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待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

作者&投稿:钦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结合具体的音乐历史事件,谈一下你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看法??~

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中国音乐了,都是流行歌曲,而且都是唱爱情(而且不是失恋就是单相思,实在不行就天人永隔),能称上艺术歌曲的也是按西方的风格来谱曲。总之中国古典音乐已经差不多了,而新时代的音乐又被流行歌曲给占据了。那种没有生命力的歌曲不出现还好。即使艺术歌曲脱离了中国古典音乐的范畴,但起码也有一定的中国特色,也可以算是新时代的中国歌曲。

中国钢琴音乐的风格通过几代作曲家的努力,已经在我国20世纪钢琴音乐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基本确立,但各个时期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认识以及所体现的具体内涵也是各有所异的,却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以民族化为主线不断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已形成中国钢琴音乐风格演进的主要脉络。由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中国风格”的作曲理论体系等诸多的因素,距离我们建市“中国钢琴学派”而挤身于世界钢琴艺术之列的目的尚有一定的差距。因此,探讨20世纪中国风格钢琴音乐的发展历程,追寻中国钢琴音乐民族风格、民族意蕴的形成轨迹,具有重大的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
20世纪是中国钢琴音乐发展极为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钢琴音乐由萌芽起步到繁荣的各个历程都是在这一时期得以完成。探究20世纪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轨迹以及各个不同时期的创作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发现其风格的演进是由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组成的,这几个阶段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认识以及所体现的具体内涵是各有所异的,呈现出一种不断发展完善的趋势:1949年前基本上可分为萌芽起步期和艺术创作雏形期,钢琴音乐作品所呈现出一种共同的风格特征,即把具有民族音调作为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重要手段。这一时期对风格的认识尚处于形式化的阶段。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的17年,是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初步繁荣期,追求钢琴音乐的“中国风格”的主要手段是引用我国传统的民间曲调与创作具有民族音调的旋律。传统音乐的钢琴改编及和声的民族化探索,成为这一时期创作的主流。文革期间虽然钢琴改编曲是钢琴音乐惟一的创作形式,可钢琴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这一时期可谓钢琴音乐风格的转折期。尽管如此,这两个时期的二十几年间,对风格的认识同样是片面的理解,依然处于形式的层面。直到1977年以后,钢琴音乐的创作才摆脱了思想意识形态的束缚。

学堂乐歌在中国近代新音乐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起,清政府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一次又一次丧权辱国的条约,迫使政治精英们认识到,只有向日本学习,走西方的路,才能避免亡国的危险。由于地域、交通运输和通讯的局限,中国人看到的世界首先是日本那块“扶桑岛国”,于是效仿日本成了一时之风。以康有为和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鼓吹“变法维新”,主张效法日本学习西方科学文明,积极提倡在学校中设立乐歌科,发展音乐教育,记述乐歌作者和评论作品,提出改革音乐的主张。康有为主张:“远法德国、近效日本、以定学制”;梁启超认为:“今日不从事教育则已,苟从事教育,则唱歌一科,实为学校中万不可缺者。举国无一人能谱新乐,实为社会之羞也”,“乐堂渐有发达之机,可谓我国教育界前途一庆幸”。

为建立全国范围内的近代学校制度,清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章程。其中,清朝廷在接受“戊戌变法”、“义和团”、“八国联军侵华”等一系列事件的教训之后,于1901年颁布实行“变法新政”的决定。于是,在国内译自日本的各种各样的唱歌书得以陆续刊出,国内许多新学堂逐渐普遍开设了“乐歌”课。此外,从1902年后不断有人志愿到日本及欧洲专学或兼学音乐(如萧友梅、高寿田、冯亚雄、陈从志、路黎元等人)。至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建立后,政府教育当局又明令规定“乐歌”课为中小学校的必修课,并提出对青少年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唱歌已成为当时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新风尚。这些新的歌曲,当时统称为“乐歌”课,后来音乐界将这时期的学校歌曲统称为“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即辛亥革命以前的将近10年;辛亥革命以后的将近10年;“五四”运动以后至全国解放以前。第一个阶段可以说是它的逐步萌发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由于是将对学堂乐歌的编写和传播直接同宣扬“富国强兵”的爱国教育和所谓“军国民教育”相联系,大家对此赋予很高的热情,也产生了一批具有明显爱国倾向的、对当时社会引起不小影响的、优秀的学堂乐歌代表作。第二个阶段可以说是它比较顺利地向全国普及的阶段,对所发生的种种复杂的政治斗争缺乏精神准备,因而反映在学堂乐歌中的题材内容是从关心政治到逐步回避政治,开始较多地注意联系青少年的生活现实和他们的审美要求,并相应产生了一批与之相连的学生特点更鲜明的作品。第三个阶段则是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延续,由于这时在学校中的音乐课一般均已改称为“音乐课”,因此对它的称呼也就不再沿用“学堂乐歌”,而改为“学校歌曲”。

在当时,无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或是维新派的人士,建立新式学堂和开设音乐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唤起民众(主要指青少年学生,也包括新军士兵)的爱国热情,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以维新派为主的知识分子,还有意识利用它向青少年进行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教育,希望最终达到像日本那样实现“变法维新”的政治要求。这样就使得本来应是向青少年进行美育和普及音乐知识的普通音乐教育,担负起大大超过其原有使命的负荷。但正因为有了这个与千百万人民,与民族国家的命运休戚相关的出发点,人们对在当时推行学校音乐教育和传播学堂乐歌给予了难以想象的热诚,使得对这项工作的建设和发展涂上了一层崇高的神圣的光彩,赋予了一种不同寻常的时代紧迫感。

学堂乐歌的内容,大部分是反映了当时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要求学习欧美科学文明,实现“富国强兵”以“救国存亡”等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政治要求。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也基本符合当时人民群众反帝反封建的总的革命要求,如(何日醒)(夏颂莱编)、《中国男儿》(石更词、辛汉编)等都是当时比较流行的、有代表性的学堂乐歌。另外,如《勉女权》(秋理编词)、《缠足苦》等,是宣传妇女解放的思想;一些作品则表达了要求实现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宣传反对迷信、学习科学的思想,宣传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来代替封建的旧习俗的思想。也有不少歌曲是专门作为向少年儿童进行一般的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的,辛亥革命初期,还出现了直接歌颂革命的歌曲。此外,学堂乐歌在当时曾深受一般青年知识分子的欢迎,得到了广泛的流传。但是必须指出,由于学堂乐歌所反映的主要是当时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政治认识和改革要求,因此它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有的掺杂了实质是大国沙文主义的观点,有的则掺杂了实质上是大汉族主义的观点。甚至有人还利用这种形式宣传忠君、尊孔等封建思想。但是,在当时的学堂乐歌中,占主动地位的还是改良派的思想观点。

学堂乐歌的创作,处于中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起步阶段,它是许多严肃的学者努力探索的结果,他深受维新运动和维新思想的影响。同其他方面向西方学习一样,在音乐创作上也大胆吸取,只要认为有用,均可“拿来”,学堂乐歌的旋律大多数采自欧美的、特别是日本的歌曲曲调,甚至有些曲调还被不同的作者反复填上不同的歌词。用我国民歌、小调的曲调来填词的,数量却极少(如《采茶歌》、《祖国歌》和《缠足苦》等)。产生上述情况主要是当时绝大多数从事歌曲编配的知识分子,以及后来在学校中担任音乐课的教师,只是一些爱好音乐、关心新式教育的民主主义者(其中多数是一些留学国外的新派知识分子),有些是应聘来我国教书的日本教师,他们大多对我国的民间音乐并不熟悉。同时,当时这些知识分子受“维新运动”的影响,片面认为只有这些欧美近代、现代音乐的曲调才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此外,当时许多学堂乐歌的作者对歌词应适合学生的理解力而尽可能做到通俗易懂,对于填词同选曲在艺术上应注意结合等问题还没有加以认真考虑。当时只有一小部分歌曲在曲调的选择同歌词的编配上结合较好,而在后来的实际流传中也正是这些歌曲影响最大、延续最久。如《体操——兵操》(沈心工作歌)、《春游》(吴怀疚作歌)、《扬子江》(王引才作歌)等就是较好的例子。在学堂乐歌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一批新的音乐教育家,通过他们对学堂乐歌的创作、编配、推广、介绍等方面的辛勤劳动,为我国学校音乐教育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曾志忞、李叔同三人比较突出。随着学堂乐歌的发展,西洋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当时主要是唱歌、演奏风琴、钢琴、提琴等)才开始得到了初步的介绍和进行技艺的传授(如在某些教会学校内设立了琴科等)。在当时出版的唱歌教科书中,大多数还附带五线谱或简谱的读谱法、简单的基础乐理,并且对怎样弹奏风琴、钢琴等作了初浅概要的介绍。同时,一些基础的音乐理论读物也得到了出版,如曾志忞的(《乐典大意》(1904)、沈彭年的《乐理概论》(1908)、高寿田的《和声学》(1914)等。

之所以产生这种情况,既存在客观的原因,也存在思想认识上的原因。客观原因是:一方面由于我国学堂乐歌的产生,最初就是参照日本早期学校歌曲的经验发展起来的,而一开始就是主要采取外国的现成歌调进行填词的;另一方面,当时我国热情从事学堂乐歌编写的作者多数是留学国外的,或国内积极赞成维新的新派知识分子,他们中多数对我国的传统音乐,特别是民族民间音乐不甚熟悉;同时,从本世纪初清廷转而支持“废科举、办学堂”的改良主张,为了满足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学堂急需学校的教师,曾一度大量聘请日本的教师来我国担任教学,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他们对我国的传统民间音乐则更不熟悉。当时我国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主要就是引进欧美和日本的体制和经验,而要改掉的主要就是与封建体制密切相连的传统旧文化(包括传统的“旧乐”),因而当时确实不少有改革要求的知识分子认为只有用西乐才能起到振奋人心、鼓舞士气的效果。尽管当时这种思想符合大多数积极拥护改革要求的进步主张,但今天看来应说是存在一定片面性的。因为事实上以我国的传统音调进行填词的《祖国歌》和《勉女权》都是当时比较受欢迎的学堂乐歌,它们也并不因此给人任何萎靡不振的影响。当然,在辛亥革命之后,这种现象也逐步有一定的改变。

纵观上述学堂乐歌的兴起、发展、内容和形式,都具有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学堂乐歌之所以能为近代国人所接受,是和当时救国的呐喊以及歌词本身所具有的新的思想内容息息相关的。尽管它的创作方法,都是对日本和西方的借鉴或照搬,但它却在中国音乐历程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在得到“从西方音乐教育体系中引进的众多的硬件部分,如新式学校、教育体制、原版教材以及有关乐器、乐器制造工艺的技术和演奏技能的运用等”的同时,失去的却是在采用外来模式的过程中,只注重硬件的引人,忽视了文化互递的关系,外来音乐文化传统与本土音乐文化传统间价值并存及其对音乐文化思维过程的教育功效”。由于当时政治背景的影响,在急功近利的指导思想下,是不可能让人们有更多的考虑时间和选择的。

但不管怎样,学堂乐歌自它诞生起,就怀着近代音乐思潮最宝贵的品质及前所未有的果敢精神,艰难地迈出了第一步,而正是伴随这第一步充满对传统势力的反抗精神和饱含爱国主义的激情,开创了中国近代音乐创作的先河。


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影响
1、国际音乐舞台:中国作曲家的音乐作品逐渐走向国际,受到国际音乐界的关注和赞誉,展示了中国音乐的独特美。2、跨文化交流: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和创新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契机。在国际音乐活动中,中国音乐家和艺术团体与世界各地的音乐家合作,将中国音乐传播到更广阔的国际舞台上,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

中国近代音乐的意义及局限
意义是文化表达,局限文化保守和传统束缚。近代音乐在中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和展示文化的艺术形式,它反映了社会、历史和文化变迁,为人们提供了认同、共鸣和创造的空间,近代音乐在中国发展过程中面临着传统观念和文化保守的局限,一些传统的审美观念和音乐形式对近代音乐的创新和多样性产生了...

你怎样认识中国近代音乐的发段?(从中国传统音乐发展和学堂乐歌两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乐府”运动,该运动主张以“新乐府”为名,创作出具有现代性的古典音乐。同时,一些民间音乐如京剧、昆曲等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传承。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是近代中国音乐发展的另一重要方面。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兴起,一些音乐家开始尝试将西方音乐引入学校教育。他们创作了许...

中国近代音乐发展主要在哪方面?
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方向<!--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中国近代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色鲜明,起源于清末民初,融合了西方和中国传统音乐元素,具有独特的地域风格。电影插曲配乐<!-- 随着电影的兴起,电影插曲配乐成为重要发展方向。它们为电影增色,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丰富的音乐体验。新中国成立前,许...

我看待中国近代音乐的发展
学堂乐歌在中国近代新音乐发展中的启蒙作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出现了学习西方的洋务运动。自1860年起,清政府为抵御外辱,为培养急需人才,开办了新式学校,尽管在这些学校中,没有近代意义上的学校音乐教育,但客观上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出现作了教育体制上的准备。甲午战争的失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彻底破产。一次又一次...

近代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近代中国传统音乐的新发展如下:中国传统音乐在近代经历了一些新的发展。随着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传统音乐也受到了西方音乐的影响,并开始与西方音乐交流和融合。首先,传统音乐的表演形式和技巧得到了改进和创新。例如,在琵琶、二胡等传统乐器的演奏中,引入了新的演奏技巧和表演形式,使得这些乐器的表现...

中国近代音乐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9. 学堂乐歌为中国音乐带来新的音乐形式,即集体歌唱形式,为后来群众歌咏运动打下基础。10. 学堂乐歌使西方音乐及各种艺术形式得到初步介绍和传授,推动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播和发展。11. 学堂乐歌培养了一批传播现代音乐文化和创建、发展学校音乐教育的音乐家,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探讨了哪些主要的思潮?
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的研究内容丰富,《中国近代音乐思潮研究》以其专论形式深入剖析了这一时期的社会思潮。这本书由众多领域资深学者共同撰写,共分为十二个章节,涵盖了广泛的议题。首先,导论部分为读者提供了整个研究的背景和框架,紧接着是人的尊严——人道主义思潮概述,探讨了这一时期对个体价值的重视...

结合具体的音乐历史事件,谈一下你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看法??
现在中国已经没有中国音乐了,都是流行歌曲,而且都是唱爱情(而且不是失恋就是单相思,实在不行就天人永隔),能称上艺术歌曲的也是按西方的风格来谱曲。总之中国古典音乐已经差不多了,而新时代的音乐又被流行歌曲给占据了。那种没有生命力的歌曲不出现还好。即使艺术歌曲脱离了中国古典音乐的范畴,但...

如何理解近现代音乐的发展?
中国近现代音乐发展的主要特点 一·传统音乐的新发展 1.封建“雅乐”和民间俗乐的“雅部”不断衰落 2. 一些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新民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发展而产生 3.大量农村的民间艺人进入城市,使得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形成许多对后来颇有影响的新剧种和新曲种。二·近代西洋文化的...

鄢陵县13144253540: 中国近代音乐合唱的发展和如何评价 -
督管妇科: 1 中国音乐历史 中国古代“诗歌”是不分的,即文学和音乐是紧密相联系的.现存最早的汉语诗歌总集《诗经》中的诗篇当时都是配有曲调,为人民大众口头传唱的.这个传统一直延续下去,比如汉代的官方诗歌集成,就叫《汉乐府》,唐诗、宋词当时也都能

鄢陵县13144253540: 中国现代音乐 发展方向 -
督管妇科: 现代音乐的特点是流行音乐,所谓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

鄢陵县13144253540: 请你结合实例分析一下近现代音乐的特征 -
督管妇科: 一·传统音乐的新发展1. 封建“雅乐”和民间俗乐的“雅部”不断衰落2. 一些反映当时斗争生活的新民歌随着政治形势的不断发展而产生3. 大量农村的民间艺人进入城市,使得说唱曲种,戏曲剧种不断在城市中落脚,形成许多对后来颇有影...

鄢陵县13144253540: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有何影响 -
督管妇科: 近代西洋音乐的传入对我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向我国介绍了西洋音乐的理论、体裁,扩大了中国人民的音乐视野,我国的音乐家学习和运用了西洋音乐理论和技术,在发掘整理我国丰富民间音乐宝藏等方面作出了许多有益的工作

鄢陵县13144253540: 为什么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的不是很好?为何中国不能跨越古典与流行音乐结合的曲风 -
督管妇科: 这个问题问得好,浅谈一下个人看法:1. 中国的古典音乐发展的不好并不是因为音乐本身,而是因为东方文明含蓄静敛的曲风和社会审美取向存在差异,近代至今,中国社会越来越物质化,物质得到高速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并没有得到同步发展...

鄢陵县13144253540: 试述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发展概况? -
督管妇科: 萧友梅(1884~1940),中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

鄢陵县13144253540: 近代音乐与时代的关系 -
督管妇科: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问题描述:谢谢 解析:音乐的社会功能来源:青少年宫在线 发布时间:2006-06-28由于音乐以声波振动的非语义性组织结构与人类的情感、意志活动直接同构对应,所以音乐中的意志表现形式起着组织与协调社会...

鄢陵县13144253540: 中国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发展有什么关联? -
督管妇科: 现代音乐,它肯定是由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也就是中国传统音乐是现代音乐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组成的基础,也就是说,现代音乐是继承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之上形成的.

鄢陵县13144253540: 近代西方音乐在音乐创作方面对中国音乐有什么样的影响? -
督管妇科: 主要在调式和和声的运用上,中国的音乐受了越来越多的影响,另外在配器方法和后期的制作缩混都原封不动地采用了西方音乐的手法

鄢陵县13144253540: 为什么说中国古代音乐文化是近现代和当代中国音乐创作的重要源泉 -
督管妇科: 文化具有继承性.当然,音乐文化也不例外.近现代和当代中国音乐都是在我国古代音乐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创作的.离开了传统,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作品.音乐文化如此,其他作品亦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