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和《茶经》的故事有哪些

作者&投稿:雕邓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陆羽与《茶经》的主要内容~

《茶经》共三卷十篇。
主要内容:
1、“一之源”考证茶的起源及性状。
2、“二之具”记载采制茶工具;
3、“三之造”记述茶叶种类和采制方法;
4、“四之器”记载煮茶、饮茶的器皿;
5、“五之煮”记载烹茶法及水质品位;
6、“六之饮”记载饮茶风俗和品茶法;
7、“七之事”汇辑有关茶叶的掌故及药效;
8、“八之出”列举茶叶产地及所产茶叶的优劣;
9、“九之略”指茶器的使用可因条件而异,不必拘泥;
10、“十之图”指将采茶、加工、饮茶的全过程绘在绢素上,悬于茶室,使得品茶时可以亲眼领略茶经之始终。
《茶经》反映出当时茶叶的采摘、制作、鉴定、分级及烹煮、饮用等都积累了丰富经验。表明唐代茶叶生产已比较发达,饮茶之风盛行。

扩展资料:
《茶经》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早、最完整、最全面介绍茶的第一部专著,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唐代陆羽所著。
此书是关于茶叶生产的历史、源流、现状、生产技术以及饮茶技艺、茶道原理的综合性论著,是划时代的茶学专著,精辟的农学著作,阐述茶文化的书。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的文化艺能,推动了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茶经》是陆羽在各大茶区观察了茶叶的生长规律、观察了茶农对茶叶的加工,进一步分析了茶叶的品质的优劣,并学习了民间烹茶的良好方法的基础上总结出的一套规律。
此外陆羽还留心于民间茶具和茶器的制作,且制作出自己独特的一套茶具。陆羽用自己的一生研究茶事,他的脚步遍及全国各大茶区。
中国茶经从一开始就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最初,茶为僧人提供不可替代的原料,而僧人和寺院促进茶叶生产的发展和制茶技术的进步。创立中国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茶经》中就有著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
在茶事实践中,茶道与佛教之间找到越来越多的思想内涵方面的共通之处;禅茶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产生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茶经

  陆羽(733年-804年),字鸿渐,汉族,复州竟陵(今湖北省天门市)人,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被誉为"茶仙、茶圣"。一名疾,字季疵,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又号"茶山御史"。
  陆羽一生嗜茶,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对中国和世界茶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被誉为"茶仙",尊为"茶圣",祀为"茶神"。他也很善于写诗,但其诗作目前世上存留的并不多。他对茶叶有浓厚的兴趣长期实施调查研究,熟悉茶树栽培、育种和加工技术,并擅长品茗。唐朝上元初年(公元760年),陆羽隐居江南各地,撰《茶经》三卷,成为世界上第一部茶叶著。《全唐文》中撰载有《陆羽自传》。曾编写过《谑谈》三卷。他开启了一个茶的时代。

  陆羽及其《茶经》

  陆羽是唐朝中期一位著名学者,也是我国和世界茶学的最初创建

  者。他一名疾,字鸿渐,又字季疵;复州竞陵(今湖北省天门)人。在《新唐书》、《文苑英华》、《唐才子传》和《全唐文》中,都有他的传记和介绍。

  据称他是一个弃婴,不知所生,他的姓名一说是他长大后自己用

  《易经》占卜出来的。他卜得的是“蹇”之“渐”卦,其卦辞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等语,於是他就取陆为姓,以羽为名,用鸿

  渐作字。他是和尚从河边拾回在庙中长大的,但他自小就喜爱读书,

  不愿意学佛,所以后来就偷偷离开寺庙,跑到一个戏班子里学戏和做

  起“优人”来。天宝(742—756)中,陆羽在一次演出中为太

  守李齐物所赏识。他长得不好看,口吃善辩,为人正直。上元初(7

  60年),他移居苕溪(浙江湖州),自号桑苎翁,闭门著书。他出

  名以后,朝廷曾任命他为太子文学,后来又改仕太常寺太祝,他都没

  有去。贞元(785—804)末卒①。

  上面陆羽的简介,不提生年,只有卒年,因为大多数陆羽的传记

  包括陆羽自己写的自传,都是这样写的。但至近三四十年来,我国包

  括港台学者在论及陆羽时,都根据自己的认为,给陆羽标上了明确的

  生年。由于各人所据不一,所定的陆羽生年也不尽同,于是就出现了

  多种相异的年份。关于这点,我在本书有关陆羽的专题研究中还会提

  及,这里就不作进一步探讨了。

  陆羽博学多闻,是一位知识非常渊博的学者。他可能受到当时“

  不名一行,不滞一方”的思想影响,在学业上,他犹如清昼、崔子向

  在《寄处士陆羽联句》中所说那样:“荆吴备登历,风土随编录”;

  “野中求逸礼,江上访遗编”②,不仅从书籍同时也从自然和社会中不断探求与积累知识,所以其涉猎非常广泛,著述也表现出多样性。这里不妨以上元辛丑(761年)以前的文稿为例。据陆羽在其《自传》中所说,其诗词主要有《四悲诗)和《天之未明赋》二篇代表作。书稿有《君臣契》3卷,《源解》30卷,《江表四姓谱》8卷,《南北人物志》10卷,《吴兴历官记》3卷,《湖州刺史记》1卷,《茶经》3卷,《占梦》3卷,等等。其实,这只是陆羽著作的一小部份,即以笔者手头的陆羽书目,就还有《陆羽崔国辅诗集》,陆羽、颜真卿和张志和等人的《渔父词集》,陆羽后期的《洪州玉芝观诗集》等诗作3部。此外,还有《杼山记》、《吴兴记》、《吴兴图经》、《虎丘山记》、《慧山寺游记》、《灵隐天竺二寺记》、《武林山记》等地志;茶书有《顾渚山记》、《茶记》、《泉品》以及《毁茶论》等;其他著作有《五高僧传》、《教坊录》及与颜真卿等编纂的《韵海镜源》、吴兴汇编的《陆羽集》等近二十种著作①。

  根据陆羽上述书目,我们不难确定,陆羽不但是一位茶叶专家,

  用现在的专业说,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小学专家、传记作家

  、史学家、地理学家。另外,他作优人时还写过一些剧本,并且写得

  一手好字,所以他又是一位剧作家和书法家。不过,在众多方面,比

  较而言,他在茶学、史学和地理三个方面,传存的作品和成就更多和

  更大些。对此,欧阳修在《集古录跋尾》中就指出,陆羽一生“著书

  颇多”,但除《茶经》,其他书皆不传②,盖为《茶经》所掩,主要被他茶学方面的成就所遮没了。因为这样,在陆羽死后不久,如《唐国史补》所载:“巩县陶者,多为瓷偶人,号陆鸿渐,买数十茶器,得一鸿渐。市人沽茗不利,辄灌注之”③;把陆羽陶其像,奉之为茶神了。

  陆羽在茶学上的成就,主要是《茶经》一书。《茶经》全书共七

  千多字,分三卷十节,卷上:一之源,谈茶的性状、名称和品质;二

  之具,讲采制茶叶的用具;三之造,谈茶的种类和采制方法。卷中:

  四之器,介绍烹饮茶叶的器具。卷下:五之煮,论述烹茶的方法和水

  的品质;六之饮,谈饮茶的风俗;七之事,汇录有关茶的记载、故事

  和效用;八之出,列举全国重要茶叶产地和所出茶叶的等地;九之略

  ,是讲哪些茶具、茶器可以省略;十之图,即教人用绢帛抄《茶经》

  张挂。对于《茶经》,我国不论是大陆还是港台,论著很多,但我们

  认为陈彬藩先生在《论茶经》中的三个标题:“茶叶百科全书”、“

  茶叶文化宝库”、“世界茶叶的经典”①,约概大旨,就比较贴切地说明《茶经》一书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了。

  关于《茶经》一书的成书年代,和陆羽的生年一样,也是众说纷

  纭。1958年,我国农史学家万国鼎教授在《茶书总目提要》,把

  陆羽《茶经》定为成书于乾元元年(758年)左右以后,很多研究

  和论及《茶经》者,就都想也都为陆羽《茶经》提出了确定的撰写年

  代。笔者约略统计,近年来关于《茶经》撰刊的年代,除万国鼎上说

  外,还有“上元辛丑”

  (761年)说,“宝应癸卯”(763年)说,“广德二年”

  (764)说,以及初稿“成书于761年以前,后来第一次修改于

  广德二年,三稿完成于大历八年(773年)以后”②等多种说法。

  对于大家把历史上记述不清楚的地方,弄弄清楚的这种愿望,一

  般都能理解。但是,如有人据宋人陈师道文中讲到他见过四种《茶经

  》版本,内容特别是“七之事”部分繁简不同,于是联系陆羽参加颜

  真卿主编《韵海镜源》一书,认为这本“癸丑(大历八年)之春”成

  书的巨著,陆羽在编完以后,当会“从中吸取营养,补充进《茶经》

  七之事”,而确定这年陆羽对《茶经》又再作一次修补,就纯属是推

  测了。对历史上的疑点,除非找到确切的证据,一般我还是主张万国

  鼎的意见,说粗一些活一些好。

  北宋著名诗人梅尧臣诗句指出:“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约事

  春茶。”①其实茶事非始陆羽,陆羽对茶业的贡献,也是《茶经》一书传世以后才有的。所以,对于陆羽及其《茶经》,还是欧阳修评说得对:“盖为茶著书,自其始也”;陆羽开创了为茶著书立说的先河,把茶的有关经验、知识,总结提高为一门专门的学问,从而也建

  了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茶学。在陆羽之前,如晚唐诗人皮日休所形容,旧时饮茶,“必浑以烹之,与夫瀹蔬而啜者无异”②。用现在的口语说,过去饮茶,如煮菜喝汤一样,很不讲究。《新唐书》陆羽传中载:羽“著经三篇,言茶之原、之法、之具尤备,天下益知饮茶矣。”这即是说,除茶学上的贡献外,陆羽及其《茶经》对于提高饮茶技艺、促进茶叶生产和贸易的发展,也都是有其重要作用的,这一点,封演在《封氏闻见记》中也指出:“鸿渐为茶论(经),说茶之功效并煎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统贮之(应是以都篮或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于是茶道大行。”茶道怎样大行法?宋代陈师道在再刊《茶经》的序言中称,自此以后“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宴享,预陈于前;山泽以城市,商贾以起家”①。一句话,在陆羽和《茶经》的影响、倡导下,茶的饮用和茶叶文化,在我国全国范围内进一步较快发展了起来。

  在隋朝和唐初以前,北方虽然也知道和有少数人饮茶,但毕竟业

  茶和嗜茶是盛于南方,属于南方特有的一种区域性的文化现象。至唐

  代中期以后,如陆羽《茶经》所说:“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并荆、渝间,以为比屋之饮”②;不只南方,中土的京畿一带,其对茶叶的崇尚,也和我国茶饮的故土荆、渝地区,没有什么程度上的不同了。

  “两都”是城市,北方农村这时饮茶的情况又怎样呢?穆宗时李

  珏称:“茶为食物,无异米盐,于人所资,远近同俗。既祛竭乏,难

  舍斯须。田闾之间,嗜好尤切。”③这即指出,其时不但北方城镇,连农村也和全国“同俗”,已把茶视同粮食和食盐一样须臾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甚至农村对茶的需求,有些地方较城市“嗜好尤切”。笔者过去有的文章中曾提出,“茶作为中华民族或我国全国性的一种文化现象,是唐以后才形成的”。现在我仍然认为,茶从最早的巴蜀,继而扩展为巴蜀和荆楚,再次发展为江淮以南的文化内容,都是一种区域性的或苗蛮文化,真正站在黄河中土称“远近同俗”的“无异盐粟”的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共同文化内容,则是中唐以后才形成和确立起来的。

  讲到唐代中华茶文化的形成,我们还不能不附带谈谈作为其核心

  之一的茶道文化的形成。关于茶道,和茶叶文化的含义一样,现在各

  执一是,说法很多,我也不知取从哪种说法为妥,就暂按我们的理解

  ——即讲究饮茶(包括物质和精神)之道来阐说吧。“茶道”一词

  ,源出我国。上面在封演的《封氏闻见记》中,已提到“茶道大行”

  ;但这还不是最早的记载。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说,最早的“茶道”

  一词,可能就算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一诗所载了。其句有“

  孰知茶道全尔真,唯有丹丘得如此”①之说。《封氏闻见记》成书于8世纪末,皎然这诗约作于8世纪中期后期,二者相差有十几二十年,但一致说明,我们至迟在8世纪下叶的唐朝中期,就派生和存在一种新的茶道文化现象了。联系前面所说,很清楚,我国茶道不早不迟出现在这个时期,是直接和《茶经》的面世相关的。因为茶道既然是一种讲究饮茶之道,那么,这种“道”,无疑也首先是通过一定的饮茶活动来体现的。没有茶,有茶不饮或饮而不加讲究,也就无所谓茶道了。

  陆羽之前,饮茶和“瀹蔬而啜”一样,自然也就不会怎样讲究道

  ,有道也不会大行。但陆羽通过《茶经》对如何采造茶叶,怎样烹煮

  ,应备有哪些茶器和如何饮用一一加以总结和倡导以后,把茶叶的饮

  用,由单纯的防疫治病、充饥解渴,提高和发展为一门专门的技艺和

  学问,这时,也只有到这时,我国才开始重视和产生讲究饮茶之道。

  那么,能否据封演关于陆羽著《茶经》,讲“煎茶之法,造茶具

  二十四事”,由是茶道大行,认为中唐最初提及的茶道文化,就只是

  一种只讲如何煎茶设具的饮茶物质文化呢?不能。因为茶道文化并不

  是孤立产生的,它是在先前茶叶文化的基础上颖脱出来的一种次生文

  化,是茶叶物质和精神文化在饮茶方面的集中体现。也以陆羽《茶经

  》来说,《茶经》中虽未提到“茶道”二字,但如封演所指那样,有

  了《茶经》,才有茶道和茶道大行;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也可

  以把《茶经》看作是我国第一本茶道的专著。在《茶经》中除讲到如

  何选茶、择水、用火、设具和饮用茶叶之法以外,还提到了“茶性俭”,“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①。这即是说,在《茶经》和最初的茶道中,陆羽和大家在讲究饮茶之法的同时,一开始就提到和就具有精神的一面,而这精神的一面,不是来之于其他,恰好正是从茶文化的淀积中承继过来的。《茶经》提出的茶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求饮茶者,饮茶时要修心养性,效做这样的人。陆羽《茶经》中饮茶之道要求做精行俭德之人的这条,如溯其源,我们由《晋书》桓温和陆纳传以茶果待客和伴酒并视之为是“素业”,即可找到其根缘。当然,当时在中唐陆羽、皎然等倡导茶道之时,关于茶道文化的精神内涵,并不只是要求做“俭德”之人一点,至少从皎然的看法中——“唯有丹丘”才知茶道的“全尔真”,其内容自然是极其丰厚的。8世纪继陆羽《茶经》之后唐朝的另一本茶书《茶述》,其对茶和茶文化特点的概括:“其性精清,其味浩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参百品而不混,越众饮而独高”这几句,对茶道在物质上如何更好愉悦人生,在精神上如何自我陶冶修养,说直接些,有点现在茶道宣扬的“和敬清寂”的韵味了。

  神户大学国际文化学部的仓泽行洋教授,前不久在其一篇有关日本茶道文化的序言中称,“日本茶道是出生于中国的,她的母亲就是中国茶道”①。据北京外国语大学日语系滕军博士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中考定,茶和茶叶文化从中国传至日本,大致在“8世纪末、9世纪初期”是毫无问题的;如果这一时间不错,茶传至日本的时间,也是在茶道一词和我们上说唐代茶道文化出现二三十年以后,中国的“茶道”一词和茶道内涵,当也是这时和中国的茶籽茶种一起传到日本的。这里需要一提的是中国和日本茶道的传衍,史实和上引仓泽行洋先生的结论是那么的奇妙和巧合:日本茶道的确是出生于中国,而且还应该说是中国茶道的“独生女儿”,自从远嫁日本以后,茶道在日本的国土上得到了绵延和发展,但在其故土中国,虽然讲究饮茶之道的实际茶道一直长存,但如日本那样的以茶道之名的“茶道”,似乎在唐代中期出现和发光一段以后,一直没有兴盛起来。

可以买本书来查一下

茶经就是他大哥写的


“茗”人茶事——陆先生,久仰!
陆羽的《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喜欢,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陈师道为《茶经》作序:“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除在《茶经》中全面叙述茶区分布和对茶叶品质高下的评价外,有许多名茶首先为他所发现,如浙江长城(今长兴县)的顾渚紫笋茶,...

茶圣是谁啊
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继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行订正、补充修改, 到公元755年,《茶经》最后定稿。《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生产、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 “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

古代茶圣是谁
《全唐文》有《陆羽自传》。他撰写的《茶经》,对有关茶树的产地、形态、生长环境以及采茶、制茶、饮茶的工具和方法等进行了全面的总结,是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3、 《茶经》成书后,对我国茶文化的发展影响极大,陆羽被后世尊称为“茶神”、“茶圣”。元辛文房《唐才子传·陆羽》:“羽嗜茶,造妙...

《茶经》之后陆羽被有些人称为茶神、茶圣,对此该如何看待?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做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於茶者也!" 陆於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於晚唐。

我国第1位著[茶经]而将茶艺弘扬广大的人是谁?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做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於茶者也!" 陆於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於晚唐。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陆羽为什么称为茶圣
陆羽所著《茶经》三卷十章七千余字,分别为:卷一,一之源,二之具,三之造;卷二,四之器;卷三,五之煮,六之饮,七之事,八之出,九之略,十之图。是唐代和唐以前有关茶叶的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是陆羽躬身实践,笃行不倦,取得茶叶生产和制作的第一手资料后,又遍稽群书,广采...

茶经的作者
《茶经》的作者是陆羽 陆羽,字鸿渐,唐朝福州人(今湖北天门市),茶学家,一生嗜茶爱茶,精于茶道。随着陆羽声名鹊起,朝廷也开始注意到这个茶道大师,并召其到宫中供职,培养宫中茶师,唐代宗先后下旨拜其为”太子文学”和“太常寺太祝”,陆羽都婉辞不受,毅然回到浙江苕溪(今浙江省湖州市)专心...

陆羽是在什么的环境条件下写的茶经
《茶经》在当时就已竞相传抄,《新唐书隐逸传》说陆羽著《茶经》后“天下益知饮茶矣”。当时卖茶的人甚至将陆羽塑成陶象置于灶上,奉为茶神。《茶经》大大推动了唐以后茶叶的生产和茶文化的传播。《茶经》之后,我国历代出现不少有关茶的专谱,有些还标明是对陆羽《茶经》的补充。如到深山茶地采制...

陆羽为什么称为茶圣,讲解茶圣的故事
陆羽的《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业科学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茶经》一问世,即为历代人所宝爱,盛赞他为茶业的开创之功。宋代陈师道为《茶经》做序道:"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於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於茶者也!" 陆於逝世后,后人尊其为"茶神",肇始於晚唐。

天生陆羽传茶道,求下句及其典故!
”按此卦义,当时还没有姓名的陆羽自定姓为“陆”,取名“羽”,又以“鸿渐”为字。这仿佛喻示着:本为凡贱,实为天骄;来自父母,竟如天降,从这方面来看,也说“天生陆羽”。陆羽在寺庙里成长,怎么会写出《茶经》呢?陆羽逃出寺院后,有过一段“优伶”生活,据说在戏剧上颇有造诣,因此他逐渐...

灵璧县18911706385: 文章陆羽与茶经讲了一件什么事 -
绽文捷芝:[答案] 讲了一个 陆羽辨别江水的故事 (舀水、掂水、倒水等一系列动作,刻画出他精通茶艺、栩栩如生的神奇 形象.

灵璧县18911706385: 《陆羽与茶经》写了关于陆羽的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
绽文捷芝: 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采茶饮茶的历史源远流长.人们要追溯(sù)茶的历史,了解中国茶道,便自然会想起中国茶史上的传奇人物——“茶圣”陆羽.陆羽是唐朝复州竟陵郡(jùn)人,他的茶艺在当时就已闻名天下.《煎(jiān)茶水记》曾...

灵璧县18911706385: 陆羽与茶经 -
绽文捷芝: 唐天宝五年,竟陵太守李齐物在一次州人聚饮中,看到了陆羽出众的表演,十分欣赏他的才华和抱负,当即赠以诗书,并修书推荐他到隐居于火门山的邹夫子那里学习.天宝十一年(公元752年)礼部郎中崔国辅贬为竟陵司马.是年,陆羽揖别...

灵璧县18911706385: 陆羽与顾渚茶有何故事?
绽文捷芝: 陆羽在湖州隐居期间,听说长兴山中有好茶,于是慕名而来.陆羽 在顾渚山下遇见了一位老僧,两人交谈起来.陆羽喝了老僧奉上的山茶, 一下子就怔住了 .良久之后,他才回过神来,连赞好茶.后来在《茶经》 中,陆羽把这种茶命名为“紫笋茶”,意为“上品之茶”.陆羽因此也不 再在苕溪隐居了,搬到了顾渚山,在山上开辟了一大片茶园.随后陆羽又 在附近发现了 '灿如金星"的金沙泉,并用金沙泉水泡紫笋茶.所以紫笋 茶也称頋渚茶.陆羽一叫好,紫笋茶和金沙泉很快成为皇家贡品.也就是 在这里,陆羽完成了旷世巨著《茶经》.

灵璧县18911706385: 陆羽与《茶经》课文的主要内容 -
绽文捷芝: 陆羽,名疾,字鸿渐,唐人,幼年托身佛寺,自幼好学用功,学问渊博,诗文亦佳,且为人清高,淡泊功名. 陆羽对茶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感情,经常与皎然、朱放等论茶,对茶的植物学特性、采制、烹煮和饮用,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考察和研究....

灵璧县18911706385: 有哪些名人为理想而奋斗最后成功的故事 -
绽文捷芝: 1、《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禅师为了给陆羽出难题,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教育他,便叫...

灵璧县18911706385: 陆羽《茶经》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绽文捷芝: 陆羽的《茶经》于公元780年出版,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十章.上卷分三节.一之源(论茶树的原产特征和名称,自然条件与茶叶品质 的关系以及茶叶的功效等)、二之具(论茶叶的采制工具及使用方法)、三之造(论 茶叶采制和品质的鉴别方法).中卷仅有一节,四之器(列举烹饮用的种类和用途).下卷包括六节,五之煮(论煮茶的方法和水的品第)、六之饮(论饮茶的方法、现实意义和历史沿革)、七之事(叙述上古_唐代有关茶事的记载)、八之出(论 全国名茶的产地和优劣)、九之略(论述在一定的条件下,怎样省略茶叶的采制工 具和饮茶用具)、十之图(指出《茶经》要在绢上张挂座前,指导茶叶生产和烹 饮的全过程).

灵璧县18911706385: 帮我想个关于名人的故事、最好简短点的,加上感想.谢谢 -
绽文捷芝: 世界上有很多名人 自己找 完成了 请给分 求名人小故事(30字左右) 名人故事陆羽弃佛从文》 唐朝著名学者陆羽,从小是个孤儿,被智积禅师抚养长大.陆羽虽身在庙中,却不愿终日诵经念佛,而是喜欢吟读诗书.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

灵璧县18911706385: 谁能告诉我一些关于名人奋斗的小故事
绽文捷芝: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不事生产,闭门读书,却为大嫂所不容,为了消弭兄嫂的矛盾,面对一再羞辱,隐忍不发,随着大嫂的变本加厉,终于忍无可忍,出走离家,欲浪迹天...

灵璧县18911706385: 名人读书的故事 -
绽文捷芝: 《陈平忍辱苦读书》 陈平西汉名相,少时家贫,与哥哥相依为命,为了秉承父命,光耀门庭,...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