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活我者,何以报德?”——道德与私利的较量

作者&投稿:止刘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此文为《素履之往》中朱绂方来的读后感

《唐国史补》原名《国史补》,取史氏或阙则补之意,唐李肇为续刘的《传记》而作,共三百零八条,所述皆开元至长庆百余年间的轶事琐闻,悠谬之说极少,质录之笔实多,中有一则《故囚报李勉》,略云:

或说天下未有兵甲时,常多刺客。

李汧公勉为开封尉,鞫狱,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

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

妻曰:“偿缣千匹可乎?”

曰:“未也。”

妻曰:“二千匹可乎?”

亦曰:“未也。”

妻曰:“若此,不如杀之。”

故囚心动。其仆哀勉,密告之。勉衩衣乘马而逸。比夜半,行百余里,至津店。

店老父曰:“此多猛兽,何敢夜行?”勉因话言。

言未毕,梁上有人瞥下,曰:“我几误杀长者!”乃去。

未明,携故囚夫妻二首,以示勉。

(以下为百度所截此文的翻译。)

传说当年天下不太平时,常有很多刺客!

李汧(字勉)在开封做府尉,查看狱间,监狱囚犯中有个很有意气的,向李勉倾诉并哀求放他走,李勉就把他放走了。

几年后,李勉罢官后,出游黄河之北,偶然间见到了以前那个囚犯,那个囚犯高兴的把他接到家中,好好的款待他,把事情告诉他的妻子.说:"这是就使我得以活命的那个人,我该怎么报答他的恩德呢?"

妻子道:"送他一千匹丝帛可以吗?"

答:"不够"

妻子道:"送他两千匹丝帛可以吗?"

答:"不够"

妻子道:"这样的话,不如杀了他"

那个曾经的犯人就有了这个念头.但是他的仆人觉得李勉可怜,就悄悄的通告李勉.李勉就穿着睡衣上马逃跑了.快到半夜时,已经走了一百多理地,到了津店这个地方。

店主人问:"这里很多猛兽,你怎么敢在夜间赶路",李勉就把事情始末告诉他。

还没说完,只见房梁上跳下一个人来,说:"我差点杀了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就走了。

天还没亮,刺客就带着那个囚犯夫妻两人的首级,放在李勉面前了。

“功高震主”,看到此文后,我脑海中浮现的第一个词便是此。功高震主,无以报德,唯有杀之。历史的漫漫长河中也不乏此类型的案例,就连军事大家韩信,为刘氏辛劳此生,终也未得善果。再看“撼天撼地,难撼岳家军”的岳飞,十二金牌连催,被安以莫须有的罪名斩于刀下,成为了宋高宗偏安一隅皇帝梦的牺牲品。

有时,大恩难报反而让人心生戒畏。

李勉于囚犯,乃生死之恩的大恩人,若没李勉,想来这个囚犯应还在牢狱中浑噩此生。然而,李勉出现了,帮助了他,让他的人生轨迹自此拐了个大弯。出狱多日,此囚犯似乎未曾回过头好好报答自己的恩人,也是在李勉罢官,出游他境时偶然遇见方才记起自己的救命大恩人。值得注意的是,此时的李勉不再是头顶乌纱帽,决人生死的命官了,他已褪下自己的光环,化作一般的平民。李勉于囚犯而言,再无所求。

囚犯将李勉接回家中,细心款待一番后,于夜,与妻子商讨李勉一事。看到此处,自觉囚犯与其妻子心中,李勉的出现,正如一颗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荡开了原有生活的平静。

“此活我者,何以为报?”

妻子说,“送给他一千匹丝帛可以吗?”

囚犯答“不够”

妻子再言“那两千匹丝帛可以吗?”

囚犯依旧回答不够。

那么什么才能满足李勉呢?亦或是说,什么才能满足囚犯呢?

恩情与报答正如一杆秤,丈量的便是私利与道德间,究竟孰轻孰重。每个人心目中对于它们的丈量标准自然或有不同。于囚犯妻子而言,李勉的恩情自然不及囚犯心中那般重要,而自己一家也并绝非大户人家,两千匹丝帛的重量显然已经快超过自己的承受范围。如若将自己一家多年来的积蓄,甚至未来几年的生活质量,来报答这样的恩情,似乎有些不划算…

即便如此,囚犯也没有同意妻子的建议。李勉于囚犯而言,是再生父母,此恩情又岂是一时的两千匹丝帛能抵消的?也许是我小人之心从中猜测一番,使其变了味,自觉,囚犯之所以未答应妻子的建议,是觉区区两千匹似难以让李勉就此淡出自己的人生。毕竟自己仍是个逃犯,李勉是救自己的人,但,也可能是杀自己的人。如若李勉不满自己的报答,只消一句话便可让自己脑袋就此搬家。

“此活我者,何以为报?”

这个问题如同梦魇般缠饶心间,久难排解。既然大恩难报,倒不如杀之。

“若此,倒不如杀之”妻子一句话点燃了两人心中暗黑的火苗,二人似乎下定了决心,要置李勉于死地,哪怕后来因为仆人的通报使得李勉逃过了一劫,也不惜出重金雇杀手紧随其后。

往日的恩情随风而过,当初的感动也渐渐隐于风中。恩情难抵私利,在时间下化为他人的枕边刀,喉中刺,落到不得不除的境地。

然而,有趣的是,这一切都是在李勉未知的前提下发生的。李勉罢官后,于黄河之北偶遇昔日囚犯,想来李勉遇见他时也只是感而泣怀,未曾想过要让这个囚犯一定要如何报答自己,可能,连一匹丝帛都未提出口过。如若想过要在这份恩情的对面放上同等的利息,姑且不谈生命本身是难以用金钱利息衡量的,就算是,那李勉也应当在囚犯逃出后就去寻他,亦或是在罢官后便去寻他还“债”,而非多年后于街头偶遇之。

可笑,可叹,一切都只是囚犯与其妻子的一番臆想而已。

木心先生曾说过的一句话,“背德的行为,通常以损害别人的性质来作判断,而忽视其在损害别人之前先损害了自己,在损害别人之后又继续损害着自己。”

所幸,李勉一路有仆人暗中通报,有杀手的通达相助,不然想来李勉早已冤死于囚犯刀下。

那么现实中呢?有囚犯这样的白眼狼么?有李勉这样的不求甚多回报的老好人么?而李勉这样的老好人还有这样的好运么?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种一颗善果,未来会收益一片善树,福荫一处。种善果的人,没有错,可种的善果未必每一颗都能得到善终…道德与私利的天平下,人心终究是晃荡不定的。

还望善人们能多长份心眼。

一赏,再揖。


如何理解孔子的“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这句话?
在《论语》中,这句话的后面还有孔子提出的正确待人方式:以德报德,以直报怨。用你的德行和善意来回报那些用善意对你的人,而用铁面无私的法律手段或者符合社会契约的手段来对待那些伤害你的人。简单来说,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你和我”两个人的“德、怨”关系,而是涉及到社会国家的良好风气上,这才...

《论语集注》宪问第十四
子曰:“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骥,善马之名。德,谓调良也。尹氏曰:“骥虽有力,其称在德。人有才而无德,则亦奚足尚哉?”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 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德,谓恩惠也。 子曰:“何以报德? 言于其所怨,既以德报之矣;则人之有德于我者,又将何以报之乎?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古人关于德的诗句
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 有仁.」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曰∶「巧言乱德.小不忍,则乱大谋.」 2.关于道德的诗句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唐??元稹《菊花》) 倒不是百花中特别偏爱菊花,而是因为菊花开...

贝尔商道赚钱思维36道第05道:人之初性本恶
《唐国史补·故囚报李勉》原文如下:或说天下未有兵甲时,常多刺客。李汧公勉为开封尉,鞫狱,狱囚有意气者,感勉求生,勉纵而逸之。后数岁,勉罢秩,客游河北,偶见故囚。故囚喜迎归,厚待之,告其妻曰:“此活我者,何以报德?”妻曰:“偿缣千匹可乎?”曰:“未也。”妻曰:“二千匹...

《聊斋志异之酒友》原文及译文
狐曰:“屡叨良酝[10],何以报德?”生曰:“斗酒之欢,何置齿颊[11]!”狐曰:“虽然,君贫士,杖头钱大不易。当为君少谋酒资。”明夕,来告曰:“去此东南七里,道侧有遗金,可早取之。”诘旦而往,果得二金,乃市佳肴,以佐夜饮,狐又告...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

儒家经典励志名句
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3、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大学》大意:君子对于优点,要自己身上拥有以后再去要求别人;对于缺点,要自己身上没有以后再去批判别人。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大意...

做一个“烂好人”,远远比不上做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这段话从字面上讲,其实并不费解。大意就是有人问孔子:“您认为以德报怨如何呢?”孔子说:“如果以德报怨,那应该拿什么报德呢?应该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里的关键是这个“以直报怨”该作何理解。 从宋代理学家、儒学家朱熹开始,中国的文人就...

你是一个以德报怨的人吗?
并不是。按理来说,如果真正的做到一个以德报怨的人,那何以报德呢?以德报怨,让我想到了一个综合性病症,叫做斯德哥尔摩。也就是说有人曾经在一定的程度上,伤害过你,但是你却现在要反过来去帮助这个伤害你的人,或者是对于伤害你的人已心存感激依赖心,甚至于想要协助其害别人,你觉得这样可能吗...

“谁才是真正的朋友?”——读《宫之奇谏假道》有感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蛮困难的。因为人心飘摇,而当局者又迷,所以与其去鉴定谁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倒不如先认清谁不是自己的朋友。而谈到“谁才不是自己真正的朋友”这个话题,我就想到了17年看的《故囚报李勉》,那也是一篇相当有意思的古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此活我者,何以报德——道德与私利的...

前进区19393721065: 故囚报李勉的翻译~~ -
希使誉舒: 传说当年天下不太平时,常有很多刺客! 李汧(字勉)在开封做府尉,查看狱间,监狱囚犯中有个很有意气的,向李勉倾诉并哀求放他走,李勉就把他放走了. 几年后,李勉罢官后,出游黄河之北,偶然间见到了以前那个囚犯,那个囚犯高兴的...

前进区19393721065: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
希使誉舒: “以德报怨”的原句出自《论语· 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原意为:一个学生问孔子:别人打我了,我用道德和教养感悟他,好不好?孔子就说,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别人以德来待你的时候,你才需要以德来回报别人.可是现在别人打了你,你就应该“以直抱怨”.可见,孔子是反对“以德报怨”的,之所以出现现在的现象,可能是断章取义地曲解.

前进区19393721065: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这句话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 -
希使誉舒: 最近国学兴起,带着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敬仰之情,我再读《论语》.然而却发现,在过去的几千年中,我们似乎误解了孔子. “以德报怨”是我们最熟悉的一句话,通常将它理解为为人处世的准则:孔子教导我们,别人欺负你了,要用爱心去...

前进区19393721065: 体现孔子要勇于实践的思想的句子是什么 -
希使誉舒: 知直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前进区19393721065: “以德报怨”是孔子说的吗? -
希使誉舒: 原文出于《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有人问孔子:“以德报怨,何如?” 孔子回答:“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孔子不赞成以怨报怨.不赞成永远以一种恶意,一...

前进区19393721065: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如以直抱怨,以德报德! -
希使誉舒: 以德报怨: 原句:“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 宪问》 以德抱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了,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抱怨”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

前进区19393721065: 老子的“以德报怨”和孔子的“以直报怨”两者之间有何异同? -
希使誉舒: “以直报怨”是从自身刚毅,直爽的性格出发,只考虑自己,而不在意他人的感受而“以德报怨”则为多程度的考虑他人,以自身美好的品德来感染他人,教化他人,并过多的考虑他人,从他人的角度出发. 成语 以直报怨 发音 yǐ zhí bào yuàn 解释 直:对等,直线,相同.以公平正直的态度对待伤害自己的人. 出处 《论语·宪问》:“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示例 这叫做~,以德报德.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对人的态度. 成语以德报怨 【词语解释】不记别人的仇,反而给他好处. 【字词解释】德:恩惠.怨:仇恨. 【成语性质】褒义词. 【成语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

前进区19393721065: 道德与传统文化800字征文 -
希使誉舒: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宋代诗人苏辙说过这样一句话:“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至.”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古人对道德修养是相当讲究的.不管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还是以老子为代表的道...

前进区19393721065: 何为道?何为德? -
希使誉舒: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

前进区19393721065: 请解释一下,孔子思想中的“以直报怨”与老子思想中的“以德报怨”,两者对比,如何呢? -
希使誉舒: 楼上说的不错,只是太啰嗦啦~而且…和我想的不一样…… 先引用老子说的一句话: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礼.老子说的以德报怨,属于“道”,因为德是人的本性,所以以德报怨是自然而然的做到的.而孔子的以直报怨,属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