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看见用一天24小时表示地球从太古代到出现生命时间间隔,现在记不清了,哪位知道

作者&投稿:雕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元古代前后,地球表层发生演化的过程有什么不同~

 太古时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经过了天文期以后,地球便正式成为太阳系的成员.大约又经过22亿年,地球发展便进入到地质时期——太古代.这段从46亿年~38亿年的地质时期有哪些特点?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中散布少数孤岛,富有CO2,缺少氧气的水体和大气圈, 形成的岩石都是变质岩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一般指距今24亿年前到5.7亿年前这一段地质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元古界,代表符号为“Pt”."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
  元古界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变质的沉积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千枚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和冰碛层等.由蓝藻等形成的叠层石非常丰富.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我国的元古代地层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
  概述
  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
  这一时期,现在的陆地在那时大部仍然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到了晚期,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的面积扩大了许多,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露出海面而成为陆地,而西藏的大部分仍然被海水占据.
  元古代晚期在我国被称为震旦纪(Sinian Period),时间为大约从距今8亿年以前到元古代结束,震旦是古代印度对我国的称呼.在震旦纪,出现了全球性的大冰期,称为震旦纪大冰期,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三大冰期之一.冰川最盛时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
  元古代
  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式演变为真核细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顶盛.除了藻类生物外,元古代结束前,海洋里出现了一些如海绵等低等无脊椎动物."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
  生物
  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到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与太古代相比,这一代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
  阶段特点
  元古代
  是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距今24亿年—6亿年.
  元古代早期,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及大理岩广泛分布.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的大量出现,说明大气成分中的氧(O2)和二氧化碳(CO2)都有增高,主要是因为藻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增加,元古代又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元古代后期,有不少地区(如燕山地区)出现了许多变质轻微的岩层.在生物圈中,藻类相当繁荣.这些情况表明,地壳上的一些地段已经相当稳定,出现了陆壳加厚的“地台”.
  到元古代晚期,即震旦纪(距今6—8亿年)那时候,我国大陆范围内已出现好几块陆地(岛),就成为今后大陆扩大的基础.那时的长江流域处于高纬度附近,还有北美洲、亚洲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南端、澳大利亚东南和新西兰等地.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也是第四纪生物发展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第四纪实际上是人类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
  元古代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
  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

 太古时代离我们久远,是地质发展史中最古老的时期,延续时间长达15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中具有明确地质记录的最初阶段。由于年代久远,太古代的保存下来的地质纪录非常破碎、零散。但是,太古代又是地球演化的关键时期,地球的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命的形成都发生在这一重要而又漫长的时期,大约39亿年前,地球形成最初的永久地壳,至35亿年前大气圈、海水开始形成。
  在太古代的最初期,地球上尚无生命出现。生命元素,如C,H,O,N等在强烈的宇宙射线、雷电轰击下首先形成简单有机分子,后发展为复杂有机分子,再形成准生命的凝聚体,进而由凝聚体进化成原始生命。在距今约33亿年前,形成了地球上最古老的沉积岩,大气圈中已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并出现了最早的、与生物活动相关的叠层石;到 31亿年前,地球上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藻类和细菌。在29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大量蓝绿藻形成叠层石,这表明这一时期地球上已经出现了游离氧以及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
  经过了天文期以后,地球便正式成为太阳系的成员。大约又经过22亿年,地球发展便进入到地质时期——太古代。这段从46亿年~38亿年的地质时期有哪些特点?薄而活动的原始地壳,深浅多变的广阔海洋中散布少数孤岛,富有CO2,缺少氧气的水体和大气圈, 形成的岩石都是变质岩 元古代(Proterozoic Era,Proterozoic)紧接在太古代之后的一个地质年代。一般指距今24亿年前到5.7亿年前这一段地质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元古界,代表符号为“Pt”。"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
  元古界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变质的沉积岩。主要有板岩、大理岩、千枚岩、白云岩、石灰岩、页岩、砂岩和冰碛层等。由蓝藻等形成的叠层石非常丰富。藻类和菌类开始繁盛,晚期出现了埃迪卡拉动物群。我国的元古代地层广泛分布于南北各地。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
  概述
  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约开始于24亿年前,结束于5.7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
  这一时期,现在的陆地在那时大部仍然被海洋所占据,地壳运动剧烈,到了晚期,北方劳亚古陆和南方冈瓦纳大陆的面积扩大了许多,出现了若干大片陆地。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露出海面而成为陆地,而西藏的大部分仍然被海水占据。
  元古代晚期在我国被称为震旦纪(Sinian Period),时间为大约从距今8亿年以前到元古代结束,震旦是古代印度对我国的称呼。在震旦纪,出现了全球性的大冰期,称为震旦纪大冰期,是地球发展史上的三大冰期之一。冰川最盛时覆盖了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许多地区,有的地方冰层厚达千米。
  元古代
  元古代时期,海水里的生命活动明显地加强了,生物界由原核细胞形式演变为真核细胞形式,但演变的过程和时间还不清楚。这时细菌和蓝藻开始繁盛,后来又出现了红藻、绿藻等真核藻类。藻类在生长过程中粘附海水中的沉积物颗粒形成层纹状结构物,称作叠层石,叠层石是地球上最早的生物礁,出现于太古代而在元古代达到顶盛。除了藻类生物外,元古代结束前,海洋里出现了一些如海绵等低等无脊椎动物。"元古代"的意思,就是原始时代。
  生物
  藻类和细菌开始繁盛,到晚期无脊椎动物偶有发现。与太古代相比,这一代的岩石变质程度较浅,并有一部分未经变质的沉积岩。
  元古代早期火山活动仍相当频繁,生物界仍处于缓慢,低水平进化阶段,生物主要是叠层石以及其中分离得到的生物成因有机碳和球状、丝状蓝藻化石,由于这些光合生物的发展,大气圈已有更多的氧气。
  在19亿年前,大陆地壳不断增厚,开始发育有盖层沉积,地球表面始终保持着一种十分有利于生命发展的环境。蓝藻和细菌继续发展,到距今13亿年前,已有最低等的真核生物—绿藻出现。在元古代晚期,盖层沉积继续增厚,火山活动大为减弱,并出现广泛的冰川,从此地球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气候环境,为生物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自然条件,著名的后生动物群—澳大利亚埃迪卡拉动物群就出现这个时期。
  阶段特点
  元古代
  是地质年代的第二个代,距今24亿年—6亿年。
  元古代早期,浅变质的板岩、千枚岩及大理岩广泛分布。特别是碳酸盐类岩石的大量出现,说明大气成分中的氧(O2)和二氧化碳(CO2)都有增高,主要是因为藻类植物的种类和数量已经增加,元古代又称为菌藻植物时代。
  元古代后期,有不少地区(如燕山地区)出现了许多变质轻微的岩层。在生物圈中,藻类相当繁荣。这些情况表明,地壳上的一些地段已经相当稳定,出现了陆壳加厚的“地台”。
  到元古代晚期,即震旦纪(距今6—8亿年)那时候,我国大陆范围内已出现好几块陆地(岛),就成为今后大陆扩大的基础。那时的长江流域处于高纬度附近,还有北美洲、亚洲的部分地区,以及南美南端、澳大利亚东南和新西兰等地。
  人类的出现是第四纪的重大事件,也是第四纪生物发展上的一次重大飞跃。第四纪实际上是人类时代。
  地质年代划分
  元古代
  地壳上不同时期的岩石和地层,在形成过程中的时间(年龄)和顺序。地质年代可分为相对年代和绝对年龄(或同位素年龄)两种。相对地质年代是指岩石和地层之间的相对新老关系和它们的时代顺序。
  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根据地层自然形成的先后顺序,将地层分为5代12纪。
  即早期的太古代和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国含有1个震旦纪),以后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共6个纪;
  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共3个纪;
  新生代只有第三纪、第四纪两个纪。
  在各个不同时期的地层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动、植物的标准化石。各类动、植物化石出现的早晚是有一定顺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现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现得越晚。绝对年龄是根据测出岩石中某种放射性元素及其蜕变产物的含量而计算出岩石的生成后距今的实际年数。越是老的岩石,地层距今的年数越长。
  每个地质年代单位应为开始于距今多少年前,结束于距今多少年前,这样便可计算出共延续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于距今2.3亿年前,止于6700万年前,延续1.2亿年。

地球是包括人类在内上百万种生物的家园,也是目前人类所知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地球诞生已有46亿年,先后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以及我们现在正处 于的新生代。地质时间通常以百万年计,对普通人来说,这是个很抽象的概念。为了向大家简明易懂地介绍地球自诞生以来的演变情况,我们把地球46亿年的历史浓缩为一天,即24小时,以大家比较熟悉的时间尺度来看地球的演化长卷。
地球的诞生(00:00-03:39)
地球于46亿年前诞生,这是起点,放在一天24小时中即是零点零分。46亿年前至39亿年前这段时间是地球的诞生期,换算过来便是零点零分到3点39分。地球诞生,最初的海洋 开始形成,海洋中简单的有机物生成,这是原始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24小时的历史中,地球诞生占用了3小时39分钟。
太古代(05:43-16:09)
地球39亿年前形成之后,一直到35亿年前,进入第二个地质年代——太古代。35亿年前至15亿年前,即5点43分到16点09分,地球处于太古代。按照现在的一天算,从早上5点 43分,天刚蒙蒙亮,一直到下午4点09分,太阳开始西落,几乎整个白天地球都处于太古代。这一时期,地球属高温气候,火山活动强烈,太阳辐射强,原核生物出现,地球上出现 了原始生命。
元古代(16:09-21:00)
15亿年前,即16点09分,地球进入元古代,元古代结束于5亿7000万年前,即21点。地球从下午、傍晚,到天黑点灯,都处于元古代。元古代时期,真核生物、多细胞藻类和低 等无脊椎动物出现,地球气温开始下降,火山活动减少,海洋面积增加。
古生代(21:00-22:40)
5亿7000万年前,即2l点,地球进入古生代,结束于2亿4800万年前,即22点40分。古生代下面又细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寒武纪(5亿7000万年前至5亿500万年前),即21点到21点20分,大型藻类开始出现,气候比较温和。
奥陶纪(5亿500万年前至4亿3800万年前),即2l点20分到21点41分,这21分钟是无脊椎动物的全盛期,气候温暖,海洋面积继续扩大。21点41分,地球上发生了第一次生物大灭 绝,即奥陶纪大灭绝。这次灭绝原因为奥陶纪末期发生了一次规模较大的冰期,范围包括今天的非洲、南美洲及欧洲,由于气候变冷和海平面下降,生活在水体中的85%的无脊椎 动物灭绝。
志留纪(4亿3800万年前至4亿800万年前),即21点41分到21点50分,裸蕨和陆生节肢动物出现。
泥盆纪(4亿800万年前至3亿6000万年前),即21点50分到22点05分,这15分钟是鱼类全盛期,并出现了很多新物种,石松、木贼,真蕨出现,两栖类、无翅昆虫开始出现。志留 纪和泥盆纪均气候干热,海洋开始退却。22点05分,第二次生物大灭绝发生,海洋生物遭受灭顶之灾,同样也是因为气候变冷和海洋面积减小。
石炭纪(3亿6000万年前至2亿8600万年前),即22点05分到22点28分,这23分钟是两栖类动物的全盛期,巨型有翅昆虫开始出现,气候温和潮湿,造山运动频繁。
二叠纪(2亿8600万年前至2亿4800万年前),即22点28分到22点40分,气候干热,地壳褶曲,造山运动频繁。22点40分,第三次生物大灭绝发生,超过95%的生物灭绝。这次大 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科学界普遍认为,这一 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
从21点到22点40分持续了1个小时40分钟的古生代,是无脊椎动物繁盛期,鱼类、两栖类、爬虫类开始出现,绿色植物开始出现。
中生代(22:40-23:37)
2亿48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即22点40分到23点37分,地球处于中生代,夜已经很深,但此时的地球却异常热闹,因为恐龙的全盛时期来了,中生代下面细分为三叠纪、侏罗 纪和白垩纪。
二叠纪(2亿4800万年前至2亿1300万年前),即22点40分到22点51分,这11分钟对地球来说很重要,在这11分钟里恐龙和哺乳动物出现了。22点51分,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 大约有76%的生物——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在这次灭绝中消失。
侏罗纪(2亿1300万年前至1亿4400万年前),22点51分到23点12分,气候温和潮湿,这21分钟是恐龙的全盘期,始祖鸟开始出现。
白垩纪(1亿4400万年前至6500万年前),23点12分到23点37分,地球温度下降,地壳运动增加,内陆海及沼泽增多,开花植物和真鸟出现。
6500万年前,即23点37分,地球经历第五次物种大灭绝,75%~80%的物种灭绝,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着名,因为统治地球达14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就此终结,为哺乳动物 和人类的登场提供了契机。
新生代
第五次生物大灭绝后,地球进入新生代,气候由热变冷,海洋缩小,单子叶植物。灵长类动物出现。165万年荫,即23点57分,这是个重要的时刻,因为人类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24小时的地球历史中,人类在最后3分钟才登场,最后的1分10秒,现代人类出现。
第二天会重新开始,但重新开始的第二天会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从地球诞生至今只有24小时:
诞生期46亿年前-39亿年前0:00-3:39
形成期39亿年前-35亿年前3:39-5:43
太古代35亿年前15亿年前5:43-16:09
元古代15亿年前5亿7000万年前16:09-21:00
古生代5亿7000万年前-2亿4000万年前21:00-22:40
寒武纪5亿7000万年前-5亿500万年前21:00-21:20
奥陶纪5亿500万年前-4亿3800万年前21:20-21:41第一次生物大灭绝
志留纪4亿3800万年前-4亿800万年前21:41-21:50
泥盘纪4亿800万年前-3亿6000万年前21:50-22:05第二次生物大灭绝
石炭纪3亿6000万年前-2亿8600万年前22:05-22:28
二叠纪2亿8600万年前-2亿4800万年前22:28-22:40第三次生物大灭绝
中生代2亿4800万年前-6500万年前22:40-23:37
三叠纪2亿4800万年前-2亿1300万年前22:40-22:51第四次生物大灭绝
侏罗纪2亿1300万年前-1亿4400万年前22:51-23:12
百垩纪1亿4400万年前-6500万年前23:12-23:37第五次生物大灭绝
新生代6500万年前-?23:37-0:00
165万年前,即23:57,人类登上历史舞台。在24小时的地球历史中,人类在最后3分钟才登场,最后的1分10妙,现代人类出现。
望采纳。

人间冰器的说法


以前我看见用一天24小时表示地球从太古代到出现生命时间间隔,现在记不...
地球于46亿年前诞生,这是起点,放在一天24小时中即是零点零分。46亿年前至39亿年前这段时间是地球的诞生期,换算过来便是零点零分到3点39分。地球诞生,最初的海洋 开始形成,海洋中简单的有机物生成,这是原始生命诞生的前提条件。24小时的历史中,地球诞生占用了3小时39分钟。太古代(05:43-1...

以我不能白白的浪费时间写作文
我觉得如果一个不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你给他再多的机会都没有用,而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他会到处找时间或挤时间来用,不说远的,我的身边就有一位。 我们班的班长茆凌霄,她总是能在学校完成作业。为什么呢?每天中午,当我们在看书休息的时候她在认真做题;每天课间,当我们在游戏闲玩的时候她在奋笔勤书……记的有一次...

为什么有些人的手机的QQ可以一天24小时都在线,但是本人没有在线,别人...
不是手机可以自动推送,是现在的QQ版本有了离线推送消息的功能,所以如果你设置了允许离线推送的话,就算你退出了QQ,只要你手机有网络,消息就可以送到

一天24小时能背多少单词
1). 说句实在话,记忆这东西没有捷径,就得刻苦的去背,至于广为流传的一些方法也是建立在刻苦上的,所以还是塌实的背,不要抱有任何走捷径的幻想,我背单词方法一般是每个字母的背10-20个,这样可以背到不同字母开头的单词,一天就背一轮,大约可以背300-500个,再忘记150-200个单词,一天可以...

前天我看见了一只兔子,昨天是一头鹿,而今天则是你。什么意思
从他在办公室前抬头看她的那一刻起,他就爱上了她。对他来说,她从那天起就没有变过。”兰多夫一直非常爱朱莉叶,所以他觉得她那苍老的脸似乎并没有改变,这意味着他爱她现在的样子,也爱她变老的样子。他已经忘记了朱莉20岁时的样子,因为他爱40岁的她。但毕竟他爱上了20岁的朱莉,那么如何...

这个热水器24小时开着,一个月要多少水电费?
一个月30天就是1300度,每度电按0.7元计每月大概九百元 。如果每天24小时开着,但一直不使用热水,一天耗电大概4到7度吧,因为受到气温和设定温度的影响。气温高而设定温度又较低时耗电就少些,气温低而设定温度又较高时耗电就多些,以每天5度计,一个月30天就是150度,每月也有一百多元。

求解:《从小做时间的主人》中“一天等于24小时,1440分,86400秒”为什么...
表示较长时间的停顿,要用逗号,文中是启迪让人们珍惜时间,引起人们的思考,所以停顿的时间略长,故不能用顿号。

五年级数学日记
今天晚上,我看见一道会迷惑人的数学题,题目:37个同学要渡河,渡口有一只能乘上5人的空小船,他们要全部渡过河,至少要使用这只小船多少次?粗心的人往往会忽略“空小船”,就是忘了要有一个撑船,那么每次只能乘4人。这样37人减去一位撑船的同学,剩36位同学,36除以4等于9,最后一次到对岸当船夫...

四年级数学日记
时间过得真快,一天又将结束了,相信你会领悟到不少东西,需要进行好好的总结并且记录在日记里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以下是我整理的四年级数学日记(精选22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数学日记 篇1 最近我喜欢上了一种纸牌游戏24点。 24点就是用一副牌每次抽出四张牌,大小王不参加这个游...

我男朋友一天24小时跟我在一起,晚上睡觉必须抱我他才睡,但是为什么我暗 ...
和你时刻在一起,并抱你入睡是一种养成的生活习惯,感觉非常相爱的两个人都会如此,但你暗示他,他不理解,说明你们之间还缺乏一定的沟通,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默契,还需要长时间的磨合。

双塔区15280865927: 一天24小时什么意思 -
中宜甲磺: 一天24小时什么意思地球自转一圈为24小时零几分,刚好是一个昼夜时间,为方便计算,因此定为24小时,剩下的几分在每融两三年中的2月份29日以闰年补足. 其实我国从宋代 (约一千年前) 以后,每个时辰又细分为「初」和「正」两部分...

双塔区15280865927: 一天24小时怎么来的? -
中宜甲磺: 年月日的来历 一年,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了一周的时间.全长为365天又1/4天(365.2422日),也就是365日5小时48分46秒,这叫"回归年". 历法上的年为了应用方便,不采用回归年,而是采用了完整的天数.公历的平年是365天,闰年是...

双塔区15280865927: 地球自转一圈要23小时56分4秒,而一天24小时,还有3分56秒去哪了? -
中宜甲磺: 这个3分56秒和闰年没有关系.地球在自转,同时还围绕太阳转.我们的一天24小时,指的是恒星日,也就是地球从太阳直射点A(例如某个旗杆)开始,再到太阳回到点A.这个过程,地球自转已经超过了360度.举个例子,好理解些:假设地球围绕太阳转时,几乎不自转——有一面始终对着太阳,那么地球围转一周后,会发现地球其实自转了1周.随便拿个什么东西比划一下,你就明白了,书本啊、小球啊都可以.也就是说,地球公转(围绕太阳转)1周,耗时365.2422天(恒星日),期间,地球自转了(365.2422+1)圈.因此,地球自转一周耗时(365.2422)/(365.2422+1)天=23小时56分4.09秒.

双塔区15280865927: 一年四季,一天24小时是地球自转的结果还是公转的结果 -
中宜甲磺: 地球的一天是地球自转一圈,地球的一年是地球绕太阳旋转一圈,人们将一年分为四个季节,所以说:地球的一年四季是由公转决定的.一天转一圈,所以24小时是自转决定的. 1.地球自转(earth rotation)是固体的地球绕着自己的轴转动,...

双塔区15280865927: 世界上最早提出一日24小时制的人是? -
中宜甲磺: 地球自转一周差不多24小时,这24小时是埃及人定的.大概是根据观察太阳升落发现的吧,具体原因好象没有记载.此外中国古代也将一天分为十二个时辰.各地都这么分,出现的时间并不一致. 在应用公历中,由于发现世界时在各地的不统一性,...

双塔区15280865927: 一天的二十四小时怎么算来的? -
中宜甲磺: 地球转一圈24小时.. 参考 把一天划分为24小时的确具有一定的任意性,只要一天的时间是一个恒量,那么把它如何划分成小的时间单位都是可以的. 不过,把一天划分成24小时有它自己的方便性:24可以很容易地平均分成3份、4份,这样...

双塔区15280865927: 地球自转线速度怎么推导的,我不是很明白 -
中宜甲磺: 这首先要追寻到时间的定义.西方的“古人”将一天定义为24小时.所谓的一天就是某一地点两个白天中太阳高度角最高时刻之间的间隔.这是古人并不关心地球每“天”到底赚多少度.因为那时人们甚至还没有地球是圆的的概念. 如果地球...

双塔区15280865927: 一天怎么是24小时?
中宜甲磺: 【一天】依据天文学家的定义,太阳系的行星的自转一圈,称为此行星的【一天】.由于地球自转一圈约为24小时,故地球的【一天】即定为24小时.

双塔区15280865927: 一天几小时 -
中宜甲磺: 这个问题牵涉到两个概念,即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和太阳日(24小时). 自古以来,地球的运动很自然地给人们提供了计量时间的依据,给出两种天然的时间单位,这就是日和年.“日”是指昼夜更替的周期,古时人们用圭表测日影的方...

双塔区15280865927: 大家知道为什么一天有24小时吗? -
中宜甲磺: 目前通行的时间单位,很多与天文现象有关,像一年(地球公转太阳一圈)、一个月(月亮公转地球一圈);不过也有许多与天文无关的,纯粹是因为某些人文因素,如民俗、政治、宗教等等而制定出来的,比方说一星期七天、一天24小时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