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主导的清末新政,比戊戌变法还彻底,为何仍挽救不清朝?

作者&投稿:伍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为什么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后,清朝还会灭亡?~

因为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廷不能实行自上而下的变革以顺应时代,那么人民就会自下而上进行革命使清朝灭亡。

“清末新政”为什么没能挽救满清政权。(50分)
1.借改革之名,行专权之实,激化了中央与地方,满汉矛盾;
清政府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皇权,延续其反 动统治。
为了加强统治集权,在 1901-1905 年的行政改革中,满清政府将总 理衙门改为外交部、新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 练兵处和财政处等 5 个中央机构,其目的是逐步将掌握在地方督抚手中的外交权、军事权和财政权收归中央。 1906 年开始仿行宪 政,“立 宪非中央集权不可,实行中央集权非剥夺督抚兵权财权、收揽于中央政 府则不可”。 这就激化了中央和地方巡抚的矛盾,严重挫伤了巡抚对改革的积极性,增强了他们对满清政府的离心力。
满清政府以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为由,再次实施了削弱地方权力的举措, 其目标不仅要收回督抚的权力,而且也要收回汉人的权力。 在接下来的中央官制改革中,清廷借机打击排斥汉族官僚,如岑春煊的被罢免、张之洞明升暗降。 在新设立的各部中,虽然规定满汉不分,实际上是满族亲贵占了绝大多数。满汉矛盾的激化加速了清政府新政的失败和政权的败亡。
中央与地方矛盾,满汉矛盾的激化,使得清末新政实施受阻,最终统治集团也因矛盾尖锐分崩离折。
2.立 宪一拖再拖,改革措施良机;
洋务运动、特别是戊戌变法, 正是历史赋予中国改革的最佳时期,此时西方列强或忙于自己内部的统一、或致力于领土的争夺、或忙于制度的修补,清政府尚有充裕的时间和能力在自己掌控的范围内主导社会的变革。 清政府虽然制定了一个立宪方案,却又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为了巩固皇权,迟迟不肯答应立宪派提出的召开国会的要求。最后迫于压力成立的“ 皇族内阁“,”实为军机“。对立宪一拖再拖,致使改革错失良机,进一步激化的社会矛盾,最终让满清政 权在武昌起义的炮声中土崩瓦解。
3.立 宪派反对,满清政 权信用破产,众叛亲离;
清政府不仅拒绝了立 宪派提出的召开国会的要求,还镇压了国会请愿活动,同时不断借立 宪之名加强皇权。最后成立的责任内阁也是黑幕笼罩,立宪派通过政治体 制改 革参与政权的愿望落空,对清廷的思想认识也发生了质的转变,“其初恐清廷不立宪,其继愤清廷假立宪,其后乃不欲出于和平立宪, 而思以铁血立宪”。 立宪派彻底抛却了对清廷的幻想,相继从事革 命 反 清的斗争。清政府信用破产,众叛亲离,改革后遭到立宪派在内的众多势力的反对,宣告破产。
4 .统治集团内部贪污腐朽
改革措施的裁决权为最高统治层特别是皇帝、皇太后或其他专 制者垄断,而统治阶层内部就贪污腐朽成风,要真正触动满清专制皇权,建立宪政,无异缘木求鱼。从责任内阁的成员组成就能看出,13名大臣中满族就有9人,其中皇族占7人。可见,统治集团内部的贪污腐朽,是改革不能顺利实施的重要原因。

参考资料:《中国近代史论述题精解》
请采纳,谢谢

  为什么后世总是抬高戊戌变法,而无视慈禧主导的清末新政?清末,随着西方列强的屡次入侵,大清帝国屡战屡败,有国无防,出现了空前严重的统治危机,陷入了“三千年未有之大乱局”。

  清政府内部是分为很多集团的,像其最高的核心领导集团,也就是以慈禧太后为代表的满洲贵族集团,肯定是不希望清政府垮台的。同样的一部分先汉族官僚今天我们称之为守旧派,其实也就是和外部资本主义国家联系比较少的人也是不希望清政府垮台的。但问题是,这两个集团已经没有多少影响力。在八国联军侵华以后,这个集团的力量已经十分衰弱。清政府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是与外国密切联系的新官僚,也就是洋务派官僚。这些人往往更多的是希望自己能够对清政府取而代之。因此清末新政的内容普遍对清政府不利,确实是有内部人想架空清政府,最终打倒清政府。。

  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国的统治阶层,也没有束手待毙,先后进行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等,前后连续三场大规模的改革运功,拉开了近代历史的序幕。

  这三者,洋务运动较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专注于引进西方先进军工体系、武器装备,以及近代军队制度,对清朝军队,自上而下,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大换装。但因为只重皮毛,而忽视实质,清军武器装备虽然提升,战斗力却无明显改变,甲午一战,洋务画皮被戳穿,曾左李胡所主导的军事改革,自此破产。

  之后,随着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的空前加深,以前不问世事的读书人,也加入了在改革的行列,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导的维新派,先“公车上书”,再“维新变法”,闹得轰轰烈烈。但是,康梁等人目光短浅,毫无远略,支持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最终失利。更重要的是,变法步子太快,幅度太大,一下子涉及到了几乎所有因循守旧的方面,引起了守旧人士的强烈反弹,也刺激到了慈禧的底线。于是乎!慈禧一声令下,维新派人头落地,戊戌变法,又告破产!

  3年后,中国再次拉开改革的大幕,这次主导改革的,却是慈禧,连清廷内典型的守旧势力的总头目,都坐不住了,要自己主导一场自上而下的大改革,以挽救油尽灯枯的大清帝国。

  传统意义上,慈禧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大的顽固派,也是最大的卖国贼,这是定案,早已论定,我也不想去翻,再次!我只是陈述一下事实。

  1901年,回到北京后的慈禧,开始颁布上谕,进行改革,具体内容涉及到:筹集资金、训练新军;振商兴业,发展经济;废八股,废科举,建立新式学堂,派遣公费留学生;改官制,整吏治;学习西方法律制度,废黜枭兽、族诛、凌迟等酷刑,等等。

  这些改革措施,可谓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法律等方方面面,蔚为大观,改革范围很广泛,幅度也超过之前,似乎给满清王朝打了一剂强心针,使1901年之后的中国,进入了20世纪前期难得的和平时期。

  但是,1908年慈禧死后,形势急转直下,上位的摄政王载沣,年轻气盛,而又狂妄无知,一边树立满洲亲贵,一边打压汉族士人,导致自康乾盛世以来,已消弭了百年之久的满汉畛域,再度成为危机的中心。

  之后,强权人物袁世凯,取得军权,成为满清的实权人物,掌握了满清王朝的命脉。1911年,武昌首义,旬日之间,天下响应,16省份宣布独立,脱离清王朝统治,清朝在中国内地267年的统治,自此土崩瓦解。

  1912年,袁世凯威逼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王朝宣告终结。

  我一直疑惑的一个问题是,慈禧主导的清末新政,变法幅度、改革力度,都远超以往,可以说是戊戌变法的延续,而又在诸多方面,超越戊戌变法。

  但是,慈禧一手镇压戊戌变法,仅仅3年,当慈禧也开始一手准备大改革时,历史却不再给清王朝机会了,改革之后仅仅10年,正当改革成效显著出现之时,满清就灭亡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清廷的改革为什么加速了清朝灭亡?

  清政府这时和路易十六很像,改革亡不改还是亡,正是清政府的改革大力处使资本主义思想的传播,很多革命分子就是这样成长的,清廷进行留学和编年新军,都培养了革命力量。而且清政府的改革破坏了传统士大夫的利益,原本是清廷铁杆支持者的他们也对清廷不满.

  清政府不是真心改革,他模仿的是日本,还是希望政权控制在爱新觉罗家族手里,事实上还是家天下,皇族内阁说明了一切,这样以来对清廷有一丝同情心的立宪派对清廷也反感起来

  清廷早就被慈禧祸害够了,之前这女人祸国殃民的事做得太多了,清末新政确实在很多程度上改革力度都超越了之前的戊戌维新,但慈禧及光绪相继离世后,清廷的继任者掌权人物载沣完全不合格,在其执政的短短三年中便已犯下了太多错误,至于辛亥革命能成功袁世凯是关键!其实早在当初庚子年闹"东南互保"时中央权威就已极度衰弱,这在中国政治史上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圣旨被当成"乱命",意味着中央政权至高无上的权威性已经瓦解,皇权陨落,看来只是一个时间和方式问题了。之后的清廷再想主导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为时晚矣!威望也空前不足,如此失败早已是无可避免的了。其实光绪若是能再多活几年,清廷还有救,可惜却被慈禧毒死!所以清廷真是毁在了这个权术上高手治国方面白痴的无知女人手上,慈禧此人历史早有评价,任何人都根本无需也不应该去为其洗白.




慈禧太后大力推行新政,怎么将清朝搞垮了呢?
一、慈禧太后的醒悟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是十分不对头的,尤其是光绪皇帝在发动了变法之后,慈禧太后直接就将他给囚禁了起来。而那个时候慈禧太后也醒悟了过来就发起了清末新政,只不过慈禧太后发布清末新政,却成为了推垮清朝的一个稻草。这里面虽然包含着练兵并且改革官制,甚至于在教育还有商业等方面都进行了...

清末新政有哪些?
但清末“新政”在政治上增设了一些适应近代化的机构,修改了《大清刑律》,废 除酷刑峻法,注入了一些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原则;在经济上,允许和奖励私人资本主 义的自由发展,承担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责任,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和社会地位;在文化教育上,给西学以合法地位,允许学习和传播资本主义的...

中国历史上最诡异的改革,清末新政是怎么回事?
新政的最终结果:皇族内阁的出现 1900年,八国联军大摇大摆地进入紫禁城,光绪与慈禧携皇亲国戚仓皇出逃西安。都城北京继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再度被异国攻破。一路上慈禧意识到,2年前她叫停的百日维新其实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变法改革,才能保大清永固。由此,一场由清政府在灭亡前亲自主导的新政运动就此...

清末新政运动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末代太后隆裕皇后与清末新政
最终,清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标志着变革的必要性。1901年,慈禧太后宣布接受《议和大纲》,并开始推行新政,内容包括筹饷练兵、振兴商务、废科举和改革官制等。清末新政与前两次的不同在于,它引入了立宪改革,尽管最初由洋务派主导,但立宪派的影响力逐渐增强,尤其是1906年后,慈禧的...

清朝政府宣布实行“新政”的时间是什么时候
从此结束。第三是改革政制与军制。1903年12月,清廷成立练兵处,以奕劻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大臣,袁世凯实际掌握了练兵大权。清末新政,在实际操作上是戊戌新政的继续。它是在不触动旧有的封建势力的基础上采取的防危补救措施,从某种程度上讲,它是清廷向西方列强讨好的一种表现。

清末新政的目的是什么?结果怎么样
清政府推行“新政”的真正目的在于强化封建专制统治,编练一支掌握近代枪炮的新军。因此,新政非但未达到预期目的,反而因筹措庞大的练兵费用和对帝国主义的巨额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激化了社会矛盾。2. 结果清末新政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新政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封建统治的实质,而只是清政府为了维护封建...

戊戌变法后,慈禧太后为何开始推行新政如题 谢谢了
戊戌变法三年后,西太后开始推行更为积极的“清末新政”,这是为什么?尽量给出详细的解答,多多益善!好的,独特的答案加分!... 戊戌变法三年后,西太后开始推行更为积极的“清末新政”,这是为什么? 尽量给出详细的解答,多多益善 ! 好的,独特的答案加分! 展开  我来答 2...

清末新政为什么没能挽救满清王朝?
回望历史,清末改革中清政府内部占主导地位的是洋务派官僚,他们与外国密切联系,这些人往往更多希望自己能够对清政府取而代之。因此清末新政的内容普遍对清政府不利,确实是有内部人想架空清政府,最终打倒清政府,这个意义上来说,清末新政对清政府是很不利的。历史启示:清末新政的失败是历史必然性和...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是改\/革官制,整顿吏治,编练新军,筹饷,兴学育才,即废科举、办学堂、派留学生,振兴商务,奖励实业.清末新政(又称庚子新政、庚子后新政,民\/国称遮羞变法,香港称晚清改\/革,日本称光绪新政),是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光绪...

社旗县15113079151: 问两个历史问题? -
纳亚吲哚: 内在逻辑是有的,但是把清末新政当做戊戌变法的延续是极其错误的.不论是打压维新变法,还是后来的新政,皇族内阁,满清统治者的目的一直未变:最大程度地维护满清统治者的利益.在经过鸦片战争,太平天国,捻军,回乱,洋务运动等一系列事件之后,满清统治者与汉族士大夫逐渐割裂,汉族士大夫的实力和话语权逐渐增大,戊戌变法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出现的,其根本目的在于改变满清政府的殖民政府属性,将中国改成一个民族国家,但是汉族士大夫的实力并没有强到一定程度,所以失败了.而清末新政是汉族士大夫实力更强之后,满清统治者自发的一次革新——否则其统治将进行不下去,但是汉族士大夫并不买账,之后直接就是辛亥革命,彻底扫清了满清统治者.

社旗县15113079151: 洋务运动与明治维新的差异
纳亚吲哚: 其实要说对比最明显的是,戊戌变法与明治维新的差异. 之所以日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使其成为亚洲强国, 有以下几点原因: 1.日本封建势力与中国相比较弱.. 2.日本资本主义势力相对较强,有倒幕运动的基础.. 3.西方列强正忙于侵略中国,为日本维新运动提供可乘之机.. 洋务运动,它只是一场以文化和科技为方向的救国运动,而并不是改革.. 并没有涉及到政治体制的改革.而日本明治维新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本主义改革.. ..

社旗县15113079151: 清末新政改革的意义 -
纳亚吲哚: (1)清末新政促进了中国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变迁前期的改革打破了中国传统的六部分工的制度模式.后期预备立宪使中国的政治体制在形式上具备了三权分立,而且从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到宣布《十九信条》,中国政治制度在形式上也由二元制...

社旗县15113079151: 你好,高中历史选择,,B为什么说清末新政不符合 -
纳亚吲哚: 你好,题主.清末新政是晚清最后十年的宪政改革,由慈禧推行,封建统治者为维护清朝统治而改革.所以封建力量大于改革力之说.清朝最大的封建势力主慈禧都拍板了.那时候全国上下都思宪政.题中关于宪政改革讲到了中央权力流失就可以看出.毕竟满清皇室贵族就是清朝的中央就是清末封建力量的代表.这么说能明白吗?语言组织的不好.

社旗县15113079151: 清末新政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
纳亚吲哚: (1)新政的改革措施缺乏通盘的审慎考虑新政一开始,清政府就进行了诸多方面的大量变革,没有考虑到改革的轻重缓急以及社会的承受能力,有的改革甚至没有配套设施相适应.因此,改革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改革彼此抵制的现象.预备立宪时期...

社旗县15113079151: 中国近代史中制度之变除了戊戌变法还有什么?%> - <% -
纳亚吲哚: 清末新政是中国清朝末年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也是中国现代化的重大事件之一.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首都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辛丑和约》,此举对中国打击甚大,因此朝廷保守派主动进行变法.1901年,在慈禧太后的默许下,满清政府进行改革,但改革内容多与1898年的戊戌变法雷同.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中国各民族间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社旗县15113079151: 慈禧新政和戊戌变法的哪个好 -
纳亚吲哚: 都不咋样既没有挽救腐朽的满清政权也没能给予国民权利

社旗县15113079151: 百日维新戊戌政变清末新政预备立宪有什么区别内容有什么不?百日维新
纳亚吲哚: (1)评价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①主观目的有反动性:其目的是取悦列强,遏制革命形势和消除统治危机. ②活动本质的封建落后性:仍未超出“中体西用”范畴. ...

社旗县15113079151: ...在随后五年左右的时间中,改革逐步推行.史称“清末新政”. ——据《清德宗实录》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 -
纳亚吲哚:[答案] (1)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制度改革.(6分)(2)原因:改革主导者不同;地方实力派对改革的认识与支持程度不同;推行过程不同;面临的国内外情势不同. (任答三点即可 6分)实质:维持专制统治,抵制革命.(3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