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如何塑造杨贵妃的形象?

作者&投稿:羽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长恨歌》中塑造了唐玄宗与杨玉环怎么样的人物形象?~

。《长恨歌》成功的塑造了杨贵妃和唐玄宗两个人物形象。在描写杨贵妃的时候,并没有正面去写她的美貌,而是通过“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这些侧面的描摹,把她的形象展现出来。对于她的死也只用了“宛转蛾眉马前死。”一笔带过。在描写唐玄宗对杨贵妃的相思之情时,也采用侧面环境描写烘托。“峨嵋山下” “西宫南内”“夕殿萤飞”这些外部环境的描写,将唐玄宗凄凉的心境表现出来。《长恨歌》语言工丽,富于词采,读起来琅琅上口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盩厔县(今陕西周至)任县尉。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地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唐玄宗、杨贵妃都是历史上的人物,诗人并不拘泥于历史,而是借着历史的一点影子,根据当时人们的传说,街坊的歌唱,从中蜕化出一个回旋曲折、宛转动人的故事,用回环往复、缠绵悱恻的艺术形式,描摹、歌咏出来。由于诗中的故事、人物都是艺术化的,是现实中人的复杂真实的再现,所以能够在历代读者的心中漾起阵阵涟漪。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诗歌开卷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来很寻常,好象故事原就应该从这里写起,不需要作者花什么心思似的,事实上这七个字含量极大,是全篇纲领,它既揭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紧接着,诗人用极其省俭的语言,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描写了杨贵妃的美貌、娇媚,进宫后因有色而得宠,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以后在宫中如何纵欲,如何行乐,如何终日沉湎于歌舞酒色之中。所有这些,就酿成了安史之乱:“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一部分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通过这一段宫中生活的写实,不无讽刺地向我们介绍了故事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重色轻国的帝王,一个娇媚恃宠的妃子。还形象地暗示我们,唐玄宗的迷色误国,就是这一悲剧的根源。

  下面,诗人具体的描述了安史之乱发生后,皇帝兵马仓皇逃入西南的情景,特别是在这一动乱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的毁灭。“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写的就是他们在马嵬坡生离死别的一幕。“六军不发”,要求处死杨贵妃,是愤于唐玄宗迷恋女色,祸国殃民。杨贵妃的死,在整个故事中,是一个关键性的情节,在这之后,他们的爱情才成为一场悲剧,接着,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起至“魂魄不曾来入梦”,诗人抓住了人物精神世界里揪心的“恨”,用酸恻动人的语调,宛转形容和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回宫以后睹物思人,触景生情,一年四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种种感触。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回肠荡气。正由于诗人把人物的感情渲染到这样的程度,后面道士的到来,仙境的出现,便给人一种真实感,不以为纯粹是一种空中楼阁了。

  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的使者,含情脉脉,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诗歌的末尾,用“开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长恨歌》首先给我们艺术美的享受的是诗中那个宛转动人的故事,是诗歌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全篇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等,看来是乐到了极点,象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过去许多人说《长恨歌》有讽喻意味,这首诗的讽喻意味就在这里。那么,诗人又是如何表现“长恨”的呢?马嵬坡杨贵妃之死一场,诗人刻画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由于这“血泪相和流”的死别,才会有那没完没了的恨。随后,诗人用许多笔墨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唐玄宗对杨贵妃的思念,但诗歌的故事情节并没有停止在一个感情点上,而是随着人物内心世界的层层展示,感应他的景物的不断变化,把时间和故事向前推移,用人物的思想感情来开拓和推动情节的发展。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故事到此结束似乎也可以。然而诗人笔锋一折,别开境界,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入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住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1、初写杨玉环的美色,直写如“回眸。。”侧写李对杨的宠爱,也是突出了杨的美
2、杨玉环的悲惨结局:马前死。美的被毁灭,也是悲剧的高潮
3、杨成仙后的姿态、语言、感情
总之是从美色、对李的情感来塑造的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云鬓花颜金步摇 梨花一枝春带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梨花一枝春带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


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上句是什么啊?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译文:我听琵琶的悲泣早已摇头叹息,又听到她这番诉说更叫我悲凄。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自从去年我离开繁华长安京城;被贬居住在浔阳江畔常常卧病。浔阳这地方荒凉偏僻没有音乐,一年到头听不到管弦的乐器声。住在湓江这个低洼...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是什么意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意思是:即使是天长地久,也总会有尽头,但这生死遗恨,却永远没有尽期。出自白居易的《长恨歌》,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白居易任盩厔县尉。一日,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谈及李隆基与杨贵妃事。王质夫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

求解:如何分析《长恨歌》主题及作者对唐明皇与杨贵妃爱情的态度?_百度...
《长恨歌》主题是古典爱情诗,作者认为爱情应该回开长地久、缠绵不绝答,爱情与君王身份无法,与政治斗争无关。《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

《长恨歌》中的名句和名句的赏析?
这里的比翼鸟很可能就是现今的相思鸟,比翼鸟 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鸟名。又名鹣鹣、蛮蛮。此鸟仅一目一翼,雌雄须并翼飞行,故常比喻恩爱夫妻,亦比喻情深谊厚、形影不离的朋友。《山海经.海南经》:“比翼鸟在(结匈国)其东,其为鸟青、赤,两鸟比翼。一曰在南山东。”又《西山经》:“崇吾之山....

白居易的诗中提到佛教的诗有哪些?
闲适诗是其诗歌人仆以的一个重要类型,他在《与兀九书》中写道:“今仆之诗,所爱者,悉不过杂律诗与《长恨歌》己下耳。时之所重,之所轻。至十讽谕者,意激而言质,闲适者,思淡而词迂,质合迂,宜人之不爱也。”表明他自己对十时人并不重视的闲适诗}一分珍视。自居易“外以儒行修其身,中以释治其心,旁...

长恨歌主题
诗人被贬江州以后,“独善”与“兼济”的地位才发生了转化,他的精神生活与仕宦生涯逐渐转轨,终于以“独善”消释了“兼济”,在精神自救的过程中,白居易逐渐从关注社会政治转向关注个体生命,对于自由人格的钟爱逐渐超越了对道德人格的执著。《长恨歌》中的李、杨爱情故事,由于采用了民间的私誓情节,...

白居易的长恨歌所表达的恨到底是在恨什么?
作者意在批判唐玄宗的“重色”而误国,劝谕统治者要以唐玄宗为戒,不要给自己造成“长恨”,但由于他把李杨的爱情写得那么纯洁坚贞、生死不渝,而又缠绵悱恻,就在客观上使读者产生了同情。诗的前一部分是讽刺唐明皇的荒淫误国,后一部分是对李隆基、杨贵妃坚贞专一爱情的歌颂。这是讽谕诗《新乐府》中...

缀玉联珠60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什么意 ...
谁教你那么突然就走了。人如浮云,想留也留不住你,愿你随处安居,原谅我造化不够,想唤回你的生命也是徒然,愿你九天之上能够快乐,巧妙地嵌入逝者名、字。你名闻大唐天下,你的诗篇光耀子孙,连孩童也会吟《长恨歌》,胡人也能唱《琵琶行》。你的功德和声望行人尽知,我会常常想起你来。

帮忙想想<长恨歌>的主题思想,要有深度哦谢谢
《长恨歌》在当时就有很大影响,广为社会传诵。白居易逝世后,宣宗李忱写诗悼念他,中有二句:“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白居易说,有一妓女因能诵《长恨歌》,自夸曰“岂同她妓哉?”“由是增价”。这充分说明了《长恨歌》特殊的艺术魅力。“一篇长恨有风情”,是白居易对自己的这篇优...

大唐为什么没人举报白居易的《长恨歌》?
长乐宴上发生的一切对白居易来说都充满着好奇,可是无奈,白居易毕竟是比李白晚了一些。恨不生逢时。可是这并不影响白居易去探究历史。最终就到了安史之乱,到了马嵬坡,唐玄宗和眼贵妃的爱情是感人的,这点是令人感叹的。在这篇文章中,虽然写了安史之乱,但是白居易并没有说明。二、《长恨歌》...

肥西县13619594724: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如何塑造杨贵妃的形象?
泰刮复合: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 云鬓花颜金步摇 梨花一枝春带雨 芙蓉如面柳如眉

肥西县13619594724: 分析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这一形象 -
泰刮复合: 以哀景写哀、以乐景写哀:这样更能烘托出他们的爱情悲剧,更深的渲染了这份悲哀之情. 哀景写哀: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乐景写哀:...

肥西县13619594724: 长恨歌杨贵妃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
泰刮复合: 《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观全诗体现了杨贵妃的悲剧人物形象.

肥西县13619594724: 长恨歌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 -
泰刮复合: 杨贵妃去世后,帝王对她的思念,及到蓬莱去寻访她的独特想象,都描写得波澜起伏,具有强烈的感情效果.比如“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叙事和抒情结合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既是抒情又在...

肥西县13619594724: 运用所学诗歌鉴赏知识,试以《长恨歌》为例,分析唐玄宗杨贵妃的形象,应形象特征明确....
泰刮复合: 长恨歌》是白居易诗作中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于元和元年(806),这首诗是他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有感于唐玄宗、杨贵妃的故事而创作的.在这首长篇叙事诗里,作者以精炼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结合的手法,叙述了...

肥西县13619594724: 《长恨歌》分两部分描写杨玉环的美丽,请作分析. -
泰刮复合: 《长恨歌》里白居易通过虚实结合,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两方面,运用比喻、烘托、渲染、工笔细描等手法刻画了贵妃的美.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侧面描写)【天生丽质难自弃】(直...

肥西县13619594724: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是怎么评价唐玄宗和杨贵妃的? -
泰刮复合: 诗的主题是“长恨” 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起第一部分,叙述安史之乱前,玄宗如何好色、求色,终于得到了杨氏.而杨氏由于得宠,鸡犬升天.并反复渲染玄宗之纵欲,沉于酒色,不理朝政,因而酿成了“渔阳鼙鼓动地来”的安史之乱.这是...

肥西县13619594724: 长恨歌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艺术形象 急急!!! -
泰刮复合: 白居易以精练的语言、优美的形象,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手法,叙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他们的爱情被自己酿成的叛乱断送了,正在没完没了的吃着这一精神的苦果.开篇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写出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

肥西县13619594724: 长恨歌 第四段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 -
泰刮复合: 刻画杨玉环的形象是为了更好地表现主旨表现“长恨”的主旨,一是为了感叹爱的深挚,二是为了警告人们不要骄奢淫逸,误国误民.

肥西县13619594724: 白居易《长恨歌》中用“六宫粉黛无颜色”来突出杨贵妃的百般媚态,用的表现手法是 -
泰刮复合: A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