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在攻占成都时,为啥要割去成都百姓的鼻子和耳朵?

作者&投稿:羽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彝族南诏国在攻占成都时,为何要割去八万成都老百姓的鼻子和耳朵?~

在我国古代,割下犯人的鼻子是一种惩戒的刑罚,在战场上杀死对手割下耳朵,是为了计数请功。南诏这么做,是对唐朝百姓的莫大侮辱,也是对唐朝政府的藐视,但还有一种文化差异,南诏人风俗是人死三天后火化,骨灰直接埋入土里。但火化前要割下死者的耳朵,然后放进金、银等金属制作的瓶子里,收藏起来,祭祀时才拿出来。他们把割下的耳朵当成祖先,是一种耳朵崇拜的传统。南诏人割下被征服老百姓的耳朵,就等于让对方死后也无法得到后人的祭典,相当于恶毒的诅咒。

一、南诏的历史
早在唐初,云南地区分布着数个“乌蛮”人的部落,其中便以南诏最大。唐为了制衡吐蕃便对南诏进行了扶持,而南诏也在唐朝的扶持下,成功发展成为控制整个云南地区的存在。不过随着吐蕃的衰落,强大的南诏成了西南地区唯一的强国,对于曾经扶持自己的唐朝,此时的南诏国也不在放在眼里。就这样南诏与唐朝进行了几十年的战争。

二、南诏和唐的关系
大唐大和三年,南诏国单方面撕毁与盟约,发兵进攻四川。因为当地的唐军无力抵挡南诏军队,被南诏攻下多座城市,并成功攻入成都,掠走等数万人,这里面包含无数的少男少女与无数的能工巧匠。不过此时的南诏还不敢与唐朝直接撕破脸,继续向唐朝进贡假意臣服,以达到麻痹唐朝中央的目的;另一面却不断向四川发动进攻。
公元860年,唐宣宗驾崩,唐朝越来越衰弱,南诏宣布解除与唐朝的藩属关系,南诏国王自封皇帝,同时改国号“大礼”,发兵攻唐。
咸通十年,大礼皇帝(南诏国王酋龙)亲率大军渡过大渡河,攻陷川南,并在次年包围成都,遭到唐军顽强的抵抗,不过最终成都外城还是被南诏所破。面对唐军的援军逼近,南诏不得不退兵。面对无法带走的俘虏,南诏选择将他们全部割去耳朵、鼻子,以示夺走这个人的灵魂,放回去的只是人的躯体。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当时十分之八的人被割掉了鼻子耳朵。

南诏除了侵犯四川外,还对唐朝统治下的安南都护府、播州、邕管等发动进攻。一直到唐懿宗后期及唐僖宗时,在名将高骈等人统率下,才得以在安南、四川大败南诏,失地得以收复。
三、南诏反唐的影响长期战争对唐朝与南诏的国力都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唐朝在西南大量设立戍兵,引发了庞勋起义直接埋下了灭亡的种子,正所谓“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南诏国的穷兵黩武,也导致了国库空虚,国内矛盾爆发,在902年被权臣郑买嗣所灭。

古代打仗,为了统计士兵的战功,一般会取敌人身上的东西为凭证,比如商鞅规定以敌人的首级为凭证。用敌人的首级作为凭证,虽然不容易造假,但是重量太大,不易于携带与保存,因此有了变通之法,取敌人的耳朵、鼻子、手脚作为凭证亦可。耳朵、鼻子、手脚作为凭证,伤人而不杀人,不仅可以作为军功的凭证,还可以侮辱敌人,消耗敌人的钱粮,进而在精神与物质两个层同时消耗敌国实力。


南诏国是唐朝一手扶持起来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本意是扶持南诏打击吐蕃以及安南。在唐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开元元年(713年),唐玄宗封南诏皮逻阁为台登郡王;公元794年,异牟寻被唐朝封为南诏王,自此世称南诏国。南诏国领土约75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一百余万,主要民族是哀牢族,官方语言为哀牢语、汉语。哀牢族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可能是以濮、越为主体的多民族共同体,后来演化为近十数种民族。


公元750年,大唐云南太守张虔陀强行索取南诏王阁逻凤的随行妇女,阁逻凤一怒之下起兵反唐,诛杀了云南太守张虔陀。公元751年,大唐大将军鲜于仲通率兵八万攻伐南诏国,损兵六万而归。公元752年,吐蕃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赞普之弟),南诏和吐蕃结成同盟,共抗大唐。公元754年,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进击南诏,进至南诏首都太和城,唐军全军覆没。两次伐南诏,唐军损失惨重,南诏也国力大损,吐蕃成为最大赢家。


公元779年,唐朝大将李晟等大破南诏、吐蕃联军,南诏军队损失十万以上,南诏国力大损,吐蕃趁机将南诏纳为臣属之国。同年南诏王异牟寻向唐朝请和,唐德宗许之,南诏再次成为唐朝藩属国。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南诏趁机攻掠西川。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也就是此战,南诏军队将成都数万百姓割鼻去耳,以示侮辱。
公元875年,唐将高骈率五千人渡江,到达南定,大破南诏军,用缴获南诏军的物资来补给军队。高骈率军纵横南诏,多次击溃南诏军队,斩获不计其数,南诏国力大损,几于亡国。公元902年,郑买嗣暗杀了南诏王舜化贞并将南诏王族八百余人全部杀掉,灭南诏,改国号大长和。公元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享国290年,朱温改国号梁,史称后梁。

攻打成都的是南诏人,不是彝族!

翻看新唐书,这个记录300年盛唐王朝的史书有很多故事,不管是隋唐易代之时逐鹿中原,还是贞观时代横扫天下,抑或是武后时期李代桃僵,还是安史之乱的国破山河在都非常精彩。




618年,镇守太原的李渊起兵占领长安,随后称帝建立唐朝,接下来就进入气象万千的大唐盛世,强大的时候打遍天下无敌手,东南西北打了一转圈都没有人能够抵挡,孱弱的时候长安六次沦陷,契丹人、吐蕃人、南诏人等都曾经吃过唐朝的亏,也让唐朝吃过亏。但是都奇迹般地转危为安,大唐国祚不断。


隋末唐初的时候,云南缅甸一代有6个互不统属又文化相似的部落,号称六诏,分别是: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




其中蒙舍诏在诸诏之南,被称为“南诏”。因为实力相对弱,所以唐朝一建立,就立即投靠唐朝,投桃报李,唐朝开始不断的支持南诏,使得他超越其他的五个部落。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头领通过诡计兼并其他五诏,随后被唐朝册封为南诏王,成为天朝制度下的藩属国。




前期,唐朝国力非常强大,唐朝皇帝也能公平地对待这个小藩国,但是自从安史之乱的罪魁祸首之一的杨国忠开始,为了显威风,屡次压榨南诏,导致南诏起兵反抗,自此,南诏和唐朝就时战时和,总是乘着唐朝混乱就出来找事情,被揍回老家就安分一段时间。一直到902年被郑买嗣灭亡。




在南诏北犯的时候,攻打最远的地方是安南交趾城和成都。


太和三年,“蛮俘华民,必劓耳鼻已,纵之,既而居人刻木为耳鼻者什八。”——新唐书。 太和四年,唐朝李德裕前来镇守,南诏不敢犯境,蜀地遂安。惧怕唐朝报复,于是明年,南诏上表请罪。比年使者来朝,开成、会昌间再至。,当时皇帝唐文宗因为力不从心同意了南诏的请和,互相再次结盟。




对于这次战争,资治通鉴的记载是:

元颖以旧相,文雅自高,不晓军事,专务蓄积,减削士卒衣粮。西南戍边之卒,衣食不足,皆入蛮境钞盗以自给,蛮人反以衣食资之。由是蜀中虚实动静,蛮皆知之。南诏自嵯颠谋大举入寇,边州屡以告,元颖不之信。嵯颠兵至,边城一无备御。蛮以蜀卒为乡导,袭陷巂、戎二州……南诏寇东川,入梓州西郭。郭钊兵寡弱不能战,以书责嵯颠。嵯颠复书曰:“杜元颖侵扰我,故兴兵报之耳。”与钊修好而退。蛮留成都西郭十日



他们攻打到成都外城,才把手,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南诏人俘虏了很多唐朝军民,对于这一些俘虏,他们都是割下耳朵鼻子带走。哪一些被割掉耳朵鼻子的人只好用木鼻子来代替。


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以斩首级来计算的,很少有割鼻子、耳朵的事,南诏却以耳朵鼻子为目标,显然是一个特殊的风俗。




这是什么风俗?在《蛮书》中有了类似的记载:

蒙舍蛮不墓葬。凡死后三日焚尸,其余灰烬,掩以土壤,唯收耳。南诏家则贮以金瓶,又重以银为函盛之,深藏别室,四时将出祭之。其余家或铜瓶铁瓶盛耳藏之也。


南诏人在亲人死后,把耳朵割下来以瓶子收藏,这个可能是原始风俗,是祭奠先民的一种方式,他们把耳朵当作通神的东西,四时祭祀,所以也把这一些战俘的耳朵割下来带走,或许是认为可以给他们足够的力量吧。


至于鼻子,则是可能是原始对待战俘的形式,回去记功祭祀。





隋末唐初,在洱海地区有六个小国,分别被六个国王统领,被称为六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由于这里距离吐蕃比较近,所以受到了吐蕃的影响和压力,好几个小国立场非常不坚定,时不时就背弃大唐,从背后捅一刀子。

为了制衡此时崛起的吐蕃,稳定西南局势,唐朝对老实巴交的南召进行了扶持。

南诏国立国于738年,当时正是大唐盛世的最顶峰开元年间。唐玄宗赐名蒙舍诏首领皮逻阁为“蒙归义”,并封为云南王。有了唐朝的支持,皮逻阁一路势如破竹,吞并了另外几家,南召也成为了大唐的一个藩属。

这个南诏国,就是以彝族为主体的奴隶制政权。

表面上看,这个南诏国是大唐的附庸,但双方的关系其实并不好,时打时和。尤其是大唐走向了衰落,而吐蕃竟然崛起了。所以南召有时候会投靠吐蕃,与大唐对抗,有时候也会与大唐重归旧好,联盟对抗吐蕃。

由于大唐麻烦不小,顾不上这里,再加上西南地区特有的地理环境,使得南召经常趁机袭扰,而唐军数次军事行动都以失败告终。

这就更增加了南召的野心,公元829年,南诏军突袭唐朝,攻陷成都西城大肆掠夺工匠百姓数万人、金银财宝无算。

到了859年,南召世隆继位后,在稳定国内局势后,自建国号,与大唐彻底决裂。并开始了他“两陷安南,四犯四川,一入黔中”的大规模军事行动。

那么问题来了,南诏在攻占成都时,为啥要割去成都百姓的鼻子和耳朵?

首先,割耳是代表战功。我们说,南召虽然一度实力不容小觑,但客观地说,还属于奴隶政权,本身奴隶制身上就有一种野蛮和残酷的因子存在。

同时为了便于统计,从而确定自己的军功,毕竟在他们眼里,俘虏回去那就是奴隶,过着的肯定是狗都不如的生活。

其次,为了报复。这个报复从何说起呢?大唐时期,越南北部还属于中国,归安南都护府管辖。在南召威胁安南的情况下,大唐派出名将高骈任安南都护。

公元866年,高骈收复交趾,全歼南诏军,但他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将南诏军主帅段酋迁及其部下三万多人斩首,右耳割下送至长安报功。

这让南召是不能接受的,上下是非常气愤。

在公元869年世隆亲率大军突袭西川,攻破多个城池并再度攻到成都城下。虽然并没有拿下成都,但是他竟然将俘虏的军民割掉耳鼻,以示报复。

当然了,在当时来说,南召数次入侵大唐,每次几乎都如入无人之境,大唐也根本没有能力保护边界地区。这也是狂妄的世隆表示征服之意。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面临的外患,基本都来自北方。但是,唐朝却是一个例外,在唐朝大部分时间里,给予唐朝最大边防压力的是青藏高原上的吐蕃政权。而到了唐朝晚期,主要的外患竟是来自今天的云南,甚至间接导致了唐朝灭亡。

这个晚唐的大患是南诏政权。早在唐朝初年,云南地区分布着"乌蛮"人的几个部落,其中以南诏部落最为强大。为了制衡此时崛起的吐蕃,唐朝对南诏进行了扶持,最终南诏发展成了控制整个云南的强大政权。



强大起来的南诏与唐朝关系经历了多次反复。起初,唐朝认为南诏是对付吐蕃的好帮手,对南诏大力册封扶持。但之后,南诏叛唐,唐玄宗下令对南诏进行讨伐,结果唐朝两次派出讨伐大军,都是惨败,几乎全军覆没。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朝国力大衰,吐蕃则达到了鼎盛时期。南诏依附吐蕃,共同攻打唐朝的四川。但是,此时唐朝的实力仍然不容忽视。南诏与吐蕃联军屡次被唐军挫败,而自恃强大的吐蕃又开始欺压南诏。反复无常的南诏国于是又对吐蕃反戈一击,宣布臣服于唐朝,共同攻打吐蕃,吐蕃大败。

此时的吐蕃处于唐朝、南诏、回鹘、大食等国的围攻当中,很快衰落并最终在唐宣宗时期彻底崩溃。吐蕃衰败后,南诏自认为已经是西南唯一的强国,对于唐朝也不放在眼里,于是南诏与唐朝进入了长达几十年的战争时期,对后世造成了重大的影响。

唐文宗大和三年,南诏撕毁与唐朝的和约,发兵进攻四川。唐军无力抵挡,南诏在连续攻下多座城市后,攻入成都,掠走少男少女,工匠等数万人为奴隶。南诏军押送俘虏到达大渡河时,领兵的南诏大将说:"过了这条河就是我们南诏国的土地了,你们这些汉人就要离开自己的国家,想哭就哭吧"。闻听此言,被俘虏的汉人奴隶都大哭不已,投河自杀者达到十分之三。



此后,南诏采取一面继续向唐朝中央进贡,假意臣服,另一面却不断向唐朝剑南道(四川)进攻的策略。到了公元860年,唐朝最后一位英主唐宣宗驾崩,南诏认为唐朝再也不足为惧,于是宣布正式解除与唐朝的藩属关系,南诏国王酋龙自封皇帝,改国号为"大礼",年号"建极",发兵攻唐。

唐懿宗咸通十年,南诏国王酋龙亲率五万大军渡过大渡河,攻陷川南诸多州县。次年,南诏军包围成都,遭到守城唐军顽强抵抗。最终,南诏军攻入成都外城,在唐朝援军逼近时退兵,但是将俘虏的汉人全部割去鼻子和耳朵,然后才放走。史载当时成都居民十成有八成都被割掉了鼻子耳朵。此后,南诏在咸通十四年又再次进攻四川,几乎打到成都。



除了对四川不断进攻外,南诏还对唐朝统治下的安南都护府(今越南北部),播州(今贵州北部),邕管(今广西南宁等地)发动多次进攻。唐宣宗大中年间,安南当地土著造反,勾结南诏军攻陷安南都护府,安南被南诏占领。唐懿宗时南诏又一度攻陷邕管、播州。直到唐懿宗后期及唐僖宗时,唐军在名将高骈等人统率下先后在安南、四川大败南诏军,各处失地才被唐军收复。



唐与南诏的长期战争,对双方都造成了极大的消耗,唐朝为了防御南诏而大量在西南设立戍兵,引发了庞勋起义,埋下了唐朝灭亡的种子,史称"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南诏对安南的不断进攻还削弱了唐朝在当地的统治,造成了越南的独立。南诏穷兵黩武,到了府库空虚,男子都征发到前线,妇女种地供养军队的地步,最终南诏在902年被权臣郑买嗣所灭,改国号为大长和国。仅仅五年后,唐朝也灭亡了。

910年,大长和国进犯四川,被前蜀帝王建击败。至此,大长和及其后的大理国再也没有对四川进行过侵扰,后来的宋朝与大理始终没有发生战争。

而云南地区归入中华,则要等到明朝。蒙元灭大理后,以其地为云南行省,但段氏仍为大理总管,实行自治。明朝灭元,大理复归于独立。直到明洪武十四年,明军攻入大理,才彻底实现了云南地区与中国的统一。





因为他们在进攻时成都时百姓和唐军顽强抵抗,导致黎族损失了大量兵力,黎族为了杀鸡儆猴,割去他们的鼻子和耳朵,警示别的地方的军队和百姓,这就是抵抗他们的后果。

这是彝族的祭祀仪式 ,是一种 心理促使下采取的别样征服手法,认为耳朵很重要 ,割下耳朵就是杀人了 ,没有耳朵的人就是死人 。


彝族南诏国在攻占成都时,为何要割去八万成都老百姓的鼻子和耳朵呢?_百 ...
唐朝在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南诏趁机攻掠西川。公元829年,剑南节度使杜元颖不晓军事,武备废弛,且苛待士卒,导致士卒引南诏入寇,攻破成都外城,掠走数万人。也就是此战,南诏军队将成都数万百姓割鼻去耳,以示侮辱。公元875年,唐将高骈率五千人渡江,到达南定,大破南诏军,用缴获南诏军的物资来...

彝族在攻占成都时,为啥要割去成都百姓的鼻子和耳朵?
蛮留成都西郭十日,他们攻打到成都外城,才把手。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南诏人俘虏了很多唐朝军民,对于这些俘虏,他们都是割下耳朵鼻子带走。那些被割掉耳朵鼻子的人只好用木鼻子来代替。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以斩首级来计算的,很少有割鼻子、耳朵的事,南诏却以耳朵鼻子为目标,显然是一个特殊的风俗。这是...

彝族南诏国在攻占成都时,为何要割去八万成都老百姓的鼻子和耳朵?_百度...
二、南诏和唐的关系 大唐大和三年,南诏国单方面撕毁与盟约,发兵进攻四川。因为当地的唐军无力抵挡南诏军队,被南诏攻下多座城市,并成功攻入成都,掠走等数万人,这里面包含无数的少男少女与无数的能工巧匠。不过此时的南诏还不敢与唐朝直接撕破脸,继续向唐朝进贡假意臣服,以达到麻痹唐朝中央的目的;...

彝族在攻占成都时,为啥要割去成都百姓的鼻子和耳朵
他们攻打到成都外城,才把手,根据新唐书的记载,南诏人俘虏了很多唐朝军民,对于这一些俘虏,他们都是割下耳朵鼻子带走。哪一些被割掉耳朵鼻子的人只好用木鼻子来代替。自古以来,战争都是以斩首级来计算的,很少有割鼻子、耳朵的事,南诏却以耳朵鼻子为目标,显然是一个特殊的风俗。这是什么风俗?在《...

中国钱币都有哪些“最”文化?
第二年农民起义军攻占成都,李顺称王,建国号为大蜀,定年号为应运。不久起义军便被北宋统治集团镇压下去,李顺也在城破时牺牲。李顺称王时曾铸应运元宝及应感通宝铜铁小平钱,存世极为稀少。此钱现藏上海市博物馆,距今1000余年,是我国最早的农民起义军钱币。 24、中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 我国最早使用减笔字的钱币...

司马家族的晋朝多少年,怎么灭的
谯蜀为东晋叛将谯纵所建。在405年时,益州刺史毛璩率军讨伐江陵桓振,蜀军不愿远征,便推谯纵为主叛晋。随后攻陷成都,杀死毛璩,谯纵也自号成都王。408年晋廷派刘敬宜率军讨伐但失败。413年刘裕派西陵太守朱龄石率军西伐,攻占成都。谯纵败退自杀,谯蜀亡。卢循为孙恩继承人,桓玄为安抚之任为永嘉...

五胡乱华是怎么结束的?汉族当时是怎么挺过去的?
晋王室司马氏八王相残,导致地方兵力空虚,而北方各地胡人纷纷乘势作乱。其中以匈奴、鲜卑、羯、羌、氐五个胡人大部落为祸最烈。304年冬天,氐族部落领袖李雄率先攻占成都,自称成都王,史称成汉。匈奴贵族刘渊亦不甘落后,起兵离石登基称帝,立国号汉。其一心想效仿刘邦,这个匈奴人的姓氏刘,也是由刘邦...

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
成都是哪个朝代的首都1 历史上把成都定为首都的有以下朝代: 1、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双流)迁往成都,构筑城池。 2、西汉末年,新朝地皇五年(公元24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 3、东汉末年,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次年(公元221年),刘备以汉室宗...

前蜀历史介绍
前蜀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末时期,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后成为禁军的一员。光启二年(886年),他被任命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在大顺二年(891年),王建攻占成都,确立了对西川的控制。随后的乾宁四年(897年),他进一步扩展势力,占据了东川梓(今四川三台)、渝(今重庆)等地,从而掌握...

唐宋之间的蜀国简介
前蜀,五代时十国之一,王建所 建,都成都(今属四川)。盛时疆域约为今四川大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湖北西部。 历二主,共三十五年。王建原为唐忠武军将领, 后入为禁军, 光启二年 (886),出为壁州(今四川通江)刺史。大顺二年(891) 攻占成都,据西川。乾宁四年(897),占有东川梓(...

宣汉县17733422441: 四川的“百慕大”在哪? -
籍砌清感: 在四川省西南边上的小凉山区,那浩瀚的林海深处蕴藏着一个神秘的地方——黑竹沟.黑竹沟属于乐山峨边彝族自治县.因为黑竹沟藏有不少未解之谜,黑竹沟因此被称之为 “魔鬼三角洲”. 黑竹沟境内方圆百里,海拔最高点为4288米,最低...

宣汉县17733422441: "张献忠屠川"什么历史事件? -
籍砌清感: 参考资料:http://bbs.eduol.cn/printpage.asp?BoardID=17&ID=106491.入川前屠悯者说张献忠的军队纪律严明,说他好杀是满政府造谣污蔑编造的结果.事实如何呢?张在入川前就以残暴好杀好色闻名,请看清政府严厉查禁的反清知识分子明彭...

你可能想看的相关专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