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心灵捕手》的心理学分析 复制黏贴时请注意从心理学的方面来评述~

作者&投稿:定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电影《心灵捕手》主人公性格分析(心理学)的问题~

通过性格心理学来分析《心灵捕手》这部电影,在一个具有保护壳下的主人公有以下2方面:
1、人物的防御机制(保护壳)
在一部拥有着积极变化主人公的故事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个有着明显的“创伤”的主人公(不论是外在还是内在),在电影的一开头,主人公们认为他们的生活并不存在着任何的问题,直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被生活困住的他们必须克服他们原本相信的谎言。
通过改变和正视自己的缺点,才能迈向新的人生旅程。主人公的“创伤”通常源于过去的一些经历,在《心灵捕手》中男主角威尔的创伤来源于童年时虐待自己的父亲。这一过去的伤口引发了威尔的自我防御,他认为对外人敞开自己的心扉,会导致情感上的痛苦,他怕受到伤害。
作为一名电影的编剧,有时用这种方式思考电影中的人物会让人觉得抽象,但将软弱转化为行为的一种方法是使用防御机制。那么什么是电影人物的防御机制呢?其实,自我防卫机制是角色们戴着的面具,用来隐藏他们的内在自我。



当我们第一次进入故事时,他们是我们所遇到的角色的一部分。在威尔与心理医生桑恩的第一次谈话中,我们看到威尔在治疗过程中,对暴露伤口的恐惧是如何通过防御机制表现出来的。他在进入了桑恩的房间后大声说了句:开始治疗吧!
随后威尔开始嘲笑他们在这里要做的事情,一旦治疗开始,他就拒绝参与。在治疗室中,威尔看桑恩的时间不超过一秒钟,他似乎对房间更感兴趣,他们在房间内,沉默了很长的时间,桑恩看着威尔。“你是南区哪里人?”桑恩试图打破沉默。
当桑恩试图和他建立个人层面的联系时,威尔则选择改变话题。“这些书都是零买的,还是派人买的整套心里丛书?”威尔在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想展示他的智慧,试图恐吓桑恩,让桑恩觉得自己很渺小。但他的这些行为都没有对桑恩产生影响,因为桑恩可以跟上威尔思想的步伐。
甚至可以避开他的俏皮话。对于桑恩的淡定对待,威尔寻找了一个新策略,一个直接伤害桑恩的办法。“也许,你娶了一个错误的女人。”威尔说道。“也许,你该注意下你的口气。”桑恩显得有点生气。“看来我猜对了,你娶了个错误的女人,她离开了你,她是不是出轨了?”



在威尔结束这句话的刹那间,桑恩扼住了威尔的喉咙。这个场景清楚地描绘了威尔如何使用他的防御机制,来避免处理他情感上不愿意与人沟通的情况,在这个互动中威尔故意试图让桑恩不高兴。在编剧们编写角色的防御机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角色本身是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抵抗别人。
没有正视自己防御机制的存在。很显然,我们观众和电影里的其它人物一样,都感受到了主角的问题,但是在电影的一开头,他们总是对自己的问题视而不见。电影里的主角其实像极了现实生活中的我们,这就是为何人们总说“当局著迷,旁观者清。”
所以就像现实中的我们需要朋友和老师一样,《心灵捕手》的男主角威尔也需要电影中,其它角色来帮助他,卸下自己的防御机制。在威尔的身边,有教授欣赏他出色的才华,愿意给威尔提供一个出色的工作机会,在爱情上,威尔的女友斯凯拉也是一个特别出色的女性。



他们都在给威尔提供帮助,给予威尔一个敞开心扉,接受别人进入他生活的决定。但一切的改变和机会都是新的冒险,这使得威尔为了躲进自己的保护壳,他拒绝了教授和斯凯拉。对此,威尔的导师桑恩说道:“你总是害怕迈出第一步,因为你所看到的一切都是消极的事情。”
桑恩的一席话,强迫威尔去正视自己的问题,脱离自己原本的保护壳,不要把眼前的一切都想的很消极。除了对生活的态度消极外,但威尔和女友特斯拉的感情趋于稳定时,特斯拉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想和威尔呆在一起。她说道:“跟我一起去加州。”
对于特斯拉的这个提议,威尔再次地缩回到了自己的保护壳。威尔:“我们可以下周就一起出现在加州,但在那个时候,你可能会觉得你再也不喜欢我了,然后你会后悔这个决定。”对此,斯特拉试图让他冷静下来:“你害怕你给予我的爱,我不能给你回报,我知道你在害怕什么。
但是去他的,我也很害怕,但我愿意尝试一下,至少我对你是诚实的。”比起威尔,斯特拉显得很坦白,她坦白了自己的恐惧以及想让威尔冷静下来,接受自己的这番坦白,但显然,威尔拒绝了她。“对不起,我不爱你。”在特斯拉的一番表白后,威尔冷冷地丢下了这句话匆匆离开。
就在这个小小的场景中,威尔因为自己内心的不安感,让他拒绝了斯特拉,拒绝了靠近别人,他用的他的冷漠,将他和斯特拉的关系拉回到了他们的交往之前。事实上,威尔总是避免地离开自己的舒适区,就比如他总喜欢和他的朋友们呆在一起。



虽然他的那些朋友总是很幼稚,但是威尔和他们长久的友谊让威尔觉得特别的放心,这也就是为何威尔总是不愿意接受别人,最大的原因在于,他认为他的背后还有一群可以依靠的朋友,所以他可以放心地拒绝所有想要靠近他的人。
他告诉自己,牺牲自己的工作机会和人际关系是可以的,因为他将永远与他的朋友有一个家。对于威尔的想法,他最好的朋友查克看了出来,他提醒威尔:“你是我的死党,所以我接下来说的话,你可以别误会,如果20年后你还住在我这。
还像现在来到我家和我一起看爱国者队的比赛,又或者是和我一样在工地里工作,我一定会把你赶出家门的。”查克的一番话强迫威尔去看他一直躲避的真相,让他走出他的保护壳,他的舒适区。查克和威尔的这段对话是这部电影中的一个转折点。此时的威尔才真正意识到唯一阻止他前进的人就是他自己。
2、人物的精神发泄
虽然周围人的一番话,让威尔重新反省了自己。威尔当年筑起的高墙,此时已经渐渐降低,但是单纯做到这点还不够。因为《心灵捕手》的故事,并不是只是想给观众们展示一个如何改变的主人公。这个故事的另一个关键,是精神发泄,威尔需要一次精神上的洗涤。
“精神发泄”这个词的意义来自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亚里士多德用“精神发泄”来描述好的戏剧,是如何为观众提供精神发泄和净化情绪。在《心灵捕手》中这样的场景来自于威尔和他的心理医生桑恩最后的治疗场景中。在这里威尔最终地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当意识到桑恩的档案中有他遭受身体虐待的照片时,他问道:“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对此桑恩给予了肯定的答案。当他们对彼此痛苦的童年表示同情时,桑恩想办法和威尔拉近关系,桑恩朝着威尔走过来,不断地说:“这不是你的错。”


当桑恩重复这句话的时候,威尔开始提起他的防御机制,威尔显得有些抵触桑恩,他发起着反抗。但和威尔相处了这么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桑恩明白威尔这是在自我防御,他拒绝再让威尔自我逃脱,他不断地朝着威尔靠近,继续重复着那句话。
最终,威尔心中的那面高墙倒下,他释放了自己埋藏许久的情绪,抱住桑恩痛哭。这是《心灵捕手》最具有震撼性的一幕,他们之前是“敌人”,但在这最关键的一个场景中,他们却像个父子,威尔就像个是重新找回父爱的孩子。
《心灵捕手》的故事情节把威尔带到一个心理宣泄的地方,因为我们在看着电影,所以我们和他一起踏上了这段旅程,同样的我们也得到了宣泄。好的故事把我们带入电影主人公的世界,让我们同情剧中的人物挣扎,我们目睹了他们内心的冲突,因为他们就和日常的我们一样不断地在回避。



而他们所回避的,所害怕面对的这些东西,往往都阻止着他们变得更好。就如同之前所说的旁观者清,我们在为电影主人公们加油打气的同时,也是给我们自己鼓劲,因为在电影中,我们或许也看到了自己不愿意在生活中面对的真相。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和主人公取得心灵上的沟通,因为我们和他们一样,都需要改变,都需要宣泄。
扩展资料:
剧情简介
一个麻省理工学院的数学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栏写下一道他觉得十分困难的题目,希望他那些杰出的学生能解开答案,可是却无人能解。结果一个年轻的清洁工威尔在下课打扫时,发现了这道数学题并轻易的解开这个难题。
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甚至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宣判送进少年观护所。数学教授有心提拨这个性不羁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数学和接受心理辅导。数学难题难不倒他,但却对于心理辅导,威尔却特别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业不太成功的心理辅导专家桑恩教授。
在桑恩的努力下,两人由最初的对峙转化成互相启发的友谊,从而使威尔打开心扉,走出了孤独的阴影,实现自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灵捕手

电影体现的是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
这一疗法的适应症是心因性神经症。应用此疗法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的精神活动可分为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潜意识深藏于意识之后,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内驱力。潜意识的动机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我们各方面的行为,人的重要行为表现是源于人们自己意识不到的动机和内心冲突。精神分析的目的和价值在于它能够挖掘出深藏在潜意识中的各种关系(尤其是童年的精神创伤和痛苦经历),使之被召回到意识中来。患者借助于医生的分析、解释,理解这些关系,彻底顿悟和认识自己;医生再加以疏导,使患者宣泄并消除深藏在潜意识中童年的精神创伤、心理矛盾和痛苦体验,最后矫治不良行为,达到治疗目的。探讨病人的深层心理,识别潜意识的欲望和动机,解释病理与症状的心理意义,协助病人对本我的剖析,解除自我的过分防御,调节超我的适当管制,善用病人与治疗者的移情关系,来改善病人的人际关系,调整心理结构,消除内心症结,促进人格的成熟,提高适应能力。弗洛伊德认为,心理障碍的原因不是来自意识,而是来自潜意识的矛盾冲突。

主角第一次和心理学家(第6个)见面时,却是后者的心灵率先被触动了。一个经常打架的天才,意味着其不按常理出牌。整部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有博学的特点,粗制滥造的观点无法打动他们,就像哈佛酒吧里那场一边倒的交锋一样,注定一般电影中的常识背景与本影片不在一个层次和范围。
心理学家的强大就在于当自身的情绪伤痕被触动时,能回以同样强大的反击……河边的对话,心理学家一针见血地指明主角的弱点——缺乏情感体验的深度。对于没有文化的人,你可以靠财富去征服他们;对于有文化的人,你可以靠名望去诱惑他们;但对于恃才傲物的家伙们,不会卷入常人小小的虚荣所依附的逻辑。一旦情感产生认同,人就像扑火的蛾子,心理学家则继续镇静地控制着主动。他首先把对话控制在一个较为严肃的背景中(针对主角所评论的那幅画),指明主角只是个伤心、狂妄的小屁孩,然后继续讲那些笑里藏刀的小故事。主角的生活逻辑有问题,重要的不是天赋(威尔和他的朋友大部分时间所谈论的都是一些滑稽的小玩意),而是“大部分的他”并未被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所发现,当其他人按照常识在跟威尔谈条件时,心理学家就只是让威尔“看到他”(告诉他他所看到的只是肤浅的文字面)而已。
第4次会面之前,威尔的现实已经发生了呃许多变故,他继续贬低他人的情感(还有与其自尊不配的待遇,因为他本身有低自尊的问题),只是因为他本来拥有的内在是如此之少,他已经输不起了(接受意味着付出和责任)。心理学家指出威尔的问题在于不敢一搏人生,他不是选择低贱而是因为恐惧的驱使而不断做出自我破坏的行为。
第5次会面之前,威尔的好友一番真话震撼了威尔。教授和心理学家正在为往日积习争吵,自大、嫉妒和失意,都是人之常情。这次会面,心理学家终于抓住威尔的脆弱,引导他原谅了自己的懦弱。一开始他们谈到两人都有的受虐经历,最后威尔说到分手的事,心理学家立即洞察到威尔沉默之中的伤感,知道这就是其一直等待的时机。一句句“这不是你的错”不断地撞击威尔最后的心理防线,寒冰终于从内部融化。
影片的最有意思的是,威尔的固步自封正是他周围人的苦恼,但当他走向自由之路,也让他人感到了幸福。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也关系到周围人的梦想。

哪一部份的?
假如你是要整部电影的分析...
我想 应该可以写本论文了...
如果想讨论一下 欢迎找我...

p.s 我不是为积分而来 只是因为喜欢这部电影 ^^

天才需要更多爱来浇灌~要不然就会成为精神病~

故事的主人公威尔是自幼失去双亲的孤儿,在麻省理工学院里做清洁工,数学教授蓝勃出在黑板上的算式,他可以轻而易举地求证出来。对这些高难的问题都经过许多人多年的研讨,教授在找不到解题人时又出了另一道更难的题目,他又轻松地解开这个难题。教授要找出这个数学天才。
他终于发现了威尔——聪明绝顶却叛逆不羁,到处打架滋事,并被少年法庭拘禁。他通晓各种知识,可以用法律为自己辩护,但从未真正服法以至法官不再听他的辩护,最终幸得教授的保释并向法官求情。虽然教授希望威尔能够重拾自己的人生目标,但所有被教授请来为威尔做心理训练的心理学家都被洞悉心理分析的威尔所羞辱,无功而返。教授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只好求助他的大学同学及好友肖恩,希望他来开导这个正在逃避生活的年轻人。肖恩发现他所有的作为都表明,他根本不明白自己是谁、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他的才华在他的反叛和固执中浪费了。他必须唤起他的精神,直面人生,包括他害怕失败而轻易放弃的爱情。
这是一个不幸的青年,他的童年浸满了太多的苦涩,所以他选择对社会的反叛,对自己的反叛,浪费自己的天才来仅用作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的工具,他或者感觉到了自己的与众不同,但是却固执地守在做体力劳动的朋友们中间,不去看也不去想这样的天分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他甚至拒绝送到手边的巨大机会。这看似无稽与愚蠢,但放在威尔身上,却变成了实实在在地揪心与哀伤,这可以叫思维抑制么?这个人在童年时受到了太多的伤害,所以他拒绝、他逃避、他蔑视、他以对抗保护自己、他用暴力说话、再用天才辩护,你知道他逃避自己,但是你似乎永远无法说服他。他在打架、在辩护、在任何时候都是无谓而强硬的,可其实他比所有人都软弱——因为他甚至不相信也不敢接受幸福。他脑中的世界比常人复杂千万倍、清晰千万倍,可是他心中的世界却塞满了空虚的混沌。
初看威尔,似乎是一个无所畏惧的不良少年,就像随处可见的“不成器”的青年一样会注定浑浑噩噩的度过一生。年轻时凭强壮的体魄和蛮力在黑帮中混出一个风光的位置、凭英俊的相貌有几段荡气回肠的爱情,然后结婚或同居,继续做黑帮或做苦力,老去,被新来的黑老大们杀害、代替或继续平淡的一生。
可威尔是不一样的,他的冥顽不来自天生,而来自错误的童年,他的无所畏惧正是来源于发自心底的巨大的恐惧,这种恐慌像一只无形的利爪攫住他的心,让他无从逃避,弗洛伊德坚定地相信所有行动都有原因,如果人类仍然很神秘,那是因为对他们内心的驱动力量和影响行为的体验揭示得不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说,如果我们仍然认为威尔是强硬的,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真正的深入他的内心世界。他的无畏更像一个乞丐的勇敢,正是因为觉得自己什么都没有才无畏。他的心门是闭锁的,就像一个久蛰洞中的人,阳光反而是伤害。
之前的医生不能“治愈”他,不是因为缺乏专业知识,而是缺少对威尔真正的关爱,他们出于医生的职业,已经习惯用专业解决一切,而不是以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感情,同为人类的关怀来看待他,帮助他。于是他们得到的便是威尔更专业的嘲弄,而此时,肖恩出现了,这个人未必有最丰富的专业知识,但可贵,他是以一个人的身份在和威尔谈话,他也被敌视、被嘲讽、被激怒、被恶言相向,但是他包容了,他用心替代职业与威尔交流,从而填补了威尔心中缺失的父爱,影片最后,肖恩一遍遍地重复着:“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威尔躲避躲避,最后躲避不开,突然痛哭。屏幕前的我们,心口都像受到了一种暖暖的撞击。这原来不是一个飞扬跋扈顽冥不化的人,他的一切乖戾与反叛都是对童年恐惧的抗击,对内心自疚的挣扎,当他殴打别人,他其实是在殴打自己。如果人真的是有对死亡的趋向与求生的矛盾,那么威尔就是在用殴打他人践行自己对死亡痛不欲生的过去的斗争。
让我们忘掉他的有力拳头、他的高速运转的大脑、他的三寸不烂之舌,拨开这些令人艳羡的外衣,这只是一个受伤的孩子,这只是一个用利剑做外衣蜷缩在自己世界里假装没有伤口的孩子,这只是一个在家庭暴力中长大的孩子中的一员,他们有千千万万,被剥夺了童年的幸福也几乎被宣判了未来幸福的不可达,成长在暴力乃至犯罪中再给社会更多的暴力与犯罪,最后被社会抛弃,被人们惩戒、遗忘。他们是无所畏惧的,然而这样的无谓既不来自勇气、也不来自高尚的感情,只来自人心最深处的报复,最深处的痛恨、软弱、恐惧。
威尔之所以显得特别,只因为上苍给了他一张特殊通行证。
他的天才让他能得到高傲的世界极学人不弃的眷顾,让那个世俗的人为他费神、为他动用所有可能的资源、为他塑造未来。他终于能放弃表面的无谓,直视内心,接受阳光照见伤疤,开始人生的追问。
可是我突然想到,还有更多“威尔式的”青少年们,他们有一样的悲苦童年,却没有威尔那样的天才,于是智慧与关怀之光就理由正当地就永远遗忘了这个角落,蓝勃教授等怎么能有精力关心他们?
可是这些人是确实存在而且需要人们的关注的,他们的无谓会成为社会的畏惧,这样的无畏导向毁灭。
我们需要做些什么,而心理治疗可以做为个案拯救的途径却无法承担大面积的诊疗。直到19世纪初叶,德国哲学家、教育学家赫尔巴特才首次提出心理学是一门科学。此后,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就取得了飞速而巨大的发展,可是相对的,当它作为科学发展得更规范时,其最初对心灵与灵魂的本真关怀也渐渐被遗忘。当人也成为了个体研究品,智者当年充满人类同类关爱的“关于灵魂的科学”也变了质。变质未必是坏的,人类的发展确实需要一群人跳出人的立场,以科学的眼光审视自己,但是当心理学家离开人文关怀的战场,我们的社会不是应当找到另一群人占领这个阵地么?我们不能要求心理咨询师承担改造那些受伤青年的责任,像威尔那么有慧根的青年况且需要那么多气力扭转,他人更不用说,所以要根治这种“无谓”,恐怕需要很多人长期无谓的努力,这其中必须包括心理学家们的努力,也少不了整个社会的共同奋进。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着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不过,外部世界的分裂,源自内心的分裂。这个落魄的男孩,他其实只是在工作之外的少数业余时间做一下解数学难题和读书这种“正确的事”,而多数业余时间,他是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等。其中,他最拿手的是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这个内心分裂的男孩叫威尔,等蓝勃找到威尔时,威尔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蓝勃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威尔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两害寻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西恩来为威尔做治疗。
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也刺痛了西恩。他通过对西恩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西恩的画作是一个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独自画船的人。对此,威尔看出了两个内容,他对西恩说,第一,你当时正在暴风雨中,第二,你娶了“错误的女人”。
西恩被激怒了,他警告威尔,不要侮辱他已死去的太太,而当威尔再次说“没错,你的确娶错了女人”时,西恩暴怒,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威尔震惊了。以前,他戏弄那些心理医生时,他们的方式先是惊惶,接着是掩饰自己的愤怒,而后是拒绝继续给他做治疗。但西恩不一样,他也被刺痛,但他直接表达愤怒。更不一样的是,这个被刺痛被激怒的男人,答应继续给他做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或者在一切亲密关系中,这都是很关键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
因此,当我们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好我”,并刻意压制“坏我”,而当我们想与一个人疏远时,就会表现出“坏我”,而不再表现“好我”。
譬如,一个依赖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他会表现得非常依赖,有时就是所谓的“可爱”。相反,一个支配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非常有能力的一面。
这时,如果那个人中招了,真的在我们表现“好我”时而与我们亲近,并在我们表现出“坏我”时结束了与我们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我们的逻辑再一次得到了强化。
这是导致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依赖者总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依赖,支配者则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有力量。所以,每当遇到一个危机事件,我们都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逻辑,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僵化。
假若说治疗能发挥作用的话,关键点就在于,心理医生帮助来访者明白,他可以不必对那个逻辑那么执着,也就是说,他的“好我”并不一定会促进关系,而他的“坏我”也并不一定会疏远关系。
威尔的逻辑,其实就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其实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
也可以说,他其实讨厌他的天才,他不原因别人因为他是天才而接纳他,他更愿意别人仅仅因为他这个人而接纳他。
那5名心理医生都中了威尔的招数,威尔用坏的方式表达他的天才时,他们都中断了和他的关系。西恩不同,看起来,他也中了威尔的招数,一样被刺痛,甚至更痛。但他这时不是中断与威尔的关系,而是选择了真诚袒露自己的心声。
当西恩这样做时,威尔的世界已经是在被颠覆了。威尔第一次发现,原来真诚地表达愤怒,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结束。
第二次会面中,威尔的世界进一步被颠覆。西恩先是承认,威尔的确刺痛了他,令他彻夜难眠,但在这种痛苦中,西恩想明白了很多。
尽管总是将聪明用在攻击上,但威尔还是以自己的聪明自豪。但是,西恩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恩明白,威尔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而在说这段话之前,西恩还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西恩继续说,不要以为,我了解你,也许我可以通过知识来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说完这番话后,西恩撂下了一句话“现在该你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愿意真诚地去面对你,但你是否做好了真诚面对我的准备?
西恩的这番话也刺痛了威尔,或者说,令威尔感到震撼。第一次有“正确的人”对他如此坦诚相待,而他以前对付这些人的招数好像也都不再能发挥作用。那么,自己愿意冒一次险吗?真的对一个心理医生袒露心声?
最终,威尔选择了继续。

小标题:
选择继续是一个意愿,意味着威尔愿意尝试改变,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两次治疗中,威尔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中。
威尔沉默时,西恩一样沉默着。他绝不先开口,而是等待威尔开口。
这种沉默有两种意思。第一,他在告诉威尔,你有沉默的权利。第二,威尔要自己决定是否袒露心声,而不是由心理医生来诱惑或施加压力让威尔袒露心声。
终于,在玩了很长时间的“瞪眼游戏”后,威尔主动开口讲话了。这意味着,治疗正式开始了。
治疗正式开始后的第一个话题是爱情。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对此,西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这是无数人在恋爱时会犹疑的原因。看起来,我们是认为对方太完美了,所以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
读大学时,我做电话心理热线,一个自称很帅的男孩打电话给我说,他失恋了,很痛苦。但这失恋又是他选择的。他和一个美女去逛街,美女突然说,你等我一下。他等了好长一会儿还没见美女回来,这时他突然明白,美女正在大便。一想到这么漂亮的美女在大便的情景,他特别忍受不了,于是转身而去。
这个故事中隐含着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帅哥的“帅”是“好我”,他们之所以能被别人接纳,是因为相貌上的“好我”,而一旦有“丑”的“坏我”出现,他们就得不到关系中的爱与认可了。所以,这个男孩转身而去,看起来是不能接纳美女也大便的事实,但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也有丑的时候。
怎么在治疗中让来访者放下对这个逻辑的执着呢?心理医生可以戳穿来访者这个逻辑背后的把戏,但只这样做的话,就太生硬了。
于是,西恩在不动声色地戳穿威尔的游戏后,讲了自己一个故事。他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超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说是。
西恩讲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狂笑起来,而威尔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故事讲完后,西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
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小标题:
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酒吧认识。当时,威尔与他的三个死党——他们都没有机会读大学——去这个酒吧,一方面是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继续威尔最擅长的游戏——“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学的“笨蛋”。
这两面威尔都得逞了。威尔最铁的哥们查克冒充历史系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但哈佛大学的学生克拉克看破了查克是冒牌货,于是过来考查克历史学知识,但却被救驾的威尔给羞辱了。
威尔不仅羞辱了以哈佛大学生而自居的克拉克,也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两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恋爱关系,是比治疗关系更为深层的关系。既然威尔不敢与心理医生建立关系,那么他更没有勇气去和自己所爱的女孩建立真正的关系。或者说,这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在西恩的启发下,威尔终于鼓足勇气去见史凯兰了,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发展得好像很顺利。
但是,危机一直存在。敏锐的观众会发现,威尔一直不相信史凯兰爱自己,史凯兰的很多话,他都解释为,史凯兰并不是真心爱他。
譬如,史凯兰对他说,“有机化学对你这种人没用”。威尔立即问,他“这种人”是什么人。
再如,他几次对史凯兰暗示,他怀疑自己只是史凯兰的一个玩具,一个过渡性的男朋友,他的天才、贫穷和传奇会给史凯兰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凯兰作为一个富家女,早晚会抛弃他,而最终还是会嫁给一个成功人士。
最后,当他们的爱情抵达第一个最高潮时,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
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要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进读,所以希望威尔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州。但威尔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到时史凯兰发现他的缺点怎么办?那时她就会受不了他,而抛弃他。
这伤害了史凯兰,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你如果不爱我,我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听了史凯兰这番话,威尔立即说,我不爱你。
听到这句话,13岁时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史凯兰再一次痛得弯下了腰,而威尔也走了。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对史凯兰而言,她是个“好女孩”,而“好女孩”的逻辑是不能给别人麻烦,所以说如果你不爱就告诉我,我会主动消失。但对威尔而言,史凯兰这句话会让进一步相信,她并不爱他,她好像在寻找一个让自己主动离开的借口。
史凯兰认为,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她爱他。但在威尔的世界里,这种搬迁是最可怕的事情。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4次被送人寄养,其中3次被严重虐待。所以,他内心深处认为,换一个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们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这是他们各自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当然,主要是威尔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

小标题:
其实,这时不只是爱情到了第一个高潮,他的治疗也到了一个高潮,威尔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同时,威尔的事业也貌似将进入一个高潮,蓝勃教授正接二连三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
但是,对威尔而言,这是一种颠覆,他会恐惧。
因为,他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这让他对自己的逻辑无比执着。这也是每个人的共同点。
我们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逻辑。假若一个女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亲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东西。因为,她会爱上“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个断言,如若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她的世界就会有颠覆的危险,她的内心就会有失控的感觉。于是,为了避免这种失控感,她要么远离好男人,要么会把好男人变成坏男人。
对威尔而言,他的一个断言是“我只是一个玩具”,他的聪明可以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些乐子,但只要他出现一些“坏我”,一个亲密关系会立即结束,对方会毫不犹豫抛弃他。他过去的人生经验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治疗、爱情和事业都抵达一个高潮时,他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坚持自己固有的逻辑。于是,人生就只是一个轮回。
有意思的是,化解这个危机的是他的死党查克,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个情节。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威尔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
没料到,查克却对他说,如果我们50岁时,你还和我在一起,我会杀死你。
这令威尔非常震惊,也许比面对西恩时还要震惊,因为他觉得,他和查克是如此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都很享受的。
但查克告诉他,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尔家接他出来时。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威尔了,那意味着威尔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威尔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限制了自己,都生活各种各样的痛苦中。但是,我们之所以陷在这种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是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痛苦其实有着极大的好处。我们之所以离不开痛苦,是因为舍不得这种好处。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在《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中,爱情是迷人的,心理治疗的过程更迷人,但威尔无意中最看重的,恰恰是和查克这些问题青年的友谊,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仅有的认可他、接纳他的关系。西恩懂得这一点,所以当蓝勃说威尔的朋友是“智障”时,他愤怒地为威尔辩护。
所以,当查克也对他说,你走吧,我渴望你顺应你的天才时,威尔真正解脱了。前面有爱情、事业等美好而正确的生活等着他,后面则是多年死党的督促、威逼和容纳,那么威尔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小标题:
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威尔终于又来到了西恩的治疗室,而西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
西恩第一次这样说时,威尔说:“我知道”。
但是,威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口头上知道而已。所以,西恩继续说。
威尔惊讶了,他看上去甚至讨厌西恩这样说,所以说:“你不要戏弄我。”
但西恩继续说:“这不是你的错。”
终于,威尔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像婴儿一样痛苦。
这种拥抱,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意味着威尔终于第一次真正信任了好的关系。
影片的最后,是威尔驾驶着查克等死党送给他的破车,奔向加州,去找史凯兰。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无论是治疗过程,还是对威尔的内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实。威尔和西恩的扮演者也有极佳的表演。凭借这些因素,这部影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配角奖(给西恩的扮演者罗宾·威廉斯)和最佳编剧奖(给威尔的扮演者马特·戴蒙和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并获得了其他多项大奖。
不过,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还想说,这部影片中有太多的戏剧色彩。导演给了威尔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爱情、卓越的心理医生和极讲义气的死党,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时获得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查克的那番话,我很少在现实生活见到。
甚至,在这一点上事情总是相反的。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比威尔拿出更多的勇气。


《心灵捕手》观后感400字
一部名叫《最强大脑》的节目,使“雨人”一词再次走向人们的视野。而心理题材的电影,也历来备受影迷追捧。于我而言,印象最深刻的便是这部《心灵捕手》。主人公Will是个不折不扣的“天才”, 他能轻易地解出Lambeau教授研究了两年的数学难题。要知道,麻省理工学院的Lambeau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

《心灵捕手》观后感
一滴是感叹造物主鬼斧神工的创造;另一滴是为了哀叹自己有这样一颗睿智细腻的心灵能欣赏这奇异世界,而这颗心却还注定要死去…… 《心灵捕手》观后感8 一个人安静地看完了《心灵捕手》,心里的滋味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震撼,惆怅,感概……我们在自己的生活道路上所面对的各种障碍、烦心之事甚至种种诱惑。每个人的...

《心灵捕手》 观后感
《心灵捕手》 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心灵捕手》。电影讲述了,一个在麻省理工大学当清洁工的男主角——威尔,他能轻而易举地解答教授研究了两年的数学难题。蓝勃教授发现了威尔这个天才,欣喜万分,想把他陪养成自己心目中的天才。威尔虽然聪明绝顶,内心却跟别人不同,他是一个心理有病的...

电影《心灵捕手》关于影片片名的翻译以及剧情梗概?
最后在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的帮助下,威尔最终把心灵打开,消除了人际隔阂,并找回了自我和爱情。3.经典语录:你更不会知道,失去的意义,因为只有当你失去了比你自己还重要的感情时,你才会心有所动。人终究是一个孤独的个体,纵使你已经拥有了别人的怀抱,这其中,也许人与人之间唯一不同的,只是...

《心灵捕手》个人观后感范文三篇
《心灵捕手》是一部剧情比较励志的电影,讲述了一个名叫威尔的清洁工的励志故事,你有写过关于它的 观后感 吗?下面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心灵捕手》个人观后感范文三篇,提供参考,欢迎你的参阅。    《心灵捕手》个人观后感范文   影片讲述的是曾获得相当与“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的蓝勃先生是麻...

在电影中遇到心理学:《心灵捕手》
看完心灵捕手,我很想用我浅薄的心理学知识分析一下这部电影:一位数学天才威尔与自己的心理咨询师咨询的全过程。一、影片当中的咨询过程(共八次)第一次:西恩和威尔的初次见面 威尔各种抗拒咨询和具有攻击性的表现,他回避并且无视西恩提出的大部分探询性问题,甚至想交换咨询与被咨询角色,把自己当作...

看完《心灵捕手》有什么感受?
电影《心灵捕手》是美国一部描写心理咨询成功范例的故事片。影片通过一位优秀的心理学教授肖恩运用共情、真诚、尊重等专业技巧,成功帮助了一个桀骜不逊但具有数学天赋和心理问题的叛逆青年威尔,消除了他长期郁积的心理症结,帮助他重新开始了美好的新生活来展现人性的美好。一、影片中,威尔和肖恩教授共进行...

《心灵捕手》里的数学天才,心理阴影对他造成了什么影响?
露易丝在《心的重建》序言里说道,“伤痛是一种挑战,但使伤痛变得更加难以承受的往往是我们的想法。”全世界一流的科技学府的教室外,走廊的黑板上安安静静展示出的那道高级算式,至今只有获得诺贝尔奖和菲尔兹奖的两位得主才能破解出来,而无意间扫过几眼的年轻清洁工Will却轻易就计算出结果;当数学界...

明明就是一个心理素材的电影,为什么《心灵捕手》却被奉为经典的教师电影...
一看到《心灵捕手》这几个字时伙哥竟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一是因为这部经典电影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二是真的很难相信这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作品了。说到这里伙哥最想感慨的一句话就是:时间都去哪儿了?无论是多少年前还是现在,大家都能达成一个共识就是好的电影作品从来都不缺赞赏和掌声...

《心灵捕手》读后感400字
当我们读到伟大的禅师启悟弟子千奇百怪的方法 ,使我们更能进入教育的本质,这本质不在于严厉或慈悲,而在于有没有真正的爱与智慧,来开发那引起幼小心灵,使他们进入更广大的世界。 在我们的生命过程里,在遇到几位能启发我们的老师,是不容易的,需要深厚的宿缘。 回想起我在高中时代与老师间的缘分,我怀念最慈悲的王...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电影《心灵捕手》主人公性格分析(心理学)的问题 -
漕烁止血: 1、童年期的影响 受虐 防卫型人格 防卫机制 潜意识里对他人恐惧和敌视---弗洛伊德 2、缺乏爱的能力 有意识地不接受别人的爱源于无意识里缺乏爱别人的能力---弗洛姆《爱的艺术》 3、神经症患者的两大特征:僵化的行为模式和潜力与现实成就的巨大差距---卡伦荷妮《神经症与人的成长》早期生命受挫 导致了脱离自我 无意识里的自恨倾向 自虐倾向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从教育心理学方面分析 心灵捕手 -
漕烁止血: 《心灵捕手》讲述了一个关于心灵互动与救赎的故事. MIT 作清洁工的男主角威尔是个 在 智商超人的数学天才,他可以很成功的运用自己的天赋完美的解出那些数学题. 却是一个在 MIT 的教室门外打扫卫生的清洁工, 他轻而易举的解出了教授...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试分析《心灵捕手》的主角威尔的自我转变 -
漕烁止血: 重塑自我 ——对《心灵捕手》的心理分析《心灵捕手》的故事并不复杂,它的主要内容就是尚恩教授通过心理疏导的方式,帮助被童年经历困扰的天才少年威尔重新找回自我,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 此部以人物主导的影片聚焦于男主角威尔心...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分析 心灵捕手 中主人公的人格存在哪些障碍 -
漕烁止血: 自我认识不清,封闭逃避自我,掩盖内心恐惧.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心灵捕手里运用了什么心理学理论 -
漕烁止血: 认知疗法.认知疗法是根据认知过程,影响情感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患者的不良认知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的总称.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心灵捕手》是心理学哪个流派的 -
漕烁止血: 电影体现的是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来访者中心. 这一疗法的适应症是心因性神经症.应用此疗法使病人从无拘束的会谈中领悟到心理障碍的症结所在,并逐步改变其行为模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其基本理论核心是:人...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举一部看过的心理电影,用心理学理论知识分析 -
漕烁止血: 1、《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心理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点评:名叫Justin的男孩,17岁了还在像婴儿一样吮吸大拇指,戒不掉. 2、《记忆碎片》memento 心理看点:短时记忆障碍,海马体损伤 点评:就不重复细节了...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心灵捕手到底想表达什么 -
漕烁止血: 懂得放下,直面自己的任何经历,去发现自己真正的天赋,也许你觉得自己很普通,但每个人否在某个领域是天才,只是自己可能没发现而已. 还包括沟通之类的,当然这是部心理学方面的电影,表达真诚与爱,有时候心理咨询师表现的太商业.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心灵捕手里的人物关系 -
漕烁止血: 心灵捕手》是一部关于麻省理工学院清洁工 威尔如何克服自己的心理障碍颠覆成才的励志故 事.这部电影着重刻画主人公威尔揭示自己病态心 理和重塑自我的过程,细致流畅地讲述了一个自闭 者打开心扉迎接新生的心理历程.影片通过对主人 ...

汤旺河区13594374296: 电影“心灵捕手”简评? -
漕烁止血: 去百度文库,查看完整内容>内容来自用户:parent_1电影《心灵捕手》赏析 ----给心灵一个喘息的机会 看完《心灵捕手》,思绪万千.这部影片就如同一个现实的案例,一段段丰富的、真实的生活片段再现,把人性中的弱点,和人性中丰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