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君主专制高于唐代吗?

作者&投稿:蓬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

D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才是本题的题眼,“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 ”只能说明宋代君主权利的在不断增强,也就是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的意思,所以本题答案是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宋代的谏官和唐代的谏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政治现象,也足以证明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的确是高于唐代。

D

一、专制君主制和唐代相权制度的演变
1.专制君主制政体的特征
专制君主制的特征是在一个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下,同时存在着一个“掌丞天子,助理万机”(《汉书·百官表》的丞相或者相国。皇帝通过丞相治理国家。丞相既对皇帝负责,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又是百官之长,万众翘楚。所谓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具有仅次于皇帝的权力。在一定意义上,丞相有着制约君主的作用,其地位和权力相当显要。
丞相对皇帝的制约使皇帝芒刺在背,时时忌惮,不得舒展。于是,君主丞相制度自西汉后期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了行使相权的录尚书事制度,这一制度自西汉末,历经东汉、魏晋南北朝,存在近六百年。
2.唐代相权分割的特征
隋唐是专制君主政体发展第二个时期的酝酿、。形成阶段,政权内中枢机构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君主宰辅制度的形成。所谓君主宰辅制度,是指在君主之下, 有一个辅政的宰相群体。宰相由一个人发展成一群人。
隋唐时期,中央中枢机构正式形成了群体的宰辅制度,中书、门下、尚书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即中书出令,门下封驳,尚书执行。由此形成三者相互制约的格局。唐代建立政事堂,政事堂是三省事的地方。政事堂会议组成人员主要有三省长官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及尚书左右仆射,并常有钦命人员参加,钦命人员由皇帝给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衔,作为与会资格。这就是唐代的集体宰相制度。政事堂会议属宰相办公会议,与会人员都可被视为宰相。会议设有执行“主席”,由与会者轮流担任,称之为“执笔”。执笔负责整理会议意见,但无决断之权。政事堂事实上成为唐代的中枢,即决策中心。政事堂开始设于门下省,后迁于中书省。玄宗之后,中书、门下合为一体,设五房办事,原有的中书、门下宰相机构形同虚设。
唐代建立政事堂,凡是为皇帝批准参加政事堂会议者,或者加衔同中书、门下平章政事者,都可以被视为宰相。这样以来,宰相就不是一两个人、三四个人,而是五六个人、七八个人,甚至十几个人,成为群体宰相。原来集中的相权,被分散在若干彼此互不统属的官员手中,这些官员互相制约,既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又加强了皇权在国家组织中的地位。
二、宋代相权的分割与中枢机构的演变
1.取文武分权,分割相权
宋朝中枢机构为“二府制”,即设中书和枢密院两个机构,两机构分别掌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二府制”的特点就是文武分权。宋朝的“中书”与唐朝的“中书门下”性质相同,是宰相办公的地方。中书之外,尚书、门下两省的名号虽存,但已是外朝,不是宰相机构。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却常常“缺而不置”。
宋元丰改制后,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次相兼中书侍郎因请旨而更近皇帝。副相,包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即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
宋朝分割宰相权的另一个中枢机构是枢密院,枢密院源于唐代,唐朝有左、右内枢密使,由宦官担任。唐朝后期的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唐末朱温在夺取政权之前,把掌握朝廷实权的宦官杀掉,改用文人为枢密使;同时枢密使由全面掌权变为专管军事。宋朝继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设立了专管武事的枢密院这一机构和枢密使这一职官。“二府制” 下的枢密使设置,分了宰相的权,形成文武分权;同时又侵夺了原来专管军事的兵部的权力。
宋元丰改制时,惟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了下来。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治特点。宋朝初年,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权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宰相不能兼枢密使,是防止相权重而威胁皇权。
除中枢机构采取“二府制”外,宋代制约相权的又一重要机构为三司。宋朝设盐铁、度支、户部等三司掌全国的财政,三司的最高长官称三司使,三司使因权高位重被称为“计相”,其权位仅次于二府,在六部之上。宋初,相权一分为三,以中书门下政事堂主政,枢密院主军事,三司使掌财政,三权总执于皇帝。
2.用台谏制度,制约相权
宋代宰相监察百官之权,也被分割出去。宋代设立“。台谏” 以分割宰相监察百官之权。“台” 指御史台,宋朝的御史台分三院(台院、殿院、察院) , 以御史中丞为台长。御史中丞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宋朝规定,宰相亲戚和由宰相推荐任用的官吏不得为台长,以避免宰相与台长勾结为祸。“谏”指谏院,宋初谏院隶属门下省,但所起作用很小,仁宗初年,谏院得以发挥其职能,常常弹劾大臣。在宋代,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正副长官,合称“执政”。宋朝习惯,御史中丞弹劾宰相,宰相必须辞职,由副相升任宰相,御史中丞则得以晋升为执政。
宋代御史台和谏院的长官,大多是以学术才高者充任,他们控制言路,权力气势,几与宰相分庭抗礼,从而使相权进一步受到剥夺和牵制。所以,宋代的台谏制度制约相权,保证了中枢决策中心统归皇帝一人控制。

唐朝地方藩镇实力太强,中央政令不通。宋朝开国的时候,太祖赵匡胤就“杯酒释兵权”,将节度使变成虚职,大大的加强了中央集权。以后的一系列军事政治改革,也都直接或者间接加强了军权。
中国的君主专制在明清的时候达到了历史最高峰。

中国古代的封建君主专制是不断加强,明清时达到顶峰,依照这个趋势,宋代君主专制是高于唐代。而且唐代实行三省六部制,对君权有一定得制约作用

宋代节度使名存实亡,是加强对地方统治的重要体现。可见宋代中央集权高于唐代。

不是,


宋代君主专制高于唐代吗?
唐朝后期的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唐末朱温在夺取政权之前,把掌握朝廷实权的宦官杀掉,改用文人为枢密使;同时枢密使由全面掌权变为专管军事。宋朝继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设立了专管武事的枢密院这...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
宋代的谏官和唐代的谏官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是耐人寻味的政治现象,也足以证明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的确是高于唐代。

唐宋两代谏官的产生和评价对象的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宋代君主专制程度高于唐代

2010历史卷
14.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解析】D 选项ABD都与材料所述不符,用排除法可选D。 (评:新的情境,解决经典老问...

高一历史经典例题
1.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 宗法制 B. 郡县...

为什么说明清两代是君主专制独断的时代?答对再给分。
明清是中国封建专制制度走向顶峰的时代,在这两代里,封建皇权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明朝建立严格的东西厂秘密特务统治,清朝则设立军机处,所有权利集于皇帝一身,大臣成了皇帝权力的传达者,每天只是跪受圣旨罢了,所以,明清是中国皇权最集中的时代,也正是如此,中国封建时代也走到了头。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

明朝是中国封建时期的巅峰时期吗?清朝建立是不是退步?
明朝在一定的层面可以说是封建时期的巅峰,但这个巅峰是有特指的,是将皇权的绝对权威推到了顶峰,但却不是将封建时期管理体制推到了巅峰,其实,明朝的绝对皇权恰恰是明代管理体制的错误,也导致了明代必然的覆灭,它将所有政务的决定权归属于皇帝一身,如此庞大的工作量导致了明朝皇帝大多数都是懒政者...

宋朝与唐朝的官制度有什么不同?
唐朝有左、右内枢密使,向由宦官担任。唐朝后期的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唐末朱温在夺取政权之前,把掌握朝廷实权的宦官杀掉,改用文士为枢密使;同时使枢密使由全面掌权改变为专管军事。宋朝继承了五代的制度,也...

元代和唐代政治机构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社会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有一定的相似性,如都是通过分权实现权力之间的监督与牵制;但其实质是根本不同的,三权分立的目的在于限制君主专制,而三省六部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分散相权,加强皇权专制。 三省六部制的发展: 1、秦朝:秦朝在少府下设尚书,主管典籍,为后世尚书省的发端。 2、汉朝:汉武帝...

中国古代各个朝代政治经济文化
中国政治历史的3大主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君主专制不断加强、人才选拔不断公正规范化。 1、中央集权脉络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秦(郡县制)——西汉(推恩令、刺史制)——唐(节度使)——宋(收精兵、文官制)——元(行省制)——明清沿用(明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厂卫制)。 2、君主专制脉络 西周(分封...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无霜期跟什么地理因素有关?比如说海拔、日照什么的. -
衷竿头孢:[答案]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 文科综合政治 1.利用作物秸杆等农副产品发展农区畜牧业,有利于 A.改...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翩的程度高于唐代 15.“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
衷竿头孢: 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很相似,但是不同,它凌驾于中央之上,大权独揽.君主专制时期的相权肯定是十分的弱,像唐朝分割完整的相权、宋朝那样剥离宰相的军权、财权、行政权也一分为二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唐朝和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共同策略 -
衷竿头孢: B 看我解释.没A.魏晋南北朝开创三省体制.唐朝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了相权.并在尚书省下设立六部,确立完善了三省六部管理体制.此后历朝沿袭这种制度,宋朝也不例外.宋初,增设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削弱了相权.但是,但是在宋真宗起,相权不断加强,直至宋灭亡!没有削减相权.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儒家思想地位的演变过程 -
衷竿头孢:[答案] 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 (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学说奠定基础(老子创立道家思想) (2)战国时... 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内容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政治的需要,为政治上的统一奠定了思想基础. 4.魏晋南北朝---...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1.为什么说宋代君主专制集权空 -
衷竿头孢: 宋朝统治者为防止藩镇割据及大臣、外戚、女后、宗室、宦官等人的擅权,防止成为梁唐晋汉周后又一个短命的王朝,及防御辽、夏等国的侵扰,从政治到军事,从中央到地方,逐步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把政治、军事、财政大权最大限度地集中到朝廷,其核心和要害正如宋太宗所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包括职官、军事、科举、法律等方面.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体现在职官制度上,有五大特点,即中央集权、皇帝集权、百官权力分散、重文轻武和军事上内重外轻.宋朝的政治体制演变,以元丰(宋神宗年号)改制为界限,改制前与后各为一阶段,南宋又为一大阶段.——常识制度篇.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 -
衷竿头孢: 特点都是权力高度集中在皇帝手中.在秦汉时,官员的地位还是挺高的,上朝时可以坐着;到了隋唐,只能站着;明请时就只剩跪的分了.这表明皇帝地位不断增高,官员的地位下降,这是专制皇权不断加强的结果. 而相权也随皇权的加强而削弱.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隋唐至明清时期专制皇权是如何逐步加强的 -
衷竿头孢: 隋唐至明清时期,专制皇权逐步加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设立三省六部制,通过调整中央机构来消弱相权,加强皇权.此外,隋唐还实行科举制度,通过选拔官吏的方式来掌握政权,进一步提高皇权的威望和影响...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宋朝到元朝的专制主义是加强的吗 -
衷竿头孢: 不是,宋朝较前朝将丞相权力一分为三.而元朝是特殊情况,出现了丞相左右君主.

景宁畲族自治县15290536753: 宋朝和明朝的政治制度、风俗的差别.简要概括一点就可以.突然感了兴趣. -
衷竿头孢: 宋朝城镇发达,工商业繁荣,城市建设兴盛,其繁盛程度从清明上河图上可见一斑.民族融合趋势在进一步发展中.明清时期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风俗受西方影响.但资本主义萌芽程度低,发展不充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