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出自哪里?

作者&投稿:貂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什么意思?~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指: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
出自:
《毛诗卷第一·国风·郑氏笺》:“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现在这句话演变成了一个汉语成语:“手舞足蹈”,拼音是shǒu wǔ zú dǎo。
释义: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指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扩展资料:手舞足蹈例句:
1、她把儿子带到阳光下,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她让儿子穿得像小王子,然后与他一起在草地上打滚。
2、听了妈妈的喜讯,我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
3、太阳变成一颗跳跃闪烁的金球,散发著钻石似的金色银色光芒,直像个兴奋的小孩,手舞足蹈地舞动不停。
4、范进中举了,手舞足蹈地乱跑,大家都说他疯了。
5、不过说到舞台表演,如果是我自己站在舞台上要这样手舞足蹈,而且还要扮演很多人物,我一定会紧张得两条腿直哆嗦。

出自于《毛诗序》。
译文:
《关雎》这首诗,是赞美后妃的品德的,它是《诗经·国风》的第一篇,君王用它来教化普天之下的臣民,端正夫妇的伦理关系。所以用它在乡间合乐歌唱来教育百姓,用它在诸侯宴会上合乐歌唱来教育臣子。《国风》的风,是讽喻的意思,是教育的意思;以讽谕打动人民,以教育感化人民。
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感情表现为声音,声音组成五音的调子就叫音乐。太平时代的音乐平和而欢快,它的政治清明和顺;战乱时代的音乐饱含着怨恨和愤懑,它的政治必然乖戾;亡国时的音乐充满了哀伤和忧思,它的人民一定困苦。
所以纠正政治的过失,感动天地和鬼神,没有超过诗歌的。古代的圣王就是以诗来规范夫妇关系,培养孝敬,敦厚人伦,完善教化,移风易俗。
所以诗有六种形式:一叫作风,二叫作赋,三叫作比,四叫作兴,五叫作雅,六叫作颂。天子用风诗教育感化臣民,臣民用风诗讽谏规劝天子诸侯。诗要依托事物的描绘而委婉地讽谏,写唱诗的人没有罪过,听到吟唱诗的君主应引以为戒,因此叫作“风”。
到了仁政衰亡,礼义废弃,政教败坏,诸侯国各自为政,各家风俗不同的时候,变风、变雅就产生了。王室的史官看到政教败坏的状况,感伤人伦的废弃,哀痛刑罚政治的残酷苛刻,吟咏思想感情,用来讽谏天子诸侯,这是通达政事的变化而又怀念传统风俗的做法。
所以变风虽发自史官和百姓的不满之情,却又不超越礼义的规范。抒发思想感情是人的天性;合乎礼义,是先王恩泽久远,人民还没有忘怀的缘故。因此一个国家的政事,通过一个人的心意表现出来,就叫它“风”。
反映天下的政事,表现各国的民情风俗,就叫它“雅”。雅,是正的意思,是表现周王朝政教兴衰经过的。政教有小有大,所以有《小雅》,有《大雅》。颂,是赞美盛大功德的情状,并把这种成功禀告神灵的诗歌。这就是风、小雅、大雅、颂四种诗体的由来,是诗的典范。
既然如此,那么从《关雎》到《麟趾》这些教化人的诗篇,便是先王的风诗,所以归于周公名下。南的意思,是说教化是从北方岐周之地推广到南方江汉之域的。从《鹊巢》到《驺虞》这些感化人的诗篇,是诸侯的风诗,先王用它进行教化,所以归于召公名下。
《周南》和《召南》这两部分风诗,是讲端正最初的伦理,是王业教化的基础。因此,《关雎》是赞美得到贤淑的女子,来匹配给君子的,而忧虑的是如何进举贤才,并非贪恋女色;怜爱静雅的美女,思念贤良的人才,却没有伤风败俗的邪念。这就是《关雎》的要义啊!
原文:
《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于事变而怀其旧俗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
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鹊巢》《驺虞》之德,诸侯之风也,先王之所以教,故系之召公。
《周南》《召南》,正始之道,王化之基。是以《关雎》乐得淑女,以配君子,忧在进贤,不淫其色;哀窈窕,思贤才,而无伤善之心焉。是《关雎》之义也。
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者。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

扩展资料

《关雎》这首诗,咏叹的是后妃之德,为《国风》的开篇,是有关劝告天下之民而端正男女之事的诗篇,所以用之于人民,用之于国家,(供劝告教化之用)。风,就是“讽”,就是“教”。“讽”是委婉劝告以打动人,“教”是光明正大以化育人。
诗,是人情感的所在,在心里是“志”,发出来成为优美的言语就是“诗”。情感鼓荡在人心中,就会通过言语表达出来;如果言语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嗟叹来表达;如果嗟叹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通过歌唱来表达;如果歌唱不足以表达感情,就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表达。
情感通过宫商之声表达出来,声声相应而成韵律或文采就是音。治世之音安静而愉悦,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平和;乱世之音怨恨而愤怒,它所反映的社会政治也乖戾;亡国之音哀婉而忧思,它所反映的民风民俗也困苦。
所以要端正得失、惊动天地、感动鬼神,诗歌是最贴近不过得了。先王就是用它来治理夫妇、成就孝敬、敦厚人伦、纯美人文教化以及移风易俗的。

出自《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译文: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毛诗序》,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



创作背景

产生于春秋中期的《诗经》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所收录的是中国最早出现的纯文学作品,因此诗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实际上是文学的代称,关于诗的理论批评也就具有文学批评的普遍指导性。先秦诗论起于儒家,宗法儒学,从理论上强调言志,很早就提出了“诗言志”这一开山的纲领。

先秦诗论尚未明确涉及诗歌情感性的特质,没有抒发内心情绪的“诗缘情”的自觉认识,故此是片面而不完整的。首先接触到诗的情感特征,并将其与言志联系在一起予以较系统地论述的,则是完成于汉代的《毛诗序》。

另一说“志”所表达的内容不仅限于理性的范畴,即不限于修身、治国也就是政治、教化密切相关的志向、怀抱。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

原文:“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翻译: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手舞足蹈起来。

现在这句话已经演变成了成语“手舞足蹈”,意思是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用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

成语用法:

作谓语、状语;指人得意。

示例

《文明小史》第十五回:“不禁手舞足蹈,乐得不可收拾。”

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五章:“同学们手舞足蹈地几乎要互相拥抱了。”



出自《诗经》 詩經·序 毛詩序 《關雎》,后妃之德也,風之始也,所以風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人焉,用之邦國焉。風,風也,教也,風以動之,教以化之。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發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動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詩。先王以是經夫婦,成孝敬,厚人倫,美教化,移風俗。

毛诗序  《诗经》研究著作。齐、鲁、韩、毛四家诗原本都有序,但三家已失传,此为《毛诗序》的简称,有“大序”、“小序”之分。 汉代传《诗》(《诗经》)有鲁、齐、韩、毛四家。前三家为今文经学派,早立于官学,却先后亡佚。赵人毛亨(大毛公)、毛苌(小毛公)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毛诗》于汉末兴盛,取代前三家而广传于世。《毛诗》于《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看来很像是一篇《毛诗》讲《诗经》的总序。作者不详,约成书于西汉,很可能经过东汉经学家卫宏修改。关于《诗序》的作者,历来众说纷纭。

my name is wan yun 出自《诗经》.詩經·序 手舞足蹈!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出自哪里?
出自《毛诗序》:“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译文:情感在心里激荡,就用诗的语言来表现它,用语言还表达不尽,便用咨嗟叹息的声音来延续它,咨嗟叹息还不尽情,就放开喉咙来歌唱它,歌唱仍感不满足,于是不知不觉...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什么意思?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指:手臂和双足皆在挥舞跳动的样子。形容情绪高涨到极点。出自:《毛诗卷第一·国风·郑氏笺》:“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现在这句话演变成了一个汉语成语:“手舞足蹈”,拼音是shǒu wǔ zú dǎo。释义: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什么意思
意思是诗,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一种表现形式,怀抱在心则为情感意志,用语言把它表现出来就是诗。出自——西汉《毛诗序》,作者不明。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译文...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什么意思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中之字的意思为语气助词。西汉学者毛亨为《诗经》所作的《大序》: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演化为现在的手舞足蹈。手舞足蹈:1、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句话出自哪里?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这句话出自:《毛诗序》的最后一段。1、《毛诗序》简介:《毛诗序》,古代中国诗歌理论。著者一说为孔丘弟子子夏作,一说为汉人卫宏为《诗经》所作的序,分为大序和小序。大序为《关雎》题解之后作者所作的全部《诗经》的总的序言,小序是诗经三百零五篇中每一篇...

西游记 菩提祖师学艺 这一篇 原文
忍不住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忽被祖师看见,叫孙悟空道:"你在班中,怎么颠狂跃舞,不听我讲?"悟空道:"弟子诚心听讲,听到老师父妙音处,喜不自胜,故不觉作此踊跃之状。望师父恕罪!"祖师道:"你既识妙音,我且问你,你到洞中多少时了?"悟空道:"弟子本来懵懂,不知多少时节。只记得灶下无火,常去山后打柴,...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出自哪里?
出自《诗经》.诗经·序 毛诗序 你想手舞足蹈吗?语文你们学什么啊 怎么会关于这个的啊``

国学《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赏析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概说】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它通过有节奏的人体动作和造型,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中国传统舞蹈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变,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神韵的舞蹈艺术。在原始社会里,舞蹈在是狩猎、劳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进入奴隶社会之后,人们在占卜和祭祀活动中,通过跳舞...

...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出处
赵人毛苌传《诗》,为“毛诗”,属古文学派,汉代未立官学,毛诗汉末兴盛,取代三家而独传于世。毛诗于古《诗》三百篇均有小序,而首篇《关雎》题下的小序后,另有一段较长文字,世称《诗大序》,又称《毛诗序》。这句话就出自于《毛诗序》...

毛诗序的原文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

玉环县13797024006: 手舞足蹈(成语) - 搜狗百科
宏沿荆花: 出自《诗经》.诗经·序 毛诗序 你想手舞足蹈吗?语文你们学什么啊怎么会关于这个的啊``

玉环县13797024006: 手舞足蹈出自哪个寓言或典故 -
宏沿荆花: 没有典故,也不是出自寓言. “手舞足蹈”=极乐(高兴极了).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玉环县13797024006: 手舞足蹈什么意思 -
宏沿荆花: 【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2113只脚也跳了起来5261.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出自】:《诗经·周4102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1653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语法】:专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贬义----------------------------------- 如有疑问属欢迎追问!满意请点击右上方【满意】按钮

玉环县13797024006: 手舞足蹈的出处是什么?
宏沿荆花: [出处]《诗经•大序》:“情动于中,而形于 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 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 蹈之也.”

玉环县13797024006: 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出自哪里 -
宏沿荆花:[答案] 《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说明人在非常激动,内心情感用语言以致唱歌都难以充分表达的时候,会情不自禁地通过手舞足蹈来抒发.舞蹈表达...

玉环县13797024006: 手舞足蹈是成语吗 -
宏沿荆花: 是成语,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玉环县13797024006: 手舞足蹈的意思是什么? -
宏沿荆花:[答案] 手舞足蹈[shǒu wǔ zú dǎo] [解释]蹈:顿足踏地.两手舞动,两只脚也跳了起来.形容高兴到了极点.也手乱舞、脚乱跳的狂态.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序》:“永(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