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里刘备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作者&投稿:丙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诫子书 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什么~

《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
《诫子书》
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
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急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

扩展资料:
《诫子书》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诫子书》赏析: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懒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淡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诫子书》作者简介:
诸葛亮(181—234),三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字孔明,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人。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时称“卧龙”。刘备三顾茅庐,他提出联合孙权抗击曹操统一全国的建议。此后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刘备称帝后,任为丞相。
刘禅继位,被封为武乡候,领益州牧,主持朝政。后期志在北伐,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有《诸葛亮集》。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诫子书 (诸葛亮作品)

诸葛亮诫子书中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忠告孩子宁静才能够修养身心,静思反省,不能够静下来,则不可以有效的计划未来,而且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有宁静的环境。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这封书信要告诫儿子修生养性、生活节俭,培养自己的品德,惜时勤学,志存高远。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扩展资料:
《诫子书》的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文章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读来发人深省。它也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后来更成为修身立志的名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诫子书》

1、,中心思想主要是说亲贤臣,远小人,最后臣本布衣的意思是说自己受了刘备的恩惠,绝不会对蜀国不利,让刘禅安心。

2、《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目的是劝勉他要进德修业,有所作为。

3、话意是不要因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为坏事小而去做。小善积多了就成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恶积多了则“足以乱国家”。

扩展资料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1、原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败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 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 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2、译文

“臣凭着微弱的才能,窃居着不该占据的高位,亲率军队掌握斧钺大权,总是严格地训练三军。但是因为不能宣扬军令,训明法度,临事小心谨慎,以至于有马谡在街亭违背命令,作战失败的过错,以及箕谷警戒不严的失误。所有的错都在我个人授人任官不当而告成的。

臣的见识不能了解人才的好坏,考虑事情大多不够聪明,《春秋》经书记载,军队战败该督责的是主帅,臣下的职位正当受此罪责。我自请贬职三等,来督责我的罪过。”

刘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军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建兴六年(西元228年)冬天,诸葛亮又从散关出兵,围攻陈仓。曹真来抵抗他,诸葛亮因为粮食用完而班师回去。魏国将军王双率领骑兵来追打诸葛亮,诸葛亮与他作战,打败魏军,斩杀王双。

建兴七年(西元229年),诸葛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二郡。魏国雍州刺史郭淮率军想去攻打陈式。诸葛亮自己出军,到达建威,郭淮退回,于是平定了武都,阴平二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安排职务这些,中心思想主要是说亲贤臣,远小人,最后臣本布衣的意思是说自己受了刘备的恩惠,绝不会对蜀国不利,让刘禅安心。


晋朝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
译文如下:诸葛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揭示法规,精简官职,权事制宜,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凡是尽忠职守,有益时事的人,即使是仇人也必定会奖赏;凡是触犯法令,懈怠,傲慢的人,即使是亲人也必定会处罚。坦诚认罪,传布真情的人,即使犯了重罪也必定会开释;说话浮夸,巧辩文过的人,即使只是犯了轻罪...

陈寿评价诸葛亮曰:【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这句话...
意思是:长于整治训练军队,奇谋制敌方面却有所短缺。治理百姓之才干,强于他为将的谋略。出自西晋陈寿所著《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节选原文:当此之时,亮之素志,进欲龙骧虎视,包括四海,退欲跨陵边疆,震荡宇内。又自以为无身之日,则未有能蹈涉中原、抗衡上国者,是以用兵不戢,屡耀...

《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及翻译
在喝酒吃饭的时候,刘琦就叫人拿开梯子,接着对诸葛亮说:“今天(我们两人在这里),往上到不了天,往下到不了地;话从你的嘴巴说出来,进入我的耳朵里来,您可以说了吧 ”诸葛亮回答他说:“您难道没看到太子申生留在城内而危险,公子重耳逃出城外反而安全吗 ” 刘琦内心觉悟了,暗中计划着逃出城外。刚好江夏太守黄祖...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选)翻译!!!
出处: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少有逸群之才——盖天命有归,不可智力争也。的翻译...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是出自《三国志》里面一文,作者是陈寿。本文是作者为蜀汉丞相诸葛亮作的传,详细写了诸葛亮的一生。译文如下:诸葛亮年轻时就表现出超群的才华,颇有英雄霸士的风范,身长八尺,容貌很伟岸,当时的人都感到很奇异。遇到汉末天下动乱,跟着叔父诸葛玄到荆州避难,亲自在田间耕种...

诸葛亮:“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求翻译...
出自: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节选: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亮出武功,与兄瑾书曰:“瞻今已八岁,聪慧可爱,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翻译:诸葛瞻字思远,建兴十二年,诸葛亮率军出...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之后力求西取益州到不可智力争也翻译
孙权向来很佩服刘备,又看见了诸葛亮的奇特儒雅,对他非常敬重,于是派兵三万人援助刘备。刘备用这三万人和武帝交战,大破武帝的军马,乘胜追击,平定了整个江南。后来刘备又向西取得益州(今四川等地),平定益州后,拜诸葛亮为军师将军(武官名)。刘备称帝后,拜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官名)。等到...

诸葛亮的事迹。
《隆中对》原名《草庐对》,是东汉末年诸葛亮与刘备初次会面的谈话内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的建议下,三次到隆中(今襄阳市襄城区古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得见。《隆中对》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的主要内容
以诸葛亮之鉴识,岂不能自审其分乎?夫其高吟俟时,情见乎言,志气所存,既已定於其始矣。若使游步中华,骋其龙光,岂夫多士所能沈翳哉!委质魏氏,展其器能,诚非陈长文、司马仲达所能颉颃,而况於馀哉!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虽志恢宇宙而终不北向者,盖以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方...

《三国志·诸葛亮传》原文及翻译
”刘后主于是就贬诸葛亮为右将军兼摄丞相的事情,所总领的职务和从前一样。 出处:出自西晋陈寿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扩展资料: 背景: 建安六年(201年),刘备为曹操所败,投奔荆州刘表同时,积极联络当地的豪杰。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于新野。后来司马徽与刘备会面时,表示:“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

海兴县15241535178: 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出自哪本历史名著?
汤该阿拓: 这句话出自《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是刘备临终前对儿子刘禅说的.意思是指,只有贤德的人,才能使众人信服.章武三年(223年)春,伐吴失败的刘备,退据白帝城,此时他已染上痢疾,病情不断加重,出现了多种并发症.但此时的刘...

海兴县15241535178: 白帝城托孤 刘备嘱咐刘禅最有名的两句话 -
汤该阿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海兴县15241535178: 以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写的一段话 -
汤该阿拓: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是三国时期刘备临终前嘱咐儿子刘禅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要因为坏事影响小就去做,更不要因为好事影响小就不做.虽然时间已经过去近两千年了,但这句话至今对我们修身养性、锤炼品格仍具有很强的...

海兴县15241535178: 如鱼得水是什么意思 -
汤该阿拓: 如鱼得水 [ rú yú dé shuǐ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rú yú dé shuǐ ]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 比喻有所凭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 处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近反义词 ...

海兴县15241535178: 英语翻译duoduodea -
汤该阿拓:[答案] 隆中对》选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三国志》的作者是陈寿.《隆中对》的提法并不是陈寿在《三国志》中提出的,而是后人加的,还有一种提法叫《草庐对》. 陈寿(233年~297年),西晋安汉(现四川南充)人,史学家.二十五史中《三国...

海兴县15241535178: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什么意思 -
汤该阿拓: 这句诗的意思是三顾茅庐频繁的商论天下大计,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蜀相》. 原文: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

海兴县15241535178: 白帝城的故事? -
汤该阿拓:[答案] 东汉王莽篡位时,其手下大将公孙述跃马称帝,在公元25年称“白帝”,建城“白帝城”.而后比较著名的就是刘备白帝城托孤了. 《三国志》中的白帝城托孤:刘备病危之时,召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托孤,命二人辅佐其子刘禅,其间刘备与诸葛...

海兴县15241535178: 如鱼得的水比喻什么 -
汤该阿拓: 如鱼得水 ( rú yú dé shuǐ ) 解释 好像鱼得到水一样.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对自己很合适的环境.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用法 动宾式;作谓语、宾语、补语;含褒义 示例 明...

海兴县15241535178: 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
汤该阿拓: 做任何事情都要坚持不懈(对人才的渴望).要懂得自我审视,明白自己最需要的是什么(刘备集团当时最缺乏的就是敲开荆州士族集团大门的钥匙,其次就是谋士,诸葛显然是最佳人选之一).同时利用自己手中有限的资源去获得最大的利益(刘备唯一拥有的就是自己军阀之主的身份,其次就是能化而为龙的潜在实力). 纯属个人意见!!不喜勿喷····

海兴县15241535178: 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翻译 -
汤该阿拓: 三顾顾频频天下计:指有是刘备三顾茅芦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著名的隆中对中为刘备制定三分天下计策.两朝开济老臣心:指的是诸葛亮忠心耿耿的辅佐了刘备、刘禅两代君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求采纳 求好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