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

作者&投稿:勾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是独乐乐、与人乐乐、众乐乐?~

明代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何解?系统地分析这三个快乐,“独乐乐”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人”字来概括;“与人乐乐”突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从”字来概括;“众乐乐”突出的是多个人之间的快乐,用“众”字来概括恰如其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三”本来就有“多”的含义。这样概括之后就会发现这三个快乐蕴含了人的一个“人→从→众”的“社会化”过程,含蓄地指出了快乐是要分享的,并且和越多人分享就越快乐。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对人的定义是相当的精辟!只不过马克思没有说出的是“人的社会关系是通过快乐来扩张的”这个细节。“独乐乐”是灵魂,是统帅,一个人如果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扩张自己的快乐的。中国古代读书人相当重视“慎独”的修炼,据说修炼久了就会证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受到“极乐”。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就警醒当时的读书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不重视“独乐乐”的修炼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读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找到个人的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要“人前显圣”,但读书人却很容易进入想要“人前显圣,为教育他人而读书”的误区。“与人乐乐”是基于“独乐乐”的修炼成果这个内在的驱动力的,它是人在“独乐乐”修炼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出现的,象《百年孤独》的开篇里说的,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新的,新到想一一给别人指出来。这个时候人是一定要找人分享的!可以说“与人乐乐”是一定量的“独乐乐”修炼之后的“量变”促成的“质变”。“众乐乐”是“与人乐乐”的修炼成果。“与人乐乐”的修炼象是把自己的生命变为点燃的蜡烛,然后去点燃一个个未被点燃的蜡烛;也更象是不仅仅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太阳”,发出了自己的光,并且帮助周围世界的每一个人找到了他心中的“太阳”,让“太阳”在这个世界上永不落山!

怎么样是自己一个人独自快乐呢?回答说:没有什么闲事独自静静地这样坐着,一天胜过两天

怎么样是与别人同乐呢?回答说:和您交谈一番,就胜过读书十年所学。(这就是与人同乐)

怎么样是大家很多人一起快乐呢?回答说:我们这里本来什么都没有,又怎么能容得下你所说得那么多人呢?(这是诡辩)

  系统地分析这三个快乐,“独乐乐”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人”字来概括;“与人乐乐”突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从”字来概括;“众乐乐”突出的是多个人之间的快乐,用“众”字来概括恰如其分,因为中国传统文化里“三”本来就有“多”的含义。这样概括之后就会发现这三个快乐蕴含了人的一个“人→从→众”的“社会化”过程,含蓄地指出了快乐是要分享的,并且和越多人分享就越快乐。同时,也从另外一方面印证了马克思“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个对人的定义是相当的精辟!只不过马克思没有说出的是“人的社会关系是通过快乐来扩张的”这个细节。
  “独乐乐”是灵魂,是统帅,一个人如果不能感受到真正的快乐是没有办法扩张自己的快乐的。中国古代读书人相当重视“慎独”的修炼,据说修炼久了就会证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感受到“极乐”。早在春秋时期孔夫子就警醒当时的读书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对不重视“独乐乐”的修炼提出了严厉的批评。读书的目的首先是为了找到个人的真正的快乐,而不是要“人前显圣”,但读书人却很容易进入想要“人前显圣,为教育他人而读书”的误区。
  “与人乐乐”是基于“独乐乐”的修炼成果这个内在的驱动力的,它是人在“独乐乐”修炼到一定阶段后自然而然出现的,象《百年孤独》的开篇里说的,突然发现这个世界是新的,新到想一一给别人指出来。这个时候人是一定要找人分享的!可以说“与人乐乐”是一定量的“独乐乐”修炼之后的“量变”促成的“质变”。
  “众乐乐”是“与人乐乐”的修炼成果。“与人乐乐”的修炼象是把自己的生命变为点燃的蜡烛,然后去点燃一个个未被点燃的蜡烛;也更象是不仅仅找到了自己心中的“太阳”,发出了自己的光,并且帮助周围世界的每一个人找到了他心中的“太阳”,让“太阳”在这个世界上永不落山!


明代诗词代表人物生平简介陈继儒著有陈眉公全集
陈继儒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字仲醇,号眉公、麋公。华亭人。诸生,年二十九,隐居小昆山,后居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擅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南北宗论,重视画家的修养,赞同书画同源。有《梅花...

明朝文学家陈继儒简介 他的生平经历都做过什么事情
陈继儒(1558-1639年),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诸生出身,二十九岁开始,隐居在小昆山,后居东佘山,关门著述,工诗善文,书法学习苏轼和米芾,兼能绘事,屡此皇诏征用,皆以疾辞。擅长墨梅、山水,画梅多册页小幅,自然随意,意态萧疏。论画倡导文人画,持...

卷十五·郝敬卒原文_翻译及赏析
于是群从雁行洗爵,次第而献,如俎豆状,继儒仰天大嚼。叱曰:何不为哭泣之哀,左右皆大恸,或为薤歌以佐觞,歌愈悲,醉愈进,继儒起而喜舞,簪帽以花,婆娑佻达,尽醉乃罢。将暝目,又畅言无鬼之旨,鼓掌大笑而逝。所著有秘笈品外文集几百卷行世。当启、祯间,妇人竖子,无不知有眉公者...

陈继儒和董陈两人对比区别在哪里 相关作品选录鉴赏
正如王时敏《国朝画征录》记其“少时即为董宗伯(其昌)、陈徵君(继儒)所深赏而过之”,又如担当项圣谟等人得董其昌的指点,同时又得到了陈继儒的指点,新安画家活动于董其昌的周围,同时也就活动于陈继儒的周围。“南北宗论”见于董其昌的著作,同时也见于陈继儒的著作。而在官方中的影响陈继儒的影响...

沈朝初忆江南选二原文及赏析
在娄东闻陈眉公(继儒) 论茶,改作小壶,为前后诸家所不能及,号称时壶。绿雪,比喻佳美的绿茶。苏州东、西山产碧螺春茶,沏时上浮白色茸毛,色泽翠绿如碧,味极醇美。词中所写的时壶、绿雪,只是泛指精美之壶和佳美之茶。松江眉饼,据 《艮斋杂说》载: 松江陈继儒 (眉公) 每事好制新样,人...

什么是《麓堂诗话》的声调论?
继儒(1558~1638)字仲醇,号眉公,华亭(今属上海市)人。年未三十取儒衣冠焚弃之,归隐于小?山,著作丰富,享大名于时。元素字古白,吴门(江苏苏州)人。仕履不详。 此书选录明初高启、王冕到万历时期李贽、屠隆等人的诗篇,注重表现诗人个性的作品,对于优孟衣冠的拟古之作则选得很少。全书分古风六卷,排律一卷,...

明诗别裁的明诗选本
再看卷六选入的赵文(字宗文)的《过金山寺》一诗。“水天楼阁影重重,化国何年此寄踪。淮海西来三百里,大江中涌一孤峰。涛声夜恐巢枝鸟,云气朝随出洞龙。几欲登临帆去疾,苍茫遥听隔烟钟。”在该诗的旁批说:“当是舟过此地不登之作”,点明了该诗的写作缘起。在旁批后面,辑录有陈眉公(继儒)的评语说:...

袁崇焕究竟是不是被冤杀的?
岂可因其后日之死,乃遂掩其过也。或曰毛文龙尝求陈眉公继儒作文,陈邀以重价,毛靳不与,陈深恨之,乃备告董文敏,言毛不法专擅诸状。董信之,崇焕为董门生;任辽抚时尝往谒董,董以陈语告袁,袁故决意为之。然则明代之亡,亡于善书者手也。 有人说袁崇焕 不过是清朝搞出来的一个英雄而已,这种逻辑实在可笑,...

问一些有关古代女子的问题~
1.孔子说的.2.以“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为女性操守的标准(因为有朱熹这号人物)“女子无才便是德”是一句封建主义的老话!这句老话所体现的,不仅仅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歧视,还包含了父权制文化对男女两性的双重价值标准和双重道德标准,更紧要的,这还是一种封建统治的手段,即将女性的“德”与“...

袁崇焕是中清廷的反间计才被杀的吗?
对,是皇太极利用崇祯好疑的本性使用的反奸计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陈继儒号眉公曾讲过如何是独乐乐,如何是与人乐乐,如何是众乐乐? -
井蔡泰可: 系统地分析这三个快乐,“独乐乐”突出的是一个人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人”字来概括;“与人乐乐”突出的是两个人之间的快乐,可以用一个“从”字来概括;“众乐乐”突出的是多个人之间的快乐,用“众”字来概括恰如其分,因为中国...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幽窗小记》原文与解释 -
井蔡泰可: 小窗幽记》,一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格言警句类小品文.一说是明人陈继儒撰.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谁能介绍一下陈眉公? -
井蔡泰可: 陈继儒 (1558—1630),明代诗文作家、书画家、字仲醇,自号空青,又号眉公,一号麋公,亦称白石山樵,华亭(上海松江)人.年少之时乃高材生,与董其昌、王衡齐名.二十一岁补诸生,二十八岁弃去,取儒衣冠齐焚之,隐居于小昆山...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小窗幽记第一篇内容 -
井蔡泰可: 《小窗幽记》 第一卷:修身篇 第一篇:浓艳中试淡泊,纷纭里勘镇定 【原文】:澹泊治守,须从浓艳场中来;镇定之操,还向纷纭境上勘过. 【解说】:有淡泊宁静的志向,要通过富贵奢华的生活才能看出,是否有始终如一的节操,还必须经...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陈眉公是什么人?清·孙樗《余墨偶谈》“美人名将”条提到此人
井蔡泰可: 陈眉公即陈继儒,明万历时人.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眉公先生,曾隐居东佘山.眉公著有《陈眉公全集》并辑《国朝名公诗选》.而在文人中流传甚广的要算他的《小窗幽记》. 陈眉公云:人生一日,或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行一善事,此日方不虚生. 陈眉公警世通言 一生都是命安排,求甚麽? 今日不知明日事,愁甚麽?不礼爹娘礼鬼神,敬甚麽? 弟兄姊妹皆同气,争甚麽? 儿孙自有儿孙福,忧甚麽? 奴仆也是爹生... 陈眉公《妮古瓷》 ……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坐看云卷云舒”的完整诗句是什么? -
井蔡泰可: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这是在明朝人陈眉公辑录《幽窗小记》中记录的明人洪应明的对联.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为人做事能视宠辱如花开花落般平常,才能不惊;视职位去留如云卷云舒般变幻,才...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陈继儒的详细资料 -
井蔡泰可: 陈继儒(1558-1639),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松江华亭人.诸生,隐居昆山之阳,后筑室东佘山,杜门著述.工诗能文,书法苏米,兼能绘事,名重一时.屡奉诏征用,皆以疾辞.其所作“或刺取琐言僻事,诠次成书,远近竞相购写”.今存著,除《小窗幽记》外,尚有《见闻录》、《**同春》、《陈眉公诗余》、《虎荟》、《眉公杂著》等.另一说是明代陆绍珩所著(约1624年前后在世):生平不详.明天启年间曾流寓北京,编撰有醉古堂剑扫.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小帘幽记》的作者是谁? -
井蔡泰可: 《小窗幽记》是明代陈继儒的随笔集,全书分为十二卷,分别为卷一·集醒、卷二·集情、卷三·集峭、卷四·集灵、卷五·集素、卷六·集景、卷七·集韵、卷八·集奇、卷九·集绮、卷十·集豪、...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看窗外花开花落,闲庭漫步,看天上云卷云舒~本人忘记是哪位名家写的 -
井蔡泰可: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出自《小窗幽记》. 明·陈继儒 著. 陈继儒(1558-1639年),松江华亭人(今属上海市),字仲醇,号眉公,又号麋公.

乌鲁木齐市13354335833: 小窗幽记 - 明陈继儒《小窗幽记》的内容
井蔡泰可: 小窗幽记 陈继儒 赏花须结豪友,观妓须结淡友,登山须结逸友,泛舟须结旷友,对月须结冷友,待雪须结艳友,捉酒须结韵友. 法饮宜舒,放饮宜雅,病饮宜小,愁饮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