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物理所有单元知识点(声光热电力),没有太多分,希望知道的高手给予帮助,对的会给加分,谢谢!

作者&投稿:程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初二物理声光热电力~

初中物理中要求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串联、并联。能否正确分析判断出串并联对后面内容的学习至关重要。识别电路的类型,可以根据定义逐个顺次连接为串联,各元件首首相接,尾尾相接并列地连在电路的两点间,首为电流流入用电器的那一端,尾是电流流出用电器的那一端,此电路为并联电路。
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这是电流的形成定义,简单便于理解;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没有电压就没有电流;电阻是指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即阻碍作用越大,电流越小。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根据公式想物理概念,对于ρ=m/V,V=S/t,P=F/S,W=F·S可以记:单位体积某物体的质量叫物质的密度。
2、根据公式记单位,记住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常用单位、单位进率。
3、根据公式想变形公式,多进行这样的训练有利于扩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根据公式记影响物理量的因素,例如从f=Fμ记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是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且成正比,又如通过P=F/S记影响压强大小的因素,其实质是乘积式或比值式的物理量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物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电场力

给你找了下,你参考参考。

初二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 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 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6. 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 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9.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 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图片传不上自己去看书吧
11.(晶体熔化和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12. 上图中AD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DG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13. 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14.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15. 沸腾: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沸腾时要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沸点。
16. 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1)液体温度;(2)液体表面积;(3)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7.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18. 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要吸热;而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要放热。
19.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不停地运动、变化着,构成了一个巨大的水循环系统。水的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第三章 光现象知识归纳
1. 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太阳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组成的。
3.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颜料的三原色是:红、黄、蓝。
4.不可见光包括有:红外线和紫外线。特点: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如太阳的热就是以红外线传送到地球上的);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另外还可以灭菌 。
1.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
2.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是3×108米/秒,而在空气中传播速度也认为是3×108米/秒。
3.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这些物体反射的光射入了我们的眼睛。
4.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注:光路是可逆的)
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一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6.平面镜成像特点:(1) 平面镜成的是虚像;(2) 像与物体大小相等;(3)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相等;(4)像与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另外,平面镜里成的像与物体左右倒置。
7.平面镜应用:(1)成像;(2)改变光路。
8.平面镜在生活中使用不当会造成光污染。
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凸镜)和凹面镜(凹镜),它们都能成像。具体应用有:车辆的后视镜、商场中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手电筒的反光罩、太阳灶、医术戴在眼睛上的反光镜是凹面镜。
第四章 光的折射知识归纳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折射光路也是可逆的)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也叫会聚透镜。
凸透镜成像:
(1)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f<v<2f),如照相机;
(2)物体在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f2f)。如幻灯机。
(3)物体在焦距之内(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光路图:
6.作光路图注意事项:
 (1).要借助工具作图;(2)是实际光线画实线,不是实际光线画虚线;(3)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与光线之间要连接好,不要断开;(4)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5)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6)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7)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8)画透镜时,一定要在透镜内画上斜线作阴影表示实心。
7.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
8.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需要配戴凸透镜。
9.望远镜能使远处的物体在近处成像,其中伽利略望远镜目镜是凹透镜,物镜是凸透镜;开普勒望远镜目镜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长,目镜焦距短)。
10.显微镜的目镜物镜也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

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在桌上撒些碎纸屑,敲打桌子时纸屑会跳动。说明桌子发声时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事实:水中的鱼,被岸上人说话的声音吓跑。

声能在液体中传播的实验:在水槽中盛入适量的水,两只手分别拿两块石头在水中相互撞击,我们可以听到撞击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速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V固 > V液 > V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

☆运动会上进行百米赛跑时,终点裁判员应看到枪发烟时记时。若听到枪声再记时,则记录时间比实际跑步时间要晚 0.29s(当时空气15℃)。

☆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 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当时空气15℃)。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 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测距离: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 vt。

☆测声速的方法:站在高大建筑物远处,大喊一声。记下喊话到听到回声的时间t,测出喊话人与建筑物之间的距离s。即可算出空气中的声速v,v= 。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前者不能治愈,后者可以治愈。

3.骨传导:声音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传导性耳聋),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声音的特性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是Hz。

声音可分为 次声、可闻声、超声。

可闻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

次声:频率低于20Hz。

超声:频率高于20000Hz。

解释蜜蜂飞行能凭听觉发现,为什么蝴蝶飞行听不见?(蜜蜂翅膀振动发声,频率在20~20000Hz之间,在人耳听觉范围内;蝴蝶振动频率低于20Hz,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

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长笛、箫等乐器,吹奏时靠空气柱振动发声。倒开水时听到声音的大小,与热水瓶内的空气柱有关。

3.响度:指声音的强弱(大小)。

敲鼓时,撒在鼓面上的纸屑会跳动,且鼓声越响跳动越高;将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且音叉声音越响溅起水花越大;扬声器发声时纸盆会振动,且振动越大声音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可归纳出:声音的响度与物体(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例如,医生的听诊器。

☆男低音歌手放声歌唱,女高音为他轻声伴唱:女高音音调高、响度小,男低音音调低、响度大。

4.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人们根据音色能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5.区分乐音三要素:闻声知人──依据不同人的音色来判定;高声大叫──指响度;高音歌唱家──指音调。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发出的声音。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分贝计量的是声音的响度。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90dB;为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70dB;为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50dB。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噪声、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中午要午休时,邻居家里大音量播放的优美动听的音乐,就会变成噪声。

五、声的利用

1.声可传递信息的例子:

a.用声呐技术探测海底的深度。

b.判断雷声有多远。

c.医生用超声波检查身体。

回声定位――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2.声可传递能量的例子:

a.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把结石击成细小的粉末。

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

一、光的传播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2.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及现象:

①激光准直。   ②日食月食的形成  ③射击时瞄准目标。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⑤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⑥排纵队看齐。   ⑦木匠检查木条刨得直不直。

4.光速:在我们的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 = 3×108m/s = 3×105km/s。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与声速相反,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一般情况下,v气>v液>v固。

二、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光射到任何物体表面上都会发生反射。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即: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光路可逆: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

因为光进入我们的眼睛。分为两种情况:

(1)物体本身发光(光源),发出的光直接射入我们的眼睛;

(2)物体本身不发光,是由于物体表面反射其它光源发出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5.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⑴镜面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

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四面八方。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把桌子放在教室中间,我们从各个方向能看到它原因是:光在桌子上发生了漫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每条光线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 请各举一例说明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的利与弊。

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有弊:黑板反光;城市高大的楼房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反光造成光污染。

三、平面镜成像

1.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即:

①像、物大小相等。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

④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 改变光路。

2.球面镜:

1)用球面的外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凸面镜。

凸面镜性质: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

(凸镜所成的象是缩小的虚像。)

凸面镜应用:汽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扩大视野。

2)用球面的内表面作反射面的面镜叫凹面镜。

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从焦点射向凹面镜的反射光是平行光。

凹面镜应用:太阳灶、手电筒、汽车头灯。

☆ 牙医内窥镜是平面镜;五官科医生的额镜是凹面镜。

☆ 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我们常用平板玻璃、直尺、蜡烛进行实验。选用两根相同蜡烛的目的是:便于确定成像的位置和比较像和物的大小。选用平板玻璃而不用平面镜的目的是:平板玻璃是半透明的,便于看到蜡烛的像。

四、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即: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密度越小,光线在里面与法线的夹角越大。空气密度最小,光线在里面的夹角最大。ɑ气体﹥ɑ液体﹥ɑ固体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入射角=0度)。

3.光路可逆: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都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都比实际位置高。

☆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蓝天白云在湖中形成倒影,水中鱼儿在“云中”自由穿行。这里我们看到的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而形成的虚像,看到的鱼儿是由光的折射而形成的虚像。

五、光的色散

1.色散:一束太阳光通过玻璃三棱镜后,被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叫做色散。

白光的组成:红,橙,黄,绿,蓝,靛,紫。

2.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玻璃上,只透过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红纸板上只反射红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玻璃上,只透过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一束太阳光照在蓝纸板上只反射蓝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这说明:

透明的物体只透过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不透明的物体只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

也就是说: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 物体通过什么色光,它就是什么颜色);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 物体反射什么颜色,它就是什么颜色)

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颜料的三原色:品红,黄,青。等比例混合后为黑色。

☆绿光照在绿色的菠菜上,菠菜呈绿色;照在白纸上,白纸呈绿色;照在红纸上,红纸呈黑色。

☆白纸上印有黑字,每个人都看得特别清楚。是因为白光照在试卷上,白纸反射出白光进入眼睛,而黑字不反光。

☆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现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透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六、看不见的光

1.光谱:把七色光按红、橙、黄、绿、蓝、靛、紫的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

2.红外线:在光谱中的红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

红外线热作用强,穿透云雾的能力强,可以用来烘烤、遥控、拍照等。

红外线辐射到物体上,可使被照的物体发热; 一般物体都会向外辐射红外线,物体辐射红外线的本领与物体本身的温度有关,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红外线的本领越强。

红外线夜视仪是根据夜间人的体温比周围草木或建筑物的温度高,人体辐射的红外线比它们强的原理制成的。

3.紫外线:在光谱中的紫光以外存在,人眼不能看见。

紫外线化学作用强,可用来杀菌,促进骨骼生长,应用它的荧光效应还可以进行防伪。

太阳光是天然紫外线的重要来源.适当的紫外线照射有助于合成维生素D,过量的紫外线照射对人体有害。

阳光中的紫外线大部分被大气层上部的臭氧层吸收,不能到达地面。

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提纲

一、透镜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

2.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会聚在焦点(F)。

3.凸透镜焦距越短,会聚作用越强(光线通过后偏折得厉害)。

同种材料制成的凸透镜,表面越凸,焦距越短。

4.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5.测焦距:

(1)将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与纸屏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点。

(3)用刻度尺测出透镜中心到光点的距离即为焦距。

二、生活中的透镜

1.照相机: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暗箱中的胶卷相当于光屏.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它能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投影仪上有一个相当于凸透镜的镜头。当物距稍大于焦距时,它能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放大镜本身就是一个短焦距的凸透镜。当被观察的物体在其焦距以内时,它能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体和实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两侧;凸透镜成虚像时,物体和虚像分别位于凸透镜的同侧。

3.平面镜成像与凸透镜所成的虚像有何异同:

不同点:平面镜是通过光的反射成等大的虚像;凸透镜是通过光的折射成放大的虚像。

相同点:都是由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组成,都不能用光屏来承接。而且都是正立的。

三、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的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凸透镜成像规律

一倍焦距分虚实,两倍焦距分大小,实倒虚正。

物距等于像距( u = v = 2f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

照相机:物距大于像距( u > 2f ,f < v < 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投影仪:物距小于像距( f< u < 2f ,v > 2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物距在一倍焦距以内( u < f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

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实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

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⑷成实像时:

四、眼睛和眼镜

1.成像原理: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这个信号传输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

2.近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因此应该利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3.远视眼产生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来自远处一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就达到视网膜了。因此,应该利用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的特点,在眼睛前面放一个凸透镜,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4.透镜焦度用ф表示,f表示焦距,则ф= 。

眼镜片的度数T= ×100

凸透镜(远视镜片)的度数是正数;凹透镜(近视镜片)的度数是负数。

5.取一副老花镜,测定它的两个镜片的度数。

器材:一个白纸屏、一把刻度尺、一副老花镜

步骤:

(1)将两个镜片分别正对着太阳光

(2)调节凸透镜的位置,直到纸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的光点

(3)用刻度尺分别测出镜片到光点的距离f1 、f2

(4)用公式算出镜片的度数.T= ×100

五、显微镜和望远镜

1.显微镜: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物镜。

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成一个放大的实像;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再放大一次。经过这两次放大作用,我们就可以看到肉眼看不见的小物体了。

显微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稍大。

2.望远镜:有一种望远镜也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一(缩小的)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用来把这个像放大。

望远镜物镜焦距较长,目镜焦距较短。

3.物体对眼睛所成视角的大小不仅和物体本身的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简述测焦距的三种方法(近似值)

办法一: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使另一侧有一个很小很亮的光点,量出光点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二:把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透过放大镜看书本上的字,当字很模糊不清时,量出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即焦距;

办法三:利用凸透镜成像,当光屏上得到清晰等大的像时,量出物到凸透镜的距离,再除以2即为焦距。

☆简述区别凸透镜与凹透镜的几种方法

方法一:看外观,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二:对着课本上的字看,能把字放大的是凸透镜,否则属于凹透镜。

方法三:正对太阳光,能会聚太阳光的透镜是凸透镜,否则是凹透镜。

方法四:能使蜡烛在光屏上成倒立的实像的透镜是凸透镜。

方法五:让一个远视眼透过镜片去看近处的物体,能看清楚的是凸透镜。

第四章《物态变化》单元提纲

一、温度计

1.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它们之间有100个等份,每个等份代表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2.热力学温度与常用温度的换算关系T=t+273.15 K

3.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

液体

水银 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

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

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液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

使用时:①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②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后要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③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二、熔化和凝固 (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晶体物质:海波、冰、各种金属。

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

    

晶体熔化曲线图 非晶体熔化曲线图

晶体熔化时的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⑴达到熔点。⑵继续吸热。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晶体凝固曲线图 非晶体凝固曲线图

晶体凝固时的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

凝固点:晶体形成时的温度。

晶体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⑵继续放热。

3.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物质在熔化或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雪天路面有厚厚的积雪,在路面上喷洒盐水,盐水使雪的熔点降低,积雪很快可以熔化。

三、汽化和液化 (汽化吸热 液化放热)

1.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

蒸发和沸腾是汽化的两种的形式。它们都需要吸热。

①沸腾:在一定温度下(达到沸点),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

沸腾条件:⑴达到沸点。 

⑵继续吸热。

沸点与气压的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②蒸发:在任何温度下,只发生在液体表面的汽化现象叫蒸发。

影响蒸发快慢的三个因素:

⑴液体温度的高低;

⑵液体表面积的大小;

⑶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

蒸发的作用:蒸发吸热(吸空气、依附物、留下的液体的热量),具有致冷作用。

2.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

液化有两种方法:

⑴降低温度(所有气体在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以液化);

⑵压缩体积。

液化的好处: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用小纸锅烧水,能使水沸腾,而纸锅自身不会燃烧的原因是:由于水沸腾吸热,温度保持不变,使得纸的温度低于着火点。

☆一块金属在冰箱中被冰冻后,取出放置一会儿,可以发现变湿了。如果马上用干毛巾擦,能擦干吗?为什么?

擦不干。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金属)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金属表面。擦去这层水,又有新的水蒸气在温度低的表面发生液化,所以一时擦不干。

四、升华和凝华 (升华吸热 凝华放热)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

☆要使洗过的衣服尽快干,请写出四种有效的方法。

⑴将衣服展开,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⑵将衣服挂在通风处;

⑶将衣服挂在阳光下或温度较高处;

⑷将衣服脱水(拧干、甩干)。

☆解释“霜前冷雪后寒”?

霜前冷:只有外界气温足够低,空气中水蒸气才能放热凝华成霜,所以“霜前冷”。

雪后寒:化雪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所以“雪后寒”。

☆ 冻肉出冷库后比进冷库时重,这是为什么?

因为空气中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华成小冰晶(霜),附着在冻肉上。
第五章《电流和电路》复习提纲

一、电荷

1.摩擦过的物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我们就说物体带了电(荷)。 (轻小物体指碎纸屑、头发、灰尘等。)

2.使物体带电的方法:

①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原因:不同物质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②接触带电:物体和带电体接触带了电。如,带电体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使之带电。

3.两种电荷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失去了电子。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

实质:物质中的原子得到了电子。

4.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5.验电器构造: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等。

验电器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验电器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6.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运动。

7.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单位:库仑(C)

元电荷 1e=1.6×10-19C

8.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所有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也就是原子对外不显带电的性质。

9.电荷在导体中定向移动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移动电荷。

常见材料: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不易导电原因:几乎没有自由移动的电荷。

常见材料: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等。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一定条件下,绝缘体也可变为导体。(原因是:加热使绝缘体中的一些电子挣脱原子的束缚变为自由电荷。)

3)“导电”与“带电”的区别

导电过程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过程,导电体是导体;带电过程是电子得失的过程,能带电的物体可以是导体,也可以是绝缘体。

☆金属镁的原子核带有12个元电荷,它的原子核外带有12个电子;这些电子总共带1.6×10-19C ×12 =1.92×10-18C的电荷.


求初二上册物理光现象部分所有的概念
(二)颜色之谜: 1、色散:(1)1666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 (2)什么是色散:白光――棱镜――七色光 2、色光三原色:红绿蓝 颜料在原色:品红 黄青 3、颜色之谜:(1)光的去向:反射、透过、吸收.(2)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透过它的色光决定的(3)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4)白色物体能够反射所有色光...

初二物理第一章知识点
(2)轿车从A地到B地的速度为多少千米\/小时? (3)若轿车仍以该速度匀速行驶,从B地到达南宁需要多长时间? 初二物理第一章篇三:初二物理第一章单元测试题 初二物理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 填空题: 1. 世界上一切物体都在___,绝对静止的物体是___ 的. 2.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这句话是以___为参照物的...

初二上册物理第一单元考试一般考哪些方面的内容?
测量是必考的,尤其与估计值有关的题目;运动的相对性题目是必考的,如果不理解参照物,加强练习;第一单元因为实验少,所以,那个不重要的实验就显得重要了,就是“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注意多看看。注意平均速度的计算题,匀速直线运动时v=s\/t公式的理解,以及图像题等。大致就这些内容。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单元问题及答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一.选择题 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 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 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 为25cm 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 约为0.008mm 1.5 m 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 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 在50m处的速度是6m...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
目录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初中物理1mpa等于多少公斤 物理知识水蒸气是气体还是液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第六章)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一、质量 1.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2....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单元《光现象》的作图题及答案
物在2倍焦距外(u>2f ),像在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 ( f<v<2f ),成 像,如:照相机 物在2倍焦距上( u=2f ) ,像在2倍焦距上 ( v = 2f )成 像 像在焦点与2倍焦距之间 ( f <u < 2f )像在2倍焦距外 ( v > 2f )、成 像,如:幻灯机 物在焦点上时,没有成...

求初二物理上册第二单元卷字
2. 透镜的焦点,光心、主轴:①.主轴,通过透镜两球面球心的直线。②.光心:主光轴上有一特殊点,通过它的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这点就是透镜的光心。③.焦点有两种一种叫实焦点,平行主轴的光线经凸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点就叫凸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它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是实焦点.一种叫虚焦点...

初2物理上册
4.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四.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

初二物理上学期知识点
今天就由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初二物理上册要学到的 知识点,还有如何去学物理这门学科 首先初二是我们第一次接触到物理这门学科,像第一章节的机械运动,第二章节的声现象,第三章节的物态变化,第四章节的光现象 都是研究物理学的基础所以也是重点以下是我自己总结的这四个章节中比较重要的笔记,...

初二物理上册第一章习题
第一章单元测试试卷期末复习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1.龙舟赛时,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并经 传入人耳。2.下列有关声音的语句中,各表示的物理意义是:(1)“你的声音真好听”说明声音的(2)“雷声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3)“小孩尖叫声刺耳”说明声音的3.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喇叭的前方,当喇叭...

未央区15979765888: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
纪婷美加: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汇编(光、透镜、物态变化、电流和电路) 第二章 光的传播 一、光源: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可分为1、冷光源(水母、节能灯),热光源(火把、太阳);2、天然光源(水母、太阳),人造光源(灯泡、火把...

未央区15979765888: 8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
纪婷美加: 初二物理主要研究声,光,电,要求掌握声光电的性质,概念以及意义. 声:概念,计算题,还有掌握声的特性. 光:是难点.要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以及色散,重难点是光路图. 电:一定要掌握好,这是初二最重要的部分. 重点...

未央区15979765888: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有哪些?
纪婷美加: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包括机械运动、声现象、光的传播、 透镜及其应用、温度计原理、汽化和液化、质量与密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

未央区15979765888: 初中物理声光热电(力除外)知识点,请分享下! -
纪婷美加: 这下面是凭我的记忆里找的:声学:声的反射(要注意在做解答题的时候,反射的路程是……好比它要走两条路.) 声的音调、响度、音色. 声的传播途径、声的减小方法 声的传播信息和能量光学:光的反射(要注意在做选择题反射、折射(...

未央区15979765888: 八年级上册物理重要知识点
纪婷美加: 你是哪个版本?都有声、光、热的知识 一般知识点 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声音的特性、声的利用、噪音的防止 热:温度计、物态变化 光:光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特点、光的折射、凸透镜成像规律

未央区15979765888: 八年级上物理每章知识总结 -
纪婷美加: 第一章 声现象 基础知识 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发出声音. 2.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 3.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4.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

未央区15979765888: 初中物理声光热重点难点都是什么? -
纪婷美加: 声学重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三要素;噪声的控制 声学难点:声音的三要素 光学重点:光的三种传播规律;平面镜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对远视眼的矫正作用 光学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 热学重点:温度及其测量;六种物态变化;分子动...

未央区15979765888: 初二八年级物理上册所有的知识点 -
纪婷美加: 物理复习提纲1、物体靠振动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传播不停止2、声音通过气体,团体,液体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这样物质叫做介质.】在固体中出传播最快3、温度影响呻吟传播的速度4、声以波的形式转播这,我们把它叫...

未央区15979765888: 初二上学期物理知识归纳 -
纪婷美加: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笔记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

未央区15979765888: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能详细一点吗
纪婷美加:初 二 物 理 知 识 点 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 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 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