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这个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作者&投稿:诸葛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什么是诗,什么是词,什么是诗词~

孔子认为,诗具有兴、观、群、怨四种作用。陆机则认为:“诗缘情而绮靡”。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

是的,都是以诗歌的表现形式。
诗歌体与词曲体文学特征的不同表现在这样五个方面:
1、和音乐的关系的差异
诗体和词体的文学特征有着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们就以格律诗和词的对比来说明诗体和词体文学特征的差异。首先,诗词和音乐的关系是不同的。中国古典诗歌从一开始就与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并且在与音乐分离之后,走向了自己的成熟和繁荣。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体文学的最基本特征,即使在南宋词不再完全入乐歌唱,而成为一种新的韵律诗歌后,它仍是要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音乐的烙印依然是不可抹煞的。
2、外部形式的差异
外部形式的差异表现在句式、句法、韵律、对仗等方面。
首先从句式上看,格律诗句式整齐划一,古诗长短随意;词的句式则参差不齐,但是词的唱段不齐也是由格律规定的;其次,诗词的句法也有很大不同,格律诗句法相对固定,二三、二二三节奏;词的句法却灵活多样,一字逗念去去千里烟波;再次,诗词的押韵规则也不一样,格律诗只用平声韵,一韵到底,隔句压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平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最后,诗词的对仗规定也很不相同,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如鼎足对,可对可不对。《眼儿媚》
3、题材内容的差异
诗词的题材内容也有很大差异。诗在题材上比较偏重政治主题,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浮沉等为主要内容,抒发的主要是社会性的群体所共有的情感;而词在题材内容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以描写男欢女爱、相思离别为主,抒发的大多是作者个人的自我情感。
4、语言特色的差异
诗是一种典型的语言艺术,而词却是一种典型的精美语言艺术。缪越先生曾经形象地把诗词语言特色比喻为士大夫延客和名姝淑女的雅集园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词因为题材多关乎女性,故而词的语言也带有女性化的色彩,更加轻灵细巧、纤柔香艳。
5、风格的差异
诗词风格上的差异被精练地概括为诗庄词媚(清李东琪语),即使题材内容相同的作品,所呈现出的风格也大相径庭;而同一位作家的诗词作品也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这与诗词题材内容和语言特色的不同有很大关系。

举例说明法。

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 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


清明为什么插柳枝
2、清明之时,柳枝刚刚发芽,正是生命力最强的时候。只要插在泥土之中,成活的概率极大,所以有"无心插柳柳成荫"、"年年插柳、处处成荫"的说法。柳树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树种,可以说是全身都有用,此外,柳树根系发达,栽植在河流旁边还有利于保持水土。所以很多朝代都提倡栽植柳树,插柳戴柳也是容易被人...

清明节的习俗---作文500字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清明节的习俗是怎样的?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那么你知道清明节都有哪些习俗呢?

清明节的起源与什么节气有关?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经历史的发展演变,清明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的名称与此时...

清明节是为了纪念谁由来与传说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清明节的小常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插柳之恩是指什么?
插柳开始植树的意思,代表启蒙。插柳之恩,代表启蒙老师的恩情。插柳之恩,出自“无心插柳柳成荫”,又有”前人插柳,后人成荫”之意,用在这里,比喻老师的栽培之恩又不图回报。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老师对我的栽培之恩(随然不图回报),我怎么能够忘记。

清明节的来历和习俗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古代的传统文化手抄报资料都有哪些?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王安石的诗元日这些习俗的来历
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度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疫,求得长寿。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赏析 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

临夏市17341707439: 垂柳为什么是依恋的象征? -
漆阳调经:[答案] 垂柳寓意:依恋.《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

临夏市17341707439: 中国古代有什么关于柳的习俗 -
漆阳调经: 清明戴柳插柳的习俗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

临夏市17341707439: 古人“折柳送别”的习俗起源于什么时候 -
漆阳调经: 折柳送别的文化渊源应该是来自于春秋时期的《诗经》里的《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但其行为习俗应起源于汉代民间,汉之前杨柳入诗虽有别情离绪的意象,却未有折柳送别的记载.六朝无名氏所撰的《三辅...

临夏市17341707439: 清明忌讳什么 -
漆阳调经: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

临夏市17341707439: 为什么要过清明节呢? -
漆阳调经: 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

临夏市17341707439: 农谚“清明不插柳,红颜变皓首.”从何而来?有什么故事在里面吗?还是仅仅只是表达清明插柳这一风俗的重要? -
漆阳调经: 清明不插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皓首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

临夏市17341707439: 清明习俗传说之类的作文,600字以上! -
漆阳调经: 【清明节习俗】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

临夏市17341707439: 清明在门上挂杨柳枝是什么缘故 -
漆阳调经: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

临夏市17341707439: 中国古代有什么关于柳的习俗 -
漆阳调经: 清明戴柳插柳的习俗插柳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