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正臣不忠另投他国,父不慈子不孝远走他乡

作者&投稿:卢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君不正臣不忠另投他国,父不慈子不孝远走他乡~

君为臣纲,国君为官员和百姓在治国安邦、敬天爱人和礼教等方面处处作出榜样和表率,君臣相互有忠爱之义,国君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臣子处江湖之远而忧其君。《易经·师卦》云“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开国承家,小人勿用,必乱邦也”,作为一国之君,有君德方有君位,有道明君国家社稷之大幸,百姓万民之福气。这里的君不单独指皇帝国君,也不是常规我们所理解的忠君思想。在一个城市里,市长和各部门的官员就是我们的君,在企业里,我们的领导和我们的部门上司就是我们的君,企业领导能为员工下属之衣食住行着想,员工必然心怀感恩,员工能够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壮大努力工作,爱企如家,此乃君臣之义。相反,如果君不正,则臣不忠,这也是我们国内一些企业不能够基业常青和员工频繁跳槽的原因之一。 父为子纲,父亲在家庭中一言一行能处处为子女作出榜样,常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易经卦辞》云:“积善之家必有馀庆,积不善之家,必有馀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所以作为父亲,是家庭的榜样,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孩子在幼儿时期,没有分辨是非的能力,父亲的行为直接影响孩子,常言道:上梁不正下梁歪,子不孝,父之过,教不严,师之过。父慈方得子孝,其根本也就在这里。现在经常在新闻媒介上看到儿子不孝养老人,甚至丧失人性,对父母血腥残杀,有相当部分的原因在于我们身为人父对子女缺乏家庭教育造成了这种惨剧。父子有亲乃人自然之天性,对长辈父母能够常常践行孝道,对子女慈爱有亲、教育有方,对朋友六亲眷属有觉有情,常行仁德之事,为子女积阴功,后世子孙必然受到祖先德行之庇护,孔子后世子孙到现在已经有七十几代,孔府后人家道兴隆、百世不衰,孔子的德行荫及子孙万代,此为父为子纲也。


这段话说白了呢就是上位者不谋其政,那么手下人就各奔前程。

为国君的,不忧心国政,昏庸无道,那么他的臣子就必然离他而去,投奔他国。

做父亲的如果不慈祥,宽厚,那么他的子女就会离开他,远走他乡。

因为古代宣扬“三纲”“五常”臣子必须忠实,子女必须孝顺。

所以这段话以国和家一大一小两个主体来说臣子和子女离开他们是有原因的。

以前在说书什么的经常可以听到。

据说是封神演义 而 只有前半段是 后半段不知道是谁加的


贾充在历史上是什么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这一朝天子在史书上也因得国最为不正、纲常极为混乱而倍受世人诟病不已。而这位才气纵横的“开国宰辅”就是与这样“圣明独照”的君王“志同道合”,建立了气势恢弘的大晋王朝,说来说去他是谁呢?此人名叫贾充,字公闾,平阳襄陵人,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临汾,他的父亲贾逵是曹魏时的豫州刺史,爵位为阳里亭侯,贾逵晚年...

屈原的小故事,要短!!!
屈原来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他和楚国人民一样,一方面责怪子兰不该劝怀王入秦,以至使怀王死在秦国,又责怪他不该怂恿顷襄王向秦国屈膝投降。他写诗抒情,表达了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兰形成了威胁,于是...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这个俗话说的是什么意思
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意思是:儿子不嫌弃自己的母亲丑,家里的狗不嫌弃家里穷。清·朱皤《万年觞》五:“老汉是刘伯温家一个老苍头……前面已是黄杨岭了,我且急急赶回家去,咳!正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厌家贫。”后人就流传为"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成了一句俗语。一般是用来教育...

为什么蒯通总是劝韩信尽早背叛刘邦另投民主领袖?
虽然只打了两次,但这两次对韩信的人生都很重要。他的第一次出现是在燕国投降后,当刘命令韩信攻打齐国时,蒯通出现了。他的出现不是为了拯救齐国,而是为了加剧齐国的灭亡。原来刘邦下令进攻的时候,还派使节投降,早就成功了。但经过蒯通的一口劝说,韩信动了齐国的念头,为的是增加自己的功劳。正因...

屈原的简介!
他写诗抒情,表达了他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的感情,又指出,怀王最后落到客死他国的下场,就是因为“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这对子...虽然这些传说都不可靠(一说是为了纪念越王勾践操练水师),但却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屈原的热爱,也说明了屈原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另则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

陈宫为臣不忠,为什么会最后却被演绎成了义士?
这一点体现了吕伯奢的义。在陈宫离开曹操的时候便投靠了吕布,但是吕布并无大智,不听陈宫的建议导致最后一座城池失手,陈宫那时候才发现自己辅佐错了人,当被俘时吕布曾三番五次求饶,但陈宫不惧生死,曹操问他的时候陈宫也是但求一死,展现出了他宁愿死也不远与曹操一伍的决心,所以陈宫绝对是个义士...

后悔未投魏国 遭流放后自杀,害死魏延的杨仪为何落得这个结局?
所以很多的大臣认为自己的权力或者是得不到重用纷纷埋怨君主。然而这也遭到了君主的厌恶。因为为君者最讨厌手下大臣有不忠之心。虽然这可能只是一句调侃,但是却传到了为君者的耳朵里。所以这也使得杨仪得不到任何的重用,也从此失去了得到重用的机会。虽然后来因为杨仪辅佐有功并没有选择杀死他。只是将他...

小学四年级水平作文:《三国演义读后感》,400字
他忠于故主,因战败降敌而约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万里往投。我认为虽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五霸中的晋文公与秦穆公争霸的故事吧,但在此置一千年后的“五胡入华”时代还有另一次更有名的...曹是汉贼,而关是忠义之臣,忠义之士去降一个反叛之臣,在道学先生那里是过不了关的,怎么办呢?于是...

为什么战国时期人可以同时在几国为相
因为一来说当时人们心思淳朴,打仗用的是阳谋,彼此之间还是有信任的,二来说有本事就有出头之日。况且,就算是同时担任几国的丞相,也不代表在每个国家都有实权。因为大权肯定掌握在当家国主手里。张仪乃是魏国人,师从战国名人鬼谷子。张仪聪明绝顶,十分有才华。然而张仪也不是一开始就一帆风顺的。张...

菊花之约的日本典故
‘万一宰相百年之后,国事将托何人?希望告知寡人。’叔座是这样回答的:‘商鞅年少具奇才。王若不用此人,宁可杀之而勿使出境。如使其往他国,必为后患。’魏惠王走后,叔座私下对商鞅道:‘吾向魏望荐你,而王似有不许之色,又告王曰:弗用当杀之。此乃为先君而后臣。速往他国,以免被害。’丹治,现将此事与...

浙江省19387937027: 君不正臣不忠另投他国,父不慈子不孝远走他乡 -
栋芝血尿: 据说是封神演义 而 只有前半段是 后半段不知道是谁加的

浙江省19387937027: 三纲五常指的是哪三纲?哪五常? -
栋芝血尿:[答案] 三纲: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为: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浙江省19387937027: 三纲五常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 -
栋芝血尿:[答案] 首先最早提出三纲的不是儒家,而是法家,出自出自《韩非子·忠孝》:“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其次儒家对三纲完整的阐述是:“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

浙江省19387937027: “君不惠,臣不忠,父不慈,子不孝”出自哪里?《百家讲坛》中易中天老师在讲《儒墨之争---墨子的药方》的时候讲的.我想知道这句话出自哪篇文章的哪一... -
栋芝血尿:[答案] “君臣不惠忠,父子不慈孝.”(《墨子·兼爱中》) 希望采纳

浙江省19387937027: 董仲舒怎样论述三纲五常的 -
栋芝血尿: “三纲”为: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即仁、义、礼、智、信,是用...

浙江省19387937027: 求这句话的出处 -
栋芝血尿: 从资料上看,应该出自:《韩非子·忠孝》首次提出,“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者顺,天下治;三者逆,天下乱.”三纲、五常来源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相关思想基础上溯至孔子.何晏在《论语·为政》:“殷因于夏礼,...

浙江省19387937027: 墨子的《墨子.兼爱上》翻译 -
栋芝血尿:[答案] 圣人以治理天下做为事业,必须知道动乱从何处产生,才能治理它.如果不知道动乱从何产生,就不能治理它.比如医生给人... 臣对君不忠,子对父不孝,这就是乱.子自爱而不爱父,所以损害父亲而自得利益.弟自爱而不爱兄,所以损害兄而自得利益....

浙江省19387937027: 古人说:“君不正,臣不忠,臣投外国;父不正,子不孝,各奔东西.”那这算不算不忠不孝之人. -
栋芝血尿: 自古就有什么良禽择木而栖,跟愚忠愚孝的说法…其实忠孝也是有条件的

浙江省19387937027: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栋芝血尿: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信三纲五常(纲常)是... 君不正,臣投他国.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父为子纲,父不慈,子 奔他乡....

浙江省19387937027: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奔他乡.”求出处. -
栋芝血尿: 封神演义应该是 君不正,臣投外国;父不慈,子必参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