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清朝多尔衮同时期的所有亲王各自姓名和简单生平,还有各自的领旗

作者&投稿:邵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清朝时多尔衮的爹是谁,他的历史资料是什么。~

爱新觉罗-多尔衮是努尔哈赤的第14个儿子,他的母亲是努尔哈赤最喜欢的一个妃子。多尔衮生于1612年,卒于1650年的年末,年仅38岁。多尔衮的一生是谜一样的一生。他战功显赫,位至极尊在清军入关前,多尔衮转战南北,为清朝统一东北及蒙古各部做出了成绩,其地位已跃居诸王之上,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皇太极死后,顺治帝 年仅六岁。他作为摄政王,实际上是当时中国的最高统治者,也是 入关后清政权的真正缔造者和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杰出奠基人。纵观多尔衮的一生,他功大于过,不失为一个值得肯定的人物。尤其是在清朝统一中国的问题上,他有着卓越的见识和胆量,是别人所不及的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

八旗:清朝的八旗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其中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军饷依次降低。普通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男子十岁开始每三年可以参加考试,达标为守兵,享有军饷,以后每三年可以参加晋级考试,考试合格升入高一级,增加军饷。马兵,战兵和守兵是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八旗的最小单位是牛录,牛录既是一种社会组织,也是作战时的一个单位编成,每牛录300户,每户出一个壮丁,父死子继,兄亡弟代,在全军出动时才有每牛录300人。一般作战,每牛录只有几十人。八旗的组成是满洲八旗300牛录,其中包括约100个已经满族化的蒙古牛录,纯粹满洲牛录仅210个。蒙古八旗129牛录和汉军八旗167牛录。终清一代牛录的数字增加不多。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请注意上面的顺序,并不是随意写的,而是满洲八旗的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另外一种排法是分左右翼,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这在老沈阳城区的八旗驻防图上非常清楚,地位高的北方是正白,正蓝旗,西方是正黄、镶白旗,东方是正红,镶红旗,南方是镶黄、镶蓝旗。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是这样一种排法?这和满洲八旗的形成有关,清太祖努尔哈赤最早凭父亲遗留的13付铠甲起兵,征服家乡周围的满族部落建立了一旗部队(黑旗),后来又接收了邻近的一大批部落组成新的一旗(红旗),努尔哈赤将自己原有的部队(黑旗)交给兄弟舒尔哈齐,自己统帅新建的一旗(红旗),以后他收编了实力曾经很大的满族哈达部,哈达部很大,不能编入原来两旗,所以另建了第三旗(白旗),白旗旗主(成为贝勒或王)是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以后由于权力斗争,舒尔哈齐和褚英先后被杀,白旗被一分为三:正蓝旗(21个牛录,这个数字全是满族牛录,以下同),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五子莽古尔泰,他以凶猛著称,皇太极曾以莽古尔泰杀死自己的母亲来说明他的残暴。正白旗(18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第八子皇太极。镶白旗(15个牛录),旗主是褚英长子杜度。黑旗被一分为三:正红旗(25个牛录),旗主是努尔哈赤的次子代善,镶红旗(26个牛录),旗主是代善长子岳托,镶蓝旗(33个牛录),旗主是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他被皇太极杀掉后旗主改为舒尔哈齐的儿子济尔哈朗;努尔哈赤自己统帅的红旗也分为二旗:正黄(45个牛录)和镶黄旗(20个牛录),开始努尔哈赤自己亲统两黄旗,晚年将亲统两黄旗的大部分分授同母的三个幼子(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每人15个牛录,其余自己统帅作为亲军,他有个明确的指示:阿济格是镶黄旗旗主,多铎是正黄旗旗主,将来自己死后,自己统帅的亲军全给多铎,但将另赐一旗给多尔衮。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他明确立多尔衮作继承人的公开宣示。因为这种分配方案使得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所统帅的军事力量占有很大的优势。没有一个其他兄弟可以和他们相比。但这种溺爱可不好玩,它也使其他兄弟(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团结起来反对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此时多尔衮和多铎一个9岁,一个8岁,哪里是骁勇善战,凶狠残暴的哥哥和侄子的对手。努尔哈赤去世时,他已经将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准备以此旗给多尔衮。努尔哈赤刚死,儿子们就开始争夺皇位。由于前述的原因,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失败,母亲被杀,多尔衮没有得到皇位,但保住了自己的15个牛录,并依附在兄长阿济格的旗下,反而是实力倒数第二的正白旗旗主皇太极当上了皇帝,而且皇太极趁机占有了镶白旗,以自己的儿子豪格作了旗主,为了当皇帝名正言顺,将正白和镶白旗改名为正黄和镶黄旗,说他改领正黄和镶黄旗是不正确的,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各有上司,他无法夺过来,别的旗主也不会同意。不但不能夺,皇太极还当众发誓不能随便没收其它旗主的部下牛录,即使旗主有罪被罚交出部下牛录,交出的牛录也只能在本旗内分配给其他领旗贝勒。前面的叙述已经提到这时的正黄和镶黄旗是实力最小的两旗。所以皇太极还不能南面称尊,为所欲为。为了壮大实力,压住强横的兄弟们,雄才大略的皇太极不但没有杀掉同母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反而极力拉拢这三个小兄弟,因为他们统领的正白和镶白旗(原来的正黄和镶黄旗)实力强大,尤其多铎继承了父亲的亲军之后,成为实力最大的正白旗主,但他只是一个11岁的孩子。以后皇太极采用计策先后杀掉了镶蓝旗主阿敏和正蓝旗主是莽古尔泰,吞并了正蓝旗,将正蓝旗和自己的正黄旗混编后再一分为二,组成新的正黄和镶黄旗,由自己亲自统帅,从中还分出一部分牛录实力给自己的儿子豪格壮大实力,豪格的镶黄旗被改名为正蓝旗,改动的结果还是新的镶黄旗实力最小。为了巩固地位,皇太极对正白和镶白旗采用分化的办法,先是废掉年长战功高的阿济格的旗主地位,用14岁的少年多尔衮作镶白旗主,当多尔衮和多铎长大成人后,又找岔子将正白和镶白旗混编,以多尔衮作正白旗主,多铎作镶白旗主。但这时由于历史的渊源,正白和镶白旗还是比较团结的,而且实力是八旗的第2和第1位,多铎统辖的牛录太多,他到那一旗,该旗就是八旗的最大一旗,皇太极死时,正是他的家天下计划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刻,他和他的儿子豪格一共有117个牛录,是八旗的第一大势力,三兄弟阿济格,多尔衮和多铎则有98个牛录是是八旗的第二大势力,老代善(他儿子岳托已死,所以代善辖两红旗)和济尔哈朗则有96个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势力。皇太极死后的形势险峻,多尔衮和豪格预备作殊死一搏来抢皇位,多尔衮实力强大,诡计多端占有一定的实力优势,但豪格凶悍敢战一直是皇太极时期的第二勇将(第一勇将是阿济格),也不是好欺负的。弱点是两黄和正蓝旗并不完全一致支持他,两黄旗害怕豪格即位后再改换旗色,使自己的利益受损失,又受后宫皇后的压力,只是强调皇子即位。豪格是庶妃所生,与皇后没有血缘关系,他年岁比多尔衮大,皇后和皇后的侄女(庄妃)不愿意豪格当政后,她们被关在冷宫养老,她们的态度决定了两黄旗的态度。在剑拔弩张的选举皇帝大会上老滑头代善和济尔哈朗始终态度模棱两可,阿济格和多铎要推举多尔衮,却受到两黄旗的武力抵制,豪格原指望代善和济尔哈朗推举他,这是见二人不说话,气愤的甩手而去,诡计多端的多尔衮却抓住时机,推举庄妃的儿子福临即位。从此多尔衮掌握了政权。他一直记恨八哥皇太极抢他的帝位,找机会杀了豪格出气,并吞并了豪格的正蓝旗,和自己的正白旗混编为新的正白和镶白旗,至于原来的镶白旗则改名正蓝旗由多铎的儿子(这时多铎已死了)做旗主,多尔衮和多铎虽才略甚佳,军政皆通,入关建立大清朝,但生活不检,30多岁先后病死。儿皇帝福临亲政后清算多尔衮,但按照满族风俗,如果没有儿子,丈夫死后的军队归妻子统帅,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由于上述历史,形成了八旗的排序: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

我搜索了半天研究后,总共有6个亲王与多尔衮同时期。这是最小一个的介绍,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922143.html?si=1
其他的在下面,都是我精选复制编辑的~~
你想单独找谁的资料,可以自己搜搜·~百度知道有的。

据清史稿记载,努尔哈赤共有十六个儿子。
长子褚英,被努尔哈赤处死
次子代善,后封礼亲王
第三子阿拜
第四子汤古代
第五子莽古尔泰
第六子塔拜
第七子阿巴录
第八子皇太极,后继位为清太宗
第九子巴布泰
第十子德格类
第十一子巴布海
第十二子阿济格,后封英亲王
第十三子赖慕布
第十四子多尔衮,先封睿亲王,后封摄政王
第十五子多铎,后封为豫亲王
第十六子费杨古。

如果是多尔衮同辈只有3个亲王。据我搜索发现其他的要么死得早,要么只是镇国、辅国公,还有的因为家族背景不深(母系),连个好听的名号也没留下。

清朝宗室爵位分十二等:一、亲王(也就是帝王亲子才能称呼为亲王),二、郡王,三、贝勒,四、贝子,五、镇国公,六、辅国公,七、不入八分镇国公,八、不入八分辅国公,九、镇国将军,十、辅国将军,十一、奉国将军,十二、奉恩将军。其中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又各分一、二、三等。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大清会典》所列宗室爵位有十四等级,即亲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世子,郡王嫡子在未袭封以前应封长子,但这一制度并没有实行,所以将其略去。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2、郑亲王:济尔哈朗
3、睿亲王:多尔衮
4、豫亲王:多铎
5、肃亲王:豪格
6、庄亲王:硕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此处再加上两个小一辈,有五个了,加之最上面给的地址介绍的一个,共六个)其中,代善、多尔衮、多铎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儿子,豪格、硕塞为清太宗皇太极的儿子,济尔哈朗为努尔哈赤之弟舒尔哈齐的儿子,岳托为礼亲王代善的儿子,勒克德浑为礼亲王代善之子萨哈林的儿子。

八大铁帽子王为清代分封的最高赏赐,其王位可以世袭罔替。也就是说,这些王的子孙每一代都有一个人袭封为王。如果袭王犯法,只判其人,不削其爵,由别的后裔承袭。而其他诸王却要世降一等,如始封为亲王,其子只能袭为郡王,其孙只能袭为贝勒。始封亲王降至镇国公,郡王降至辅国公就不再降了,以此爵传世。整个清代除了八大铁帽子王世袭罔替外,雍正以后的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讠斤),以及清末的庆亲王奕(匡力)、醇亲王奕(xuan)也被皇帝恩准为世袭罔替之王。

以八大铁帽子王为首的开国诸王,人人能征善战,个个勇略过人,为清代创业立下了赫赫战功。他们远不是那些无职无权、养尊处优、碌碌无为的后世诸王能比的。比如,礼亲王代善在努尔哈赤时期就封为大贝勒,与后来称帝的皇太极(四贝勒)齐名。他辅助父汗努尔哈赤,带领众兄弟南征北战。在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权,功占辽沈地区等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睿亲王多尔衮为努尔哈赤第14子,17岁起就跟随父兄转战南北,屡建战功。特别是他亲率八旗兵入主中原,为清王朝建立全国政权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清初,他被封为“摄政王”、“皇父摄政王”,掌有清代全国的最高权力。

开国诸王不仅胆略超人,而且享有特权。他们有军事权,礼亲王、睿亲王、郑亲王本身就是一旗之主,分掌正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其他一些王也有不少佐领。他们有参政权,礼亲王、肃亲王、顺承郡王、庄亲王等人,都是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议政王”,直接参与清王朝的军政大事。正因为如此,这些开国之王才得到清廷的重视,并且往往委以重任。而其中的佼佼者,就成了“八大铁帽子王”。


请问一下清朝多尔衮同时期的所有亲王各自姓名和简单生平,还有各自的领...
多尔衮没有亲生儿子,从多铎的儿子中过继的儿子被皇帝福临给于否定,那他的军队当然归正妻枣庄太后统帅,这一点将领们都认同,福临是庄太后唯一的儿子,所以正白旗理所当然的成为上旗(皇上亲自统帅),镶白旗则还给豪格的儿子,你看小皇帝福临很聪明的,否定多尔衮的继子真是一举多得。

清朝多尔衮简介 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为什么不当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战功封和硕睿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令多尔衮追击朝鲜国王家属。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锦大战中立下卓越战功。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以辅政王身份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帝位,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封叔父摄政王、皇叔...

清多尔衮和鳌拜有何相似之处?
其实多尔衮和鳌拜是同一个时代的人,实际上鳌拜比多尔衮还大两岁。但是两人出身不同,所以才会在不同时期达到权力的颠峰。多尔衮是努尔哈赤之子,皇太极的弟弟,在皇太极死后他的势力已经很大了,因此在小顺治登基后,他就名正言顺的成了摄政王。而鳌拜是满族瓜尔佳氏人,不是皇族,他隶属于皇太极直辖的镶...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亲属?
皇太极与多尔衮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他们共同的父亲是满清的创立者努尔哈赤(初创时国号为大金,史称后金,后来由皇太极改为大清)。此外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层关系:1、君臣关系 皇太极登基称帝后,皇太极为君、多尔衮为臣两人为君臣关系。2、都是同一个女人的丈夫 皇太极的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而皇太极是清朝的第二位皇帝,也就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哥哥。皇太极是清朝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统帅之一,他的贡献使得清朝在他的治理下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他们的关系是兄弟关系而非直系亲属关系。关于是否有史实可以证明两人关系的父子说尚待考证,因为存在不同的历史解读和争议。目前可以确定的是两人均为...

清朝多尔衮怎么死的?
其实在多尔衮生前的健康状况是不乐观的,据松山大战中记载,多尔衮为打仗几天几夜不休息,可想多尔衮很有可能在之前的征战生涯中就落下了病根。多尔衮与弟弟多铎的感情很好,1649年,多铎得天花死了,对多尔衮也是一个打击。再加上多尔衮当时坠马咳血,很有很能肺部受伤了,最后没有得到有效的救治,才是...

多尔衮和皇太极是什么关系?
多尔衮与皇太极有多层关系:1、兄弟关系(同父异母):多尔衮与皇太极的父亲都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多尔衮的母亲是乌拉纳喇氏,皇太极的母亲是叶赫那拉氏。2、君臣关系:皇太极登基称帝后,皇太极为君、多尔衮为臣两人为君臣关系。3、都是同一个女人的丈夫:皇太极的其中一个老婆,就是后来著名的孝庄太后,在...

清朝历史上的多尔衮到底是怎么死的?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存有一件当年审问多尔衮心腹刚林的档案,其中说:刚林昼夜不断往默尔根王处阿谀奉迎。多尔衮死后,他在以往的一片皇父之恩浩荡的呼声中败下阵来。对于反对派,如果多尔衮能像李世民收用魏徵那样,那就称得上胸有成谋了。或者退一步说,他生前能在反对派的挑剔监视下,严于律己,谨慎...

清朝多尔衮同时期的所有亲王各自姓名和简单生平,还有各自的领旗_百度知...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2、郑亲王:济尔哈朗 3、睿亲王:多尔衮 4、豫亲王:多铎 5、肃亲王:豪格 6、庄亲王:硕塞 7、克勤郡王:岳托 8、顺承郡王:勒克德浑。 (此处再加上两个...

清朝历史—多尔衮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封和硕英亲王。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http:\/\/baike.baidu.com\/view\/87151.htm 3.爱新觉罗·多铎,清初著名将领。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十五子﹐阿济格、多尔衮同母弟﹐镶白旗主﹐时人通称十王。清太宗皇太极时﹐屡有战功。http:\/\/baike.baidu.com\/view\/1146875.htm ...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朝八大世袭亲王都是谁? -
厉巧玉川: 礼亲王代善(太祖百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度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内托(代善子) 顺承郡王萨哈璘(代善子) 此后 雍正年间 又增加容了怡亲王同治年间 又增加恭亲王光绪年间 又增加醇亲王和庆亲王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初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谁? -
厉巧玉川: 清朝初年 六位和硕亲王 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和硕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 两位多罗郡王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之孙代善长子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朝所有铁帽子王?
厉巧玉川: 和硕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次子 和硕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十四子 和硕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十五子 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努尔哈赤弟舒尔哈齐六子 和硕肃亲王:豪格,皇太极长子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硕塞,皇太极五子 两位多罗郡王,即, 多罗克勤郡王:岳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长子 多罗顺承郡王:勒克德浑,努尔哈赤次子代善三子萨哈璘次子 中后期所恩封的四位铁帽子王(全是和硕亲王): 和硕怡亲王:胤祥,康熙帝十三子 和硕恭亲王:奕欣,道光帝六子 和硕醇亲王:奕譞,道光帝七子 和硕庆亲王:奕劻,乾隆帝十七子永璘六子绵性长子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八大铁帽子亲王都是谁? -
厉巧玉川: 世袭罔替——清朝的铁帽子王 在清代众多的亲王、郡王中,最为显赫的当属“八大铁帽子王”.这八大铁帽子均为开国元勋,战功卓著,为清王朝的创建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是: 1、礼亲王:代善 2、郑亲王:济尔哈朗 3、睿亲王:多尔衮 4...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初八大铁帽王 -
厉巧玉川: 1644年八旗入关,是多少八旗将士的夙愿,清初八大铁帽王们浴血奋战,执政严明,率军入关.铁帽子王,毋庸置疑一定战功显赫,世袭罔替的王爵,其身份高贵且封爵像铁般牢固. 礼烈亲王 爱新觉罗·代善,生于明万历十一年七月初三日(...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代王爷有哪些?就是什么什么亲王
厉巧玉川: 清朝亲王、郡王一览表按时间顺序武功郡王礼敦景祖皇长子:崇德元年四月追封.慧哲郡王额尔衮:景祖二子.顺治十年追封.宣献郡王斋堪:景祖三子.顺治十年追封....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代六大亲王是哪几位?铁帽子王又有哪几位? -
厉巧玉川: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乾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其中,爱新觉罗岳托和爱新觉罗勒克德浑是爱新觉罗代善的儿子. 另外,清朝中后期也恩封了几个铁帽子王: 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

溧水县17199184933: 八大系列:清朝八大铁帽子王是谁和谁? -
厉巧玉川: 清初八家:礼亲王代善(太祖子) 睿亲王多尔衮(太祖子) 豫亲王多铎(太祖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太祖侄) 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 庄亲王硕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顺承郡王萨哈璘(代善子) 此后 雍正年间 又增加了怡亲王 同治年间 又增加恭亲王 光绪年间 又增加醇亲王和庆亲王 总共12个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

溧水县17199184933: 有哪几个铁帽子王 -
厉巧玉川: 清朝除了清初封的8大铁帽子王,后来又封了允祥为铁帽子王, 铁帽子王是清代对“世袭罔替,配享太庙”王爵的称谓. 干隆皇帝诏定清朝初年的八大铁帽子王: 和硕睿亲王:爱新觉罗多尔衮 和硕郑亲王:爱新觉罗济尔哈朗 和硕礼亲王:爱新觉罗代善 和硕豫亲王:爱新觉罗多铎 和硕肃亲王:爱新觉罗豪格 和硕承泽亲王(后改为庄亲王):爱新觉罗硕塞 多罗克勤郡王:爱新觉罗岳托 多罗顺承郡王:爱新觉罗勒克德浑 后又添和硕怡亲王:爱新觉罗允祥 和硕恭亲王:爱新觉罗奕䜣 和硕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 和硕庆亲王:爱新觉罗奕劻 一共12个亲王.

溧水县17199184933: 清朝8家铁帽子王都是谁? -
厉巧玉川: 1郑亲王——始祖济尔哈朗 2 礼亲王--始祖代善 3 睿亲王---始祖多尔衮 4 豫亲王---始封祖多铎 5 肃亲王---始封祖豪格 6 庄亲王---始封祖硕塞 7 克勤郡王---始封祖岳托 8 顺承郡王--始封祖勒克德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