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作者&投稿:丑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正史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高太皇太后死后,哲宗亲政,又开始反对旧法,恢复新法,召回了章惇、曾布等人,也就是绍圣时期。也是在这段时期,北宋的党争开始迅速发展,新党和旧党势同水火,冰炭不容。

到徽宗登基后,旧党曾经有过短暂的恢复,但为时不久,就又回到“绍述”神宗之政的路线上去了,不但以前早已被认定的旧党被悉数贬逐远方,甚至连曾布这种曾经参与过变法,只是和章惇有不同意见的人,都被打入“元祐党人”,立了元祐党人碑,以示要将旧党永远禁锢不用。
也是在这段时期,重修了神宗实录,对旧党全盘否定,对王安石和新法又全盘否定,以新党为君子,以旧党为小人,这就颠覆了之前的神宗实录。

北宋灭亡之后,高宗南渡,在江南守着半壁河山,重建了宋朝,是为南宋。高宗前期,所用的重要的大臣,几乎全部出自旧党一脉,所以高宗说,“最爱元祐”。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高宗下令重修神宗实录,又把徽宗时期的神宗实录颠覆了一次。

按照高宗的这个指示修订过的神宗实录,自然又回到了元祐时期的神宗实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全盘否定新法,全盘否定王安石,以新党为小人,以旧党为君子。这个版本的神宗实录后来就作为官方史料保存下来,后来元朝修宋史,就是以此为基础。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史中,对王安石基本上是贬斥的。

你说的史书应该是指《宋史》这样的传统正史。《宋史·王安石传》的定评是引用的朱熹的评论: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在这样的史书中,都是用传统政治的观点来评价政治人物的,而且会受到史料和修史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宋史》关于王安石的评价,主要来自宋朝留下的官方记录。但宋朝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自身历史和评价的朝代,从真宗时期开始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给前面的皇帝修实录。
那么,关于王安石的历史评价主要是牵扯到对神宗朝的评价,关于他的材料也主要保存在神宗实录中。但是神宗实录是宋朝经历过三次重修的。
首先是神宗死后,哲宗年幼,由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主持朝政。她反对新法,所以她在神宗死后,马上将之前反对新法的主要干将如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等人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开始推翻新法,恢复旧法。
这段时期,史书上称之为元?时期,“众正盈朝”(不是东林党),原来王安石提拔起来参与变法的骨干如吕惠卿、章??⒃?嫉热耍?急槐嶂鹪斗健R簿褪窃谡舛问逼冢?谕耆?穸ㄍ醢彩?浞ǖ淖芑?飨拢?瓿闪松褡谑德嫉牡谝话妗?/p>高太皇太后死后,哲宗亲政,又开始反对旧法,恢复新法,召回了章??⒃?嫉热耍?簿褪巧苁ナ逼凇R彩窃谡舛问逼冢?彼蔚牡痴??佳杆俜⒄梗?碌澈途傻呈仆??穑??坎蝗荨?/p>到徽宗登基后,旧党曾经有过短暂的恢复,但为时不久,就又回到“绍述”神宗之政的路线上去了,不但以前早已被认定的旧党被悉数贬逐远方,甚至连曾布这种曾经参与过变法,只是和章??胁煌?饧?娜耍?急淮蛉搿霸?v党人”,立了元?党人碑,以示要将旧党永远禁锢不用。
也是在这段时期,重修了神宗实录,对旧党全盘否定,对王安石和新法又全盘否定,以新党为君子,以旧党为小人,这就颠覆了之前的神宗实录。
北宋灭亡之后,高宗南渡,在江南守着半壁河山,重建了宋朝,是为南宋。高宗前期,所用的重要的大臣,几乎全部出自旧党一脉,所以高宗说,“最爱元?”。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高宗下令重修神宗实录,又把徽宗时期的神宗实录颠覆了一次。
按照高宗的这个指示修订过的神宗实录,自然又回到了元?时期的神宗实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全盘否定新法,全盘否定王安石,以新党为小人,以旧党为君子。这个版本的神宗实录后来就作为官方史料保存下来,后来元朝修宋史,就是以此为基础。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史中,对王安石基本上是贬斥的。
当然,这只是宋朝的官方评价,如果有问题,后人是可以指出来的。但从元朝到清朝灭亡,对王安石的评价却基本上都延续了之前的评价,也就是王安石祸宋这个定评一直维持下来了,并没有给他全面翻案。
为什么呢?
在古代的传统政治中,皇帝对大臣最为忌讳的事情是什么?大臣结党营私,搞党争。
党争意味着什么呢?党争就意味着,这个朋友圈是围绕着某个大臣的政治主张团结起来的,他们首先会忠于自己一党的政治领袖和政治主张,而不是忠于皇帝。
这对皇帝来说,自然是不能原谅的。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无二日,人无二主。在整个国家机器里,怎么能有皇帝之外的忠诚对象呢?
而且,围绕着这个政治领袖在朝廷上的进退得失,和政治主张的能否得到皇帝的认可和实施,就很容易形成不同的政治派别,搞党争。搞党争就意味着,以自己的党派主张为衡量标准,而不是以是否有利于国家和皇帝为标准。作为臣子来说,这其实就是不忠。
历史上的党争确实也都结果很糟糕。汉朝的党锢之祸形成了士族和寒族之分,唐朝中后期的牛李党争导致朝廷政策的摇摆不定,北宋的新旧党争一直持续到北宋灭亡还没结束,甚至到南宋初期的政治依然在这个结构里,明朝的东林党和阉党之争也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甚至到南明政权。
那么,最容易引起党争的是什么?
在宋朝和明朝,就是变法。宋朝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所有的朝廷大臣都要在新党和旧党之间选边站对,几乎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明朝也是在张居正变法时期,开始出现言官和内阁之间的对抗,后来发展为三党与东林之争,再后来又演变为东林与阉党之争。
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虽然提高了国家的财政汲取能力,使国家的能力有所提升,但同时,变法也带来了党同伐异,因人而废言,因人而废政,导致国家的政策不断在两个不同的取向之间来回摇摆。所以,正史上对王安石和张居正都持比较尖锐的批评态度,乃至全盘否定。

高太皇太后死后,哲宗亲政,又开始反对旧法,恢复新法,召回了章惇、曾布等人,也就是绍圣时期。也是在这段时期,北宋的党争开始迅速发展,新党和旧党势同水火,冰炭不容。

到徽宗登基后,旧党曾经有过短暂的恢复,但为时不久,就又回到“绍述”神宗之政的路线上去了,不但以前早已被认定的旧党被悉数贬逐远方,甚至连曾布这种曾经参与过变法,只是和章惇有不同意见的人,都被打入“元祐党人”,立了元祐党人碑,以示要将旧党永远禁锢不用。

也是在这段时期,重修了神宗实录,对旧党全盘否定,对王安石和新法又全盘否定,以新党为君子,以旧党为小人,这就颠覆了之前的神宗实录。

北宋灭亡之后,高宗南渡,在江南守着半壁河山,重建了宋朝,是为南宋。高宗前期,所用的重要的大臣,几乎全部出自旧党一脉,所以高宗说,“最爱元祐”。所以,在这个基础上,高宗下令重修神宗实录,又把徽宗时期的神宗实录颠覆了一次。

按照高宗的这个指示修订过的神宗实录,自然又回到了元祐时期的神宗实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全盘否定新法,全盘否定王安石,以新党为小人,以旧党为君子。这个版本的神宗实录后来就作为官方史料保存下来,后来元朝修宋史,就是以此为基础。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史中,对王安石基本上是贬斥的。



你说的史书应该是指《宋史》这样的传统正史。《宋史·王安石传》的定评是引用的朱熹的评论: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在这样的史书中,都是用传统政治的观点来评价政治人物的,而且会受到史料和修史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宋史》关于王安石的评价,主要来自宋朝留下的官方记录。但宋朝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自身历史和评价的朝代,从真宗时期开始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给前面的皇帝修实录。
那么,关于王安石的历史评价主要是牵扯到对神宗朝的评价,关于他的材料也主要保存在神宗实录中。但是神宗实录是宋朝经历过三次重修的。
首先是神宗死后,哲宗年幼,由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主持朝政。她反对新法,所以她在神宗死后,马上将之前反对新法的主要干将如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等人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开始推翻新法,恢复旧法。
这段时期,史书上称之为元祐时期,“众正盈朝”(不是东林党),原来王安石提拔起来参与变法的骨干如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人,都被贬逐远方。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在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的总基调下,完成了神宗实录的第一版。

你说的史书应该是指《宋史》这样的传统正史。《宋史·王安石传》的定评是引用的朱熹的评论: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在这样的史书中,都是用传统政治的观点来评价政治人物的,而且会受到史料和修史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宋史》关于王安石的评价,主要来自宋朝留下的官方记录。但宋朝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自身历史和评价的朝代,从真宗时期开始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给前面的皇帝修实录。
那么,关于王安石的历史评价主要是牵扯到对神宗朝的评价,关于他的材料也主要保存在神宗实录中。但是神宗实录是宋朝经历过三次重修的。
首先是神宗死后,哲宗年幼,由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主持朝政。她反对新法,所以她在神宗死后,马上将之前反对新法的主要干将如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等人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开始推翻新法,恢复旧法。

看那些人大段大段的抄史书,没意思,其实就是王安石改革失败,司马光等重新掌权,进行大清算,往王安石身上扣屎盆子,而后面的人一般又都是司马光等人的门生故吏,于是在北宋灭亡后接过了屎盆子,继续往王安石头上扣。

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此天下之公言也。昔神宗欲命相,问韩琦曰:“安石何如?”对曰:“安石为翰林学士则有余,处辅弼之地则不可。”神宗不听,遂相安石。呜呼!此虽宋氏之不幸,亦安石之不幸也。
在这样的史书中,都是用传统政治的观点来评价政治人物的,而且会受到史料和修史时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宋史》关于王安石的评价,主要来自宋朝留下的官方记录。但宋朝本身是一个非常注重自身历史和评价的朝代,从真宗时期开始修太祖实录、太宗实录,每个皇帝登基后都会给前面的皇帝修实录。
那么,关于王安石的历史评价主要是牵扯到对神宗朝的评价,关于他的材料也主要保存在神宗实录中。但是神宗实录是宋朝经历过三次重修的。
首先是神宗死后,哲宗年幼,由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垂帘听政,实际上主持朝政。她反对新法,所以她在神宗死后,马上将之前反对新法的主要干将如司马光、吕公著、吕公弼等人召回朝廷,担任宰相,开始推翻新法,恢复旧法。
这段时期,史书上称之为元祐时期,“众正盈朝”(不是东林党),原来王安石提拔起来参与变法的骨干如吕惠卿、章惇、曾布等人,都被贬逐远方。也就是在这段时期,在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的总基调下,完成了神宗实录的第一版。


为什么史书中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原因是什么?
史书上说王安石才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因为王安石当时提出了变法,但是王安石的想法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是非常激进的,而且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直接影响到很多贵族的利益,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王安石在变法的时候背诵其实已经是内忧外患了,但是他比较有远见,所以就实行了一系列的法令,增加税收,提高军事...

正史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按照高宗的这个指示修订过的神宗实录,自然又回到了元祐时期的神宗实录的指导思想,也就是全盘否定新法,全盘否定王安石,以新党为小人,以旧党为君子。这个版本的神宗实录后来就作为官方史料保存下来,后来元朝修宋史,就是以此为基础。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宋史中,对王安石基本上是贬斥的。

都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凶手,这有哪些历史依据?
所以,史书中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罪魁祸首的记载,真是随处可见,多得很。当然,也有说话公允的评价,比如,黄庭坚。黄庭坚也反对王安石变法,但他对王安石却是欣赏和敬佩的,他在《跋王荆公禅简》中说:“余尝熟观其(王安石)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正史为什么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在宋朝和明朝,就是变法。宋朝是从王安石变法开始,所有的朝廷大臣都要在新党和旧党之间选边站对,几乎没有第三条道路可走。明朝也是在张居正变法时期,开始出现言官和内阁之间的对抗,后来发展为三党与东林之争,再后来又演变为东林与阉党之争。从这个意义上说,王安石变法和张居正变法虽然提高了国家的财...

为什么史书中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然而,为什么史书中很多地方记载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呢? 一、王安石的观点在当时的士大夫看来太过激进。宋朝以儒家思想为治理国家的思想法宝,儒家讲究谦让、中庸,如果太激进,就会被扣上离经叛道的罪名,而王安石却在变法前后,提出过惊世骇俗的“三不足”狂言。熙宁三年(1070)春,作为翰林学士的司马光,给...

为什么史书中说王安石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
其次,由于王安石变法没能够统一人心,造成了宋朝长期的党争,长期的内耗造成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分裂,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党争发展到最后,就变成了为为了反对而反对,毫无理智可言,新旧党之间水火不容,变与不变因新旧党的轮替几经反复,而且在变法后期变法集团内部混入了许多企图借着变法升官发财的投机分子,成为了...

为什么说王安石是个大改革家?
元丰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宋哲宗赵煦即位,改元元祐,由太皇太后高氏垂帘听政。哲宗即位后,加王安石为司空。高太后在神宗时就强烈反对变法,等到自己听政后,立即起用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提出“以母改子”,全面废除新法。史称“元祐更化”。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王安石在历史上是什么样的形象?一生有多作为
“文官不爱钱,武将不怕死”,是古代中国历个朝代对文武官员的要求。王安石作为一个文官,不贪官位,不慕金钱,不近女色,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梁启超最佩服的人就是王安石,称其为夏商周三朝以来唯一的完人。本文专门聊聊王安石这方面的故事。(一)不贪念金钱权势美色 王安石(1021-1086年),...

王安石历史地位
说王安石是北宋亡国罪魁祸首,也算公允之论。 6.王安石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 宋代改革家、思想家和文学家。 字介甫,号半山。江西临川(今江西抚州)人,世称临川先生。 庆历二年(1042)进士第四名及第。任地方官多年。 王安石认为宋代社会贫困化的根源在于兼并。因此,在嘉佑三年(1058)上宋仁宗赵祯的万言书中,要求对宋...

有人说王安石是北宋的罪人,这要从何说起呢?
今天来看,王安石的变法其实并没有错,最多是在用人方面犯了一些错误和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但当时失败以后,王安石就被扣上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不得不说历史还真是讽刺。 这就是历史的两面性,王安石因为当时变法失败了,所以被人以非黑即白的角度说的一无是处,说成是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直到近代,才被翻案...

华宁县13922237658: 北宋王安石变法为什么失败了?变法失败是导致北宋灭亡得更本原因么... -
崇炉降糖: 一、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 1.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⒉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执行不当,引起民间不满; ⒊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 4.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变法不可能成功.二、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的腐朽.

华宁县13922237658: 论剑历史网 - www.lishi51.com 为什么南宋的统治者怪北宋的灭亡是因为王安石变法所致?
崇炉降糖: 因为王安石打土豪分田地,乱加税,改变祖宗成法. 尖酸刻薄,心胸狭隘的穷书生,不懂经济!

华宁县13922237658: 北宋是怎样逐步走向衰亡的?
崇炉降糖: 北宋由于一建国即推行“强干弱枝”政策,到了中期便 造成积贫积弱局面:对外软弱无能,屡受外敌进侵;对内吏治 败坏,冗官冗吏充斥.有识之士深以为忧,遂生改革弊政之议,以扭转危机四伏的局面.北宋改革影响最大的是宋仁宗时 期的庆历新政和宋神宗时期的王安石变法.但两次变法维新却屡遭保守朝臣及既得利益者的阻挠.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均 以失败而告终.北宋逐步走向衰亡.

华宁县13922237658: 靖康之耻与北宋之亡:王安石惹的祸? -
崇炉降糖: 与王安石无关. 靖康之耻就是北宋之亡,原因很多

华宁县13922237658: 北宋为何轻易灭亡? -
崇炉降糖: 北宋的灭亡,和宋朝的体制有关系,宋朝受赵匡胤的影响,重文轻武,武将没有权利,必须受文官的指挥.而文官又不会指挥打仗.这样就是宋朝的军队很难抵挡金兵的入侵.反过来,金兵却很擅长打仗.两军对阵,宋朝的军队就显得非常不堪一击了.另外战争的成本也不一样.金兵是游牧民族,也称为马背上的民族,他们无需后勤补给,打到什么地方就掠夺到什么地方.可宋朝不行.士兵打仗是需要后勤补给的.这样一来,宋朝的战争成本就非常高.这也是宋朝军队失败的一个原因.

华宁县13922237658: 为什么北宋统一不了中国?是对手太强还是北宋地理不好,等等?
崇炉降糖: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在当时,除了刚建立起来的宋朝之外,还同时存在着后蜀、南汉、南唐、吴越...

华宁县13922237658: 王安石变法对宋朝有益有害 -
崇炉降糖: 这是一存在争议的话题.有些人认为是有害的,甚至为变法是北宋灭亡的原因,个人以为这是夸大了

华宁县13922237658: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对商鞅变法的态度.南宋至晚清近800年间对王安石及其变法的评议以否定为主.    一是北宋朝廷南渡以后,宋高宗命重... -
崇炉降糖:[答案] (1)本小问的态度,依据材料一可知,王安石肯定商鞅变法,表明改革的决心. (2)本小问的原因,依据材料二“公(王安石)之受秽且蔓延于千万世,尤莫甚于此书”、“王安石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此三语最为万世之罪人,岂...

华宁县13922237658: 王安石活的时候,经历了北宋灭亡吗? -
崇炉降糖: 1. 王安石没有经历北宋灭亡.王安石逝世于1086年5月21日,北宋灭亡于1127年(宋钦宗靖康二年). 2.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王安石在文学中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短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 “王荆公体”.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华宁县13922237658: 为什么说是积贫积弱的北宋? -
崇炉降糖:[答案] 在我国的历史上,北宋是最弱小的统一中原的汉王朝,不但表现在领土范围而且还在政治军事实力上,对在周遍的少数民族的影响也是最小的.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从军事实力上之所以弱小,要从北宋建国说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