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古诗《夜书所见》这幅图画来写一段话。

作者&投稿:皮成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夜书所见古诗配画~

有的,看我简介 进去之后你自己去拿哦

1、故事:
野外林荫道上,一位小牧童骑在黄牛背上缓缓而来。也不知有什么开心事儿,他一路行一路唱,唱得好脆好响,整个树木全给他惊动了。
忽然,歌声停下来,小牧童脊背挺直,嘴巴紧闭,两眼凝望着高高的树梢。“知了,知了,知了……”树上,一只蝉儿也在扯开嗓门,自鸣得意地唱呢。原来是它把小牧童吸引住了,也许小牧童想捉知了呢!
2、诗意: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客居异乡,静夜感秋所作,抒发了羁旅之愁和深挚的思乡之情。草木凋零,百卉衰残,江上秋风瑟瑟寒,梧叶萧萧吹心冷。诗中一个“送”字令人仿佛听到寒气砭骨之声。
此诗以叠字象声词置于句首,一开始就唤起读者听觉形象的联想,造成秋气萧森的意象,并且用声音反衬出秋夜的寂静。接着用一“送”字,静中显动,引出“寒声”。在梧叶摇落的萧萧声中,仿佛含有砭骨的寒气;以听觉引起触觉的通感之法渲染了环境的凄清幽冷。
第二句方点出“秋风”。“月寒江风起”,来自江上的阵阵秋风,触发了羁旅行客的孤寂情怀。晋人张翰,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因思故乡的莼菜羹和鲈鱼脍,就辞官回家了。
此诗作者耳闻秋风之声,牵动了旅中情思,也怅然欲归。这两句用“梧叶”、“寒声”和“江上秋风”写出了秋意的清冷,实际上是用以衬托客居心境的凄凉。再以“动”字揭出“客情”,情景凑泊,自然贴切,弥见羁愁之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夜书所见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使客游在外的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 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因为他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 




古诗夜书所见的全文和意思
《夜书所见》全文: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夜书所见》译文: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游子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赏析:《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诗一二两句写...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找并捉蟋蟀。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乡愁。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夜书所见》,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夜书所见的古诗和意思
1、古诗:《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2、意思: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夜书所见》创作背景及鉴赏:这是叶绍翁在异乡触...

《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赏析
《夜书所见》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古诗简介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写。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

夜书所见古诗原文及翻译
原文:夜书所见 叶绍翁〔宋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翻译: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赏析:《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

《夜书所见》的诗意是什么?
原诗《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 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吹来秋风,使出门在外的我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家中几个小孩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呢!夜深人静了还亮着灯不肯睡眠。

《夜书所见》这首诗意思是什么?
《夜书所见》中的“见”是一个古今字,但在本文中是看见,所见的意思。所以在这里应读“jiàn”。全诗的理解应为:(题目)在孤寂夜里写写所思念的景象。(诗句)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最记挂是自己疼爱的孩子,此时可能还在兴致勃勃地斗蟋蟀,夜深...

三年级夜书所见古诗意思
1.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2. 诗的一二两句写景,借落叶飘飞、秋风瑟瑟、寒气袭人烘托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感。3. 三四两句写儿童夜捉蟋蟀,兴致高昂,巧妙地反衬悲情,更显客居他乡的孤寂无奈。4. 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

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的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接下来我搜集了古诗《夜书所见》的译文,仅供大家参考,希望帮助到大家。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注释 1、萧萧:风声。2、客情:旅客思乡之情。3、挑:挑弄、引动。...

夜书所见赠刘景文古诗
1、《夜书所见》宋代: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译文:瑟瑟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阵阵寒意,江上秋风吹来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一点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2、《赠刘景文》宋代: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商丘市18410521141: 根据《夜书所见》的诗意编一个小故事 -
蔽萍六味: 夜书所见 【作者】叶绍翁 【朝代】宋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商丘市18410521141: 《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
蔽萍六味: 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首诗写羁旅乡思之情,但作者不写如何独栖孤馆、思念家乡,而着重于夜间小景.他深夜难眠,透过窗户,看到不远处篱笆间有盏灯火.于是他明白了原来是有孩子在捉促织.挑,读上声,指以细枝从缝穴中轻轻挖出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商丘市18410521141: 古诗所见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 -
蔽萍六味: 古诗《所见》描绘了诗人在旅途的路上看见一个牧童骑着牛,唱着歌,忽然听到蝉的叫声,于是停住歌声跳下牛背,准备捕捉知了的画面.所以名曰《所见》,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全诗原文如下: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商丘市18410521141: 用自己的话说说《夜书所见》这首诗的意思 -
蔽萍六味: 解说]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客游在外的诗人不禁思念起自己的家乡.他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这幅图景令他倍感亲切,也许他由此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和童年吧.

商丘市18410521141: 古诗夜书所见诗中描写了什么景象 -
蔽萍六味: 秋风瑟瑟,吹动梧桐.江上的阵阵冷风,使作者不禁想起了自己的故乡.作者知道家里的孩子一定再捉蟋蟀玩,因为,深夜的篱笆旁有一盏明亮的灯.

商丘市18410521141: 读《夜书所见》和《山行》时,你的脑海里浮现了怎样的画面?请选择其中一幅或几幅画面画下来或写下来吧! -
蔽萍六味: 读《夜书所见》和《山行》时,脑海里会出现爬山观景和宁静夜景的图画. 《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所作的七言古诗.该诗以景衬情,动静结合,以梧叶声和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还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儿童夜捉促织的乐景反衬自己客居他乡的悲情. 《山行》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绘秋日山行所见的景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表现了作者的高怀逸兴和豪荡思致.

商丘市18410521141: 夜书所见叶绍翁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
蔽萍六味: 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这首诗,写秋夜所见之景,抒发羁旅思乡之情.

商丘市18410521141: 夜书所见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一幅画 -
蔽萍六味: 秋夜秋风萧瑟微微有些寒冷,江边客居的诗人看见孩子打着灯在篱笆边捉蛐蛐,寂寞想家.

商丘市18410521141: 夜书所见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哪些 -
蔽萍六味: 诗中一、二两句写梧叶飘飞,寒声阵阵,秋风瑟瑟,江船漂泊,有力地烘托出诗人客居他乡、辗转漂泊的凄凉心境.三、四两句描写儿童挑灯夜游、捉弄蟋蟀的生活场景,自然容易引发诗人的联想.他会想起自己童年时代也是如此天真浪漫,开心有趣;他会想起故土家园的温馨美好;他会想起亲人朋友的音容笑貌……一种如归故里,如返童年的亲切感油然而生.

商丘市18410521141: 一年级看古诗所见插图写作文 -
蔽萍六味: 【小学一年级】 上册:《静夜思》李白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下册:《春晓》孟浩然,《村居》高鼎,《所见》袁枚,《小池》杨万里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