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石潭记》的几个问题!!

作者&投稿:呼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用原文回答) 三个问题和答案都短一点的,谢谢~

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石头的形状多? 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潭边的景色优美?青树翆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文中哪几句话写出了潭中鱼的悠闲?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1)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环境的清幽
(3)溪水的曲折蜿蜒;不好,“斗折蛇行”是以形象的比喻写出曲曲折折的形状,“明灭可见”更是写出光线的变换。因此,如果改成“曲曲折折”,表达的意象将大打折扣。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梢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壹。

【译】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 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 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 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 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 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 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 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 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 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 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 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 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 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 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 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

本文作者柳宗元,唐朝著名文学家。在唐德宗贞元九年考中进士,是一位学识渊博而又年轻的政治家。他参加了王叔文的政治集团,力图变革。但不久遭到迫害。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当时是个非常荒凉的地方,但自然风景很美。柳宗元为了排遣郁闷,去城郊寻胜探幽,搜奇揽胜,把青山绿水作为自己描绘的对象,从中寄托自己的情怀。人们把他在永州写的八篇散文称作《永州八记》。《小石潭记》就是其中的一篇。
首先通读全文,掌握生字的读音和词义,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一、读准字音
篁( ) 冽( ) 坻( ) 屿( ) 嵁( )
佁( ) 俶( ) 翕( ) 怆( ) 邃( )
二、解词
水尤清冽 清冽:清澈。
隔篁竹 篁竹:竹林。
佁然不动 佁然:愣住的、静止的样子。
为坻 为:动词,做成,成为。
三、学习本文
1、这篇散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具体写了哪些景物?
以游览的先后次序来描写的。先写潭上的大概景象,再写近处潭中景象,再写远望溪流水源之景,最后写潭上气氛。具体描写了石潭、潭水、游鱼和溪流。

2、小石潭的全貌是什么?潭中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

3、潭上有什么景物?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作者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时心情是快乐的,而“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中流露出凄凉忧伤的心情。

测试

1、填空:
《小石潭记》作者是 ,字 ,唐代河东人,所以世称 ,曾经在柳州做官,所以又称 。

2、选出加红字文言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B、其岸势犬牙差互
C、其一犬坐于前
D、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

3、选出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
A、闻水声,如鸣佩环 B、似与游者相乐
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

4、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A、(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寂寞空旷,没有别的人。
B、(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缠绕着,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
C、(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没有别的人。
D、(潭)的四面被竹林树木环绕着,没有别的人,感到寂寞。

5、选出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A、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B、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C、跟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
D、我带着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小孩。

参考答案

1、柳宗元 子厚 柳河东 柳柳州
解析: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要靠平时的积累。
2、D
解析:ABC三项中的加红字都是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象……一样”。
3、B
解析:对常见修辞方法的判断。B句表示的是一种想象,而不是比喻。
4、C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要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这句话中,“环合”是环绕、包围的意思,而“寂寥”在这里则没有寂寞的含义。
5、B
解析:翻译文言文要注意结合上下文,要注意句子中的重点字词。这句话中,“隶”是跟从的意思,“小生”则指后辈,年轻人。

中 考 解 析

1、选择对加红词解释正确的一项( )
①亦不详其姓字
A.详细 B.说明,细说 C.详细地知道
②方其远出海门
A.正直 B.方才 C.当……时
③人物略不相睹
A.微,一点儿 B.简单,略微 C.省去
④终亡其酒
A.逃跑 B.死去的 C.失掉
解析:本题是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的理解。①中“详”应是“详细地知道”, ②中“方”表时间“当……时”,③中“略”指“微,一点儿”,④中“亡”指“失掉,未能喝上。”因此,答案分别为①C、②C、③A、④C。
2、解释加红的词语。
①┍A.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 )
┕B.可百许头 ( )
┍A.或置酒而招之 ( )
②┝B.其言,兹若人之俦乎 ( )
┕C.无怀氏之民欤 ( )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的掌握情况。答案①A.处所 B.表大约接近某个数 ②A.代词,他(指五柳先生) B.代词,这 C.结构助词,的
3、指出下列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 )
①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②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③宣王说之
④近塞之人有善术者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掌握。③中“说”通“悦”,高兴。因此,答案为③。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此,《小石潭记》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嵁”“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景”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记下与作者同游小石潭的人。

《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选自《古代散文鉴赏辞典》,农村读物出版社1987年版)

从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的样子,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玉佩、玉环相互碰撞的声音,心里很是高兴。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出水面,形成坻、屿、嵁、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低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面上,呆呆地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象犬牙般交错参差,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彻骨,真是太寂静幽深了。由于这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同我一起游远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作为随从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①,为屿,为堪②,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www.cn910.net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不动,倏尔③远逝,往来翕忽④,似与游者相乐。
www.cn910.net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⑤。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www.cn910.net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曰奉壹。
www.cn910.net
注释:
www.cn910.net
①坻:水中高地
②堪(kān):不平的岩石
③倏尔:突然
④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⑤邃:深
www.cn910.net
翻译
www.cn910.net
从小丘再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茂密的竹林,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像是玉佩和玉环相互撞击而叮当作响,清脆悦耳,听了令人心中很是快乐。于是砍开竹子开辟道路,下面有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潭底是一整块大石头,靠近岸边,他又向上翻圈上来露出水面,高低不平,形态各异:有的成了小石礁、小岛屿,有的成了小石垒、小石岩。岸边的树木青葱,树上葱绿的藤互相连结着、缠绕着、覆盖着,参差不齐,随风飘扬。
www.cn910.net
潭中鱼儿大约有一百多条,大大小小,都好象在空中游动,没有水一样。日光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动不动;突然间,又向远处游开,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友人开玩笑。
www.cn910.net
向潭西南方向望去,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弯弯曲曲,溪水像蛇爬过一样。两岸的地势,就像狗牙那样互相交错,根本就看不到溪水的尽头。
www.cn910.net
坐在石潭上,四周都是竹子、树木,静悄悄的没有人声,整个气氛使人感到孤寂、凄凉,寒气透骨,心里忧伤。这环境实在过于冷清,不能久留,于是我记下景色就离开了。
www.cn910.net
一同去游玩的有吴武陵、龚古和我的弟弟宗玄,跟着的还有两个崔姓的青年,一个叫恕己,一个叫奉壹。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作者以心灵的感悟,精细的观察,细腻的笔触,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对自然的无限热爱,给我们以无尽的审美享受,同时也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

柳宗元被贬永州,心情是压抑的,为排谴心中抑郁和苦闷,他只得纵情山水以求解脱。优美的景色、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的确让他忘记了忧愁,但毕竟是短暂的,空寂的环境,冰凉的石头,让他再一次涌起失意之感。淡淡的喜,浓浓的愁,缓缓流淌出的是一首抑郁哀怨的曲子。

柳宗元是一位了不起的画家,他笔下的小石潭,景色优美:清洌的泉水、怪异的石头、清脆的天音、自在的鱼儿,很自然的景色,作者用简洁的文笔就把丰富的景给展现出来。这一切都给我们留下了鲜明生动的印象,给我们以美的享受。浓郁的愁、清雅的景,融汇成一幅幽雅深邃的水彩画。

由“篁竹”远远的广镜头,逐渐地拉近到潭底、潭周,并渐近到特写潭中的鱼,然后又把镜头再拉远,“望”潭之源,最后把镜头拉高拉远。看来柳宗元不仅是一位作家,还是一位导演,《小石潭记》是一部游踪清晰的自然风光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2),闻水声,如鸣佩环(3),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4)。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5),为坻,与屿,为堪,为岩(6)。青树翠蔓(7),蒙络摇缀(8),参差披拂(9)。

潭中鱼可(10)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1),佁然(12)不动;俶尔远逝(13),往来翕忽(14),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15)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16)。以其境过清(17),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18),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全集》。原题为《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是作者被贬到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时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小石潭在钻鉧潭西,和钻鉧潭隔着一座小丘。

(2)篁(huáng):成林的竹子。篁,竹林、竹田。

(3)佩(pèi)环:佩、环,都是玉制的袋饰品。

(4)水尤清洌:《永州八记》中的《小石潭记》紧连着《钻鉧潭记》,这里说小石潭的水比钻鉧潭的水更清澈。

(5)卷石底以出:“以”在这里法同“而”。连接“卷”、“出”两个动词。

(6)为坻(chí),与屿,为堪(kān),为岩:坻,水中高地。屿,小岛。堪,不平的岩石。岩,岩石。“为”,成为。

(7)翠蔓:翠绿的茎蔓。蔓,细长而缠绕着的茎。

(8)蒙络摇缀:蒙,遮盖。络,缠绕。摇,摇摆。缀,连结。

(9)参差披拂:参差,不齐的样子。披拂,随风飘荡。

(10)可:大约。

(11)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彻,这里是“直透水底”的意思。布,这里是“映”的意思。

(12)佁(yǐ)然:愣住的样子。

(13)俶(chù)尔远逝:“尔”和“然”一样。俶尔,忽然。逝,意思是“游过去”。

(14)翕(xì)忽:很快。

(15)斗折:斗,北斗北星。折,曲折。

(16)悄怆(chuàng)幽邃:悄怆,原意是凄惨,这里是说寂静得使人感到忧伤。邃,深。

(17)以其境过清:以,因为。清,凄清。

(18)隶而从者:带着来的。隶,附属,引申为“带着”。

[译文]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象挂在身上的佩、环碰撞的声音,心里很高兴。于是砍掉些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来便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整个潭底是一块石头,靠近岸边,石底有的部分翻卷着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潭中游鱼约有一百来条,都好象在空中浮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射潭底,把鱼的影子映布在水底石上,呆呆地连动都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迅捷,好象在与游人共娱乐。

顺着水潭向西南望去,溪流象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象蛇爬行那样弯曲,或隐或现,都看得清楚。溪岸的形势犬牙交错,无法看到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周有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来,使人感到心境凄凉,寒气袭人,真是寂静幽深极了。由于这个地方过于冷清,不能长时间地留在那儿,便把当时的情景记述下来就离开了。

一同来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我们来的,有两个姓崔的年轻人:一个名恕己,一个叫奉壹。

返回

课文分析
《小石潭记》赏析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是他散文创作中具有高度艺术技巧和最富于艺术独创性的一个部分。而在他篇数不多的山水游记中,《小石潭记》可以说是一篇很有代表性的作品。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表现了作者杰出的写作技巧。因之,成为被历代所传诵的散文名篇。

这篇游记一共可以分为五段。

第一段,作者采用的是“移步换景”的手法,在移动变换中引导我们去领略各种不同的景致,具有极强的动态的画面感。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文章一开头,便引导我们向小丘的西面步行一百二十步。来到一处竹林,隔着竹林,能听到水流动的声音。“篁竹”就是成林的竹子;“如鸣佩环”是形容流水的声音的清脆悦耳,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文章由景及情,写来极为自然。“伐竹取道,下见小潭。”在浓密的竹林之中,砍伐出一条小道来,终于见到一个小小的池潭。至此,小石潭的全部面目才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一番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既是讲述了发现小潭的经过,同时也充满了勾人的悬念和探奇的情趣,逐渐地在人们眼前展开一幅美妙的图画。从此往下,作者便把笔力放在了对池潭的精心描写上。“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为岩。”小石潭的水格外清凉,而且整个小潭全部是由石头构成的。整个潭底便是一块大石头,在靠近池岸的地方,水底的石头翻卷地露出水面。这些石头千姿百态,形状各异。“坻”即为水中的高地;“屿”是小岛;“”“岩”都是岩石的各种形态。总之,这完全是一个由各种形态的石头围出的池潭,所以,作者为它起名曰小石潭。“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就是作者对于池潭上景物的描绘了。有青青的树和翠绿的藤蔓,它们缠绕在一起,组成一个绿色的网,点缀在小潭的四周,参差不齐的枝条,随风摆动。这潭上的描绘仅12个字,便将小石潭周围的极幽极佳的景致展现在我们面前,令我们愈加觉出小潭的美妙所在。

第二段,作者描写的是潭水和游鱼。这一段,作者采用了与第一段不同的手法,变“移步换形”为“定点特写”。这是全篇中极为精彩的一段。特别是对水中游鱼的描写,更是栩栩如生。“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这是一幅极美的画面。在水中游动的鱼儿,不像是在水里,而是像在空中游动。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落在了潭底的石头上。从字面上看,作者是在写鱼,但透过字面,却令我们不能不对那清澈的潭水留下极深的印象。这种游鱼和潭水相互映衬的写法,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下面,作者进一步对鱼儿进行描述。先是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有的鱼飞快地窜向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又游到那儿,好像是在与游人一同享受着快乐。读到这里,我们又不能不从游鱼联想到作者的欢悦心情。这种由情入景,由景及情的写法正是这篇散文的一个突出特色。

第三段是探究到小石潭的水源及潭上景物。“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向西南望过去,一条小溪逶迤而来,形状像是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又像是一条蛇在游动,有的地方亮,有的地方暗。小溪两岸高高低低,凸凹不平,犬牙相错。这里,作者非常成功地使用了比喻的手法,用北斗七星的曲折和蛇的爬行来形容小溪的形状,用狗的牙齿来形容小溪的两岸,使我们倍感形象逼真。

第四段写出了作者对小石潭总的印象和感受。“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坐在小石潭上,四周环抱着密密的竹子和树木,非常寂静,见不到人,令人神色凄凉,骨彻心寒,精神上也不免悲怆幽凉。因为它的境况太幽清了,不适宜让人长久地呆下去,便题了字后离去。在这一段中,作者突出地写了一个“静”字,并把环境中的静深入到心神中去,情景相融,写出了一种凄苦孤寂的心境。这无疑是作者被贬后心情的曲折反映。

最后一段,《小石潭记》是一篇语言精美,含义丰富,形象逼真的优秀山水游记。它表现了作者那种对于事物的深刻观察力和独特体验,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文章中所使用的那些描绘景物细致入微的手法和巧妙、形象的比喻,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借鉴。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几篇
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五篇。小石潭记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作者唐代柳宗元。《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

小石潭记是初中几年级的课文
《小石潭记》是八年级的课文。具体来说,它是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的第26课,《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保持了“永州八记”一贯的行文风格,观察入微,描墓细致,肖其貌,传其神。在柳宗元篇数不多的山水游...

“卷石底以出”中的“以”字是什么意思?
“卷石底以出”中的“以”是“连词,表修饰,不译”。卷石底以出:【juàn shí dǐ yǐ chū 】释义: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出处: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意思是: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

柳宗元简介
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关佛教的碑、铭、记、序、诗歌等作品,对禅宗、天台宗、律宗等学说有所涉及。 柳宗元的游记最为脍炙人口,均写于被贬后,以永州之作更胜。典范之作为《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

初二语文下册文言文
共有以下几篇:1、《与朱元思书》:作者是吴均;2、《五柳先生传》:作者是陶渊明;3、《马说》:作者是韩愈;4、《送东阳马生序》:作者是宋濂;5、《小石潭记》:作者是柳宗元;6、《岳阳楼记》:作者是范仲淹;7、《醉翁亭记》:作者是欧阳修;8、《满井游记》:作者是袁宏道。

以在古代文言文的用法
(《小石潭记》)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6、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分析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当“之”用在动词的后面,“之”的用法为代词,作它前面动词的宾语。 二、“之”作动词用 请看下面的例子: 1、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2、送...

《永州八记》分别是哪几篇?
《永州八记》包含《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八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实际上柳宗元写的山水游记中还有一记,即《游黄溪记》,由于...

小石潭知识点
《小石潭记》,唐朝诗人柳宗元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本文抒情上偏向于浓墨重彩,情感强烈,或抚今追昔,或伤时感怀,或心忧家国,或思亲念旧,以极强的艺术感染力打动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小石潭记》本文从哪几个角度写小石潭的水?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写出了水...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采用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突出了水清的特点。唐·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

《小石潭记》
一、《小石潭记》 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慈溪市17548968688: 关于《小石潭记》的一些问题 -
移钱牛黄: 1.“伐竹取道”说明小石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以前没有人来过,还没有道路,所以作者发现后才会“心乐之”. 2.小石潭的水有什么特点?作者怎样描写的?清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文中在描...

慈溪市17548968688: 小石潭记的几个问题(1)说明小石潭是个人迹罕见的地方的句子?(2)"皆若空游无所依"相呼应的句子是?(3)描写潭中鱼静态的句子是?写动态的是... -
移钱牛黄:[答案] 1.坐潭上,四面竹数环合,寂寥无人,其声汉沽.桥创优岁

慈溪市17548968688: 关于《小石潭记》的几个小问题,我找了好几个教案都没有,急……加悬赏(1)本文在写景过程中,既有客观描写,也有主观感受,请写出主观感受的句子... -
移钱牛黄:[答案] (1)心乐之;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犹如玉佩玉环相互撞击时发出的声响;写出了水声的清脆悦耳,环境的清幽 (3)溪水的曲折蜿蜒;不好,“斗折蛇行”是以形象的比喻写出曲曲折折的形状,“明灭可见”更是写出光线的变换.因此,如果改成...

慈溪市17548968688: 有关小石潭记的几个问题1、词类活用中:日光下澈的“下澈”的用法是什么.2、参差披拂的“差”和犬牙差互的“差”分别是什么意思.3、潭西南而望的“而... -
移钱牛黄:[答案] 1.下:名词用作动词,下彻,即“向下照”、“往下照”的意思. 2.参差披拂的“差”:缠绕.犬牙差互的“差”:差,参差,这里指凹凸不平,交错. 3.而:连词,不译. 4. [1]如:像[2]若:好象[3]好象[4]天涯若比邻: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综...

慈溪市17548968688: 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急】!1.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那么,文中作者写溪岸形状,探求小溪源头又有怎样的寓意呢?2.本文运用骈散结合的语句描... -
移钱牛黄:[答案] 1.作者描写溪岸形状,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实则有感于自己仕途的不顺和被贬谪的郁闷心情 2.可以选以游鱼清晰可见来侧面写水清的那一段.但分析个人想法不同,老师也应该想让你独立思考

慈溪市17548968688: 有关小石潭记的几个问题 -
移钱牛黄: 1.下:名词用作动词,下彻,即“向下照”、“往下照”的意思. 2.参差披拂的“差”:缠绕.犬牙差互的“差”:差,参差,这里指凹凸不平,交错. 3.而:连词,不译. 4. [1]如:像[2]若:好象[3]好象[4]天涯若比邻: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 综合以上的解释,这四个都是.

慈溪市17548968688: 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1.翻译以下2句话:(1).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2.断句:(1).潭中鱼可百许头 (2).其... -
移钱牛黄:[答案] 1.(1)于是砍了竹子,开出一条小路,顺势往下走便可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 (2)四周有竹子和树林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人迹, 2. 3.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

慈溪市17548968688: 有关小石潭记的几个问题文中第一二三段分别用了什么手法"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有什么作用 -
移钱牛黄:[答案] 第一段:移步换景的手法 第二段:定点特写的手法 第三段:比喻的手法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在文中起渲染气氛的,以突出作者的愤懑的心情!

慈溪市17548968688: 关于《小石潭记》的问题一:解释下列词的词义1.乃记之而去;之:2.潭西南而望;而:乃记之而去;而:3.何许人也;许:4.全石以为底;以:卷石底以出;... -
移钱牛黄:[答案] 一:解释下列词的词义 1.乃记之而去;之:小石潭 2.潭西南而望;而: 方向 乃记之而去;而: 就 3.何许人也;许: 样子 4.全石以为底;以: 是 卷石底以出;以: 使 二:最能概括潭中氛围的句子是那一句?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是什么样的心境? 四...

慈溪市17548968688: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问题解答全文共分为5个自然段,分5个层次,每层写什么? 你真为小石潭的风景奇特在什么地方? 找出文中体现作者情感的字句,并... -
移钱牛黄:[答案]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动态:皆若空游无所依.静态: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乎. (5)不矛盾.作者从开始的"心之乐",到"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是作者的一个心情变化.刚开始作者因为小石潭的景色优美而感到高兴,而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