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水平与幸福人生的关系

作者&投稿:毓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道德和尊严,两者是什么关系!~

1.尊贵庄严就是一些特定的事物吧我想。不容侵犯的事物。
2.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很你关系很好的人一起时,计较尊严是无聊且没人性的;和你关系一般的人一起时,一般你们也不会互相侵犯;和陌生人一起,如果他侵犯你的尊严,通常你会生气甚至扁他。
一个人对尊严的认识,体现了这个人的价值观及成熟程度。如果对为利是图的人谈尊严,他会不屑一顾,必然耻笑你的愚钝,可一个人做事不讲求原则,只求利好,又和动物世界里的主角有何区别呢?如果你对你认为有尊严的人来谈,他或许会说真的是没什么,天地良心,那就做了,也体现不出那么高的层次。果真是这样,那还有谈的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在对自己谈尊严,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才是最重要的,那是通向幸福人生必经之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漫漫其修远兮!
道德(moral)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道德规范(moralnorm)是一种分辨善恶的尺度,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自从社会出现了对立的阶级,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也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在工人阶级看来,凡是有利于人类彻底解放事业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

1.尊贵庄严就是一些特定的事物吧我想.不容侵犯的事物.
2.可尊敬的身份或地位
很你关系很好的人一起时,计较尊严是无聊且没人性的;和你关系一般的人一起时,一般你们也不会互相侵犯;和陌生人一起,如果他侵犯你的尊严,通常你会生气甚至扁他.
一个人对尊严的认识,体现了这个人的价值观及成熟程度.如果对为利是图的人谈尊严,他会不屑一顾,必然耻笑你的愚钝,可一个人做事不讲求原则,只求利好,又和动物世界里的主角有何区别呢?如果你对你认为有尊严的人来谈,他或许会说真的是没什么,天地良心,那就做了,也体现不出那么高的层次.果真是这样,那还有谈的必要吗?答案是肯定的,重要的是在对自己谈尊严,也就是说,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才是最重要的,那是通向幸福人生必经之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路漫漫其修远兮!
道德(moral)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各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众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道德规范(moralnorm)是一种分辨善恶的尺度,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自从社会出现了对立的阶级,道德就成了各阶级内部协调关系和维护本阶级利益的手段.在阶级社会中,各阶级对于善与恶往往有各自的标准与看法,除了公德外,道德从总体上说也就有了阶级性,而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也总是统治阶级的道德.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还有一些影响,但占统治地位的是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人阶级的道德.在工人阶级看来,凡是有利于人类彻底解放事业的行为都是善行;凡是损害广大人民利益的行为都是恶行.

劳伦斯·科尔伯格(Lawrence Kohlberg,1927——1978)是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也是现代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创立者。他在20世纪50年代完成的博士论文,就奠定了其终生的研究方向。科尔伯格沿着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研究儿童道德判断的路线,在儿童道德认知发展与道德教育领域辛勤工作了30多个春秋,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构建了一个包括道德发展的哲学、道德发展的心理学以及道德教育的实践策略的庞大理论体系。

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是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运用于儿童道德教育实践而提出的重要方法。它以道德两难故事为基本材料,让儿童对故事中的道德问题进行讨论并回答围绕该故事提出的相关问题,以此判断儿童所处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并引导和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方法。该方法的关键在于要以两难故事诱发儿童的认知冲突,促进积极的道德思维从而促进其道德判断的发展。提出和倡导这一方法,是科尔伯格早期以道德认知作为道德教育的核心并特别重视儿童道德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的具体表现。在他看来,“儿童道德成熟的标志是他做出道德判断和提出自己的道德原则的能力,而不是遵从他周围的成人的道德判断能力”(瞿葆奎主编:《教育学文集•教育与人的发展》,721页,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年)。因此他把道德教育的目的定为促进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的发展。他认为一个人道德判断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三个水平六个阶段”,是一个由低到高顺序发展的过程。科尔伯格曾对这“三个水平六个阶段”的道德发展过程模式作了详细阐明,后又作过重大修正。他在70年代后期对该模式的概括是这样的:水平一是前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一 —— 以惩罚与服从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二 —— 以个人的功利主义目的与交换为价值取向阶段;水平二是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三 —— 以协调人际关系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四 —— 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履行个人义务为价值取向阶段;水平三是后习俗水平,包括阶段五 —— 以社会契约为价值取向阶段,阶段六 —— 以普遍道德原则为价值取向阶段。他认为儿童的年龄与其道德发展阶段有很大关系。一般0至9岁处于第一水平,9至15岁处于第二水平,16岁后向第三水平发展。但年龄并非是决定因素。尽管发展阶段不可跳跃、发展方向不可逆转,而在发展速度上则存在个体差异,有的发展快,有的发展慢,还有的可能长期处于某一阶段上停滞不前。科尔伯格主张用教育,特别是道德两难故事策略,促使其向更高一阶段发展得更快一些。

实施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具体步骤和要求是:首先,根据道德判断测量表测出学生道德发展已达到的实际阶段,并根据测试结果给学生分组;然后再选择适当的道德两难故事和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教师在给学生讲述道德两难故事时,应能让学生完全听懂并能复述出故事里的情节,使学生能真正明确故事中的道德两难问题和矛盾冲突是什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应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准备时间,还需就故事里的道德难题提出一些相关问题以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时可采取先分小组进行,然后再集中的办法,让每个人都有充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教师要注意让学生就不同的方案进行比较、辩论,要能引起学生道德认知上的冲突,以引发更深的思考和逻辑推理,要让道德发展阶段相邻的同学有相互交流的机会,使较低水平的同学能学到较高阶段的道德推理。讨论不要追求意见一致的结局,而应通过讨论达到提高学生道德推理能力和认知水平的目的。讨论结束前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和继续对该问题作进一步的思考。科尔伯格认为这种方法与传统教育有原则区别:它不是在学生面前强调成人的“正确答案”和传授学生现有水平还无法理解的高层次道德伦理,而是引发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积极思考和认知冲突,给他们提供学习道德推理的机会,提供高于他们已有道德水平的一个阶段的思维模式。因为研究表明,儿童拒绝接受低于他们已有认知水平的信息,也不能理解高于他们两个阶段的信息。“成人的道德说理只有在高于儿童现有水平一个阶段时,才能被同化到儿童的思维中去。”因此,这一方法是有实证依据的。道德两难问题讨论法的确有效地促进了儿童道德判断的发展,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对道德行为产生了间接影响。但是,科尔伯格也看到这一方法还需补充完善,于是他进一步主张将道德讨论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并在道德讨论中增加一些对现实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讨论,使道德判断的发展能更多更有效地影响学生的行为。

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道德认知主要指儿童对是非、善恶行为准则及其执行意义的认识。它包括道德概念的掌握、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以及道德信念形成三个方面。J·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地追踪研究儿童道德认知以展的心理学家。他在1932年出版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是发展心理学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里程碑。

儿童道德认识发展阶段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出生~3岁)。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他们的行动易冲动,感情泛化,行为直接受行动的结果所支配,道德认知不守恒。例如,同样的行动规则,若是出自父母就愿意遵守,若是出自同伴就不遵守。他们并不真正理解规则的含义,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的,也不是非道德的。

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或道德实在论阶段(3~7岁)。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单方面地尊重权感,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也就是说,他律的道德感在一些情感反应和作为道德判断所特有的某些显著的结构中表现出来。其基本特征是: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权威者或年龄较大的人。儿童认为服从权威就是“好”,不听话就是“坏”。二是对规则本身的尊重和顺从,即把人们规定的规则,看作是固定的,不可变更的。皮亚杰将这一结构称为道德的实在论。

第二,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例如,认为打碎的杯子数量多的行为比打碎杯子数量少的行为更坏,而不考虑有意还是无意打碎杯子。

第三,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道德实在论的儿童在评定行为是非时,总是抱极端的态度,或者完全正确,或者完全错误,还以为别人也这样看,不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看问题。皮亚杰与英海尔德在谈到这个时期的儿童特点时说:“道德实在主义引向客观的责任观,历而对一种行为的评定是看它符合法律的程度,而不管是出于恶意的动机违反这个原则,还是动机好却无意违反了规则。例如,儿童在理解不准撒谎的社会价值之前很外(因为缺乏充分的社会化),在对有意的欺骗与游戏或纯粹的愿愿望有失真实区别之前,成人就告诉他们不要撒谎。结果说真话就成了儿童主观人格之外的东西,并引起了道德实在论和客观责任观,从而使儿童认为一切诺言的严重性似乎并不是看有意欺骗的程度,而是看实际上跟真实性相差的程度。”

第四,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例如,对一个7岁的孩子说,有个小男孩到商店偷了糖逃走了,过马路时被汽车撞倒,问孩子“汽车为什么会撞倒男孩子”,回答是因为他偷了糖。在道德实在论的儿童看来,惩罚就是一种报应,目的是使过失者遭遇跟他所犯的过失相一致,而不是把惩罚看作是改变儿童行为的一种手段。

第三阶段:自律道德或道德主观主义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规则不再被当作存在于自身之外的强加的东西。

第二,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研究表明,12岁的儿童都认为,那些由积极和动机支配但损失较大的儿童,比起怀有不良动机而只造成小损失的儿童要好些。由于考虑到行为的动机,因而在惩罚时能注意照顾弱者或年幼者。

第三,与权威和同伴处于相互尊重的关系,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第四,能把自己置于别人的地位,判断不再绝对化,看到可能存在的几种观点。

第五,提出的惩罚较温和,更为直接地针对所犯的错误,带有补偿性,而且把错误看作是对过失者的一种教训。

达到自律性道德阶段的儿童,在游戏时不再受年长者的约束,能与同年龄儿童平等地参加游戏,彼此明白自己的立场与对方的立场,共同制定规则,遵守规则,独立举行游戏比赛。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这些阶段的顺序是固定不变的,儿童的道德认识是从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的过程。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是根据外在的道德法则进行判断,他们只注意行动的外部结果,不考虑行为的动机,他们的是非标准取决于是否服从面人的命令或规定。这是一种受自身之外的价值标准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后期儿童的道德判断已能从客观动机出发,用平等或不平等、公道或不公道等新的标准来判断是非,这是一种为儿童自身已具有的主观的价值所支配的道德判断,属于自律水平的道德。皮亚杰认为只有达到了这个水平,儿童才算有了真正的道德。
人在本质上并不只是追求物质利益的,而是追求包括物质利益在内的各类利益及自我发展,这只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追求幸福。追求幸福不仅是个人的需要,还会从个人的需要演变为企业的需要,进而演化为社会的普遍需要。从幸福企业到幸福人生,乃至幸福社会,这是一个必然的景象。

道德水平是幸福人生的前提。几千年来老祖宗都算透了。一、厚德载物。二、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三、你的意、语、行为都是善的,能生出恶习的结果吗。四、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种的是真善美,能结假恶丑吗?这四家的结论称得是世界最高境界。

什么是道德?什么是幸福?这两个问题都搞清楚了,这个问题自然就明白了.
推荐沈阳传统文化公益论坛的视频讲座.
幸福人生讲座.

道德水平是幸福人生的前提。。


如何提高自己的感性素质
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

文明校园标语
15、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16、有话好好说,有事按法办。17、礼让一秒一步,平安一生一世。18、文明在您心中,安全在您手中。19、市民是城市的形象,城市是市民的精神。20、加强诚信建设,打造诚信南岳。21、美好生活不超速,幸福人生不违章。22、珍爱生命,莫闯红灯。23、别让坚强的...

青春期的性意识有什么特点?
青少年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发展,既能把个体引向正常而健康的学习与生活道路,也可能使他们产生一些不符合社会公认道德水平的不负责任的行为。性道德教育已经不仅仅是他们的客观需要,也是指导他们走向远大前途和幸福人生的基石。让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们建立起正确的性道德观念,他们就会挣脱不良性心理的羁绊,把精力用在求知欲...

主题教育活动总结
各班组织观看了诚信教育主题宣传片,积极宣扬诚信立身的观念,提醒即将毕业的学生及时履行国家助学贷款合同,使学生真正理解信用财富和珍爱信用记录,享受幸福人生的意义。其中,哲学171,161,151,心理161,151积极组织同学开展班会,班会上同学们深有感悟,更加认识到了诚信的重要性,两个毕业班在论文任务繁忙的情况下,仍及时...

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

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模板5篇
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职业,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自身的素质和工作效率提出的要求相对较高。因此,需要教师不断设计出适合自己未来的发展规划。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 教育 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我按照...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

二年级的小学生该如何进行心里交流?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小学生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背负着父母的希望和老师的期望。由于素质教育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分数轻...会是在训斥声中养成,家长的适时表扬比其他物质奖励更能帮助孩子养成好品性,表扬孩子与约束孩子的不良行为不构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础从鼓励与表扬...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1、学习问题。适者生存,不适者就淘汰,这是自然规律。但很多孩子因为学习压力过重而出现心理问题;2、逃学和厌学。现在社会竞争比较激烈,儿童的学习压力也逐渐加重,部分孩子对学习缺乏兴趣,不招老师或同学喜欢,再加上学习成绩差,久而久之对学习失去兴趣;3、意志障碍。大...

弥勒县19769454411: 就道德修养与人生幸福的关系写篇文章,600字左右. -
广追汕鮀:[答案] 道德是人内心的标尺,歌德说有2样东西能让我们肃然起敬 一是我们头是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的道德 有良好的道德自然是人生幸福的条件 但有的人也不需要道德 他们的幸福仅仅只限于物质 这样的幸福是不真实的!

弥勒县19769454411: 从儒家角度看道德与幸福的关系 -
广追汕鮀: 追求自我满足 幸福是满足的表现,不一定全部满足 一时一刻的满足也是幸福的 只要你感觉满足就是幸福 儒家的道德观也是一种标准 你自认为你做到了 你感到满足了 你就感到幸福了 都是一种心灵的追求

弥勒县19769454411: 从儒家角度看道德与幸福的关系 -
广追汕鮀:[答案] 追求自我满足 幸福是满足的表现,不一定全部满足 一时一刻的满足也是幸福的 只要你感觉满足就是幸福 儒家的道德观也是一种标准 你自认为你做到了 你感到满足了 你就感到幸福了 都是一种心灵的追求

弥勒县19769454411: 幸福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
广追汕鮀: 幸福与道德之间我个人认为人生幸福应该有道德法律修养的约束才能呈现出幸福.

弥勒县19769454411: 道德健康与幸福的关系 -
广追汕鮀: 道德健康与幸福无关! 有道德的人做了一件道德事,是幸福的 不道德的人做了一件不道德的事,同样是幸福的 善良的人,把帮助别人视为幸福 小偷,在周围没人的情况下,看到了别人的财物也是一种幸福

弥勒县19769454411: 道德与幸福的关系 -
广追汕鮀: 道德=幸福

弥勒县19769454411: 伦理、道德和幸福之间的关系? -
广追汕鮀: 合乎伦理, 才可算是道德, 道德者才能享有从心感受的幸福.

弥勒县19769454411: 道德修养与人生幸福的关系 -
广追汕鮀: 道德是人内心的标尺,歌德说有2样东西能让我们肃然起敬 一是我们头是的星空一是我们内心的道德 有良好的道德自然是人生幸福的条件 但有的人也不需要道德 他们的幸福仅仅只限于物质 这样的幸福是不真实的!

弥勒县19769454411: 有道德的人是不是一定会有幸福? -
广追汕鮀: 这没有什么关系,而且很多时候有道德的反而不幸福,因为不道德的人太多,你看见很多的人都是不道德的,他们不会和你一样,甚至冒犯你,这让人不快,所以还是当个容易满足和感恩的人吧,这样才胡幸福

弥勒县19769454411: 职业道德与幸福的关系? -
广追汕鮀: 道德就是为了维护我们的幸福而逐渐约定俗成的一些行为规范.按照这个定义,陈景润求证哥德巴赫猜想,聂文涛解析谷物保护曲线,都是一种职业道德和个人对幸福的追求.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