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到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但他为何又要写下这五千字的道德经呢?

作者&投稿:禄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说知者不言,为什么写道德经,他难以自~

因为所谓的“道”有三个层次。第一层也是最高层次是宇宙和世界的本源,也就是一切意识和物质产生的那个地方。比如人是从那里来的,并且最终将要回到那里去,这样终极性的问题。
这种道连佛祖也说,是无法解释的,无法去描述。他告诉弟子,自己现身说法49年,其实从来没有说过法,就是这个道理。因为“无法可说,法亦不可说。”
因为“道”根本不在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里,你又如何去用这个世界的语言来表达和描述?就像你无法教给你的孩子连你都不会的东西。所谓夏虫不可语冰,假如把我们比喻成夏天的虫子,你的一生是看不到冬天的,那你怎么知道冰是什么样子?而那些悟道的人,比如老子,比如佛陀,比如基督,他们就知道,但他们怎么给你说?老子说,不知不言,佛陀说,无法可说,基督说,我的国不在地上。他们所说的都指向宇宙本源。
所以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说的正是这一层,最高的“道”。
所谓“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第二层是宇宙和生命运行的规律,比如行星运行的规律,地壳运动的规则,生命运行的法则。等等。第三层是人类和生物身体器官的运行规律、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第二三层,这些都是可以说的。而《道德经》所讲大部分就是我们这些夏虫讲的,就是第二和第三层的“道”。我们这些匹夫,如果能够到若存若亡的境地,已经不容易了,老子早就知道多数的人们只会大笑之,说道德经,不过如此,不足为道。

原文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的内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原文的大意:有智慧的人不会夸夸其谈,夸夸其谈的人没有智慧。堵塞沟通知识的穴窍,关闭传递知识的门窗;挫掉自己的锋芒,解脱自己的纷扰;蕴藏自己的光彩,混同自己于污垢之中;这就叫做高深微妙的玄同。所以(对于领悟了“玄同”的人)既不可能使他受害;既不可能使他尊贵,也不可能使他卑贱,因此,就为天下人后重视。


由上可见,原文至少给我们三点启示:

其一,懂得了怎么做,才是真正智慧的道理。即:什么事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决非是夸夸其谈地急于表现自己;


其二,懂得了怎么做,才是在冥默中与道混同为一的道理。即:排除外界的任何干扰,收敛自己的一切锋芒,解脱自己的一切纷扰,蕴藏自己的任何光彩,将自己混同于污垢之中。


其三,懂得了怎么做,才是让天下人重视的道理。即:既能做到不使自己受害,又能做到不使自己尊贵,还能做到不使自己卑贱。

了解事物(某事)真相的人是不会轻易地说,只有不太了解事物(某事)的真相人才会到处乱说去。这句话已经深入到普通人,我们都知道这层意思,但实际上做起来是很难的,这是人的本性所决定,好为人师。有人该会问,老子应该是知道的,这道行也应该很深的人,为什么还会留下这洋洋洒洒的五千言呢?这个问题实在问得好。
老子在道德经五千言中,回答的是普遍道理,而不是针对某事物,或者是某件事情应该如何做,也就是大道理,或者说是一些基本的常识问题,诸如“上善若水”,“道可道非常道”等。从做圣人也是说了一些原则的东西,没有谈具体的,你应该读几本什么书,做什么样的好事以后,或者应该捐多少钱给穷人,你就会成为圣人或者是官人,这就看你的领悟了。老子在谈论细节的方面都没有说,所以他的五千言,不失为圣贤书,也就是你如果仅仅读《道德经》这本书,不能成为圣贤,也不能为有道的上等人,或者是当官的人。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这些话从管理者来理解是十分容易的,让被管理者,没有求知的欲望,望他们不露锋芒,消解纷争,不让你的手下显得光芒四射。让崭露头角的人,跟普通老百姓一样,只有管理者自己明白,也就是说不要让人感到某人必须用了,不用不行,或者构成有对管理者是种威胁了,这就麻烦了,从管理者来说是麻烦,已经形成夺权之势,你给他点好处,他也感到不满足。从被管理者也是很危险的事,有句古话叫做“功高盖主,离杀头就不远了。”
在处理一切事情,能够做到不分亲疏,利害,贵贱,这样的人离最高管理者的位置就不远了。

被人逼的。
史记中写道: 老子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而去,莫知所踪。”

让别人知道大道啊

勉强为之,以救世人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详细的含义是什么? -
允勉乐脉:[答案] 明智的人不随便说话,随便说话的人没有真知灼见.也有作另一种理智者是不向人民发号施令的,发号施令的人就不是智者. 【注释】 知(zhi治):同“智”. 【出处】 《老子·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说明】 《老子》简介见第005...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的启示是? -
允勉乐脉:[答案] 原文出自于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的内容: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原文的大...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释义 -
允勉乐脉: 出自《老子·五十六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释义:智者不应是说教者,而应通过自我修养,言行一致,豁达大度,以取得人们的尊崇.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解? -
允勉乐脉: 说实话,对于老子的这一章,我最欣赏的就是第一句啦,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他和第81章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意思近同,还有第23章的,希言自然①.故飘风②不终朝,骤雨③不终日,孰为此者...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老子道德经第7章的解释 -
允勉乐脉: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从无法计算的年代之前.天仍然是这个天.地仍然是这个地.可见它的生命是长久的.那麽天地为什麽能够如此的长久呢.就是因为它不是自己生长自己.而生长万物.不为自己而...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佛语中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是什么意思 -
允勉乐脉: 这不是佛语,而是道祖老子的言论.不过在佛经中有类似的话:“佛曰:不可说,不可说”.有时候事物本身是很难描述清楚的,说出来反而误导他人,需要他人自己去领悟才能真正明白,所以不可说.而有时候,是能说明白的,但是却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或结果,比如说所谓天机,就是一种可能的结果,如果有人知道了结果,就会相信命运,而放弃奋斗,那么天机就变了,甚至变成大家都不希望的结果,所以佛不说..总之两个不可说,都至少包含了说不清和不可以说两层意思.简单的六个字,意义深远.和道家的知者不言异曲同工.或许这就是大道到一定境界都是想通的吧.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道德经第56章“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应该怎么理 -
允勉乐脉: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可得:即得到.不可得:即得不到.引申为放下、没有.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意思是 (道的境界)没有亲近、亲密;没有疏远、冷落.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知者弗言 言者弗知 -
允勉乐脉: 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有版本是弗,有版本是不老子道德经第五十六章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①.塞其兑,闭其门②;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③,是谓玄同④.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⑤;故为天下贵.[译文]聪明的智者不多说话,而到处说长论短的人就不是聪明的智者.塞堵住嗜欲的孔窍,关闭住嗜欲的门径.不露锋芒,消解纷争,挫去人们的锋芒,解脱他们的纷争,收敛他们的光耀,混同他们的尘世,这就是深奥的玄同.达到“玄同”境界的人,已经超脱亲疏、利害、贵贱的世俗范围,所以就为天下人所尊重.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庄子云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出自哪里 -
允勉乐脉: 出自《庄子·天道》: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故视而可见者,形与色也;听而可闻者,名与声也.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则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佳木斯市15043686863: 可为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言是什么意思 -
允勉乐脉: "可为知者道,不可与不知者言"是"话要对懂得的人说,于我他们可以理解;不可以对不懂的人说,因为说了也是白说“的意思.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