺陈、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所以使整个奏书,内容流利、结构严谨,而且说理透彻,论证有力,语言精彩,音调铿锵,因而产生了极大的感染力、说服力,因而也就说服了秦王.这篇奏书所以能够流传千古,基本的道理就在于此.文章言辞恳切、真诚,完全是从读者——秦王的角度为出发点,感人肺腑,让人心悦诚服! 诸葛亮的舌战群儒,运用娴熟的论辩技巧,或斥论点,或批论据,或驳论证,雄辩滔滔、举重若轻;时而傲然正气,时而谦逊有礼,时而怒斥,时而戏谑,随机应变、从容裕如;最终说服群儒.言辞犀利,针锋相对,不卑不亢,让人理屈词穷,不得不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