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简洁的语句复述 《伤仲永 》这个故事

作者&投稿:鄹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一句话来概括《伤仲永》这个故事,会答吗?~

原文:伤仲永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译文:
金溪县的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纸、墨、笔、砚等),(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很诧异,从邻家借来书写工具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的意思是赡养父母、与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传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他能)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这件事)感到奇怪,渐渐地,(同县的人)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父亲,(有的人)花钱请方仲永作诗。他的父亲以此认为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说这件事也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里见到了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他写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舅舅)回答说:“他的才能已完全消失,完全如同常人了。”


内容概括:方仲永虽然天资聪慧,但其父不让他接受后天教育,最终使其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故事说明的道理:
天资固然重要,但是天赋高并不代表成功,后天教育比天赋更重要 ,没有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十分重要。

简单复述: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伤仲永》原文与翻译

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有一天忽然哭着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借邻居家的给他,仲永立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使同族人按照辈分、亲疏的宗法关系和谐地相处为内容,传送全乡的秀才观赏这首诗。

原文: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从此,指定物品让他作诗,仲永立即完成,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同县的人对此感到惊奇,渐渐地人们便以宾客的礼节对待他父亲;有的用钱请仲永题诗讨取仲永的诗作。他的父亲对此感到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原文: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翻译:我听说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从先父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当。又过了七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来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和普通人差不多了。”

原文: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

翻译:王安石说:仲永的通达聪慧就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条件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很多。他最终成为常人,就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没有达到要求。像他那样天生聪慧,又聪明到这样的程度,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成为常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吧?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人,世代耕田为业。仲永五岁的时候,曾经没有认识书写工具,忽然要这些东西。父亲对此感到奇怪,借邻居的给仲永,(仲永)马上写了四句诗,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那诗把瞻养父母,团结宗族作为内容,让全部的秀才看这首诗。从此(仲永)指着东西作诗马上就完成,是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观赏的地方。同县的人(对仲永的行为)感到奇怪,渐渐以宾客之礼对他的父亲,有人用钱求取仲永的诗。父亲认为这是有利可图的,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接下来自己写吧,太长了,我懒得归纳!!你自己也试着写写。


龙里县17832537941: 用简洁的语句复述 《伤仲永 》这个故事 -
居沾白花: 《伤仲永》原文与翻译原文: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翻译:金溪平民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五岁...

龙里县17832537941: 伤仲永秋游简洁的语言概括故事 -
居沾白花:[答案] 有一个叫方仲永的神童,其父非常高兴,带他四处炫耀,而不让他继续学习.结果,方仲永长大后,变得平平无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龙里县17832537941: 复述"伤仲永"所讲述的事件 -
居沾白花: 简单复述: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 这篇文章以方仲永的事例,说明人受之于天虽异,但还得受之于人,否则就将复为众人,进而说明未受之于天者,本来就是众人,如果不受之于人,恐怕连作“众人”也难,而且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表现了王安石早期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

龙里县17832537941: 复述《伤仲永》
居沾白花:《伤仲永》,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人是否能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

龙里县17832537941: 伤仲永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用简要的语言回答) -
居沾白花: 伤仲永天生聪明,但是因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最后变成普通人 .

龙里县17832537941: 概括伤仲永六十字以内 -
居沾白花: 这是关于一个名叫“仲永”的神童,五岁便可指物作诗,天生才华出众,因后天自己不要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

龙里县17832537941: 《伤仲永》用一句话归纳这篇文言文
居沾白花: 一个叫方仲永的孩子由于童年时作诗的过人天赋没有得到培养和发展最终无异于常人 先天天赋过人但不经过后天努力最终难成大器

龙里县17832537941: 《伤仲永》概括内容 -
居沾白花: 《伤仲永》是宋朝王安石的作品.文章大意是说,一个人天赋再高,如果不进行教育、学习,也会变平庸.

龙里县17832537941: 伤仲永中哪些句子最为简洁 -
居沾白花: 《伤仲永》一文说到简洁1、“世隶耕”.这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可谓简洁.2、“忽啼求之”.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可谓简洁.3、“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可谓最简洁.4、“不使学”.又是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5、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

龙里县17832537941: 方仲永最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什么 -
居沾白花: 从方仲永个人情况来看,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不使学”.从道理上讲,方仲永“卒之为众人”,是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