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什么人称张香帅,还有个外号叫“钱屠”呢?

作者&投稿:丁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张之洞,人称张香帅,原因在于他的号,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这就是“香”字的由来。而“帅”字,则出于其三次担任湖广总督,民政和军事的一把手,属“大帅”,故,人称张香帅。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当年科举是进士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最早的探花,是在进士中选择两位容貌最出众的学子,人称“探花郎”。后来才特指,进士第三名,但这个名次的进士,仍然是选择相貌出众者。

所以,张之洞的张香帅称呼,一方面跟自己的身份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他的美称。

都说“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可是张之洞五十多岁时,不认天命,一心搞洋务。于是他在湖广总督任上,大力办学,创建了各种学堂。现在武汉的几大重点高校,比如武汉大学、华中农业、武汉科技等大学基本都源自于张之洞。

与此同时,他还致力于把武汉建造成清朝最大的重工业基地,比如全亚洲最大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湖北枪炮厂等大型现代化企业均落户武汉。我们现在常讲的九省通衢,其实也是源自于张香帅,正是他主持修建的京汉铁路,才把武汉纳入了铁路中枢。

这也好理解,为什么导致清政府倒台的决定性事件,辛亥革命,会在武昌(武汉下的一个区)爆发了?

但是张香帅,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花钱如流水,人称“钱屠”,这是怎么回事呢?

最早汉阳铁厂的预算是246万两银子,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张之洞不停向朝廷要钱,后面先是追加了42万两,后面又多次追加,最终花费近500万两银子。

清朝廷有那么多的封疆大吏,像张之洞这样花钱如流水的,还真是少数。他有点好大喜功,凡事喜欢往大处做,但为人清廉,花钱基本都用于了公家。

像在《走向共和》中说的他的汉阳铁厂出产的都是废铁,根本不能用于铺设铁路,这种情况很普遍。所以,后人也很惋惜,如果张香帅,在通盘考虑的时候,能再谨慎一点,或许在洋务运动上,他会超越李鸿章的贡献的。

其实不仅仅在兴办实业上,张香帅花钱如流水,在一些公务接待,以及个人行为上,也是奢侈浪费严重。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朝廷的财政危机已经很困难了,1889年伊藤博文访问湖北。张之洞是大摆宴席,规格几乎跟慈禧皇太后的满汉全席对标了,两天时间就花了八万两银子。

这种好大喜功的行为在伊藤博文看来,也是太过分了,临走时也是感慨:

“这钱花得真可惜!”

等到了八国联军侵华之后,慈禧太后跑到西安去了,收拾烂局的人中就有李鸿章。或许是感受到了清廷的被欺负,坐镇东南的张之洞几乎一天一个电报给李鸿章:

“洋人不能这么不讲理,也应该懂礼义廉耻。不但不应向洋人赔款,反而应当据理力争,让洋人向中国赔礼道歉。”



张香帅来源于张之洞的号香涛,他当过湖广总督,管军政,故称张香帅。因为张之洞在洋务运动中创办了很多烧钱的项目,所以被称为钱屠。

因为张之洞的号是香涛,而他本人担任过军政的一把手,被称为大帅,所以被称作张香帅,洋务运动的时候,创办的项目都非常费钱,而张之洞非常舍得,所以外号被称作钱屠。

因为张之洞也参与到剿灭太平天国运动中,杀害了很多太平天国士兵。因此被人送了屠夫称号。


张之洞做了什么贡献
一、创厂救国,中体西用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官员张之洞提出了要在能够维护本土的统治管理制度的基础上,再合理引进外来先进技术。“中体西用”的出现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政治思想的发展进程。二、创办学堂,人才培养 张之洞在教育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他创办了多所学堂。而他新学育才的思...

晚清名臣张之洞,究竟为什么人会称为张香帅?
晚清名臣张之洞之所以被称为“张香帅”,是因为张之洞号香涛,张香帅中的“香”就是取于此处,由于张之洞担任总督的职位,被人们称为帅,于是就被人们称为“张香帅”。张之洞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人,他27岁是考中了进士第三名探花,当然对清朝的延续有着很大的影响,同...

张之洞生在贵州,为何称为张南皮?
张之洞为何称为张南皮?则是因为清朝时期,对大臣的称号都有个潜规则,就是在其姓氏后面加上籍贯,于是张之洞也被称为张南皮。关于张之洞的籍贯,张之洞虽然出生在贵州,但是其籍贯并不是贵州,而是直隶河北南皮,即当下的河北沧州市南皮县。张之洞虽然生于贵州,但不是贵州人,因为贵州兴义府是他父亲工作...

名臣张之洞,为官期间此人有多么的是非分明呢?
前面说到,张之洞一生对慈禧太后忠心耿耿,但也有例外的时候。1900年,慈禧太后因为诸多原因(包括义和团运动等)宣布对英、法等十一国列强宣战,导致八国联军侵华,同时命令南方各督抚率兵前来护驾,但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和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李鸿章等人却联合起来对外宣称“坐拥东南,死不奉...

晚清名臣张之洞生活不规律,为何这事都惊动慈禧了?
晚清名臣张之洞生活不规律,这事都惊动慈禧了是因为张之洞任两江总督的时候因为在宴请袁世凯的时候突然睡着,很久都没有醒来,因此袁世凯特别尴尬的离开了。这件事被有心人利用向慈禧太后弹劾张之洞不注重礼仪文化,怠慢领导,影响工作。张之洞是晚清时期的官员,积极推行洋务运动,对清朝有很大的贡献,特别受...

晚清名臣张之洞,为什么人称张香帅,还有个外号叫“钱屠”呢?
当然,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他当年科举是进士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最早的探花,是在进士中选择两位容貌最出众的学子,人称“探花郎”。后来才特指,进士第三名,但这个名次的进士,仍然是选择相貌出众者。所以,张之洞的张香帅称呼,一方面跟自己的身份有关,另一方面,也是人们对他的美称。都说“三...

张之洞有个什么工作怪癖?为何清朝官员“受不了”?
可以这么说,张之洞在晚清时期,为我国做出了巨大贡献。张之洞的励精图治,延缓了清朝的衰亡,得到了慈禧太后的重用。尤其是在义和团运动期间,慈禧太后武断地和八国联军宣战,导致北方陷入动乱之中,张之洞会同李鸿章、两江总督刘坤一等人,私自和驻上海各国领事议订“东南互保”,保全了东南半壁...

只纳妾不娶妻,清朝重臣张之洞这是闹的哪一出?
张之洞是贵州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是当时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自幼聪敏好学,14岁就中了秀才,16岁中举,但是27岁才考中进士。第二年,在父母的安排下,迎娶了同乡一名知府的千金为妻。石氏是一个温柔和善的传统女子,嫁给张之洞之后,两个人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一起愉快的生活了11年后,一场...

张之洞有什么功绩,为什么他就可以位列晚清四大名臣?
还产生留学生出国深入学习的观念,另一个层面来说有利于西学的传入,刺激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发展。张之洞的一生既推动了民族工业的发展,其“中体西用”的思想对当时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张之洞这一生所获得的成就足以让他拥有成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资格。

为什么张之洞被尊称为香帅?
张之洞号香涛、香岩,故称香。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军机处重臣,故说帅 所以为香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为什么张之洞被尊称为香帅? -
妫维磷酸: 张之洞号香涛、香岩,故称香.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军机处重臣,故说帅 所以为香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晚清四大名臣都有谁(晚清四大名臣分别是谁)
妫维磷酸: 1、曾国藩: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从...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又是总督,称“帅”,故时人皆呼之为“张香帅”.晚清...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晚清中兴名臣有哪几位? -
妫维磷酸: 中央及地方代表势力在中央,不久前成立的总理衙门办事大臣,1.恭亲王奕欣成为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势力.地方上的代表人物中,多数与曾国藩有关:2.曾国藩(汉族,道光十八年进士,湘军领导人)3...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左宗棠、李鸿章是怎么结怨的
妫维磷酸: 1864年的5月说起来,那一年李鸿章刚刚打赢了一场战争,但是呢,在当时李鸿章却是对常州是久久攻不下来.后来,好不容易李鸿章打下了常州,但是之后,朝廷却是下了一封圣旨,要求李鸿章立即北上攻打天京.但是当时曾国藩的弟弟已经在天京呆了三年了,此时李鸿章他北上去打天京,就是在抢曾国藩弟弟的功劳啊,这是不应当做的事情.因此李鸿章便是决定不管朝廷的命令而向南打.可是南方的地界又是左宗棠的地盘,李鸿章此时去南边抢功劳,就是在说左宗棠没有本事啊.因此左宗棠也就向朝廷参了李鸿章一把,而李鸿章他也是不甘示弱的去为自己狡辩,就此两人就结下了仇怨了.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晚清名臣张之洞后来为什么会被刨坟掘尸? -
妫维磷酸: 因为人们误认为张之洞做了很多坏事,所以在没有搞清楚的情况下,才会有这种行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晚清四大名臣谁最厉害 -
妫维磷酸: 应该是李鸿章,因为他是中堂、文华殿大学士,是专门耍笔杆子的.但是曾国藩也很有名而且是书法家、文学家.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比较《曾国潘家书》和《致儿子书》之间有有何联系及区别 -
妫维磷酸: 《曾国潘家书》和《致儿子书》之间没有联系的 《曾国潘家书》不必说了,《致儿子书》是张之洞写的.两人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年龄相差26岁,曾国藩,(1811-1872年),张之洞(1837~1909).两人虽同朝为官,但是并没有交情.像这...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晚清四大名臣是谁,分别有什么功过? -
妫维磷酸: 曾国藩 左宗棠 李鸿章 张之洞 其中功过谁评说,留给后来人.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17578463727: 中国古代得到过最高谥号的人有那些? -
妫维磷酸: 国古代谥号最高的是单字“文”,其次是“文正”.得到过的大臣有: 单谥“文”的是文官最高的谥号了,单谥“文”的就王安石和韩愈,历史上也只有这个两个. 从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比较有名的如司马光、范仲淹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