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

作者&投稿:秦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却败了~

(1)材料一中“光辉的一幕”具体指哪一历史事件?(2分)领导人是谁?(2分)
(2)材料二反映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是中国战败了?(3分)
(3)鸦片战争的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3分)
(4)面对毒品的危害,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2分)
答案
(1)虎门销烟 林则徐
(2)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腐败造成。
(3)一个国家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开放,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
(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第2—4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
(1)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中的“光辉的一幕”所指的事件及领导人,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和材料出处“凌青(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判断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
(2)要求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很多,落后是主要原因,而落后的原因则是清政府的腐败。
(3)要求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根据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增强国力,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
(4)要求学生回答我们青少年对毒品的态度,此题是个开放题,学生只要根据毒品对身体的危害回答即可。

(1)虎门销烟 林则徐(2)根本原因是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腐败造成。(3)一个国家必须要顺应历史发展趋势,进行改革开放,才能使国家真正强大。(4)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第2—4问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鸦片战争的认识,解题思路如下:(1)要求学生回答材料中的“光辉的一幕”所指的事件及领导人,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和材料出处“凌青(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判断是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2)要求学生回答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很多,落后是主要原因,而落后的原因则是清政府的腐败。(3)要求学生回答鸦片战争给我们的启示,根据鸦片战争中国的战败,得出落后就要挨打,只有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增强国力,才能使国家强大起来。(4)要求学生回答我们青少年对毒品的态度,此题是个开放题,学生只要根据毒品对身体的危害回答即可。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识记和分析能力,鸦片战争已经离我们很远了,但是它的教训我们要永记,落后就要挨打,这是千古不变的道理,所以我们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拒绝毒品,珍爱生命,把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强大。

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但这并不排除当时中国与清朝在国力对比上的落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中叶,英国巳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昌盛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幅员虽只及中国的三十六分之一,人口仅及中国的十六分之一,但它的殖民地附属国遍及世界各大洲,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当时的中国则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没有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在封建主义桎梏下,长期停滞不前。满汉地主贵族统治着中国,政治反动腐败,对外闭关自守,科学文化遭到窒息,国势与英国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不过,鸦片战争并不是英国倾其全力进行的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场全面战争,而仅仅派出了万余侵略军,以迫使清王朝屈服为目的的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而英军则出师不义,遭到本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反对。清军在本土作战,可以依托预先设置的国防工事,地形熟悉,补给方便;而英军远离本土,交通阻隔,指挥不便,补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清王朝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和估量敌情,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英国侵略者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那么,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它在主观上犯了那些错误呢?

1、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

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近行贸易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史载:“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直到英国舰队巳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奸夷借以扬言恫吓,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谕(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2、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

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对侵略中国的远征军训令,原则明确,要求具体,并给前方指挥员在执行过程中,保留有根据情况自行决断的允分余地。纵使后来战事曾多次变化,统帅几度易人.但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战前和战初,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不在远洋与敌接仗,设法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广州之战后,则以委曲求全,息事宁人的姿态,避免与英军正面对抗;英军第二次北犯,清廷又决意以武力与英军进行较量;浙东反攻的失败后,清廷又丧失了使用军事手段战胜英军,解决中英纠纷的信心,带之而来的是屈服和妥协。由此可知,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很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和战决策也操于他一人之手。决策者远在北京,战事则发生在数千里之外,由于当时通信不便,上下隔膜,各地的情况既不能及时上达北京,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抵达前线,朝廷的决策常常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前方的将帅又末被授予临机处置之权,还不得不遵照执行。再加前线将领为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和谎报战果,就使这种状况更加严重。

3、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

清王朝建立二百年来,无论八旗、绿营均已腐朽,加之清王朝“承平日久”,将弃兵丁均未经战阵,既缺乏实战经验,又缺乏严格的训练,根本不能打仗。这支军队镇压人民或是里手,抵抗外敌则是外行。而且军制十分落后,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忙于繁重的杂役,很少训练;由于薪饷过于菲薄,致令有的不得不兼习手艺杂业,以养家糊口。待到战时,临时从各营汛零星抽调,拼凑成军,因而兵与兵不相习,兵与将不相知,营伍散漫,心志不齐,难以形成有机的战斗集体,一旦临阵,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一遇敌人,往往未战先逃。加之各级将弃不善指挥,不懂战术,据守一地,只知株守炮垒,不布远势,炮火余部并不能有机配合,互相协同,每座要塞都仅一线设防,没有二线阵地,因此一处突破,全线皆溃。防守城镇要塞,往往只顾正面,不顾侧后。而且各路带兵大员仍视人民为仇敌,胡说什么“汉奸遍地”、“汉奸充斥”,“防民重于防寇”,“患在内不在外”,完全与人民处于对立的地位,更谈不上依靠与发动人民共同杀敌了。使清军在战争中毫无作为,坐失良机,非但未能歼敌,反被英军所败。

总之,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

中英鸦片战争,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可以做以下思考:
从战略来说:
一则,国力——道光时清朝人口4万万,俨然是东方一个大国,英国当时还没有成为“日不没国”;且英国跨越重洋,长驱远袭,以动对静,以劳对逸。清朝有可能打败英国的侵略。
二则,军事——英国进攻,而清朝防御;英国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国后方太远,而清朝在本土作战。
三则,民心——英国是侵略的一方,清朝是反侵略的一方,并得到国民的支持。林则徐、邓廷桢发出告示:“如果英夷兵船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从战术上来说:
一则,兵力——1840年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统带的侵略军4000人,乘舰船40余艘到达澳门。这支军队,数量有限,只要认真抵抗,完全可以取得胜利。
二则,后方——当时欧亚交通艰难,英军战线太长。7月初,侵略军进犯厦门,遭到邓廷桢率福建军民抗击,就北驶浙江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等壮烈牺牲,定海失陷。这时,清朝也只是小的失利。8月,英国派船到白河口投书,向清政府直接恫吓。清军在总体上完全占有优势。
三则,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然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稍先进一些,但并不象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弱胜强、少胜多的例子,历史上是很多的,道光皇帝的祖先,当年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八旗军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所以,从战略、战术上来分析,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但清朝却失败了。

闭关锁国造成了,国防实力和国防观念落后.

更要命的是对于将要开战的对手-----西方殖民者,一无所知.

开战数日道光帝竟然问出"英吉利方圆几许?与新疆有无陆路可通?女王婚否?"这样无知可笑的问题.

昨天,我们从天时、地利、人和角度分析了清朝在鸦片战争中并非占绝对劣势。但这并不排除当时中国与清朝在国力对比上的落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落后就要挨打”。19世纪中叶,英国巳成为一个工业发达、科学昌盛的资本主义强国。它的幅员虽只及中国的三十六分之一,人口仅及中国的十六分之一,但它的殖民地附属国遍及世界各大洲,拥有雄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当时的中国则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没有工业,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在封建主义桎梏下,长期停滞不前。满汉地主贵族统治着中国,政治反动腐败,对外闭关自守,科学文化遭到窒息,国势与英国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不过,鸦片战争并不是英国倾其全力进行的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场全面战争,而仅仅派出了万余侵略军,以迫使清王朝屈服为目的的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外国侵略,能够激发起官兵的敌心,并取得各阶层人民的支持。而英军则出师不义,遭到本国人民和各国人民的反对。清军在本土作战,可以依托预先设置的国防工事,地形熟悉,补给方便;而英军远离本土,交通阻隔,指挥不便,补给困难,人地生疏,水土不服。清王朝只要能正确地认识和估量敌情,充分利用和发挥自身的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英国侵略者是完全可以被战胜的。那么,清王朝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它在主观上犯了那些错误呢?

1、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

清王朝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帝国,长期以来,它夜郎自大,闭关自守,盲目排外,视外国为“蛮夷”,拒绝—切先进的思想和科学文化的传入,因此,清廷同西欧各国近行贸易虽有近200年的历史,但都是外国人到中国来,而很少有中国人到西欧去,更谈不上对西方列强有什么深入的研究和认识。林则徐是较早注意了解世情的人物之一,史载:“林则徐至粤,日日使人刺探西事,翻译西书,又购其新闻纸”,从中了解西方列强的情况。不过,出于时间短,手段少,翻译人才缺乏,他对西方列强的了解是很有限的,对英国的社会制度,经济和军事实力的了解也甚为肤浅,因此,所作的判断往往不够准确。直到英国舰队巳在来华途中,林则徐仍向道光帝奏称:英夷近日来船,所配兵械较多,实仍运载鸦片。奸夷借以扬言恫吓,以求得准许其贸易。现在各兵船只在外洋游奕,此东彼西,总无定处。此外别无动静,诚如圣谕(该夷)实无能为。可见林则徐对英国政府出动诲陆军大举进犯中国,也完全缺乏了解,这当然会影响广东方面战备工作的加强。至于其他沿海省份的战备工作就更差了,如英军抵达浙江定海时,兵勇都毫无准备,大沽口的大炮都不堪用,天津、大沽驻防的清军总共不及千人,这与清朝上下对英国将发动的武装侵略了解甚少有直接关系。

2、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

在鸦片战争中,英政府对侵略中国的远征军训令,原则明确,要求具体,并给前方指挥员在执行过程中,保留有根据情况自行决断的允分余地。纵使后来战事曾多次变化,统帅几度易人.但英国的战略要求基本未曾改变。可是,清朝方面的情况则完全不同,清王朝对战争的态度,前后有过多次的变化。这除了英国是发功侵略的一方,握有战争的主动权,而清王朝则是被侵略的一方,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外,也与清朝方面对本身力量的盲目自信,和对英国的侵略意图一无所知有直接关系:战前和战初,以守为攻,以逸待劳。不在远洋与敌接仗,设法诱敌登岸聚而歼之;广州之战后,则以委曲求全,息事宁人的姿态,避免与英军正面对抗;英军第二次北犯,清廷又决意以武力与英军进行较量;浙东反攻的失败后,清廷又丧失了使用军事手段战胜英军,解决中英纠纷的信心,带之而来的是屈服和妥协。由此可知,清方对于敌情缺乏起码的了解和准确的估计,因而和战不定,战略方针多变,时而增兵,时而撤兵,弄很前方将帅无所措手足。清王朝是一个封建专制帝国,皇帝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和战决策也操于他一人之手。决策者远在北京,战事则发生在数千里之外,由于当时通信不便,上下隔膜,各地的情况既不能及时上达北京,皇帝的谕旨也不能及时抵达前线,朝廷的决策常常落后于变化了的形势,前方的将帅又末被授予临机处置之权,还不得不遵照执行。再加前线将领为减轻罪责,往往夸大敌情和谎报战果,就使这种状况更加严重。

3、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

清王朝建立二百年来,无论八旗、绿营均已腐朽,加之清王朝“承平日久”,将弃兵丁均未经战阵,既缺乏实战经验,又缺乏严格的训练,根本不能打仗。这支军队镇压人民或是里手,抵抗外敌则是外行。而且军制十分落后,平时星散于各营汛,忙于繁重的杂役,很少训练;由于薪饷过于菲薄,致令有的不得不兼习手艺杂业,以养家糊口。待到战时,临时从各营汛零星抽调,拼凑成军,因而兵与兵不相习,兵与将不相知,营伍散漫,心志不齐,难以形成有机的战斗集体,一旦临阵,兵不听将令,将不得兵力,一遇敌人,往往未战先逃。加之各级将弃不善指挥,不懂战术,据守一地,只知株守炮垒,不布远势,炮火余部并不能有机配合,互相协同,每座要塞都仅一线设防,没有二线阵地,因此一处突破,全线皆溃。防守城镇要塞,往往只顾正面,不顾侧后。而且各路带兵大员仍视人民为仇敌,胡说什么“汉奸遍地”、“汉奸充斥”,“防民重于防寇”,“患在内不在外”,完全与人民处于对立的地位,更谈不上依靠与发动人民共同杀敌了。使清军在战争中毫无作为,坐失良机,非但未能歼敌,反被英军所败。

总之,在鸦片战争中,由于清廷的腐朽没落,闭关锁国和软弱可欺,纵使在天时地利人和上都不处绝对劣势的情况下,仍然战败,而且败的如此之惨。

中英鸦片战争,从战略和战术两个方面,可以做以下思考:
从战略来说:
一则,国力——道光时清朝人口4万万,俨然是东方一个大国,英国当时还没有成为“日不没国”;且英国跨越重洋,长驱远袭,以动对静,以劳对逸。清朝有可能打败英国的侵略。
二则,军事——英国进攻,而清朝防御;英国兵少,而清军兵多;英国后方太远,而清朝在本土作战。
三则,民心——英国是侵略的一方,清朝是反侵略的一方,并得到国民的支持。林则徐、邓廷桢发出告示:“如果英夷兵船进入内河,许以人人持刀痛杀。“
从战术上来说:
一则,兵力——1840年6月,由英国全权代表懿律统带的侵略军4000人,乘舰船40余艘到达澳门。这支军队,数量有限,只要认真抵抗,完全可以取得胜利。
二则,后方——当时欧亚交通艰难,英军战线太长。7月初,侵略军进犯厦门,遭到邓廷桢率福建军民抗击,就北驶浙江定海,定海总兵葛云飞等壮烈牺牲,定海失陷。这时,清朝也只是小的失利。8月,英国派船到白河口投书,向清政府直接恫吓。清军在总体上完全占有优势。
三则,武器——当时英军使用的武器,海军虽用蒸汽机装备,但很多还是帆船,陆军虽然使用后膛装弹的火枪和火炮,比清军稍先进一些,但并不象后来差距拉得那么大。
弱胜强、少胜多的例子,历史上是很多的,道光皇帝的祖先,当年萨尔浒之战、松锦之战,八旗军都是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所以,从战略、战术上来分析,清朝有可能打胜这一仗,但清朝却失败了。

原因有2个:①清王朝是一个闭关锁国的落后的封建国家,政治腐朽,经济落后,军备废弛,统治阶级腐败无能。(2分)②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国,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力量非常强大,远远超过中国.

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改革的陈旧.封建的制度等等都是战败的原因.
闭关锁国造成了,国防实力和国防观念落后.

更要命的是对于将要开战的对手-----西方殖民者,一无所知.

开战数日道光帝竟然问出"英吉利方圆几许?与新疆有无陆路可通?女王婚否?"这样无知可笑的问题.
1、不能了解敌人,对敌判断失当:
2、和战方针不定,战略被动多变
3、军政素质低下,战斗能力不高:

其中的根本原因是落后的经济制度
简单来说就是当时的中国的国力落后


鸦片战争时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为什么最后的结果却...
满汉地主贵族统治着中国,政治反动腐败,对外闭关自守,科学文化遭到窒息,国势与英国相比.整整落后了一个历史时代。不过,鸦片战争并不是英国倾其全力进行的以征服中国为目标的—场全面战争,而仅仅派出了万余侵略军,以迫使清王朝屈服为目的的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场战争中,中国是被侵略者,正义完全在中国一边,清王朝抵抗...

鸦片战争中光辉的一幕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材料一:“……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凌青(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 材料二: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等诸多有利因素,从当时双方的兵力来看,中国占有...

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坚持住了,印度为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
一是因为战略上的失误,二是因为印度友军的背叛。在18世纪中期,当英军入侵印度时,出现了一个名叫西拉杰·乌德·德拉的贵族,他是第一个带头反抗英国殖民者的人。这位西拉杰的背后是有着法国人的支持,所以他才会敢主动进攻英国领土。战争开始时,他占领了英国的要塞,并杀死了这里的英国人...

关于鸦片战争的资料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的影响
影响: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

中国近代历史上五次侵华战争
1、第一次鸦片战争 1840年(道光二十年),英国政府以林则徐虎门销烟等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 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Anthony Blaxland Stransham)、驻华商务监督义律(Charles Elliott)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中英双方...

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逐渐把中国卷入世界市场。原本占主导地位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强烈冲击,中国日益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部分。3、思想文化上,鸦片战争后有一部分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求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萌发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对封建思想起到了一定的冲击作用。

当年鸦片战争对中国人民带来的危害是什么?
当一个国家已经不能全部独立的拥有领土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领海主权时,这个国家的主要完整就遭到破坏。这就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第一个危害——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走上半殖民地的道路。2。中国封建经济逐渐解体。英国价低代廉的棉纺织品进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冲击了这一带传统的手工棉纺织...

什么是鸦片战争
由于这次战争是英国强行向中国倾销鸦片引起的,所以历史上叫做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由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中华民族开始了一百多年屈辱、苦难、探索、斗争的历程。 嘉庆中叶后,清朝的统治日趋衰落。清政府仍以“天朝上国”自居,虚骄自大,闭目塞听。而同一时期的欧美列强却有长足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让土地多少
周天子以“受命于天”自居,号称“天之元子”,是天下同姓宗族的大宗,居于至高无上的绝对支配地位。其王位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他庶子则作为小宗被分封为各地诸侯。各地诸侯在各自封国内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王位也由嫡长子世袭继承,其余庶子则作为小宗分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自己封地里又是同姓宗族的大宗,其封爵仍由...

永善县15163726727: 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 -
桂浩奇曼: 第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政治上是独立自主的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战后,国家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成为领土和主...

永善县15163726727: 鸦片战争时我国有多少人? -
桂浩奇曼: 鸦片战争时我国有多少人?1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6月28日-1842年8月,清朝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是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的导火线是英国强行向中国推销鸦片,战争以中国失败而告结束.清宣宗道光十四年 1834 40,100....

永善县15163726727: 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
桂浩奇曼: 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其性质是英国发动的侵略中国的战争.鸦片战争的历史意义实际上问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接下来咋们还是来说一下重点吧消极影响: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

永善县15163726727: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举战争的例子是为了论证什么 -
桂浩奇曼: 作者开篇以天时地利人和三类取胜原因归结出人和是战争获胜的根本原因;其次作者从国家治理方面开始阐述,要想得到拥戴即人和,则要施仁政.最后总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永善县15163726727: 请问大家天时地利人和指的是什么 -
桂浩奇曼: 1、天时:指时令、气候(指适合作战的时令、气候).2、地利:指地形(指有利于作战的地形).3、人和:人心所向,上下团结.

永善县15163726727: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思想的战例1.中国近代2.海外要求:体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将天时地利人和的对应条件写清楚短小精炼 -
桂浩奇曼:[答案] 淝水之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苏连国之战

永善县15163726727: 天时不如地利中所说的“天时”“地利”“人和”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三种中哪个更重要?看看看看看看快. -
桂浩奇曼:[答案] 天时:既指有利的自然气候条件,更指有利的政治环境条件,如三国是的曹操 “挟天子以令诸侯”,就是指占有有利的政治条件 地利:泛指占有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三国时的孙权就占有长江天险 人和:指人心向被,上下一心,和谐团结,如三国时...

永善县15163726727: 孟子把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进行比较,强调战争中"人和"的作用,并由"人和"推演出"??????"的观点, -
桂浩奇曼: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这篇短文一开头就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一观点,指明“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人和”,就是下文说的“多助”和“天下顺之”,即人民的支持和拥护,这反映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思想.宋朱熹对这一章的注释是:“尹氏曰:言得天下者,凡以得民心而已.”清焦循的注释是:“民和为贵,贵于天地,故曰得乎丘民为天子也.”可见这一章不是论战争,而是讲民心向背的,是借战争论述实行“王道”(即“仁政”)的重要性.由此逐层推进,短文先分别就天时与地利、地利与人和做比较,指出天时、地利、人和三因素在战争中所起的作用大小不同;最后由人和推演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结论,完成本文的论证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永善县15163726727: 天时地利人和是指什么??? -
桂浩奇曼: 现在所谈这三条多可考虑为,天时:指现行的政策、法规、相应的当地的规定;地利:指环境、条件;人和:上下左右的人际关系.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