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作者&投稿:长兴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答案:大乘了义经,涅槃经说:“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要破无始无明
  必定要用一念无明,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用谁去破?一念无明一起,就分为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不能断的,断了又起,起了又断,经云:众生生死轮
  转,由六根中来,若免生死,还是要用六根,若用六根中无论那一根来破无
  明,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
  我们一念无明、六根通通要变为佛性,如经云:五阴(色受想行识),六
  入(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加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加眼识耳识鼻
  识舌识身识意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经又说: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四大
  即见闻觉知),六根遍满法界,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光体无二。由此看来,方知一念无明、六根不能断的,要他打破无始无明
  (即经中所说幽闲法尘、无分别性,是空空洞洞无知无觉,我们的佛性被
  它遮藏,若不打破,始终不能见佛性)。祖师云:如若一念不起,湛然不
  动,清清净净的境界,乃无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百尺竿
  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六祖说是无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无觉,
  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的,要打
  破必定要用一念无明的六根随便那一根打破,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见
  闻觉知、一念无明、六根、六尘,即变为佛性,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
  修大乘法门必定要用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本来
  面目在那里、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话头之念,就是一念无明六根的一根,
  囫的一声,豁然贯通,亲见主人翁,就是无始无明一破,看见佛性。大乘
  六度修禅那,禅那即静虑,起一清净思想,向清清净净的那点,静虑我们的
  佛性,因缘时至,囫的一声,豁然贯通,看见佛性;静虑即一念无明六根中
  的一根,清清净净即是无始无明,囫的一声,即是无始无明破也,就是用一
  念无明破无始无明的道理。

如果对佛学有兴趣看这个你会有大发现,这才是佛教终极秘密!
1.释迦摩尼佛成佛以后,首先直接的给众生开示了“次第一心三藏”,即《华严经》,准备讲明“次第一心三藏”的当下开示“一心三藏”就可以圆满。但是发现事与愿违,许多人不能接受。他们有的执着苦修苦证,有的执着自然外道,有的执着求神通术。。。当时印度就有96种外道。无奈之下佛只有一步步引导,不与这些外道打成一片就意味着没有人会听佛的开示。2.为了破这些外道,佛讲了《阿含经》,十二因缘法等进行接引,用因缘法来破自然外道法等,欲使小乘人得到他们的“果位”。这个果位即小乘人的阿罗汉,辟支佛。属于不了义二乘人的果位。所谓不了义是指这个所证是有漏的菩提。3.佛又针对众生不同的喜好执着,比如有的人喜欢执相修行,有的人喜欢执空修行等,都为他们讲各自的经典进行进一步的引导:藏教菩萨 → 他们的发心很大,执着在事相上来行持,也就是说他们是执相修行,行有为法,比如念佛念咒,拜佛拜忏,只懂得拜有形相的佛,不懂得拜法界佛,天天有为的去行善,这叫有为法,有为法是生灭法,不能成佛。因为佛法不讲善只讲真。但是他们会得到很大的人天福报!但是因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功德是必须明心见性开悟)我们修行人学佛目的不是为了得福报,那叫三世冤,第一世受苦,第二世享用自己的福报所得,第三世往下落至三恶道等,因此是白修一场不出轮回。 佛为了接引有缘众生先入佛门再说,总比闻不到法强,因此为这部分执相才愿意修行的众生开示了《无量寿经》《地藏经》等,这是藏教菩萨所修经典。所以我们可以与古代的梁武帝比较一下,梁武帝建了四百八十座庙,度了十几万人出家,到最后还不得好死,达摩祖师直接告他说:“你没有功德”。通教菩萨 → 这了接引藏教菩萨放弃有为修行更上一个层次,也为了把喜欢执空修行的人接引进佛门,佛用《金刚经》《六百部般若》来破执相修行的有为法,《金刚经》就是把有为法判为邪法,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讲《金刚经》就是来接换《无量寿经》《地藏经》的。《金刚经》讲得很清楚,“若人以色见我 以音声求我 ”是人怎么了? 行邪法不能见如来。这是佛讲的,所以我们念佛,拜佛,供养舍利,建寺庙有什么用啊?!这些与成佛与你明心见性没有关系,这些是修行而不是修心。所谓那些念佛 拜佛 供养舍利,只能做为佛法形式上的有缘辅助接引众生的工具而已,不是成佛的方法,与成佛无关。想成佛要明理,深入经藏开了智慧才行。所以当今多少人在盲修瞎练一看便知,而且往往大家都去做的事就觉得是对的也跟风去做,不会理智的用智慧去分析,从而占用自己大量的学法时间去跑佛事啊等,还觉得这是自己往生的资粮,这不是与佛做交易吗?用世间人的想法与佛再做交换吗?佛啊你看我今天放生放了多少了,念了几千声佛号啊,还念经咒多少遍啊,我一定能往生了,是不是佛啊?就是这种心理啊。因此造成“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而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这个通教就是指禅宗的修行,执空修行,破一切相归空相,连佛的三十二相他都判为无明相,这叫禅宗的无为法。他执在空相里不出来了,他却不知道空是对有而讲的,空本身也是一种相,是空相。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非有相,非空相,但他能现有相,现空相,随缘自在变现。真心本来面目是非有为,非无为,非不有为,非不无为. 禅宗所认为的这个“无为法”,通过禅定的功夫来修成的,是不是以有为之心 修无为之法?!所以仍然判为是有为法,以有为之心修无为之法,仍然是邪法。《楞严经》第六卷中文殊菩萨就把月光童子还有孙陀罗难陀一些人修的禅宗判为不能成就。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在《最上乘论》中讲:修此法门“恒沙莫一,亿劫希成”,就是讲修行这个法门能成就的人是恒河沙数的人中难有一个人有这样的根基,这个银河系可能还没有恒河沙数的修行人,即使有这么一个人修行,他还是亿劫希成。可见是甚难成就的法门。别教菩萨 → 因此为了破掉众生在有相与空相两个相上的执着,接引众生继续探求真理,这个时候通过《华严经》,《圆觉经》开示众生从亦空亦有两个门而入,在禅宗见空性的基础上,从空出有,比藏教通教更加圆融。这里的破掉不是世间法里的破,世间法讲破是破掉不要了,佛法里的破是在相见性而不是破相见性。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破了,并不是要把它破除掉不要。《华严经》,《圆觉经》为代表经典,来接换《金刚经》。所以从开始讲“次第一心三藏”难以被人理解到绕了一大圈,众生撞到南墙又撞到北墙,路都行不通,这才发现原来真的不能执着于一部经,人的境界在提升,就如上台阶一样,需要一个认知过程。这样众生就容易放下情执心,不再抱有先入为主的老观念,解放思想,比较开明了。就像我们要过河,只能乘船,过了河,还要船吗?有的人就是不肯丢下船,扛着船继续行,以至于障碍了自己前行的进程。这时再看《华严经》,《圆觉经》那就比以前效果要好得多了,这才理解佛之前讲的那些经那些法门啊是针对当时自己的根机而讲,是应机施教。并不究竟。当时自己就那样的境界,不能接受更深的指导。圆教菩萨 → 到了法华涅盘时,佛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地对弟子们说:【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又讲【唯此一真实,余二则非真】(《请见法华经原文》):唯有这部经是真的,第二部就是假的。也就是认定这部《法华经》才是我佛所要讲的,前面那些经典是引导你们最终流入此《法华经》的,也就是说,《法华经》是前面藏教,通教,别教里任何一部经的接换经,这是方便说,究竟说为:《法华经》为十法界任何一个国土中佛讲的无量经中任何一部的最终接换经。此经破前的小乘因缘经及不了义大乘经。其实佛在成佛后当下就可以讲此《法华经》的,《法华经》即前面所提到的“一心三藏”法理。佛就为了开示众生一心三藏法理,但是当时没有正法氛围,讲了人家也不接受反而会破法毁谤。因而佛讲了这么多经往“次第一心三藏”上引导,因“次第一心三藏”就是为了最后讲清“一心三藏”的辅助跳板!所以,如果你没有学过三藏十二部经能接受这个《法华经》的话,那就不必先前的一大圈子的弯路,可以直取佛法精髓“一心三藏”,直取家园,回归如来藏妙真如性。其实佛在之前41年的传法中,无时不在讲《法华经》只不过那时是旁敲侧击,暗示着讲,给弟子们心里留下一个痕迹。到了法华涅盘时,佛才全面的讲,正式的讲,直接的讲,真话真说,指出弟子们必须受持此《法华经》这样我才与授记成佛,这时佛已不问根性,只讲唯一佛乘。。《法华经》全名称为《大乘妙法莲华经》,佛最后七年就为了讲这部《法华经》。《无量义经》为《法华经》打前阵,《涅盘经》为《法华经》收尾。《楞严经》原名《妙法莲华王》,与《法华经》是同一部经,《法华经》是总讲,正面直接讲,《楞严经》是细讲,是从正反两面讲,把《法华经》要讲的道理全面展开着讲。主经就是《法华经》《楞严经》两部大经。圆教佛法是从非空非有而入,遇有说空,遇空说有,非空非有当下即空即有。圆融圆满圆通十法界万法为当人当下一念当下随缘变现。此法不立修证,不立阶梯,无修无证,一步登天,印光祖师遗训说为:“法华奥典,妙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等觉菩萨就是像观音菩萨那样的大菩萨的果位!

答案:大乘了义经,涅槃经说:“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要破无始无明 必定要用一念无明,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用谁去破?一念无明一起,就分为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不能断的,断了又起,起了又断,经云:众生生死轮 转,由六根中来,若免生死,还是要用六根,若用六根中无论那一根来破无 明,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 我们一念无明、六根通通要变为佛性,如经云:五阴(色受想行识),六 入(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加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加眼识耳识鼻 识舌识身识意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经又说: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四大 即见闻觉知),六根遍满法界,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光体无二。由此看来,方知一念无明、六根不能断的,要他打破无始无明 (即经中所说幽闲法尘、无分别性,是空空洞洞无知无觉,我们的佛性被 它遮藏,若不打破,始终不能见佛性)。祖师云:如若一念不起,湛然不 动,清清净净的境界,乃无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百尺竿 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六祖说是无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无觉, 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的,要打 破必定要用一念无明的六根随便那一根打破,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见 闻觉知、一念无明、六根、六尘,即变为佛性,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 修大乘法门必定要用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本来 面目在那里、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话头之念,就是一念无明六根的一根, 囫的一声,豁然贯通,亲见主人翁,就是无始无明一破,看见佛性。大乘 六度修禅那,禅那即静虑,起一清净思想,向清清净净的那点,静虑我们的 佛性,因缘时至,囫的一声,豁然贯通,看见佛性;静虑即一念无明六根中 的一根,清清净净即是无始无明,囫的一声,即是无始无明破也,就是用一 念无明破无始无明的道理。

大乘了义经,涅槃经说:“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要破无始无明 必定要用一念无明,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用谁去破?一念无明一起,就分为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不能断的,断了又起,起了又断,经云:众生生死轮 转,由六根中来,若免生死,还是要用六根,若用六根中无论那一根来破无 明,譬如钻火,两木相因,火出木尽,灰飞烟灭,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 我们一念无明、六根通通要变为佛性,如经云:五阴(色受想行识),六 入(眼耳鼻舌身意),十二处(加色声香味触法),十八界(加眼识耳识鼻 识舌识身识意识),本如来藏妙真如性。经又说:当知四大遍满法界(四大 即见闻觉知),六根遍满法界,如百千灯光照一室,其光遍满,无坏无杂, 光体无二。由此看来,方知一念无明、六根不能断的,要他打破无始无明 (即经中所说幽闲法尘、无分别性,是空空洞洞无知无觉,我们的佛性被 它遮藏,若不打破,始终不能见佛性)。祖师云:如若一念不起,湛然不 动,清清净净的境界,乃无始无明,是湛湛黑暗深坑,实可怖畏,是百尺竿 头,是无明窠臼,是黑漆桶底,六祖说是无记忆空,这个境界是无知无觉, 我们的佛性被他遮藏在里面,必定要把他打破,佛性才能发现出来的,要打 破必定要用一念无明的六根随便那一根打破,无始无明一破,见了佛性,见 闻觉知、一念无明、六根、六尘,即变为佛性,能转万物,不被万物所转。 修大乘法门必定要用一念无明打破无始无明,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本来 面目在那里、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参话头之念,就是一念无明六根的一根, 囫的一声,豁然贯通,亲见主人翁,就是无始无明一破,看见佛性。大乘 六度修禅那,禅那即静虑,起一清净思想,向清清净净的那点,静虑我们的 佛性,因缘时至,囫的一声,豁然贯通,看见佛性;静虑即一念无明六根中 的一根,清清净净即是无始无明,囫的一声,即是无始无明破也,就是用一 念无明破无始无明的道理。


用一念无明破无始无明,出于何种经典?哪些祖师的开示?
答案:大乘了义经,涅槃经说:“婆伽婆,婆伽名破,婆名无明。”要破无始无明 必定要用一念无明,若将一念无明断了,用谁去破?一念无明一起,就分为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是不能断的,断了又起,起了又断,经云:众生生死轮 转,由六根中来,若免生死,还是要用六根,若用六根中无论那...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分别是什么意思?
无始无明:没有开端、起始的“愚痴“。一念无明:因为欲念而产生的“愚痴“。

无始无明怎么破
成佛就要破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破了一念无明就断了烦恼障,就能解脱生死轮回,破了无始无明就断了所知障,就能入无住处涅槃。如何破无始无明?主要以智慧来破,初地菩萨第一次大乘见道,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转意识为妙观察智,这时才可破无始无明。也就是安住于见性境界中才可破无始无明,到了...

月溪法师说的用一念无明来破无始无明,破了即是佛。那无始无明要是破了...
凡夫能感受到一念无明(四种住地烦恼);但是不能感知无始无明。大乘见道(禅宗破本参开悟明心)之时,才能打破无始无明。所谓打破,不是断除。是指无始劫以来,意识心第一次与无始无明相应。悟后渐次进修,才能一分一分渐渐断除无始无明。小乘阿罗汉未能打破无始无明,也就是说,根本没有感知到无始无明...

佛教说的无明究竟是什么意思?怎么破除无明?
其他还有——欲爱、色爱、有爱住地三种住地烦恼,要到八地,才能断尽。故菩萨种性的佛子,不须断尽一念无明,便可直接破无始无明。断尽一念无明,舍报后就可以取涅盘,所以菩萨在断一念无明之前应先求明心见性,免得成为菩萨声闻,那就不容易成佛了。断尽一念无明是悟后起修的内容。

为什么会一念无明?
因为有天有明还有云。如果没有天空,则没有阴天晴天的概念。如果没有晴天,也不会有阴天相对。同样,为什么会有无明?因为有智慧生命的明觉性。有自性虚空,有地水火风空见识如来藏。明欲觉明,便生无明。就如同地球上为什么会有云?因为有水有热有地有风。自性虚空起无明也是如此。因为自性的功德...

无明详细释义
无明在十二缘起中为根本,与渴爱密切相关,有部和唯识宗对其有不同细分和解释。总的来说,无明是个复杂的概念,涵盖了一切烦恼的根源,从一念无明到无始无明,从断尽一念到明心见性,是修行者必须面对和克服的障碍。通过不断领悟和修行,才能逐步远离无明,迈向解脱的境地。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分别如何?
无明:佛教用语,指不明白的道理、不理解的世间真相,简单地说就是“愚痴“。无始无明:没有开端、起始的“愚痴“。一念无明:是因欲念而产生的“愚痴“。什么是无始无明又称为上烦恼。无始无明即是佛子不明法界实相,不知如来藏真如性相,不知如来藏种种功德体性。如是无始无明,只要佛子不起心去探究...

佛教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的问题
【问】:无始无明可破,与一念无明不可断的道理?【答】:无始无明譬如盗魁,一念无明譬如股匪,六根譬如贼匪所用的武器。欲为民除患,必须剿贼,但擒贼要擒王,所谓“歼厥渠魁,胁从罔治”,盗首巳除,股匪无主,则其受抚也必矣。若不擒魁首而擒附从,不特擒不胜擒,即一时股匪剿尽,而他...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无明只有两个: 无始无明与一念无明。而一念无明,事实上也是因为无始无明才有的,但是无始无明我们先不去说它,那是成佛才能究竟断除,凡夫乃至二乘阿罗汉也不会跟无始无明相应到,毕竟在修行路上,只要能把一念无明断除,就可以取证小乘解脱道的阿罗汉果,与生死轮回说掰掰。这个一念无明,是本来就有...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佛教中一念无明从何来 -
狄和金参: 《圆觉经》上说:证得佛果,破除最后一品无明烦恼时,就会知道,无明本无所谓“来”与“去”,因为它是没有实体可得的,就如同人生了眼病,看到光点,并不是现实世界中真有光点,是人在病中看到的幻像,眼病好了就消失了,再寻觅依旧了不可得.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佛教的小乘、中乘、大乘、上乘怎么区分? -
狄和金参: 佛教有四乘:小乘、中乘、大乘、最上乘,这个最上乘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样讲的.法华经以羊车喻小乘,鹿车喻中乘,牛车喻大乘,大白牛车喻一佛乘. 小乘,亦名声闻乘,谓闻佛之声教,悟四谛之理,断见思之惑,而人於涅盘者也....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破一品无名, 证一分法身是什么意思?出自哪里? -
狄和金参: 破一品无名,证一分法身,是一个佛教术语.这个说法出自《华严经》.这是《华严经》中用来形容初住菩萨的语句,用来表示在这个阶段,他已经开始破除了无明,证悟了自己的法身.这个法身指的是诸法实相,也就是一切事物的真实本质.一分法身指的是初住菩萨所证悟到的诸法实相的一部分,是他的法身的一个方面.这个说法也可以被理解为初住菩萨已经超越了一般的凡夫境界,进入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层次.他已经开始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并且通过这种了解,逐渐破除了无明和迷惑,从而证悟了自己的法身.总的来说,这个说法是用来形容初住菩萨的修行境界的,表示他已经进入了一种更高的精神层次,开始了解事物的真实本质,并且逐渐破除了无明和迷惑.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何为“无明”. -
狄和金参: 什么是无明?无明是佛学的名词.在小乘佛法里,无明是十二因缘的起首,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我们的思想情绪都是无明,生从哪里来?死向何处去?...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缘觉十二因缘的无明是什么 -
狄和金参: 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个部分:一念无明,无始无明. 1 ,一念无明包括四种:“见、欲、色、有”四种住地烦恼. 见一处住地:...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佛法中说的无明是什么意思? -
狄和金参: 用最简单的话来讲,无明就是你被世间的表象所迷惑产生出来的错误思维,下面是比较专业的说法,请细读.无明是指不知意识心之虚幻,执为实不坏我,故令阿赖耶识起行支,依于末那之执我而执名色,遂至轮转生死.大乘佛法把无明分成两...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哪些佛经里解释了如何从一念无明演化出了娑婆世界的六道轮回的境况? -
狄和金参: 阿弥陀佛!师兄,这个问题没有比楞严经讲述得更清楚的了!清晰明了,细致入微!整部楞严经可以说是一部修行宝典,从破妄识无处,显现真心,到如何舍识用根,修菩提行,以及修行路上的种种障碍与陷阱,如何对治等等,讲究得极为详细.建议师兄好好研读一下楞严经,相信会有很大的收获.另外,楼下师兄所说的圆觉经,也是一部难得的宝典,尽管不如楞严经全面详尽,但其深妙义理,表述甚透.亦有关于修行方面的许多启示,各位师兄应该多多读诵!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菩萨也没有断除无明吗? -
狄和金参: 楼主 您好!无明有两种、第一种是一念无明、第二种是无始无明、一般众生乃至阿罗汉都还没有跟无始无明相应、除非回小向大行菩萨道、菩萨道的话、不用先断除一念无明、一般只先断除一念无明的见一处住地无明--我见--见惑、然后开始...

图木自治县市15676185835: 无始无明是什么意思? -
狄和金参: 一、无始无明是凡夫愚人(凡夫与阿罗汉等)不能相应的烦恼.当然是开悟破初参以后才会相应. 二、无始无明由前经文所举可知即是所知障,而一念无明则是阿罗汉与辟支佛所断的四住地无明,也是障碍凡夫众生出离生死的无明.而无始无明则是障碍成佛而不障碍出离生死. 三、凡夫只能与一念无明相应,藉由解脱法的学习渐渐断除此无明,而要断除一念无明,其实就是断除我见与我执--见一处住地无明(我见)与欲界爱无明、色界爱无明、无色界爱无明(此三者即我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