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格竹:格竹竹不去,问心道自来

作者&投稿:单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话说,王阳明读书时,看到朱熹在书中提到:众物必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涵至理。朱熹的意思是,天下万物,包括一草一木,皆包含事物之理。看来,要想弄明白天下事物天理,就得从格一草一木的“分殊之理”开始。

看着窗外庭院中在风中摇曳的翠竹,此时依旧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成圣之路的王阳明,灵光一现,出现四个大字:“格竹至圣”,我只要每天认真的对着竹子“格”,就能成为圣人,欣喜若狂的王阳明以为找到了自己的成圣之路。

说做就做,王阳明同学对于成圣梦想的执行力,还是很强的,正好有一位钱姓同学,也同王阳明一样沉浸在朱熹的“格物致知”说中,二人一拍即合,抛开一切世俗凡务,搬个小板凳来到竹林,开始专心致志“格竹”。

可他们格啊格,从黎明格到日落,从日落格到星光满天,依旧看不出哪个竹子上面冒出一个所谓的“理”来,人倒是满眼、满脑的竹子。

钱同学勉强坚持到了第三天,实在支撑不下去,病倒了,就此宣布自己“格竹”失败。

王阳明却不甘心,他以为是钱同学身体素质不行、精力太弱,所以才导致格竹失败。自此后,他更加努力地“格”,几乎到了不休不眠的地步。高强度的体力耗费与脑力付出,终于把王阳明也击倒了。

连续格竹七天之后,王阳明已是毛发蓬乱,眼圈儿发黑,眼里布满血丝。更糟糕的是,他还高烧咳嗽不止,整个人瘦了一大圈。

此时晕倒在竹林的王阳明开窍了:竹子是不能再“格”了,再“格”下去,就把自己的小命“格”进去了。格竹,不但没能让王阳明找到成为圣贤之道,还给他的后半生留下了一个终生不愈的病根——咳嗽。

这时王阳明也知道朱熹的格物不是自己所求,虽知“格竹,竹不去”,但还没有到“问心,道自来”的境界。


阳明格竹:格竹竹不去,问心道自来
此时晕倒在竹林的王阳明开窍了:竹子是不能再“格”了,再“格”下去,就把自己的小命“格”进去了。格竹,不但没能让王阳明找到成为圣贤之道,还给他的后半生留下了一个终生不愈的病根——咳嗽。这时王阳明也知道朱熹的格物不是自己所求,虽知“格竹,竹不去”,但还没有到“问心,道自来”的境...

格竹释义
清代学者魏源在他的作品中提到,朱熹的格物理论并未教导后人去格竹,这表明"格竹"事件并非朱子学说的直接要求,而是王守仁个人的实践尝试,也是《语録》中被批评的一个方面。而严复在《救亡决论》中,借姚江王守仁的故事,以“格窗前一竿竹,七日病生”这一生动的比喻,揭示了王守仁在探索过程中所面临的...

王阳明静坐格竹子是怎么回事?
王阳明父亲就职的官署中有许多竹子,他就和他的朋友商定去“格”。他的朋友用了三天时间,孜孜不倦地“格”了三天竹子后,“劳神成疾”,不得不放弃。王阳明觉得,这是他精力太弱的缘故,于是,他亲自去做,不分昼夜地全力"格竹子",连续做了七天,等待他的依然是失败,病倒了。因此,二人叹息说 :...

格竹的守仁格竹
钱子早夜去穷格竹子的道理,竭其心思至于三日,便致劳神成疾。当初说他这是精力不足, 某因自去 格,早夜不得其理,到七日,亦以劳思致疾,遂相与叹圣贤是做不得的他大力量去格物了。及在夷中三年,颇见得此意思,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

王阳明格竹子是什么意思
格竹的解释指 明 王守仁 就 竹子 推究事物原理之事。 明 钱德洪 《王文成公年谱》 :“二十一岁在 越 ……是年为 宋 儒 格物 之学, 先生 始侍 龙山公 于 京师 徧求 考亭 遗书读之。一日,思先儒谓众物必有表里精麄,一草一木皆涵至理。官署中多竹,即取竹格之,沉思其理不得,遂遇...

格竹子的解释是什么?
格竹子的解释是格物致知。因为当时的王阳明对于文学太过于醉心而不考虑实际情况。格竹子其实说的是“阳明格竹 ”,而这个“格”代表的就是“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意思是推理事物的原因,从而得到真理。但是王阳明以为只要观察就可以得到真理,于是他在竹子面前坐了七天七夜,最后支撑不住,口吐鲜血,昏了...

守仁格竹的典故有什么道理
1、守仁格竹的典故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并不是只向外格物,增进知识固然重、但提高境界要并重,并且希望用增进知识来帮助提高境界,并不能只注重增进知识而忘了心灵的境界。通过守仁格竹的典故我们方知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2、守仁格竹...

为什么说王阳明"格"竹子失败的原因在于"探讨自己."
说说我的理解:应该说“格物”本身没有错,错在“格物”时的阶段。在《传习录》中,阳明先生说过,朱熹的要求是“格物”达到“尽心知性知天”的“生知安行”事。而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那种境界,当时年轻时的王阳明至少还没有达到那个阶段,所以不但没有“格”出成果还大病一场。“格物”是“至善”...

年轻时曾经专心观察竹子,为此还得了一场大病,这个人是谁?
在五百多年前的北京城里,曾有一个年轻人坐在自家庭院中,仔细观察着一棵竹子,同时还在思考问题。这样观察了七天后,他心力交瘁,得了一场大病,观察工作也停了下来。这个年轻人,就是明代的大儒王守仁。他为什么要观察竹子,又为什么会生病呢?王守仁之所以去观察竹子,是因为年轻时的他曾是朱熹的忠实...

王阳明为什么要格竹?
这就是“王阳明格竹子”这个故事的由来。应该说,王阳明能这么做实验算相当不错的。后世的梁启超,孙中山,陶行知都受到了他的影响,建议楼主友看看他的评传吧。守仁公可是一个“完人”啊。 有明三百余年江山,以文臣治军者,无出守仁之右。上马为将,下马为师。文能安邦定纬,武能保家卫国。用...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格竹是什么意思?
宣哗诺尔: 格竹(拼音gé zhú)指明朝大思想家王守仁年轻时为了实践朱熹的“格物致知”学说,曾格了七日七夜的竹子,希望格出圣人之理的典故.格竹释义格竹基本解释【词目】...

景泰县13546666900: 举王阳明格竹子的例子是为了证明什么?他的实验为什么会失败,格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
宣哗诺尔: 王阳明举格竹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一贯主张的观点.理学是解决不了事物本质的东西.

景泰县13546666900: 为何王阳明格竹子格病了 -
宣哗诺尔: 某国学者王阳明,遵循朱子朱熹的教诲,去格“竹子”了,竹子之理.面对翠竹,他格了七天七夜,格得筋疲力竭,冥思苦想,竭尽心思,还是格不出来竹子的道理. 笔者现在,才知道为何他必然“格病”了.一个字:用!比若说,椅子,四只脚,这只是对椅子的一种规范,桌子也可以有四只脚,椅子之所以是椅子,是因为椅子“四只脚+可以坐”. 比如一种“模型”的椅子,在某国市场上,无法开拓市场了,那么就必然得去开拓“海外市场”,倘若它不如此做,那么就面临 “模型”的破产 ,模型破产了,便不能用了,也便不存在了. 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 “内需”显然又不是指一“国”之内的需求.

景泰县13546666900: 具体讲讲《守仁格竹》的故事 -
宣哗诺尔: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主观唯心主义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洲的学说,但比陆学精致完整和广泛得多,用以对抗程朱学派.他说:“无善无恶者心之体,有善有恶者心之用,知善知恶者良知,为善...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是怎么格竹子的?为什么会格吐血 -
宣哗诺尔: 他在竹子前一动不动,不吃不喝,只专心思考,当然会格出血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格竹子是什么意思 -
宣哗诺尔: 格物致知啊,即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格竹的故事证明了论语中的那一道理 -
宣哗诺尔: 万物一体,知行合一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格竹子格的是什么
宣哗诺尔: 理,天地万物蕴藏的最基本的理,我只能这么说,因为那玩意太玄,老王格了几十年才有所悟,我差远了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的 守仁格竹 到底证明了什么? -
宣哗诺尔:[答案] 格,就是表示参悟事物与天理之间的关系 按程朱理学来讲,所有的物体都可以用来参悟 从参悟这些物体的过程中去理解天... 什么都没有发现,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著名的“守仁格竹”.从此,王阳明对“格物”学说产生了极大的怀疑.追问:王明阳...

景泰县13546666900: 王阳明格竹时哪个皇帝在位 -
宣哗诺尔: 正德他是正德时期的一位儒将,他的事迹记得的不多,也就记得个格了7天竹子大病一场,从此弃文从武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