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飘摇之际,孙中山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定信心推翻清王朝?

作者&投稿:张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在风雨欲来之际,中国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由改良转向革命,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留居日本期间,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习惯用孙中山这一名字。他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曾远赴美国檀香山,在哥哥孙眉的资助下,进入当地教会学校读书,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

后来,他到香港、澳门行医。中法战争中清廷的腐败无能和丧权辱国,使他受到极大刺激,于是和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开始酝酿反清活动。1894年秋,孙中山回到檀香山,宣传反清革命主张。

此时,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军队的不堪一击使得孙中山更加忧愤,他召集起赞助反清的爱国侨胞,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在孙中山拟定的《兴中会章程》中,分析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危机,抨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号召革命志士团结起来,振兴中华,挽救危局,并且在入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纲领,表达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决心。

之后,孙中山开始积极发展会员,准备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1895年2月,兴中会总部在香港成立,修订了《兴中会章程》,更加着重揭露清王朝的腐败。同时,孙中山广泛联络广东各地会党、绿营、防营和水师等清军中的士兵,密谋在广州起义。但在起义前夕,机密被泄露,参加起义的部分人员被清军逮捕,陆皓东等志士英勇牺牲,起义失败,孙中山被迫流亡日本。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广州起义却成为孙中山领导革命武装斗争的开端。

孙中山和兴中会的活动逐渐受到大家重视,但也因此遭到清廷的密切注意。清廷悬重赏捉拿孙中山,孙中山被迫隐姓埋名在各国间流亡。

1896年,孙中山来到伦敦,被清政府的驻英使馆诱捕,清朝驻英公使龚照援租定轮船,准备把他装在一只大箱子里偷运回国内处死。幸亏得到康德黎等人的帮助,经过康德黎的多方奔走,孙中山被捕的消息在伦敦各报刊出,英国政府迫于舆论压力,强制清朝公使馆释放了已被关押13天的孙中山。

获释后,孙中山用英文写成《伦敦被难记》在英国出版,引起欧美和日本进步人士的关注,再次扩大了自己的影响。此后,孙中山重新来到日本。他以顽强的意志继续宣传革命,同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展开激烈的辩论,在留日学生中间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1905年夏天,孙中山在东京会晤了留日革命团体华兴会、光复会的领导人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并在各社团之间进行协调。8月20日,举行了“中国革命同盟会”(简称同盟会)成立大会,将各革命团体的力量联合了起来,并推选孙中山为同盟会总理,以他提出的“驱除鞋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作为革命纲领。

同盟会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有力地促进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孙中山也更加积极组织武装起义,在1907年到1908年间,先后组织了黄冈之役、惠州之役等数次斗争,但都遭到失败。

孙中山却在挫折中更加坚定,虽因清廷的通缉他不得不寓居海外,但他时刻关注着国内的革命风潮,等待推翻清王朝的时机。

“感谢您阅读我们的原创文章,如果喜欢我们的内容请为我们点赞!若对本文有不同的观点或建议请写在评论里和大家一起讨论,小编真诚地欢迎您关注我们,从而进行更加深入地探讨,我们将为您推送更多优质的内容!”




风雨飘摇之际,孙中山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定信心推翻清王朝?
在风雨欲来之际,中国的一大批知识分子由改良转向革命,于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登上了历史舞台。孙中山,名文,号逸仙,因留居日本期间,曾化名中山樵,后来就习惯用孙中山这一名字。他出生在广东香山县(今中山)翠亨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年轻时曾远赴美国檀香山,在哥哥孙眉的资助下,进...

风雨飘摇之际,孙中山是如何在逆境中坚定信心推翻清王朝?
说起孙中山,就必然会联想到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孙中山一步步走过来,经历了这么多的磨难,却始终不愿放弃心中坚定的信念,那就是推翻清政府的封建统治。在清政府的统治时期,孙中山也是受到过封建思想的迫害的,但是好在孙中山是接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并没有屈服于清政府这样腐朽的统治下。相反,就是...

孙中山的丰功伟绩
中国正处于风雨飘摇的时期,不断从全国爆发的革命事件,使清王朝逐渐分崩离析。这一年,孙中山45岁。此时的孙中山确实已经“不惑”,自檀香山创建最早革命团体兴中会后,发起多个起义,走在武装反抗清政府和创立共和的时代前列。

电影《辛亥革命》观后感
电影《辛亥革命》如同一道照亮历史的光芒,揭示了那批英勇无畏的革命先驱如何在风雨飘摇中奋力崛起,为民族独立与共和梦想而战。孙中山,这位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如同一座不屈的丰碑,他在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艰难岁月里,矢志不渝地推动革命,尽管一次次遭遇挫折,却始终坚守理想,以“振兴中华”为己...

孙中山是怎样建立中华民国的?
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的过程:1907年12月镇南关起义时,孙中山还亲临前线参加战斗。各次起义都因缺乏群众基础、组织不够严密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前仆后继,英勇战斗,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给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特别是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在全国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

建党伟业的主要内容
该片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周恩来、蔡和森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故事。1911年冬,孙中山从海外归来,于翌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与此同时毛泽东参加了...

孙中山为什么要去明孝陵前祭拜朱元璋?
从清末看,整个国家风雨飘摇,国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而这些恰恰是由满清所造成的,不断吃败仗,割地赔款,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华夏,自然是向明太祖表示我继承你的遗志,恢复汉家江山了。

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人事安排
5月8日,孙中山致信徐世昌,敦促他主动辞职,指出在专制体制中,徐的才能无法充分发挥,更难以适应共和政体。孙中山认为徐接受重任却不自知其局限,可能会对国家造成伤害。他希望徐能自我反省,及时引退,以求国民的谅解和宽恕。尽管孙中山就任总统后并未加强自身权力,但南北总统对立的局面却形成了,这...

关于孔子、郑成功、孙中山、诸葛亮的简介
孙中山(1866.11.12—1925.03.12),名孙文,字载之,号逸仙。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1905年成立中国同盟会。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40年,国民政府通令全国,尊称其为“中...

孙中山的简介和对他的评价(500字以上)
孙中山 (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孙中山先生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国国父。曾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中国国民党总理、广州革命政府大元帅。他是中国国民党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