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仁的思想给我们哪些启示

作者&投稿:林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孔子的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出自《论语·述而》。原文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是: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养,虚心好学的精神。它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面,择其善者而从之,见人之善就学,是虚心好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其不善者而改之,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是自觉修养的精神。这样,无论同行相处的人善于不善,都可以为师。
“当仁”有两解: 一为面临仁德; 二为担当实现仁道之重任。 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解释为:担当实现仁道的重任,即使和老师相比,也不逊色。 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原文】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文】孔子说:“子路啊,我告诉你,知道吗?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是知也”中的“知”通“智”(智慧的意思)。
  这是广为流传的一句孔子名言,后世被用来提醒人们用老实的态度对待知识问题,来不得半点虚伪和骄傲。要养成踏实认真的学习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避免鲁莽虚荣的习气。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

按照孔子"仁者爱人"的说法,仁的基本含义应该落实到对他人的尊重和友爱上面,具体地说,应该承认人的存在,尊重人的人格,具有明确的人化意识和行为。孔子"仁"的思想强调人伦义务,希望人人尽伦尽职。这样,在为人处世方面就应该努力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以"爱人"解释仁,作为仁德的根本标志,他不仅希望以"仁爱"精神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以"仁爱"原则来治国安邦。如果社会中的每个人都能做到仁、具有仁爱之心,上下、长幼、尊卑有序的礼治社会便不难实现了。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孔子思想自然是基于对那时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他的仁爱思想也是如此。孔子所思考的是社会如何安定,是怎样使政治清明,因而在政治的层面上,孔子的仁爱思想便十分自然地推衍出了仁政德治的思想,从而建立了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体系,以仁来统摄诸德,强调仁在智、仁、勇等重要德行之中的中心地位,把恭敬、慈惠、诚信、宽厚、敏捷等德行作为实现仁德的标志。

孔子以后的几位思想家孟子、墨子和荀子都对仁学有重要发展。尤其是孟子将孔子的仁爱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影响后世极大。孟子把"恻隐之心"看成"仁之端"。孟子看到了人生具有的良知、良能,看到了人所共有的怜悯、同情之心,进而把仁看成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依据,因而孟子说:"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有道德的人就是保存了先天的仁德的人,具备了仁德,才能以仁爱之心处世待人。

在将仁爱思想建立成为人性论的依据之后,孟子又将仁爱精神推而及于政治,从而产生了他的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这便是孟子的仁政论。在他看来,仁与不仁应当作为施政的根本。行仁政者得天下,失仁政者失天下,这是历史经验已经反复证明了的。不仁者而得邦国尚有可能,"不仁而得天下者,未之有也",要统一天下,得到天下人民的拥护,不施仁政是绝对做不到的。

秦汉以后,孔、孟的仁学思想不仅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还在后世的实践和阐发下继续得到了发展。

秦由暴政而亡的教训,给了汉初统治者们带来太多的思考。当战争的烟尘散尽后,汉初政治家和思想家不能不认真总结秦朝灭亡的教训,陆贾因此撰成《新语》,认为秦"用刑太急",不知教化,是导致强秦速灭的重要原因。贾谊在《过秦论》中的话更是切中了要害,这便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这对汉初的政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面对极度凋弊、百业俱废的严峻现实,汉初的统治者不得不取用"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他们看到了儒学"难与进取,可与守成"、"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的特征,于是,当经济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之后,他们还是选择了儒家思想,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社会伦理纲常。

汉统治者取用儒学却不是专用儒学,他们也离不开其他各家的一些主张,如法家的"尊君抑臣"思想就倍受汉武帝的欢迎。汉朝学术是一种综合学术,那时的思想家都不同程度地儒、法杂糅,仁义与法刑并列。这表现在汉朝的施政方针上,则是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刑德并用"。西汉的"中兴之主"宣帝就表白说:"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武帝便是"内多欲而外施仁义",虽然他们内里多欲,但为了江山的长治久安,仍然要压抑自己,行王道,主德治,施仁义。

孔子仁的思想主要内容包括成为“圣人”和“仁人”的道德
理想,认为“仁”具有最高的道德价值,“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他重视道德修养,强调自身的努力,即“为仁由己”,“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人至矣
”。要求人们“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他提出了一系列修养方法,如反
求诸己;一日三省等。孔子的仁还包含着爱惜劳动者的思想,如仲弓问仁,孔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子张问仁,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此“五者”即“恭、宽、信、敏、惠”。孔子的“宽”、“惠”表现在统治方法上就是
要行“德政”。所谓德政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即在经济上实行惠民政策,政治上
宽刑罚而重教化。经济上惠民就是要使民“足食”,《论语》记载孔子“所重:民、食
、丧、祭”,主张“因民所利而利之”。政治上宽民就是要反对“不教而杀”的苛政,
孔子主张对人民要“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反对“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认为只有
这样才能培养人民的道德观念,促使人民自觉遵守社会规范。为了行德政,孔子还提出
了“举贤才”的政治主张。《论语》记载仲弓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
。”他认为还必须考虑到民意,“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儒家的仁爱思想是儒家思想最为重要的内容。孔子"仁爱"思想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概念,在孔子思想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并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

"仁",原本指对人亲善或持有一种同情心,在孔子那里被发挥成了一种学说、一种哲学观。建立在民族宗法基础上的家国同构,是在农业文明为主的时代以家族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天下。与这种家天下的谱系结构相平行的精神纽线是孔子的一系列与之相匹配的仁学思想。这个仁学思想的核心是"仁",从这个核心出发,是孔子的"仁者爱人",进而是"入则孝,出则悌",是孔子仁学思想的又一要义、又一个纽结,最后,他提出“泛爱众”,完成了仁学思想的基本建构。

在孔子看来,只有在家敬(孝)父母,出门敬(悌)兄长,才能把“仁”这种主观理想的精神境界,推己及人,由家庭推广到社会,才能“泛爱众”。并且,“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由此,可以看出,孔子仁学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奴隶制国家秩序及其生存基础的。最后,孔子为他的仁学思想这根精神纽线画上了一个中止符,他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了“天下归仁”,他又提出一种办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作为“忠恕”之道来行仁。从“仁”出发到“归仁”,显然是孔子认为的一种完满的精神境界。
儒家传统道德修养观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我们要对儒家修养观中具有永久性、普遍性价值的内容进行继承和发扬,赋予它新的时代气息,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就是一种秩序吧,要遵从某些比如社会伦理道德,大家都认为对的东西。还要对人宽容待人和善,施之以理,动之以情。

德治主张
同孔子的仁说和礼说相联系,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孔子仁学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是否适用于现在?
孔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其观念主要是“仁”。“在孔子的思想管理体系里,最大的道德标准是‘仁’”。而孟子讲“仁”,每一次目标不一样,自然环境不一样,他的解读都不一样,可以知道孟子“仁”的涵义是丰富多彩的,其含意深入而宽博。几千年来后代对“仁”的表述从没停下过,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孔子“仁”的思想的基本含义是什么?有何现代意义?
孔子“仁”的思想,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从消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从积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综合来说,“仁”强调一种推己及人的“恕道”精神。“仁”的现代意义:...

孔子仁学思想的提出有何思想价值和社会意义
仁是孔子思想中最重要观念,是孔子继承西周思想过程中最具创新意义的思想。孔子提出仁的观念,作为礼的理论基础,目标是恢复周礼。一、什么是周礼?礼是政治与伦理的规范,由西周统治阶层制定,维护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周礼继承自夏商礼仪制度,有所损益,经过了不断完善的过程而制定的。孔子认为...

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解?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相信大家都对这位圣人都十分熟悉吧!那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是怎样理解的?下面是我整理了孔子仁学思想的理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仁学思想的理解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

孔子仁的思想有哪些
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内涵:“仁” 之内涵许慎《说文解字》中的“仁”,谓:“亲也,从人二”,进而说“亲者,密至也” 。孔子学说具有强烈经验性质,历来取近譬远,据实说虚,其立足点虽是个人的修身功夫, 目标是养成“君子” 的社会。“仁” 的伦理信条,出发点在个人,每个人必须实行于他...

论语中关于仁的思想的感悟
因此,理解《论语》中孔子“仁”的思想,实际上是在理解孔子社会思想的核心,我主要谈一下三个问题:一、“仁”的核心地位 孔子生活在春秋末期,一个社会急剧动荡和转变的时代,传统的封建宗法制度正日趋崩溃,周礼已基本丧失其应具有的社会控制功能,正如孟子追溯孔子的时代时所说的那样:邪说暴行有作...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对人类有什么积极作用?
虽然从这些地方可以看出孔子对待孝道严肃、郑重的态度,但在这些方面,我们当今的人们不必迂腐的固守形式,继承孔子的思想的主体部分,用变通的观点接受他孝的思想的精华,并将其运用到当今社会中,以求得社会更快的向前发展。 孔子的思想包罗万象,作为他思想核心的“仁”的思想也是也就是他所认为的人的修养中的最高境界...

儒家仁的思想对我们有何启示
儒家的“和谐”,指的是不同事物之间彼此相互交错、相济相成而达成的平衡稳定、协调有序的状态。儒学以“仁”为核心内容。儒家修为思想对中国人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汲取其中智慧。儒家思想重视高尚人格的塑造,通过塑造人们共同景仰的人格典范,引导社会成员攀登高尚道德境界。而"君子"人格的塑造需要...

“仁”作为儒学的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变出哪些思想?
“仁”作为儒学核心理念,结合时代需要演化为“仁德”(完美的个人修养)、“仁爱”(理想的人际关系)、“仁政”(完善的政治统治)思想,形成了完备的“仁学”体系。一、仁德。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仁德的构建是一种内在与个体的深度道德结构,这种...

举例谈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的理解
咱们是同学,所以熊海帆告诉你一个答案参考一下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的提出,主要是针对西周末年那种礼崩乐坏的“乱世”而开出的一副济世良方,目的是希望实现天下太平,社会和谐。他主张在政治上实行仁政,与人相处要施行仁爱,个人修身要具备仁德。“礼之用和为贵”,“礼”作为仁的重要表现形式,...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的仁对我们今天为人处事有何启示 -
毛刘那宁: 启示如下: 1、“仁”是人最基本的品德,只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喜欢真正的善人,憎恨真正的恶. 2、不仁的人不会淡然的长久处于贫困或者安乐的生活境况中,他们会因为长久贫困而铤而走险、胡作非为;或者因为长期安乐而...

临猗县13524118769: 结合《论语》,谈谈孔子“仁”的思想对为政,学习,生活,交友有何指导意义尽量答多点 -
毛刘那宁:[答案]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最为最高的道德标准,仁就是“爱人”,尤其是自己的亲人,为仁之本应从血缘关系入手,首先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在这一点上,他不是要求将礼仪制度强加给别人,而是要求人...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仁的哲学有怎样的现实意义 -
毛刘那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认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内心的价值观上首先明确对“仁”的态度.孔子对“仁”思想的重视,表明了“仁”的思想学说是...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的“仁”对我们今天为人处世有何启示?不会
毛刘那宁: 做人要有良心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告诉人们什么道理 -
毛刘那宁: 孔子和朱子之所以要读者警惕“巧言令色”,不是来批判社会中那些本来就无德,奉承拍马的人的,而是提醒那些想“求仁”的人,不要以为待人接物时处处和颜悦色,一心要让对方开心就是仁.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的主要思想有哪些?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毛刘那宁:[答案] 孔子的思想体系政治思想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是人类发...

临猗县13524118769: 论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毛刘那宁: 一个字:仁!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怎样达到仁?克己复礼,意思是努力约束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历代学者都认为,这是孔门传授的“切要之言”,是一种紧要的、切实的修养方法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是怎样实现仁这一思想的.及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
毛刘那宁: 一爱父母,叫孝;二爱兄弟姐妹,叫悌;把这两种爱放大到到社会上去,叫义;怎样做呢,要克已,节制人的私欲,以礼为约束规范

临猗县13524118769: 孔子的仁和孟子的仁政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有什么启示?
毛刘那宁: 孟子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仁政”学说是对孔子“仁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孔子的“仁”是一种含义极广的伦理道德观念,其最基本的精神就是“爱人”.孟子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