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出自哪里?其意思是什么?

作者&投稿:东野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是什么意思~

有茂密的树根,就会有丰硕的果实;有充足的灯油,就会有明亮的灯光。比喻凡事从根基上 下工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遂: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晔: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唐 韩愈 《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文论,阐述了韩愈倡导文章复古的基本宗旨。韩愈通过“根茂”则“实遂”,“膏沃”则“光晔”的生动比喻,说明道德是文章的源泉。韩愈认为,道德修养对写文章的人很重要,须是仁义之人,文章才写得好。

扩展资料:《答李翊书》赏析
韩愈认为有较高的道德修养是为文的前提。他在《答李翊书》的开头说:“生之书辞甚高,而其问何下而恭也!能如是,谁不欲告生以其道?道德之归有日矣,况其外文乎?”由此可见,他认为德是文章的内核,文是德之载体,或者说是外在的表现形式。
这和他所一贯倡导的“文以载道”说是相一致的。如,他在《争臣论》一文中说:“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人也。”在《答李秀才书》中说:“愈之所志于古者,不惟其辞之好,好其道焉耳。”
那么,“道”和“文”怎样能相促相长,达到较高的水准呢?他在《答李翊书》的第二段形象的论述了这个问题,他说:“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竢其食,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
要写好文章,不要只是想去寻找一盒能让东施变西施的外用美丽霜,不要被狭隘的功利所驱谴,而要像为树养根,给灯加油那样,去加强道德修养,有了教高的道德水准,诗之树、文之灯才根深叶茂、光焰万丈!
有了较高的道德修养,就有了经济苍生的使命感,就有了悯难怜弱的同情心,就有了正道直言的方正人格,遇不平则鸣,有愤激则书,敢于为民请命,敢于为一切正义和真理摇旗呐喊、奔走呼号。金银财色不能动其心,酷刑利刃不能钳其口。
想不说话是多么难的一件事呀,何需挖空心思、搜肠刮肚、冥搜虚饰以敷缀其文呢?

意思是树根扎实,果实才能结得好,动物体内的油水足它的皮肤才会有光泽,说明了写文章说话要以加强思想修养为本的道理。
出自唐 韩愈《答李翊书》
《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作答。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所谓“气盛则言宜”。
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具体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无望其速成,不诱于势利,树立“立言”的志向,并且要注意修改,求新,“惟陈言之务去”。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答李翊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自贞元八年(792年)考取进士后,未能经由吏部考度步入仕途,胸怀用世之志而无所施展,颇不得意,但以儒道和“古文”自负的志向并未衰减。李翊,贞元十八年(802年)进士及第,曾跟韩愈学习古文。这是韩愈写给李翊的一封书信,写此书信时韩愈三十四岁,在长安。

1、出处:出自唐• 韩愈《答李翊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 沃者其光晔。”

2、意思:有茂密的树根,就会有丰硕的果实;有充足的灯油, 就会有明亮的灯光。比喻凡事从根基上 下工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

《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作答。

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的文学观,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表现形式,所谓“气盛则言宜”;同时结合自己的写作实践具体指出,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加强学习和修养,无望其速成,不诱于势利,树立“立言”的志向,并且要注意修改,求新,“惟陈言之务去”。

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汉族,河南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祖籍河南省邓州市,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谥号“文”,又称韩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

扩展资料

《答李翊书》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韩愈自贞元八年(792年)考取进士后,未能经由吏部考度步入仕途,胸怀用世之志而无所施展,颇不得意,但以儒道和“古文”自负的志向并未衰减。李翊,贞元十八年(802年)进士及第,曾跟韩愈学习古文。这是韩愈写给李翊的一封书信,写此书信时韩愈三十四岁,在长安。

《答李翊书》在写作上颇有特色,首先是其文气的变化流转与内容情相切合。

文章充满了对自己主张的强烈自信和不为流俗所动的气魄,读之令人振奋,但是,文中言及“志乎古必遗乎今”时,不能不叹恨感慨;所述学为古文的过程,有如临深履薄;对李生竭诚相告,而不可有居高临下之势。凡此种的内容方面的因素,使得文势又起伏多变。

而其语言形式亦与之相应。如第二段先以参差如口语且杂以问句的形式表达委婉、商量的语气,而后面的”无望其速成“等句则采用整齐排偶的句式,再加以“仁义之人,基信蔼如”的有力一结,显得凝练铿锵,精光焕发,充分显示其斩钉截铁的态度,很好地突出了中心。

第四段“君子则不然”以下数句则以较整齐而对比的句式表示其坚定的态度。

文中转折连词“抑”“虽然”用得较多,但具有语气的往复回旋之感。此文虽纯是论说而语言颇为形象。如以“养其根”“加其膏”比喻作文当求根本,以水与物比喻气与言,都新鲜而生动,又如以“处若忘”等句描写若思,使读者恍如目击其状。

全文针线绵密而不露痕迹。如第一段自称“焉足以知是且非”,第四段说不敢“自谓几于成”都表明了为古文之难,第三段更以一个“难”字贯穿,而这又都是为了说明写作古文是终生事业,“无望其速成”的道理。

又如果第四段“志乎古”“不志乎利”“用于人也奚取”分别与第二段“蕲至于古之立言者”“无诱于势利”“取于人”相照应,且都自然而然,绝无重复之感。

参考资料:答李翊书-百度百科



1,出处:出自唐• 韩愈《答李翊书》:“养其根而俟其实,加 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 沃者其光晔。”

2,意思:有茂密的树 根,就会有丰硕的果实;有充足的灯油, 就会有明亮的灯光。比喻凡事从根基上 下工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




膏之沃者其华晔是哪里的句子
1、出自: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2、全句: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3、意思: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4、《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韩愈给李翊的复信,是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文中围绕“无望...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是什么意思
有茂密的树根,就会有丰硕的果实;有充足的灯油,就会有明亮的灯光。比喻凡事从根基上 下工夫,自然会有显著成效。遂: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晔: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唐 韩愈 《答李翊书》《答李翊书》是韩愈的一篇著名的文论,阐述了韩愈倡导文章复古的基本宗旨。韩愈通过“根茂”则“实遂”,“...

根之茂者其实遂 膏之沃者其光晔翻译是什么?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译文:你所说的要著书立说的看法,是正确的,你所做的和你所期望的,很相似并很接近了。只是不知道你的“立言”之志,是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所取用呢,还是希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呢?希望胜过别人而被人取用,那你本已胜过别人并...

养其根侍其实,加其膏希其光"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原句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白话译文: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翻译如下: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语出韩愈的《答李翊书》

根之沃者其实燧下一句?急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答李翊书)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比喻是为了什么
1.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比喻是为了说明写文章和说话要以加强思想修养为基础。2. 这句话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的《答李翊书》,韩愈在这篇文章中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文学观。3. 韩愈认为,文章的思想内容决定了其表现形式,即“气盛则言宜”。4. 他强调,写好文章的基本条件是要不断...

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的名句出处是哪?
出自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原句为: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白话译文: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意思是什么?
唐 韩愈 《答李翊书》意思是树根扎实,果实才能结得好,动物体内的油水足它的皮肤才会有光泽.说明了写文章说话要以加强思想修养为本的道理.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的比喻是为了什么
意思是树根扎实,果实才能结得好,动物体内的油水足它的皮肤才会有光泽,说明了写文章说话要以加强思想修养为本的道理。出自唐 韩愈《答李翊书》《答李翊书》是唐代文学家韩愈于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创作的一篇书信体论说文。李翊曾向韩愈请教写文章的技巧,韩愈写了这篇文章作答。文章比较系统地阐述...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
门沾复方:[答案] 翻译如下: 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 语出韩愈的《答李翊书》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文言文的一句的意思.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其中"遂"的意思是什么?是个形容词吧. "光"和"晔"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在食堂见到的标语,... -
门沾复方:[答案] 遂:称心如意;使得到满足 晔: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 唐 韩愈 《答李翊书》 意思是树根扎实,果实才能结得好,动物体内的油水足它的皮肤才会有光泽. 说明了写文章说话要以加强思想修养为本的道理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膏之沃者其华晔是哪里的句子 -
门沾复方:[答案] 出自唐代韩愈的《答李翊书》全句是: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意思是说: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然和气可亲.答李翊书是唐德宗贞元十七年韩愈...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韩愈《答李翊书》一文善用比喻说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
门沾复方:[答案] 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蔼如也.是说(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根长得旺盛果实就能预期成熟,灯油充足灯光就明亮,仁义之人,他的文辞必...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韩愈《答李翊书》 -
门沾复方: 1.气,水也;言,浮物也. 翻译:道德,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 2.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翻译: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的人的境界,那就不要希望它能够很快实现,不要被势利所引诱,(要像)培养树木的根而等待它的果实,(像)给灯加油而等它放出光芒.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柳宗元和韩愈一起倡导什么运动 -
门沾复方:[答案] 古文运动 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代表,也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仅有的两个唐朝人.他们倡导古文是为了推行古道... 此外,两家的古文理论体系还包括:①主张“养气”,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韩愈《答李翊书》韩愈《答李翊书>一文善用比喻说理,试举两例加以说明. -
门沾复方:[答案] 1.气,水也;言,浮物也. 翻译:道德,就像水;语言,就像浮在水上的东西; 2.将蕲至于古之立言者,则无望其速成,无诱于势利,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 翻译:如果期望达到古代立言...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楚辞》中的'兰膏照烛'的膏指什么油 -
门沾复方: 1、此处的膏当作油脂解释.兰膏照烛:发出幽兰香味的脂膏做的蜡烛.2、《说文》中解释:膏,肥也.意思是“膏”是动物脂肪.古人定义“凝者曰脂,释者曰膏” ,韩愈《答李翊书》中提到“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可以推断“膏”是一种用来燃烧的油脂.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晔字怎么读?它是什么意思? -
门沾复方:[答案] 晔 yè 〈形〉 (1) 光明灿烂,闪光的样子 [flashing] 膏之沃者其光晔.——韩愈《答李翊书》 (2) 又如:晔晔(光芒四射的样子;美盛的样子;才华外露);晔煜(光耀的样子) (3) 华美;盛美 [magnificent;resplendent].如:晔踕(繁多急促的样子...

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15771031124: 演变与发展 - 唐代到清代古文运动的演变与发展?唐代到清代古文运动是如何发展的?
门沾复方: 所谓“古文”,是对骈文而言的.先秦两汉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 即提高作者的道德修养,强调“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仁义之人,其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