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发生在何处?

作者&投稿:童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原创历史题材电影 崤之战(上) 看了有想看下的没~

由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的特殊原因,自从建国以来在我国的教育体系和人们的观念当中“重理轻文”一直是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重理轻文”的现象更为普遍,历史学科总摆脱不了“二流学科”的尴尬境遇。人们习惯上把“过去的故事”当成历史。由此造成一些人所谓的“历史无用论”,即便是学习历史的学生也往往认为历史课没有意思,感到无聊。应该承认这是中华民族的悲哀,当然更增加了史学工作者的难度。笔者认为让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广大历史工作者尤其是历史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注意文史结合的形式

历史教育的先贤和前辈们总强调文史结合。现存的史料有相当的部分是由文字记载的,学习历史必须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反过来说,在中华文明浩瀚如烟的文学中间也蕴含了许许多多的历史知识。而我们的学生在经历了从小学到初中学习过程,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史料来加以运用。如在学习春秋五霸时,便可设计用《崤之战》来导入新课。学生发现所讲的内容是自己所了解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自己想知道但尚不了解的,就能立刻投入到课堂中。枯燥的讲述变成了更为有趣的讨论。再比如学生由于时代的变迁对于历史人物缺乏应有的尊重,这是作为一个历史老师往往比较慨叹的事情。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于伟人必要的了解。基于此在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的时候,我就有意识的将鲁迅等伟人的一些精辟论述列于课堂之上。学生由于语文课的关系对于这些论述都相当的熟悉,但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结合史实的分析,既让他们学到了历史知识又让他们觉得历史知识原来在其它学科上也是“有用”的,从而增强历史学习的兴趣。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成绩是学生非常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也是历史教学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总结历次考试的得失,我发现应用其语文课的有关内容来分析试题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历史考试中的某些题和语文考试的阅读题有许多的相通之处,可以彼此借鉴。只要稍加点拨,学生在思考对比之后,往往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二、联系历史电影或小说的形式

历史是过去的客观存在,具有不可复制的特点。因此上很多的历史事件单单靠一张嘴是很难让学生明白其前因后果的。尤其是遇到时事激荡的时代,往往风云际会,在相同的时间各个国家、各位英雄相互影响,彼此交错。而这时候往往是学生最为感到困难的时候。由难而惑,惑而无趣,正是历史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原因。借助较为符合史实的电影和就可以把困难的事情变得简单而有趣。
一部《爱国者》可以把《北美独立战争》各个相关知识点诸如奴隶制度的存在、黑人在北美独立中的作用、启蒙思想与美国独立、民兵与游击战等演绎明白,又立体感受到了英美法之间的彼此影响。一部《茜茜公主》把分散在教材各处的德国统一、意大利统一、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融合在一个大的历史背景中,温故而知新。同时再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分析寻找电影中所存在的与历史教材和知识体系相矛盾的细节,更进一步的加深了历史知识,在趣味中巩固所学。
小说是学生中普及率非常高的一类书籍。学生不但喜欢看而且有些学生还有非常的研究,比如说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有些人喜欢把其与历史学习对立起来,我倒觉得这大可不必。金庸先生本来就具有极高的史学造诣,其各部作品中在这些方面也表现的十分明显,借助学生的兴趣,历史课堂完全可以以此大做文章,在分析和讨论中深化所学知识。
与之类似的还有评书等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只要加以合理的运用,完全可以成为让历史课堂有趣起来的得力工具。

三、注意历史课与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的联系

历史是时间与空间的结合。学生感觉历史课无聊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往往觉得历史事件是很空洞的,不知道这些历史事件在何时何地发生。当然这种情况是由于学生的常识、当前的教育体制等等多种因素所造成的,并非历史课一科在短时间内所能扭转的。我觉得有重点的结合政治、地理等相关学科是必要的,同时这也可以让自己的课堂有趣起来。
我在课堂中发现学生往往觉得自己的各科教师互不往来。如果历史老师在课堂上引用了另外一科的相关知识,他们马上就会兴趣倍增并且刨根问底。遇到这种情况,我一般不会以“请另外咨询××老师”作为搪塞,而是就势引入相关领域并结合适合的历史事件加以分析。比如在《马克思主义的产生》这一课的学习当中,我就把哲学上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用来解释马克思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有关问题,事实证明收到较好的成效。利用多媒体手段结合地图来学习历史更是深受学生的欢迎。
在历史课堂中也可适当运用其他学科的有关术语,降低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难度。如租界、租借地、势力范围的关系就可引入数学中“子集”的含义。另外,我觉得政治中的价值规律、通货膨胀,尤其是哲学常识和政治学常识更是历史学习的必需材料。这样既增加了学科之间的渗透,也能改变“历史无用论”、“历史与现实无联系,与其他学科无联系”的错误倾向。

四、采用各种方法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历史史实

历史课所以让学生感到困难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历史史实的记忆问题。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际,太多的历史史实需要记忆。有意识的采用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记忆就成为活跃课堂的必要措施。
可以采用自编口诀的形式来帮助学生准确记忆。如《天津条约》开放的十处通商口岸,学生很难记住名称和位置,教师可用“天约(《天津条约》)开放十口岸,南(京)镇(江)汉口加九江,沿海营(口)烟(台)加上汕(头),岛上还有琼(州)、台(湾)、淡(水)。”这样就达到了两全其美的效果。
联想记忆法也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教材中有些知识点彼此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学生识记起来比较困难。比如教材中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巴黎公社革命的历史意义等,我就建议找出其中的关键词,并把这几个关键词联想成一个短小精悍的故事或笑话,有效地加强了记忆。
总之,让历史课堂不再是枯燥的说教,不再是历史教材的朗读和简单重复,不再是一部死记硬背的单调工作,是我们作为史学工作者的责任。要让历史课堂变得有趣起来,改变世人对历史极其庸俗的偏见,使广大中学生知史、懂史、乐史、学史,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崤之战中,秦国被晋国断了归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大大败仗,秦国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秦穆公不听蹇叔劝告,孤军深入、千里奔袭,士卒疲惫、轻敌妄动,另一方面也是与晋国统帅先轸的睿智果断,指挥有方有关。

公元前630年,晋国因为郑国亲近楚国背叛晋国,于是约定秦国一起攻打郑国,郑国无法阻挡两个强国对郑国的进攻,就派烛之武以厉害关系劝说秦国退兵,秦国听从烛之武的说辞,大军从郑国撤军,并留下两千人帮助郑国对付晋国,对于秦国的背盟行为,晋国虽然很气愤,但是因为秦国对晋国有恩,所以晋国也最终从郑国撤军。
公元前627年,郑文公和晋文公分别去世,之前留在郑国的三个将领认为郑国国君刚去世,人心未稳,晋国又新丧国君,不可能出兵干预,劝秦穆公趁此机会攻打郑国,他们在郑国做内应,秦穆公认为机会难得,于是不顾蹇叔的劝阻,派百里视、蹇术、蹇丙带兵千里奔袭攻打郑国。

秦国军队中途遇到一个机智的郑国商人弦高,他一面派人火速给郑国送信,一面冒充郑国的使者进入秦营犒军,声称郑国已经做好准备在等待秦军。秦国将领以为突袭郑国的消息已经泄露,突袭计划无法取得成功,所以临时改变决定,弃郑国内部两千多秦军将士于不顾,决定灭掉路过的小国滑国,然后带着掠夺来的胜利果实返回秦国,途径崤山的时候,遭遇晋军的伏击,秦军的将士全军覆没,三名主帅被晋军活捉,晋军无一伤亡,全胜而归,这是秦国历史上遭遇的最惨痛的一次失败。晋文公的夫人是秦穆公的女儿,她向晋襄公求情放回了秦国的三名将领,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崤之战。

崤之战之后,晋国占领了被秦国灭掉的滑国,秦军留在郑国的两千将士也被郑国驱逐,晋国的力量进一步加强,秦国遭遇了军事和政治上的双重失败。

崤山,位于河南省西部,灵宝县、陕县南部,向东延伸的余脉称为邙山。崤山是秦岭山脉东段的支脉,隔黄河与山西省的中条山相望,共同构成一段岩石峡谷,有著名的三门峡。

崤山或称三崤山、二崤山。《水经注》记载:"崤有盘崤、石崤、千崤之山,故名'三崤',又分东崤山、西崤山,故名'二崤'"。主峰为青岗峰,海拔1903米。崤山高山绝谷,峻坂迂回,形势险要,自古以险峻闻名,是陕西关中至河南中原的天然屏障。崤山又是黄河与其支流洛河的分水岭。登崤山北眺,黄河谷深流急,蔚为壮观。

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约谷深委。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崤函"之地,自春秋时代就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例如秦、晋崤之战。成语"鸡鸣狗盗"中的"鸡鸣"即源于函谷关。相传战国时期,孟尝君一行逃离秦国,到达关下正值半夜时分,当时秦法规定函谷关"日入则闭,鸡鸣始开"。随行食客有善口技者,仿鸡鸣,关内群鸡鸣和。关吏遂开启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出关。相传老子入关时,守关官员请教经学。老子连夜写下5000余字的《道德经》。秦汉时期,函谷关是关中、关外的界线。汉武帝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于是汉武帝"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置弘农县",使杨仆成为"关内人"。

崤山中有南、北二崤道,亦称南陵、北陵。南陵有夏后皋之墓,北陵有周文王避风雨台遗址。《括地志》记载:"文王所避风雨,即东崤山,在夏后皋墓北十里许。其山幽深可荫,有回溪阪,行者畏之。"崤山中还有太初宫、鸡鸣台、瞻紫楼等名胜古迹和风景点。

古代将崤山与函谷关并称为"崤函"之塞,是山峰险陡,深谷如函的形象表达。《读史方舆纪要》中记载:"自新安以西,历渑池、硖石、陕州、灵宝、阌乡而至于潼关,凡四百八十里。其北皆河流,翼岸巍峰插天,约谷深委。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崤函"之地,自春秋时代就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例如秦、晋崤之战。

应该在现在山西境内


请问历史上因为隐蔽突然。出敌不意而致胜的著名战役有哪些。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

崤之战,历史上第一场伏击战前后经过及结果
秦军慢腾腾地路过东周境地,一路未遇晋军,到达晋国的1崤函通道,这里的地形险恶,从地名就能看出来,秦军一路经过上天梯、堕马崖、绝命岩、落魂涧、鬼愁窟、断云峪,深入到崤函通道之中。崤函通道之中,随着晋军的一声鼓响,滚木、礌石、沙土、热油,伴随着火箭矢,密密麻麻从天而降。一时间烟雾迷天,火星四射,...

春秋时期著名战役崤之战的失败方是?
秦晋肴之战首见于《春秋左氏传》,乃是秦国与晋国之间所发生的一场大战。此战发生于公元前627年(鲁僖公33年、周襄王25年、郑穆公2年、秦穆公32年、晋襄公元年)。晋襄公以大夫姜戎的部队为班底,率军出征。并以大夫梁弘驾驶兵车,大夫莱驹当车右(侍卫);而稍早之前,主和派大臣大夫栾枝曾以先...

秦晋崤之战原文注音
秦晋崤之战,发生在公元前260年左右,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此战为秦国与晋国之间的一次战争,其战场位于今天的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县境内。崤山是此战的重要战略区域,因此被称为“崤之战”。此战始于晋国进攻咸阳城,秦国派遣将领白起率领大军前往崤山防御。晋军先是派遣韩康子率领一万兵马攻打崤山...

春秋战国时期轰动一时的崤之战介绍
春秋战国时期,群雄并起,战火不断,崤之战就是当时一场非常轰动的战役,这一场战役之中秦军被晋国埋伏,全军覆没,也让秦晋之间从原先良好的关系变成了日后的世仇,因为这一场战役发生在崤山,所以也被称为是崤之战。秦晋崤之战 在当时,西方的秦国已经比较强大,想要东进参与到中原的争霸之中,为了...

秦晋崤之战是什么意思?
秦晋崤之战,是中国春秋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之一。它发生在公元前293年,是秦国与晋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的背景是,晋国为了扩张领域,向西南发起进攻,但遭到了秦国的强烈反击。秦晋崤之战的意义在于,它标志着秦国在中原地区的崛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支强大的国家,为其后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历史上著名的崤之战,发生在何处?
"崤函"之地,自春秋时代就发生过多次重大战役,例如秦、晋崤之战。成语"鸡鸣狗盗"中的"鸡鸣"即源于函谷关。相传战国时期,孟尝君一行逃离秦国,到达关下正值半夜时分,当时秦法规定函谷关"日入则闭,鸡鸣始开"。随行食客有善口技者,仿鸡鸣,关内群鸡鸣和。关吏遂开启关门,孟尝君一行得以出关。相传...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
春秋时期有着以少胜多的著名三大战役,分别是齐鲁长勺之战(前684年) 、晋楚城濮之战(前634年) 和秦晋崤之战 (前633年),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春秋时期著名三大战役之齐鲁长勺之战: 周庄王十三年(公元前684),鲁军迎战齐军于长勺(今山东曲阜北,一说今莱芜东北...

秦军崤之战中惨败的原因与历史教训
弦高的两个举动给秦军以震慑,并直接导致秦军统帅放弃攻打郑国,为秦军在肴之战中惨败埋下伏笔。弦高用四张熟牛皮和十二头牛犒劳秦师,犒师时说的一番话,谦恭有礼,实际上是在警告秦军不要轻举妄动;表面上是说为秦军提供粮草,做好保卫工作,实际上是告诉他们郑国已经做好了应战的充分准备。弦高的...

秦晋崤之战全文翻译
《秦晋崤之战》翻译: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不是我所听说过的。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恐怕不可以吧?(...

歙县17629404877: 历史上黄河流域都发生过哪些战争 -
牢界养血:[答案] 牧野古战场:在今河南省卫辉市北,商朝时是都城朝歌的近郊.商朝末年,周武王讨伐殷纣王时曾在这里誓师,一举攻入朝歌,迫使纣王自尽,结束了商朝600年的历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 崤山古战场: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春秋争霸时期...

歙县17629404877: 历史上的淆(xiao)之战是哪国对哪国的?详细介绍下 -
牢界养血: 你说的是不是崤之战?崤之战 周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627 年),在晋秦争霸战争中,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陕县东)隘道全歼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 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二十五年,郑文公及晋文公...

歙县17629404877: 《秦晋肴之战》的发生背景 -
牢界养血: 《秦晋崤之战》故事发生的背景是:公元前628年,晋文公重耳去世,晋襄公继位,郑国作为晋国的邻国,一向对晋国马首是瞻,贪婪的秦穆公不听大臣蹇叔的劝谏,意图趁晋国新国丧之期偷袭消灭郑国,一举扩大秦国版图和增加自己的影响力,晋国不愿意看到相邻的秦国灭郑,对己形成包围之势,于是就在崤设伏歼灭侵郑的秦军,这就是著名的秦晋崤之战.这就是整个故事的背景,多读些历史书籍就会知道的.

歙县17629404877: 先轸是春秋第一名将晋国不败战神在军事历史中很高先轸的死法足以秒杀?
牢界养血: 先轸是春秋时期晋国名将,曾辅佐晋文公、晋襄公两位霸主,屡出奇策,并以中军主将的身份指挥城濮之战、崤之战,打败强大的楚国和秦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同时...

歙县17629404877: 介绍一下春秋时代的历史 -
牢界养血: 春秋,指前770年-前476年,是属于东周的一个时期.春秋时代周王的势力减弱,诸侯群雄纷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 自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

歙县17629404877: 左传 里的很很很著名的战役有? -
牢界养血: 左传》中所记载的战争有大小数百次之多,这相对于236年的短暂历史来说简直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几乎年年打仗,强国攻打弱国,弱国间也相互攻击以谋求强国地位,实在没仗打的就会起内乱,...

歙县17629404877: 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长勺之战是怎么样的?我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长勺
牢界养血: 长勺之战发生于周庄王十三年、齐桓公二年、鲁庄公十年,即前684年.齐鲁两个诸侯国交战于长勺,最后以齐国的失败、鲁国的胜利而告终.前684年,齐桓公派兵攻鲁.当时齐强鲁弱,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相遇.鲁军按兵不动,齐军三次击鼓发动进攻,均未奏效,士气低落.鲁军一鼓作气,打败齐军.后乘胜追击,直逼齐国国都,获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

歙县17629404877: 人教初一上册历史著名战役 -
牢界养血: 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相传神农氏为帝王时,各氏族、部落互相掠夺,为害百姓,其中蚩尤最为暴虐,...

歙县17629404877: 淝水之战是怎样的一次战役?
牢界养血: 淝水之战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发生在公元383年(东晋太元八年)8月至12月.这场战争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