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树坦白一词用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作者&投稿:贡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通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你受到哪些文学的、文化的、情感的熏陶?~

小学教育:是一个从启蒙到学习再到思考的培养过程!
1,文学方面从最简单的拼音到汉字开始认知以及学习应用。
2,文化方面主要还是常识普及,认知拓展,以及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均衡培养。
3,情感方面注重思想品德培养教育,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小学教育,是初级的入门的教育。由于受到广泛适用的需要,导致它不会有太多的深度去剖析问题。。。但它对学生的启蒙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对学生今后的兴趣爱好发展,伦理道德社会观认知等作用关键,但是文化文学方面的作用却不是特别重要!因此,小学教育的侧重点应该以教人育人为主,让学生从小树立积极阳光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这样才能避免学生在进入初中后,重复教育,产生各种社会以及个人问题!!!

简单的说 作者在写作的时候 把自己的 想法 融入到 作品中了,那么这样的作品 就可以称得上是 带有 灵魂(心灵)的,只要不是 太商业的文学 基本上 出色的 文豪都能做到。
文学的 情感性 是 在写作的时候 带有很强烈的 情绪 ,自己所 用的 词语 只是一种 情绪符号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 垮掉派文学流派 还有 吸收了 表现主义流派的文学创作流派 比如 艾伦金斯堡 的 嚎叫 杰克布鲁亚克 的 在路上 荒凉天使 等。


这个 一两句话 很难说清楚。 具体你要看看 “文学心理学” 这类的书。

梧桐大约可以算是中国特有的“诗树”吧,古往今来,有无数的诗作将这株树与感慨人生凄清悲凉的传统诗意联系在一起。仅在宋词中,就有所谓“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半死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等诸多名句。这些诗句,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而“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它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我们,它之富于感染性启发性者在此,它之不落于言筌者也在此”(林庚《唐诗综论·说“木叶”》,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于是,诗中梧桐就成了被赋予丰富多彩而又难以言说的人生感慨的审美意象,在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吟咏讽诵中更加枝繁叶茂。

丰子恺的这篇《梧桐树》同样植根于传统文化的沃野,自然也带有传统审美旨趣的感染性、启发性。但这又是一篇散文作品,不可能像诗词那样只抽取生活和语言的精粹而高度简约精练,它在借用中国传统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特征的同时,还必须用不像古典诗歌那么高度简约、高度精练的日常生活话语,来再现场景与过程。丰子恺认为:“一切艺术之中,文学是与社会最亲近的一种,它的表现工具是人人日常通用的语言,这便是使它成为一种最亲近社会的艺术的原因。”(《作画好比写文章》)比起诗歌,散文的语言更为“人人日常通用”,它与社会生活,与人生经历,似乎也就更加亲近了。而这篇《梧桐树》,也正是以亲切的娓娓诉说,于不经意间喻示着人生世事的运化规律,应当属于鲁迅所称许的那种小品散文,其写法漂亮、缜密、雍容,其成就“几乎在小说戏曲和诗歌之上”(鲁迅《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树是人类最亲近的植物。在文明社会长期的历史过程中,树与人类形成了互相依存的亲密关系。但也许正是由于过于亲近与亲密依存的缘故,不少人对树视若无睹,浑然不觉,只是把它们当做环境的点缀或是居所的延伸,而很少从中寻觅自己人生与精神的倒影。有如作者笔下这几株梧桐树的主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


秃的梧桐苏雪林 美点推荐
第⑽、⑾段,笔触由秃梧桐宕开去,用生动的白描和拟人化写法,写到秋风中的其他植物和动物,有老柏、香橙、老榆、薜荔、大理菊、牵牛花、麝香连理、凤仙和玉钱蝴蝶等。运笔看似闲散,实际上颇具匠心。这些生命,无一不身负苦难,但也无一不坚忍倔强:老柏和香橙形色沉郁,但绿着;老榆青叶将尽,但...

树之歌这首儿歌一共写了几种树?
枫树秋天叶儿红,松柏四季披绿装。这句话,“披”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松柏描写的'非常形象。“红,绿”两个词,使我们好像看到了秋天枫叶火红,松树、柏树一年四季常青的鲜艳色彩。《树之歌》这首歌词里面列举了很多树的名字,杨树、桐树、枫树的名字大多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声旁一般只表音,但也有...

用几句话写写雨景,用上拟人或比喻
躲进屋内的我从紧关的窗玻璃后往外看,雨幕象快速运转的纱线条在天空中斜织着,洁净的柏油路上被掀起一阵又一阵雨雾;而在风雨稍小些的时候,柏油路洁净的象一面镜子,倒印着路旁秃了顶的桐树,甚至更远些的房屋、电视塔架。偶尔,有人双脚沾了泥从上面走过,这洁净的镜面上便留下了一串清晰的长...

卜算子黄州7个意象的指代意义?文中为什么要用这7个意象来表达他的寂寞...
宋代苏轼的《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借缺月、漏壶、月光、桐树、孤鸿、寒枝、沙洲这些意象托物寓怀,表达了幽独寂寞、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

写一个拟人句子,用上“雨滴”“大河”两个词。
这两句形容春日清晨,露珠晶莹欲滴,桐树初展嫩芽。【评解】这首词写雨后春景,抒深闺寂寞之情。上片写“心事难寄”,从阴雨寒食,天气恼 人,引出以诗酒遣愁。下片说“新梦初觉”,从梦后晓晴引起游春之意。全词以细腻曲 折的笔触。通过春景的描写,真切地展示诗人独居深闺的心理情态。语浅情深,...

苏轼的诗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为幽人、孤鸿的出场作铺垫。“漏”指古人计时用的漏壶:“漏断”即指深夜。在漏壶水尽,更深人静的时候,苏轼步出庭院,抬头望月,又是一个多么孤寂的夜晚呀!月儿似乎也知趣,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像是挂在枝桠间。...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暗含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有什么样的作用_百...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苏轼此词化用曹操此意,虽然有乌鹊的凄凉境地,但更多的是面对逆境的自我选择,从而凸显人物内心寂寞中的孤傲孤寂中的奇志,使词人从自怜自叹中升华为另一种人格境界。本词明写孤鸿,而暗喻自己,鸿人合一,这首词的境界,确实如山谷道人-黄庭坚所说的:“语意高妙,似非吃...

孤桐的诗词
凌霄不屈己,得志本虚心。岁老粮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思鲜愠,愿听五弦琴。 天质:天生的性质。森森:形容树木茂盛繁密。寻:古代度量单位,八尺为一寻。凌霄:形容泡桐树长得高,接近了云霄。弥:更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鲜愠:指感轻老百姓的疾苦。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

初一春天的作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初一春天的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春天的作文1 冬天刚默默的走了,初春又悄悄的来临。它的来临使大地焕然一新,让我们告别了冬天的寒冷,...

苏轼被贬黄州写下一词将孤独表现到了极致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的开篇“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苏轼便为自己的孤独心境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即在一个漏壶水尽,夜深人静的夜晚,苏轼走出定慧院,抬头看到了一弯缺月从稀疏的桐树间透出清晖,就像是挂在枝桠间一样。我们可以...

博白县18620982392: 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从词语运用角度) -
种娥曲克: 这句话的词语运用了移用的手法,把用于人的词语“技巧”“态度”“坦白”用到梧桐树生叶上,写出了梧桐树长叶的可爱就是直接.

博白县18620982392: 我们坐公共汽车去公园吗这是什么修辞手法 -
种娥曲克: 是疑问修辞手法

博白县18620982392: 梧桐树如同戴上一顶美丽的绿色冠冕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
种娥曲克: 拟人~~戴上冠冕的只能是人,而此处修饰梧桐树,以此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梧桐树的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博白县18620982392: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的修饰手法是什么 -
种娥曲克: 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梧桐树比作是人,体现学生对校园的喜爱

博白县18620982392: 描写秋天梧桐树的拟人句 -
种娥曲克: 拟人句:秋天梧桐叶从枝头飘下,在半空中翩翩起舞. 拟人句就是把某件东西比喻成与人相同,不可和童话弄混.根据想象将物当做人来叙述或描写,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拟人就是用写人的词句去写物.这种手法又叫做“人格化”.它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运用形式 把动物拟人化 例句: 1.蜜蜂给我们引路. 2.小狗伸了一个懒腰. 把植物拟人化 例句: 1.向日葵不断地面向太阳公公做运动. 2.花儿随风舞蹈. (3)把一般的事物拟人化. 例句: 1.太阳出来月亮就回家了. 2.夜空中的小星星顽皮地眨着眼睛. 好处 拟人句能增强语言的美感、表现力,使句子更生动、形象.还能强调对这一事物的喜爱之情.

博白县18620982392: 拟人的修辞手法定义是什么? -
种娥曲克: 【定义】:是一种修辞方式,就是把事物人格化,把本来不具备人的一些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有感情、有语言、有动作.【主要的作用】:在于使事物获得人的属性,便于抒发感情,使人感到亲切、易受感染.拟人,还可使抽象的事...

博白县18620982392: “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这句话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
种娥曲克: 这句话采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槐树本来是粗,而句中用壮来形容槐树,壮是用来形容人的,所以此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梧桐树叶比作手掌,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歌谣:杨树高,榕树壮 梧桐树叶像手掌 枫树秋天叶儿红 松柏四季批绿装 木棉喜暖在南方 桦树耐寒守北疆 文:榆树高,槐树壮,梧桐树叶像手掌.石榴开花红似火,桂树开花十里香,桑树结果紫又甜.松树四季披绿装,棕树喜暖在南方,橡树耐寒守边疆.

博白县18620982392: 谁有《梧桐树》的阅读答案?给我谢谢! -
种娥曲克: 14.①新桐初乳(或:春尽夏初,梧桐生叶)②绿树成阴(或:夏季时分,绿树成阴)③梧桐叶落(或:秋冬时节,梧桐叶落)(作者描述了三个时节的梧桐树貌,文中①②③④段首,分别有提示语,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15.极力描写了梧桐树叶...

博白县18620982392: 《闲读梧桐》的阅读题答案 -
种娥曲克: 【小题1】“我”窗前这棵梧桐树有什么特点?根据全文,简要概括.(3分)【小题2】下列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加以赏析.(6分) ①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