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采访技巧是什么?

作者&投稿:励质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一、好奇和怀疑
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
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
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政府组织、官员
评论性采访
一级信源:官员
二级信源:专家、学者
三级信源:普通人
分析性信源
信源:专家、学者、媒体界人士

信源和采访的陷阱:
不可靠的新闻源
信源见木不见林,或忽略了重要的细节
为了某种事业或利益而接受采访
为了个人出风头
一面之词

三、说服与获得采访机会
采访就象学开车,一开始有点害怕而且很难。但是经过联系,平顺地起动,打信号灯、换挡,控转方向盘,查看仪表器,变得自然。
如果你会怕靠近陌生人,他们就很可能会拒绝回答。“你丢出去什么,你就得到什么响应”。
什么样的人容易接受你的采访?——闲人

如何说服:
1、组织上的安排,最大!!
2、找中间人介绍
3、电话、写信或其他途径暗示他“你不接受我的采访是你的损失”(注意态度)做足功课,看看原来的采访记录,找找看还有没有他从来没有说过的话题;(他的兴趣是什么??)
四、如何提问
提问的分类:
1.开放式提问
——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闭合式提问
——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不要只问那种只能用“Yes”或“No”来回答的问题。记者的问题应该争取从被采访者那里获得鲜活的直接引语和细节;获得被采访者对事件的描绘或解释“怎么回事”“怎么会是这样”

最好的提问应该是“闭合式”和“开放式”很好的结合:
(1)记者采访水平高低的试金石。
(2)善问才能取得有新闻价值的材料。
(3)善问能提高采访效率
提问的方式
正问。即正面提出问题,开门见山,干净利落,一般适用于一是记者熟悉的人;二是文化层次高、社会经验丰富的干部、学者;三是有事情的朋友。
侧问。也叫迂回法。记者提问从侧面入手,经过迂回,绕绕圈子,然后才回到正题。比较适合于不善于谈话的采访对象。比如先从天气、共同兴趣等谈起(用破冰船起航P130)
反问 。又称激将法。采访对象由于某方面的原因,不愿意回答,记者则从相反的方面提出问题,促使对方思考,不回答不行。这种形式常见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高而不屑谈的采访对象
追问。记者循着对方谈话的线索,紧紧追问下去,问个“水落石出”,“打破沙锅问到底”。

问话方式不要让信源感到紧张,说服对方跟你聊天;
问相关的问题、问有针对性的、有意义的问题;问读者、公众关心的问题
问聪明的问题(多数被采访者愿意跟一个聪明的和了解情况的记者交谈,而不愿跟一个自作聪明的人或傻瓜交谈);
提的问题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你是公正的
提的问题要设法触发被采访者的荣誉感和自豪感;要让信源感到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有社会影响和威望,感到他是作为专家被采访的;要让信源感到他在为社会公众事业服务;
要让被采访者感到,他不回答你的问题,有损于他的公众形象;要让被采访者感到在伸张正义;要让被采访者感觉到他的意见对公众很重要;
在采访中发现新的问题:发现更新的、更重要的或有争议的问题;发现错误或者被采访者试图掩藏的问题。
记者要有充分的准备,只有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惊人的信息。被采访者不愿意同不熟悉情况的或愚笨的人讨论深奥的问题,或讲出可用作直接引语的连珠妙语来。
提问的顺序:
先写下问题清单,有逻辑的排列,以防在采访中忘记了问题;
按问题重要性排列,以防采访时间到了,最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问;
令采访者个人难堪的问题放在采访的最后,因为到这个阶段,记者与被采访者已经建立了某种相互信任的关系。(即使在这个时候,被采访者决定终止采访,记者也已经获得了所需要的基本重要信息)。

采访问题的设计:
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
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
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
不问令被采访者难堪或显示他愚蠢的问题
不要问有成见或偏见的问题

为了争取被采访者的信任和尊重,衣着要得体。比如,男记者在正式采访时,应西装领带(不能象电视摄像或摄影记者那样衣着随便)。你的衣着表明你重视被采访者、尊重被采访者。你尊重他,他就会尊重你。否则,他就不会给你很多采访时间;
采访一定要守时;
重要的采访在开始时,不妨与被采访者轻松地交谈几句,使被采访者放松警惕;
记者要控制采访的全过程。如果被采访者笼统地回答问题,记者必须通过提具体的问题,让他回到正题上来;
记者在采访中,不要与被采访者争吵。如果被采访者发现记者不同意他的观点,他就不会放松地和信任地与被采访者交谈

五、如何做笔记和记录

没有强烈的目的和意图,没有有选择的加以记忆,就会出现记忆材料流失的现象。解决办法是:学会记录。记录的几种主要方式 :
1.心记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将所见、所闻的真人真事的材料强记心中。心理学叫“有意识记”。
在以下情况下最好用心记: 采访普通群众,即闲聊;遇到的事实稍纵即逝;受客观条件限制,不便用笔和纸作记录;(隐性采访)采访对象不愿接受采访或不允许作文字笔录。
心记有什么好处?一、不容易影响采访对象的情绪;二、不容易分散记者观察和思考的注意力;三、有些场合心记是唯一的选择。
心记的缺陷:容易忘记,不易掌握
2.笔记 :
记者采访时,将所见所闻所感的真人真事的材料,通过手中的笔,记录在采访本的记录方式。
记笔记的形式:
详记:“有闻必录”;
简记:有针对性的在采访本上记一些重点的、有意义的、主要的事实和内容或一些易忘的材料,如数字、人名、地名、物名、精彩的语言等;
缩记:可使用一些自己创造的简便的符号代替繁杂的词句。如社会主义——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四~等

笔记的记录内容
记眼睛所见的有特色的事物(看到)
人:外貌特征、衣着服饰、神情举止
物:形状、颜色、特点
景: 采访现场的环境、布置、陈设的特点
天:气候特点对新闻事物的影响
地:现场的地理、环境、条件对新闻事件的影响

记录被采访人陈述的语言(听到)
记重点的材料:即事件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点、关键点以及连接点
记人物的思想和见解:记事不记脑,等于丢了宝
记人物生动的有个性的语言
记下全部重要讲话(领导人讲话、记者招待会的讲话)
记下易忘点:数字、人名、地名、物名
记下背景材料

记下自己的所思、疑问点(想到)
复核记录材料(采访结束时与被采访人、有关领导、知情人复核)

采访本切忌都记满,一定要预留一定的空间以补记一些材料,以及方便采访过程中记录记者本人的思考、疑问、备注。

3.画记 :
它包括新闻照片、新闻录象以及现场作的图画。
通常是指画图。要求:一快、二准、三形象。(好比绘画中的速写,用粗线条画下一件事物的大致轮廓)画图对丰富新闻报道形式有显著作用。
4.录音记录 :
就是用录音机或者录音笔作采访记录。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特别是人物专访常用录音记录。
好处:记录真实、准确,而且可以作为资料和证据;也便于记者腾出手来倾听、观察和思考,也方便用于隐性采访。
缺陷:采访对象不一定适应;后期整理比较费时;录音效果不一定好;设备本身需要准备充分。
尽管我们对记录有诸多形式,但最根本的形式还是笔记和心记。在心记和笔记的选择中,可以根据记者个人的习惯和采访的实际来取舍、侧重,相互补充。画记和录音记录是记录的一种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录音记录一般情况下能少用则少用,技术的手段最好用来解决技术性难题。

关于新闻采访的五个提问技巧:一、提前准备
记者基本功中有一项便是访前准备。访前准备是采访中很重要的一环,被称为“静态采访”。有人把采访比作“面对面的短兵相接的战斗”,这意指采访是记者与采访对象在思维上的交锋。要想取胜必须知已知彼。这种“战斗”往往在一两小时,甚至几十分钟内结束,而为了这短暂的一瞬,记者往往准备了几天、几星期、几个月,甚至更长。
意大利著名女记者、作家奥丽亚娜·法拉奇谈到对邓小平的采访时说:“那次采访很深入、很详细,用了两天时间,很有意思。对于记者来说,那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不太难。对方合作得很好,应该说是一次很成功的采访。我想提的问题全都提了。”这次被法拉奇认为成功的采访与她访前的充分准备是分不开的。她在访问邓小平以前,看了好几公斤的材料。从她的新闻稿中可以看到她对邓小平、毛泽东、林彪、“四人帮”、中苏、中越、中柬关系都有一定了解。
同样的,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记者迈克·华莱士给自己定的规矩是在进行专访前,至少准备好三十至四十个“扎实”的问题;而在通常情况下,他在纸上会记上一百个问题。
但有些记者采访前根本不做任何准备,不对采访对象进行了解,不对相关信息进行了解,也没拟好问题,出门就向采访单位要材料,然后匆忙上阵,往往不是提的问题没击中要害,就是所提问题有限,找不到话题,采访中出现“冷场”。回来后只好抄材料了事,结果是写出的新闻作品干瘪无味。
二、问题具体
新闻作品生动处的来源之一是细节。就是说记者在采访时要挖出那些细微的闪耀点,积累丰富具体的素材。新闻是用事实说话的,有了具体的东西,才能深入认识事物。没有一个个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数据,全是一般性的材料是难以写出好新闻的。因此记者提问要具体,不能漫无边际,也不能大而不当。那种不分场合、时机,动不动举起话筒就问:“你现在感想如何?”的采访提问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对方往往不知从何答起,只能说“我太高兴”“太激动”之类。
我国高校扩招的头一年,湖南日报社的一位记者去某所大学采访,谈到该校为扩招进行的保障工作时,接待的工作人员大谈特谈,但所说的都是些大政策方面的东西,偶然说起新修的一座澡堂,记者马上追问,澡堂有几层?有多少间?可以同时容纳多少人洗澡?每周的开放时间是多少?还有没有其他的新设施?那位负责人很快就将一些数据提供出来。如果当时记者不问具体,对方很可能就一语带过,那么就得不到具体的材料了,而只有概括性的东西。
三、针对性提问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记者采访提问也应根据不同的人提不同的问题。反过来说,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采访对象,或同一类问题根据不同的人而采取不同的问法。一般规则是问全局性的问题就找负责这方面的领导或工作人员。要问点上的情况就找基层普通干部、群众。要问知识性的事情就找专家学者。
一次,笔者到部队采访,想了解官兵关系方面的一些情况,于是问一名战士:“你认为当前新形势下,该如何处理好干群关系?”结果那位战士立在那儿,嗫嚅半天也没说出什么东西来,后来,我改口问:”你认为要做一名受士兵欢迎的队长,他应具有哪些素质?”这下,战士反应过来了,马上谈了起来,而且讲得还很生动。但如果当时是就这个问题询问部队某位高层领导,那么第一种问法就比较合适了。
四、尊重被提问者
记者的言谈举止、对采访对象的态度不仅深深影响采访效果,而且也将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媒体的看法。因此,记者在采访时,一定要注意礼貌,尊重对方。现在,人们的素质都有很大提高,注重自我价值,对媒体不再有以前那样的敬畏感和神秘感,也更懂得在媒体中如何充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对记者来说既是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求记者更加要重视现代生活中人们交往时遵循的礼节礼貌。特别是被尊重的需要。自以为是、盛气凌人、高高在上的记者往往会让采访对象避而远之。
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拒绝回答。所以更要尊重采访对象,在征求对方意见后,再以对方所能接受的方式提出。
最后,记者在对方回答问题时要仔细倾听,认真记录,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打呵欠或玩手上的笔,或是手机响后,不征求对方的同意就旁若无人的接听,这都会引起对方的不满。
五、营造和谐气氛
记者要求在短时间内与采访对象“一见如故”,倾心相谈。这就要记者有一种特殊本领,能够消除陌生,让对方很快熟悉自己,适应自己,达到一种和谐的提问气氛。

营造和谐的气氛,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一种“媒介”,比如斯诺的夫人海伦·福斯特·斯诺采访毛泽东时,所用的媒介是斯诺珍藏的一张毛泽东的照片,她说这照片好比桥,把她与毛主席联系了起来;在采访王震时,她找的媒介是自已与王震同年和歌曲《南泥湾》,这使得采访气氛活跃了起来。
某省记者也曾谈到他采访一位连长时,前几次都吃了“闭门羹”,好不容易遇到本人了,结果对方却总不大开口说话,气氛一度很僵,他忽然想到那位连长平时爱琢磨训练器械,于是,他就问那位连长最近改进的一种器械效果怎么样,那位连长立即来了兴趣,与记者热烈探讨了起来,态度也热情了,记者因势利导,趁机提问,得到不少素材。
由此可以看出,当对方因为性格内向或对记者不熟悉不愿多说时,记者找到一种“媒介”或对方的兴趣点,以此拉近双方的距离,往往可以让隔阂的坚冰消解,让提问在融洽的氛围中顺利进行。
总之,记者在采访时,就是要能与采访对象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创造良好的采访提问的气氛,使采访成功,为后一步新闻写作收集充分的素材,从而圆满完成报道任务。
拓展资料:
新闻采访(传播学名词)
新闻采访是指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询问、倾听、思索和记录等活动。是新闻写作的前提,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参考资料:新闻采访(传播学名词)

1、提问,是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提问是艺术新闻采访,不可轻视。提问一定要看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性质和场合。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呢一是分层次提问;二是问话要抓住对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该提问的问题。

2、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一是要善于启发交谈者讲话的愿望;二是要善于抓住中心问题;三是要善于抓住细微的变化。

扩展资料

采访注意事项

1、掌握与采访内容有关的基本情况和资料。

2、翻阅与报道有关的文件及历史和现实资料。

3、注意第一印象,采访按时赴约,举止文雅,彬彬有礼,态度应端正、诚恳、衣着整洁。

4、用身体的动作表示对采访对象的理解,采用接近被采访者身体的位置以便增加彼此的亲切感。

5、采访中要努力与采访对象交流思想,在推心置腹的交流中建立知心朋友关系才能把采访引向深入。



怎样写故事

每个人都存在作好记者的可能性。作记者不成功、文章写得不好,多半是思路的问题。

准备
新闻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不能像写小说一样虚构。因此,事先要作好大量的准备。

查找相关资料
通过网上搜索等途径,找到有关被采访对象的所有文章,并判别哪有文章有价值。简单的判别依据:好的媒体,著名记者。

找到此人的简历。简历是非常重要的,人物故事是简历的扩大。要背人物简历。关心出生日期、社会背景(如是否经历文革)等。研究一个人,从研究此人的简历开始。

拟订采访提纲
根据已经被写到的内容,挑选 10 个有意思的故事,针对它们制作采访提纲,成为这 10 个故事的加强版。

建立在前人的基础上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针对已有故事制作采访提纲,目的是补充和丰富这些故事的细节。按照新闻的 5W1H 要素,针对矛盾和冲突、针对故事的细节(谁先走进会场,谁先伸出手,穿什么衣服)来拟订采访提纲。

要避免被采访对象所左右。记者与被采访对象是合作关系,他想宣传他的产品、他这个人、他的公司,记者想写个精彩的故事,获得大家的好评,你的目的与他是不一样的。他谈未来、谈现在、打算、理念等,对于故事是没有价值的,是宣传,读者需要他的过去、困难、矛盾及矛盾的解决,这些是他不愿意谈的。因此,采访提纲如果不够好,会被他带着走,抽不出来。

约请
想约的采访对象一定不要放弃。我 2002 年想采访史玉柱,至今不放弃,终于等到机会(参考刘韧《听史玉柱讲3个小时故事》)。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坚持不懈,不停骚扰。你只要努力,就可以采访到任何人。办法总是有的。

采用骚扰战术,死嗑。要有巨大的通讯录库。发短信、写邮件、打电话、托朋友、托更多的朋友说明采访意图,一次不行第二次,二次不行三次,总有一天他会给你半小时,只要你有半小时你就成功了。

只要你坐到他的办公室,约到 10 分钟,提前半小时到,也许就是 40 分钟,问题问得好也许就变成 1 小时。

做为记者,要理直气壮,只要是这个行业的人都可以采访。采访他是对他好,是关注他,是因为他有名,他没有道理不接受。不在于你在哪个媒体,而在于你给他带来帮助。

实在约不到,可以跟别的记者旁听。如果你不去采访重要人物,只参加新闻发布会,你永远做不出来的。记者的成功就在于你采访重要人物的次数,没有采访重要人物的经验,你永远不知道如何采访。

非常时期如何约请
在被采访对象的非常时期,如果根本找不到他,那就没有任何办法。因此,要通过种种关系找到他。

采访不到第一主角时,可以采访周边的人,如员工、熟悉他的人。

在非常时期,采访对象可能觉得采访会坏他的事,不希望被采访。因此写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通过文章伤害到人家。方向明和史玉柱后来成为非常好的朋友,他的出发点是为了帮他,哪些写、哪些不写尊重对方的意见。结成患难之交,那就是高境界。

作为行业媒体,不涉及到敌我矛盾这样的问题,所以你不能恶意。如果你让人觉得是来找碴的,你写不出故事,他还会通过狭小的企业家圈子,使你采访不到任何人。不要在他面前提到竞争对手,更不能帮助打击竞争对手。绝对不能沦为子弹、武器、枪手。子弹只能用一次,武器可能被抛弃,枪手可能被打死。千万不要承诺“摆平”之类事情,记者只能做自己份内的事,不要去伤害别人。要做无害的、绿色的记者。

采访
采访之初
要给采访对象留下好印象。因此要提前到达,事先养足精神,且衣着得体。


6

2006-08-20 08:55 回复
221.194.13.* 2楼

用半小时左右问时间表,即问他的简历。人在被问及过去时往往比较放松,可以任意去讲。可能会涉及细节,要了解哪些跟故事有关、哪些无关,只追问有关的细节。得到20%对你的故事有帮助。

采访时让他回顾童年,他会很高兴,后面他就可能讲出他原本不愿意讲的。

问细节
在问矛盾之前可以问一些细节。充满文章的细节是最打动人的,故事会非常丰满。细节看来与冲突无关,但读者会感觉被带入现场,使故事具备非常强的现场感。

如果你不问,被采访对象不会意识到细节的重要性。细节问得越来越详细越好,尺度掌握在不让对方厌烦为佳,有点烦都没关系。

主要的细节问题到最后20%时间再问。要不厌其烦地细问,如果你前面80%的时间表现好,出于彼此的尊重他会配合。但你是在消费他的忍耐度,如果他厌烦了站起来离开,你采访已经大功告成。

你的每篇文章都是未来文章的广告,如果第一篇文章写得好,采写第二篇文章时他的忍受度就会加大。

问矛盾
针对事先准备好的故事来问矛盾。冲突代表矛盾,他往往不愿意去讲。

问矛盾的技巧非常高。一定不要让被采访人了解你知道多少,所以记者一定要少说话。最好让他感觉到你知道一切,只是来求证一下。

学习警匪片中警察审讯犯人的斗智斗勇过程。感觉他在说谎或不知道他是否真话时,给他一些刺激,他就会争论,争论过程中就会暴露一些矛盾。

用老的事实得出新的事实。对方脸一红、语速一加快、情绪一激动,新的事实就出来了。如果对方很放松、谈笑风生,那采访就会失败。他的智商比我们高,他的经验比我们丰富,他可以不说假话,却让我们为他摇旗纳喊。

采访他的对立面得到更多的矛盾,用对方的观点来刺激他,双方观点交锋是读者愿意看的。

提问技巧
问题一定要非常直接简单明了,非常具有封闭性,就像法官问罪犯的是非问题。开放性的问题问不清事实。

要让他知道你的逻辑是清晰的,而不是天上地下地胡乱问。他不知道你的逻辑时、他不知道你在做什么,他就会厌烦。

确定主题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主题,就没有必要写。但 80%记者不明白文章一定要有主题。一篇文章只能有一个主题,而不能有多个主题(采访提纲里可以预定几个主题)。

半小时采访结束后,就应确定主题,这是非常重要的。这时候,就应知道哪些故事需要加强、哪些故事不必再问。

长篇故事有 7 个故事就足矣,但究竟写几个,由主题决定,而主题须在采访时就确定。

其他
采访要全程使用录音。不用录音机的记者是傻记者。采访过程中不能记笔记。语言只能传递有限的信息,所以一直看着对方的神情,而不能记笔记。记笔记会把耽误获取最重要的信息。

采访时间只能1.5小时左右,超过则疲惫。

采访的经验是锻炼出来的。我第一次做记者采访镇长,手都在抖、话也不会说,但现在我不用采访提纲都会提问。

整理
整理录音
整理录音会帮助你熟悉采访过程,能帮助你熟悉材料和细节,使你的脑子里充满材料。语言只能给受众40%信息,所以录音多听几遍,就会听出很多弦外之音。直到今天,重要的文章我都一定要亲自整理录音。如果录音没录上,那就像世界末日。

采访之后,要花一天的时间把所有录音整理成文字,每句话都整理出来。

思考主题
如果整理录音得到的材料指向不明确,说明采访失败;如果70%指向一个方向,就指向一个模糊的主题。可以用20个字、10个字写实标题,再慢慢压缩,得到一个短标题。

如果出现多个主题怎么办?这正是考验记者的概括能力的时候。需要把几个好主题的共性找出来,在上面再提练一个主题。

知识分子要具备两个重要能力:一个是拆细能力,把复杂的事情拆成小的事情,从小事情做起;一个是概括能力,在几个不同的事情中看到其共性。杨京的五个语句(参见《用 5 条语句概括这个世界》):赋值语句是对世界的假设,假设不同则结论不同;IF语句是人类的知识库,需要穷尽所有可能性;循环语句是大规模的生产;调用语句是分割与组合;中断是发生错误是要中断。找共性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006-08-20 08:55 回复
221.194.13.* 3楼

然后,每 500 字作一个小标题,明确这 500 字讲什么内容。这时,需要作大规模删除,删除那些与主题无关的内容。有时候会误删,可将其复制到另一个文档中。30%要删除,它只会耽误你考虑材料的时间。

写作
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
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90%记者作不到。作到有主题,把对话体变成故事体,都是不容易的。但是对话体可阅读性很差,一点都不精彩,必须改写成故事体。罗列是不行的,一篇消息不能几件事。

要把每个故事写成特写,特写首先需要场景,场景则需要很多细节。特写无非是一个场景,加上人物的动作,动作产生结果。场景的累加就是故事,就像拍电影一样。作为记者,要制造场景,然后把场景迭加。写好故事的前提是写特写。不会写大故事,先写小故事。

只有一个技巧:开头是一个切入点,找一个高潮、矛盾的中心、激化的转折,把场景推出,让人物打斗一番,后面就可按时间顺序推出故事,其实就是简历的扩大版。

完成这些工作,故事就写成了。故事不太丰满时,可以场景之间加上事实。场景要清晰,像照片、像电影镜头。场景+事实可将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感受主人公的人生。

细节是关键
细节是对话体变成故事体的关键。没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很假,有细节的故事就显得真实,这非常重要。为细节花精力是头疼的,但必须为了得到细节到处寻找。

可以用别人的材料来丰富你的细节。这不是抄袭,只是用补充不足的细节、事实。对于名人来说,采访者很多,得到的细节和事实很多。你丰富到你的句子成分中,丰富你的故事。最不重要的是观点,观点没有价值。

几个不要
作者千万不要跳出来,不要发任何议论,实在忍不住就让人物来说。

引语不要太多。只有强烈表达其个性时才用引语。引语要变成细节或事实。

不要把采访经过写到故事里,采访如果精彩可写采访手记,如果有评论可另写一篇文章,三篇文章不可混同。

修改文字
只有当大局已定时,才开始遣词造句。

一定要用短句子,首先要把长句子变成短句子,长句子很累,像论文。句子不要头重脚轻,要匀称。短句子天生就是匀称的。

不要用被动句,只要有主语的就用主动句。

消灭形容词,形容词是没用的,会让人觉得作者很轻浮,要用细节将形容词替换掉。

要把句子作到精减。每个字都是成本,成本很重要。字越多读者付出的成本就越多,他索取的就越多。可删可不删的一定要删掉。这是很痛苦的,不舍得是不行的,实在下不了手请编辑帮助。

标题和第一段
标题很重要,第一段很重要,必须花 30% 的时间去好好考虑。标题和第一段(前 300 字)都是文章的广告,不会写标题和第一段的人是不会写广告的人。

如果读者读到 300 字还觉得没有意思,他不会继续读下去。要花很多时间,约 20%的时间去想标题。例如丁磊的标题“谁是谁的江湖梦”,很精彩。例如《百年孤独》的第一句,把时间推到未来,又把时间推回过去,让人觉得历史的沧桑和兴趣性。不知道如何把故事弄精彩时,把时间拉来拉去、用进行时是一种技巧和办法。

态度
只有专注,排除一切干扰,才可以24小时写作。文章不是一口气写出来的,所以不开夜车,而是掌握一套方法,把写文章变成步骤,每次只作一点点,使每个步骤都是可操作的,使每个环节上都是简单的。只有对话体变成故事体这个阶段,才是需要高度注意力的。

99%的人都不是天才,所以要用慢功夫去熬出来,用工匠的方法来写作。要用一种工匠的心态对待工作。

每篇文章都改 4 遍,每篇文章都写到75分以上。

勤奋很重要。直到今天除了睡觉就是工作,喜欢打游戏但是很克制,为了把记者作好确实下过苦功。向很多人学习。看电影也是学习。

专门话题
怎样写评论
基本观点:一篇好的评论必须做到,不管是赞成你观点还是不赞成你观点的人,都会从中受益。

没有针对性的文章是没有价值的,只是感情的宣泄。如果替换主语还成立的话,就是糟糕的评论,是PR文章,而不是评论。

2006-08-20 08:55 回复
221.194.13.* 4楼

事实和细节仍然是重要的,观点只是为了传达事实。在评论中有细节非常重要。评论不要感情用事,别人读你的评论是为了收获你的信息。你的职责就是记录事实,不是为了表达感情。写评论一定要冷静,要传达很多细节,细节是金子。新闻发布会也可以看到很多细节,而不是他发布的产品,可惜大家往往没有带着眼睛去。

如果简单认为评论只是作是非判断,是非常粗暴的。世界是纷繁复杂的,决不只有是与非,因此观点也是丰富的观点,而支撑丰富的观点就需要丰富的事实。

证明一个公理或众所周知的事实是没有意义的,只是浪费大家时间。所以如果标题是一个公理,那就是垃圾。

看鲁迅的杂文,他的观点很多并不正确,却传递很多知识,每篇文章都不可替代,一点都不觉得枯燥,很有趣味性,很好看。

怎样写负面报道
表达负面的东西即所谓以恶扬善。基本的做法是,只提供站得住脚的事实,尊重读者的偏好,让读者得出自己的结论,但是一定不做评价。

很多事情很有意思,今天他觉得对他有利,过段时间他觉得有负面的作用,再过段时间则会想当时我怎么会把这件事告诉你了。

学习《罗生门》、《英雄》一个故事讲三遍讲故事的方法。作者可以有非常多的技巧。

《柳传志心中永远的痛》发表时,人们觉得对柳传志有利、对倪光南不公道,但多年以后人们的结论却并不一样。因为,写作的时候已经注意到事实的平衡性,注意到别人可以有另外的解读,同情倪光南的人也可以找到材料。今天柳传志不希望任何不利的东西摆在读者面前,他宁愿这篇文章没写。

文章的能指和所指是不一样的,一个好的作者一定要让文章特别有张力,使能指更多。比如北岛和汪国真的诗歌,汪国真把把所指限定死了,没有想像的空间,而北岛则能使每个人的翻译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因为汪用了太多的主观判断。因此不要用形容词,不要用判断,要把主观性降到最低,要多提供事实。

Wiki 有一个基本原则,叫做中性原则。例如如抗日战争它会叫“中日战争”。中性是存在的。用词、遣词造句都要尽量中性,以免破坏事实的陈述,事实是非常有力量的。孔子说“述而不作”,我们只述不作,尊重读者的偏好,而不是取代读者的偏好。《史记》之“太史公曰”就是管不住自己的表现,所以一定把感情抽出来。

怎样实现新闻理想
张锐是一个很勤奋的人,曾经写过“我们是新闻的牲口”,讲到新闻的辛苦和无奈。张锐有理想,非常忧国忧民,关心农民问题、弱势群体救助问题。他很高尚,在新闻上很有造诣,非常值得敬重。

我比较会设计,设计一种容易走通的的模式来实现自己的想法。我尽量不让自己无奈,尽量让别人或单位无奈。

怎样看史玉柱
史玉柱是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负责任的成功者。巨人大厦失败后,脑白金成功时还债,体现了一个商人的底线和操守。史玉柱这样做,也有利于他的长远。《无间道》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只要你做得够长就总是要还的,所以尽量不要做坏事,尽量做有价值的事,而不是破坏。

但是我不会沉迷于他是有商业道德的人这样的假设上。我没有义务、也没有职责去证明他是有商业道德的。我不会为了证明我的假设去组织材料。作为记者,不能为假设和情感所左右,应该消除偏好和假设。我不会傻到写文章只为了给史玉柱涂脂抹粉,我会用事实。很多问题不是技巧和能力,而是对世界的假设和判断。

怎样看宋朝弟
我认为,时势造英雄,而非英雄造时势。一个人能做成大事,是他运气好。一命二运三风水,第五、六才轮到读书什么的。(Google 了一下,完整的说法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六名七相八敬神,九交贵人十养生。十一择业与择偶,十二趋吉要避凶。”)

宋朝弟是一个营销大师,但是他太迷信出奇制胜。长久做大事的人,一次出奇之后就应该做守正的事,因为总有运气不好的时候。但他依然是一个能力超强的人。我现在的判断与当年相同。

小卖部的商业模式坚固,所以永远不会破产。宋朝弟与史玉柱的商业模式都十分复杂,只有强人才能想出来,而且在没有任何资源的时候就能脱颖而出,但是每个逻辑都不能出错,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会失败。

怎样读书
书是好东西,一本好书可以改变你的一切。可惜大家都不读,不仔细读。

新闻教科书
美国有几本,其中美联社的《如何成为顶级记者——美联社新闻报道手册》非常好。新闻上的所有定义和知识都有。

经济学
行业记者要懂经济,经济对于成为好记者非常重要。经济学介乎文科与理科、科学与艺术之间。曼昆《经济学》很好,如果读不懂可看第一章,就理解假设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文学
文字好不好还是很重要的,文字需要具有音乐的美感。文言文具有音韵之美,白话文不具有这种美感。闻一多、徐志摩等把白话诗发展到一个高度。白话文要写得美其实是不容易的。

建议读《北岛诗选》,北岛用很少的字造成很多的意境。李杜的诗。读《史记》等古文,学习美的文笔。读毛泽东的诗词,《毛选》。毛的新闻作品,包括消息、评论、调查报告都写得很好。毛的文章的声势,不容置疑的气势,有助于改掉文章不小器,粘点伟人的仙气。

哲学
最推崇的哲学家尼采和萨特,尼采《瞧这个人》,萨特《词语》。

茨威格
写细节的能力没有人能够比过茨威格。去年与余华讨论,共同的结论说一个作家的水平取决于写细节的能力。陀斯陀耶夫斯基、司汤达、茨威格都是细节大师。

不会写细节,读一读茨威格的人物传记会有帮助。茨威格写尼采、托尔斯泰都没有见过传主,传记都不长,写的都是名人。

历史
历史是非常重要的。读特里尔的《毛泽东传》,与斯诺相比,就会觉得记者是多么浅薄,历史学家是多么渊博。特里尔没有来过中国,仅利用第二手资料就写出最好版本的毛泽东传记。历史学家的学识、背景和运用资料的能力,是非常了不起的

楼上说的太复杂了,个人经验,记者采访最难的是约到对象进行采访,在约定对参访后应当注意两点:1、事先设计好问题,并预设对方可能的回答方向;2、注意聆听对方说话的内容。


记者采访常识
1.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一、好奇和怀疑 好奇是获取新闻线索的源泉 好奇是收集更多新闻事实和深入事实本质的动力 怀疑是获取新闻线索和深入报道的需要 怀疑更是保证新闻准确、客观的需要 二、如何选择信源(采访对象) 根据主题确定信源 事实性采访 一级信源:当事人、目击者 二级信源:调查者、调查报告、权威机构、 *...

记者采访技巧是什么?
1、提问,是采访成败的关键。采访提问是艺术新闻采访,不可轻视。提问一定要看采访对象、新闻事件性质和场合。如何掌握提问这门艺术呢一是分层次提问;二是问话要抓住对方心理;三是注意一些不该提问的问题。2、在采访中听介绍的时候,一定要边听边动脑分析,尽量启发被采访者多谈一些与新闻有关的素材。...

成功的访谈技巧包括什么
1、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2、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问这样的问题:“您遇到了哪些困难?”“您的感受是什么?”“您的愿望是...

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技巧有哪些?
尊重采访对象,一是尊重对方风俗习惯。记者在采访时应该入乡随俗,以免引起对方不快 其次是注意对方的地位身份,提问得体,不唐突、不鲁莽、不咄咄逼人,不要不合时宜地提问,也不要太让对方难堪。特别对于一些敏感的、涉及他人隐私的话题,突如其来的提问会让对方措手不及,有个性一点的采访对象干脆会...

采访技巧有哪些
一、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前,记者要对问题有充分的准备。有了好的提问,才会引来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问为两个层次:第一,态度;第二,问题本身。对于记者来说,采访态度不可带个人判断、偏见和猜测。如果记者先入为主,那么记者就很难理清事实,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而最后的报道...

采访有什么特点?应如何采访?
主持人采访的现场性、直观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要求主持人在话筒前的采访活动中加强现场意识,在构思和设计采访活动中,不能忽略现场采访的逻辑因素、情绪因素、声像因素;善于控制和把握自身与被采访者的情绪和情感变化;能够尽快与被采访者沟通,平等、融洽地展开交流;熟练地掌握提问技巧,有的放矢,观点...

记者采访的常识和技巧
采访问题的设计: 你的读者会问什么样的问题?而不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什么样的问题; 最新的事实、最重要的事实、公众最感兴趣的事实?问题要简短、直截了当、具体; 不要提模糊、抽象、概念性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获得具体的数字、事实; 不问浪费时间的无意义的问题;不问大家都知道答案的问题; 不问令被采访者...

记者在采访时如何抓住细节?
1.挑选。指记者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访和分析,将最能体现事物本质、最能阐明事实且信息量大的拍摄素材挑选出来。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挑选过程。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挑”的难度更大,因为他们还需要把有表现力的画面细节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更需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2....

写采访新闻稿技巧有哪些
写采访新闻稿技巧有哪些3 记者采访 沟通 的技巧 1.选择地点 事先判断做电话采访还是面对面采访合适(如果采访对播出的声音质量没有要求,可以考虑电话采访)。有时,如果受访者事务缠身,他们会愿意和你在电话上聊15或20分钟,但不太愿意做面对面访谈,他们觉得这样花的时间更长。 2.倾听 在采访时做一名积极听众...

采访提问技巧有哪些
一、采访前的准备 采访前,记者需要对问题做好充分准备。有了好的提问,才能引出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提问分为两个层次:第一是态度,第二是问题本身。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保持公正客观,不应带有个人判断、偏见和猜测。如果记者先入为主,就难以理清事实,只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只听到自己想听到的,最终...

宣恩县14798392843: 采访人物的技巧有哪些? -
蓝苗倍清: 一、要通过提问营造一种融洽的气氛,从而拉近同被采访对象的距离. 被采访对象千差万别,有的很容易调动情绪,有的却很拘谨,这时可以用拉家常的办法来拉近距离. 二、提出的问题要具体细致,不要泛泛而谈. 有的记者在采访中经常会...

宣恩县14798392843: 求采访技巧方式啊? -
蓝苗倍清: 一、判断采访对象,充分做好准备. 采访不仅仅只是现场的工作,在实际面对采访对象之前,新闻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更大量的准备工作.因为,只有充分了解采访对象的个性、经历,才能根据采访对象的具体情况提出针对性强的有效问题,...

宣恩县14798392843: 社会新闻的采访技巧是什么?
蓝苗倍清: 首先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善于发现新闻,从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新闻,从报纸的消... 特殊采访暗访,电话网络等记者要注意倾听,把握好提问的主动权,代表受众提出大...

宣恩县14798392843: 提问的技巧有哪些? -
蓝苗倍清: 原发布者:伊甸园状骋 提问的技巧1、抓住核心问题,开门见山,切中要害.这种方法是一开始就提出硬性的、紧扣主题的问题,然后扩展为比较笼统的问题.它适用于采访那些善于言辞、敏于思考、感觉自信的对象.开门见山会让对方觉得你...

宣恩县14798392843: 如何提高新闻采访技术水平 -
蓝苗倍清: 新闻采访需要注意问题:(1)首先明白他人没有义务必须接受你的采访.因此明确采访目的,进行背景调查,给对方一个充分的理由接受你的采访.(2)如果可能,尽早联系采访对象.这可以给你足够的时间说服对方接受采访,也可以让你为采...

宣恩县14798392843: 关于采访他人的方法和要点(有经验或心得体会的一定来说说) -
蓝苗倍清: 我做过校园记者,采访过很多人,来给你回答一下吧.要采访某人,首先要做的就是你要了解这个人.尽可能多的搜集跟这个人有关的资料,如果他有著作的话,你要阅读一遍,从中体会这个人的思想和价值观.要搜集他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

宣恩县14798392843: 什么是新闻技巧?
蓝苗倍清: ....是技巧的罗列么? 技巧的定义貌似没有哦~ 一、合理分配提问 为了搞清一个事实,有许多必不可少的提问,但记者应当搞清楚问题,妥当地分配给不同的采访对象,说明采访目的,争取对方协肋.与采访对象第一次见面时,记者应当尽快出...

宣恩县14798392843: 记者采访技巧?帮忙解答! -
蓝苗倍清: 极少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我们外出采访,没有人会这样让记者一个一个来采访的~!不然,被采访的人不疯掉了??如果真有这样的,你可以要求一起采访.还有,记者分为电视台的,还有报纸报社几种..采访方式都不一样~你要搞清楚,如果是电视台记者的话,那真是方便多了,啥也不说,机器一架:咱们一块来~~如果另外的记者正好认识的话,那真是好了,回头把他的资料给你一份,共享共享...呵呵!

宣恩县14798392843: 记者采访的策略 -
蓝苗倍清: 记者有一般公民的知情权,被采访者有义务向公众发布信息.若不接受采访,就是违背了法律所要求履行的义务.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