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古代皇帝信奸臣的话而不信忠臣的话的句子

作者&投稿:潘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形容君不变,却开始不信任忠臣的话~

历史上没有一个皇帝不希望自己的臣下是忠臣,唯独唐太宗例外。他希望大臣为良臣,不为忠臣,这同传统观念大相径庭,怎麼回事呢?
原来唐太宗重用从前的政敌魏徵,引起一些权贵的嫉妒和不满。他们到处散布流言蜚语,造谣中伤魏徵,并向唐太宗进谗言,侮蔑魏徵包庇自己犯法的亲属。太宗听信了谗言,心中十分恼怒,认为魏徵辜负了自己的重托和信任,立即派温彦博去查办此事。不料温彦博对太宗信任魏徵也颇有微辞,便马上去调查魏徵的“劣迹”。他捕风捉影,道听途说的搜集一些材料送给太宗,并且添油加醋的向太宗进谗言。太宗命温彦博去训斥魏徵,魏徵并不与之争辩。第二天一早,魏徵面见太宗,君臣二人进行了一番饶有趣味的对话:
魏徵向太宗说道:“我听说君主与臣下一条心,这才叫君臣一体,哪有抛开大公无私的精神,只在检点行为上下功夫的贤良之臣呢?如果君臣上下都注重细枝末节,谨言慎行,我看国家的兴亡祸福就无法预料了。”
唐太宗大吃一惊,但他毕竟聪明过人,马上反问魏徵:“你说这些话,到底是甚麼意思?”
魏徵不正面回答太宗的提问,向太宗叩头请求说:“希望陛下让我做良臣,不要让我做忠臣。”
唐太宗饱读经史,从未听说有人说过这样的话,不解的问:“难道说忠臣,良臣有甚麼不同吗?”
魏徵说:“像历史上的稷、契、咎陶就是良臣;夏朝的龙逢,商朝的比干,就是忠臣。所谓良臣,就是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且被君主采纳,因而身得美名,与君共享富贵,流誉青史的大臣。所谓忠臣,虽然能给君主提出许多好建议,并敢於规劝君主,对君主忠心耿耿,但最後被君主杀戮,国家灭亡,只落个忠臣的空名。这就是二者的区别。”
太宗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便继续问道:“你讲得很对,作为君主怎样才能明智,怎样才会昏暗呢?”
魏徵回答说:“君主能够听取各方面意见,就明智;君主偏信谗言,就昏暗。”他又列举秦二世、梁武帝、隋炀帝偏听偏信,被奸臣蒙蔽,死到临头还蒙在鼓裏的实例,进一步阐明这个道理,引起太宗的高度警觉。太宗诚恳的对魏徵说:“我接受你的劝诫,努力去做一个明君,你也要大胆进谏,无所顾忌和隐讳,做一个流芳百世的良臣。”魏徵见太宗以做明君为己任,非常高兴,立即向太宗保证:“你做明君,我一定做良臣,决不辜负陛下的厚望。”从此以後,君臣相知,凡有说魏徵坏话的人,唐太宗一概不听,甚至严加痛斥和惩办,使那些爱进谗言、陷害正直大臣的小人销声匿迹,不敢为所欲为。

名词崇祯皇帝听信奸臣的话,在景山上吊自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出师表里面的😂

1. 皇帝听信谗言,疑忌忠良,致使国家陷入困境。
2. 皇帝被奸臣蒙蔽,对忠臣的劝谏充耳不闻,导致国家走向衰败。
3. 皇帝偏听偏信,一味倚重奸臣,将国家命运押在错误的方向上。
4. 皇帝被奸臣的花言巧语所迷惑,对忠臣的肺腑之言置若罔闻,最终导致国家的动荡不安。
5. 皇帝被奸臣的谗言所蒙蔽,无法辨明是非黑白,使国家的道路越来越偏离正轨。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形容古代皇帝信奸臣的话而不信忠臣的话的句子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出师表里面的😂...

为什么有的时候皇帝明明知道谁是奸臣,却故意纵容他们呢?
而宋高宗明知秦桧是奸臣却一再纵容他铲除异己,为非作歹,其原因在于他的某些错误政见需要通过秦桧进行实施,比如说处死岳飞和与金议和这些事。其实历史上很多奸臣之所以能够得到皇帝的宠信和纵容,并不是因为皇帝不知其奸臣面目,而是因为这些奸臣能够在外充当皇帝的“代言人”。有些大兴土木、...

古代哪位好皇帝宠幸奸臣?最终皇帝看出奸臣的真面目而废除奸臣?
可以说刘瑾前期很被皇帝宠幸,他大权在握,做了很多坏事。最终皇帝看出了他的真面目,将他废除。

古代帝王为什么会相信奸臣?
和这个男人相处,令他心情愉悦;这个男人对他有用。很不幸,以和珅为代表的大多数奸臣,这两样都占全了。所以历史上有那么多受宠的奸臣,就不足为奇了。和奸臣相处,令皇帝身心愉悦 作为一个奸臣,首先想的不应该是国计民生,而是荣华富贵。在古代,恩出于上,最为便捷的途径便是讨好皇帝了。“十全...

古代的哪个皇帝不听忠臣的良言听了奸臣了谗言而自杀的请写具体
名词崇祯皇帝听信奸臣的话,在景山上吊自杀。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不停忠臣良将的建议,却宠信顽固小人的拍马屁,最终自取...
这样的皇帝就多了,几乎每个王朝的末期,都会出几个典型的昏君,最典型的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为博褒姒一笑,听信奸臣虢石父之言,点燃了烽火台,戏弄了诸侯,最终失信于诸侯,被申侯串通西戎、戎狄,杀死于骊山下,自取灭亡。

古代帝王应该说是很睿智的,为何总被奸人蒙蔽?
古代帝王应该是很睿智的,但毕竟也都有自负的一面,所以难免会听信奸臣的谗言。其实这也是一种人性,当一个人位高权重时间久了,就会产生自负的心理,而且会更加的敏感,这一点也让朝中的奸臣有机可乘,在皇帝耳边煽风点火几句,就能让皇帝相信他的言辞。俗话说得好“忠言逆耳利于行”,奸臣是不会...

那些遗臭万年的奸臣为何能皇帝的宠爱和信任?
奸臣一般为人,都比较奸诈,善于伪装。面对上级分派下来的任务,会不择手段的去完成,所以比较容易得到上级的宠爱与信任。但纸里包不住火,天网恢恢,疏而不露,一时没有得到处罚,不代表以后没有处罚。

为什么古代的皇帝会用很贪,能力很次,但忠于自己的奸臣?
我们许多人总认为奸臣,就是那种媚上欺下、贪污腐败、没能力又喜欢欺压老百姓的官员,但其实历史上的奸臣,大都是那种有魄力有能力,且不畏权贵的官员。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魄力和能力,当皇帝想让他打击某个权贵时,他自然会畏畏缩缩。或者,当皇帝想让的做一些削弱官僚集团利益的事情时,他自然也会...

卢俊义最后结果是什么
卢俊义其实是一个非常忠心之人, 他非常想替皇帝替国家做出一份他所能做到的贡献,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在他回答皇帝问题的时候出现一个致命的错误,让皇帝对他出现了猜忌,恰好奸臣误导了皇帝的判断,让皇帝听信奸臣的话,给他下毒牵制宋江。皇帝和奸臣的计划是想让他回到宋江那里,过一段时间才会...

大城县15895429936: 古代君王有哪些是因为听信小人之言,却不信忠臣而国破家亡的/? -
连霭抚弘: 楚怀王(流放屈原),汉桓,灵帝,纣王,项羽(不听范增的话)

大城县15895429936: 古代哪位帝王因听尽谗言而放逐忠臣
连霭抚弘: 我是来看评论的

大城县15895429936: 形容喜欢奸臣,不喜欢忠臣的成语
连霭抚弘: 亲小人,远贤臣;反义词是亲贤远佞.(《出师表》) 反义的还有《史记·太史公自序》:“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大城县15895429936: 形容奸臣当道、君主颓拜、忠臣无奈的诗词
连霭抚弘: 奸佞妄言乱圣听, 君庸臣溃妖孽行. 忠臣良将徒无奈, 待到霹雳震九重.

大城县15895429936: 君主不信听谗言的历史故事 -
连霭抚弘: 公元前356年齐威王即位伊始,首先从治吏入手,向他的左右了解地方管吏的政绩情况,左右都说阿大夫是最好的,即墨大夫是最坏的.齐威王又亲自深入到各地明察暗访、向老百姓调查了解,其结果与左右说的截然相反,事实是即墨大夫管理...

大城县15895429936: 历史上哪个皇帝听信太监或奸臣的话,误了朝政
连霭抚弘: 秦始皇,亲信赵高而导致天下大乱秦朝灭亡

大城县15895429936: 为什么历史上的忠臣很多被奸臣陷害而死? -
连霭抚弘: 因为忠言逆耳,碰着的皇帝不是明君的话他必然会很反感你.而奸臣之所以能成为奸臣是因为他们擅长揣摩皇帝的心愿,一味附和,皇帝自然比较喜欢了.这样的话,奸臣时常在皇帝耳...

大城县15895429936: 皇帝究竟喜欢忠臣还是奸臣?
连霭抚弘: 皇帝一般都是搞一左承相和一个右承相. 左承相是忠臣,右承相奸臣. 让忠奸两派势力平衡才是能保证江山永固的唯一法宝. 如果都用忠臣,朝庭权力太过于民主,君王...

大城县15895429936: 王上为何信小人而疏远骨呢?
连霭抚弘: 皇上也是人,也喜欢那些喜媚奉颜的,喜欢那些拍马屁,听好话,所以,慢慢就跟奸臣混在一起.而忠臣则刚好相反,往往是杀伤力十分强的语言,作为一个喜欢听好话的来说,又岂能给逆耳所伤,所以就远忠臣.

大城县15895429936: 历史上君主时代为什么基本奸臣当道.因为君主喜欢奸臣
连霭抚弘: 奸臣会摸索君主的意图,会顺着君主,讨好君主,不会做忤逆君主.就如有个人你感觉和你的志向爱好都相同,你当然会喜欢和他来往.你喜欢他也自然把他放在心上了,有好处也自然想着他了啊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