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杜甫的咏怀古迹(其四)格律如何划分

作者&投稿:田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咏怀古迹其四平仄格律划分,并标出拗救~

同学您好,这是我整理的关于拗救的顺口溜,采纳与否不要紧,关键是希望可以帮助到你。经验值对我来说没有意义,我换了账号了。


鉴于本人水平有限,以下内容难免会有缺点、错误,尚望专家、学者予以教正。
——魏鑫鑫

目录:

序言...
第一节:拗救概意...
第二节:拗救口诀...
第三节:拗救原则...
第四节:拗救方法...
第五节:总结规律...
第六节:后序...
注释...
序言:
我们都知道,格律诗有统一的格律规范,能起到抑扬顿挫和谐动听的艺术效果。但在写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语义节奏和形式化语音节奏出现矛盾的现象。一般来说语义节奏是要让路于形式化的语音节奏,否则,就会造成平仄不和谐,节奏不均齐的现象。不过有些语意、语义是无法改变的,改变之后,就失去了本意。也就是当语义节奏不能让路于语音节奏,又要保持音韵节奏和谐效果的时候,就采用所谓“拗救”的方法。
【第一节:拗救概意】
格律诗中从广义上讲,凡不合平仄格式的字就是“拗”,那么这个句子就是拗句。“拗”即不顺、拗口的意思,“救”即补救之意。当出现拗句,内容不能调整,避免因照顾格律而损害诗意的情况下,就要用“救”的形式调整、弥补。
“拗救”有条规矩,叫作大拗必救,小拗可救可不救。
“拗救”是不得已而为之,应尽量避免。通过“拗救”形成的句式,不可视为合律的正常句式。
【第二节:拗救口诀】
一些朋友,或对“拗救”望而生畏,是因为未能摸索出其规律,下面,是我个人对常用的几种句式①总结出的几句口诀,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五言起势命攸关,②
七言二四不轻弹。③
仄仄变格孤平句, ④
多是自救两平连。
大拗四六平仄脚, ⑤
三字五字对句还。⑥
若是小拗何须救?
注意禁忌也得闲。
...............
【第三节:拗救原则】
一是:五言句的第二字不能拗,七言句第二、四字不能拗,必须合律。句末一字关系到押韵和相对,也不能拗。
二是:不能出现孤平,孤平,即平脚句中,除韵脚外只有一个平声字。而且这个平声字与韵脚还不相连。
注:孤平中,我们需要认识一下“平仄仄平仄仄平”这个句式,因第一个平声字距韵脚太远,导致声韵不和谐,因此,也被归入“孤平”之类。
三是:避免“三平尾”。三平尾指平脚句最后三个字全为平声。
【第四节:拗救方法】
拗救方法,归纳后有三种情况:
一是:本句自救,指仄平脚和仄仄脚两种形式。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这两种句型,如果五言的第一字,七言的第三字用了仄声字,可以看出,出现了“孤平”,这是不允许的,拗救的方法就是将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换为平声字。也称“孤平拗救”。
平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这两种句型有一个常用的变格,即五言三、四字平仄对调,把七言的五、六字平仄对调。对调后,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平声。
二是:对句相救,指出句是平仄脚的句型: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这两种句型,如果五言的第四字,或者七言的第六字用了仄声字,必须把对句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此为大拗,大拗必救。
在平仄脚句型中还有一种情况,如果如果五言第三、七言第五字用了仄声,即
仄仄仄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仄
这种情况,可以在对句相对的位置,即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用一个平声字相救。这种情况叫“小拗”,可救可不救。
三是:诗句中有的地方出现拗字,可以不救:
五言平平平仄仄,第一字如果拗,可不救。
五言仄仄平平仄,第一字、或第三字如拗一个,可不救。
七言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或第五字,如拗一个可不救。
【第五节:总结规律】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总结出几条规律:
1、仄平脚的句子,如果拗,势必会出现孤平的现象。孤平,是本句自救,比如:
仄平仄仄平,救后变为仄平平仄平。
仄仄仄平仄仄平,救后变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自救后,会有一个有趣的特点,就是句中,会有两平相邻,也就是,拗字用与它相邻且非关键节奏点⑦的字来救,使之两平相连,消除孤平。
2、仄仄脚的句子,会有变格,如五言“平平平仄仄”可变为“平平仄平仄”变格后,第一字不可不论,也就是不能写成“仄平仄平仄”。
七言“仄仄平平平仄仄”可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变格后,第三个字不再可平可仄,不能写成“仄仄仄平仄平仄”。这两种句式变格后的要求,也似乎是为了使句子始终要有两个平声字相连,相互照应。
3、平仄脚的句子出现大拗,如:
“仄仄平仄仄”,那么就要把对句第三个字改作平声,即“平平平仄平”。
“平平仄仄平仄仄”,把对句的第五个字改为平声,即“仄仄平平平仄平”。
小拗“仄仄仄平仄”在对句相对的位置补个平声。七言小拗句式同。也可不救。
总结后,也就是把拗字对立音步⑧中非关键节奏点的字补救一个平声,使之节奏和谐。
4、非关键节奏点中出现拗字,这个就比较容易了,首先,我们学习了,“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必分。”其实再加两句足矣解决这个问题。即“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勿用三平调,也忌犯孤平”。
【第六节:后序】
古时。人们提出“拗”的问题,是指在创作中不符合格律的现象。有学者认为,诗歌,表情达意才是最主要的,语义与格律产生矛盾的时候,应以达意为主,拗就让他拗了。
龚相在《学诗》诗之二说:“学诗浑似学参禅,语可安排意莫传。会意便超声律界,不顺拣石补青天。”他的意思是,诗句若能使人妙语,这就够了,就可以超出对声律的考虑了。钟秀也认为:“诡于律固不可,拘于律亦不得。”为了遵守格律而妨碍情意的表达,这便是“拘于律”拘于律者,殊不可取。
另外,从审美心理角度分析,和谐诚然是美的,因为它与人的心理节奏均衡律动相吻合,与人的情感追求愉悦舒畅相吻合,诗词,之所以形成格律,归根结底,是受到人的心中审美所约制。
但是艺术存在可变的因素,因为艺术家造型法则本身就是一种变现方式。
我国诗词创作中的格律,是一种造型法法则,是受情感和心理节奏支配的表现形式,因此,特定的情绪产生特殊的直觉,出现了艺术的可变因素,出现突破格律的现象,也是正常的,符合审美心理的现象。
在我国,七律虽成于杜甫的爷爷杜审言之手,但杜甫也不把格律视为一成不变的东西。
《瀛奎律髓.卷25》方回:“拗字诗在老杜集七律中,谓之吴体,老杜七言律159首,而作此体凡19出。不止句中拗一字,往往神出鬼没。虽拗字甚多,而骨格俞峻峭。”他认为,杜甫由于情感的特殊需要,有些句子拗了,反而形成了峻峭的美。
又比如黄庭坚,为了感情需要,甚至特意让诗句出现拗句,其常有此惊人之举。
归纳拗救的方法来看,在句中出现与格律规范不协调的字眼时,设法让不协调状态再一次出现,这种重复即让读者受到刺激,意识到它是作者有意安排的不和谐音型,从而感到突兀、挺而不群。
所谓拗救,无非是让诗句重复出现,并且拖长不和谐音的呈现,加强刺激的力度,反使听众易于接受。正如万树在《词律.发凡》中说:“其拗处即顺处”。
诗歌发展到今天,格律以相对宽松,根据以上我们了解的拗救规矩及含义,总的来说,拗句,始终是影响声律节奏的主要因素之一,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取积极措施,保持音调格律的均衡。如果作者懂的拗救,懂的音调组合的法则,或许对创作也有一定的作用。
.........
【注释:】
①常用句式:此外还有特拗等句式,因其形式句式对声韵影响过大,兹,不推荐使用。
②五言起式:平起式或仄起式,指音步。
③二、四:指句子的第二位和第四位字。
④仄仄变格孤平句:指仄仄脚的变格和仄平脚的孤平句。
⑤大拗四六平仄脚:指在平仄脚中,五言第四位、七言第六位出现大拗。
⑥三字五字对句还:指在⑤的救法,即在对句中,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的第五字。
⑦非关键节奏点:指律句中一、三、五的位置。
⑧音步:诗歌中的基本节奏单位. 一个音步一般含有两个或更多的音节,其中有一个音节承担主要重音.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后半则为其身后不平。这片大好江山里,还保存着宋玉故宅,世人总算没有遗忘他。但人们只欣赏他的文采词藻,并不了解他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这不符宋玉本心,也无补于后世,令人惘然,故曰“空”。就象眼前这巫山巫峡,使人想起宋玉的《高唐神女赋》。它的故事题材虽属荒诞梦想,但作家的用意却在讽谏君主淫惑。然而世人只把它看作荒诞梦想,欣赏风流艳事。这更从误解而曲解,使有益作品阉割成荒诞故事,把有志之士歪曲为无谓词人。这一切,使宋玉含屈,令杜甫伤心。而最为叫人痛心的是,随着历史变迁,岁月消逝,楚国早已荡然无存,人们不再关心它的兴亡,也更不了解宋玉的志向抱负和创作精神,以至将曲解当史实,以讹传讹,以讹为是。到如今,江船经过巫山巫峡,船夫们津津有味,指指点点,谈论着哪个山峰荒台是楚王神女欢会处,哪片云雨是神女来临时。词人宋玉不灭,志士宋玉不存,生前不获际遇,身后为人曲解。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或说,此“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则恰与杜甫本意相违,似为非是[3] 。
  显然,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实到其地,亲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显露。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境况萧条,情绪悲怆,本来无心欣赏风景,只为宋玉遗迹触发了满怀悲慨,才洒泪赋诗。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以及舟人指点的情景,都从感慨议论中出来,蒙着历史的迷雾,充满诗人的哀伤,仿佛确是泪眼看风景,隐约可见,实而却虚。从诗歌艺术上看,这样的表现手法富有独创性。它紧密围绕主题,显出古迹特征,却不独立予以描写,而使之溶于议论,化为情境,渲染着这诗的抒情气氛,增强了咏古的特色[3] 。
该诗咏怀了刘备,赞颂诸葛亮与刘备生前一体的亲密关系,寄予了自己境遇的苦闷。全诗平淡自然,写景状物形象明朗[1] 。
这首是咏刘备在白帝城的行宫永安宫的。诗人通过先主庙和武侯祠邻近的描写,进而赞颂刘备、诸葛亮君臣际遇、同心一体,含有自己论事被斥,政治理想不能实现,抱负不能施展的感慨。在艺术描写上和前几首又有所不同。全诗以咏古迹为主而隐含咏怀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把原诗打出来。


《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译文以及鉴赏
宋玉悲在此,杜甫悲为此。前人说“言古人不可复作,而文采终能传也”,恰好与杜甫的原意相违背。体验深切,议论精警,耐人寻味,是这诗的突出特点和成就。但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人亲临实地,亲自凭吊古迹,因而山水风光自然在诗中显露出来。杜甫沿江出蜀,飘泊水上,旅居舟中,年老多病,生计窘迫,...

咏怀古迹其三原文翻译及赏析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前两句写昭君村,这两句才写到昭君本人。诗人只用这样简短而雄浑有力的两句诗,就写尽了昭君一生的悲剧。从这两句诗的构思和词语说,杜甫大概是借用了南朝江淹《恨赋》里的话:“明妃去时,仰天太息。紫台稍远,关山无极。望君王兮何期,终芜绝兮异域。”但是,...

咏怀古迹其三翻译
译文 千山万壑逶迤不断奔赴荆门;此地还遗留生长明妃的山村。一别汉宫她嫁到北方的荒漠;只留下青冢一座面向着黄昏。凭看图汉元帝岂识月貌花容?昭君佩带玉饰徒然月夜归魂。千载流传她作的胡音琵琶曲;曲中倾诉的分明是满腔悲愤。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为杜甫所作,诗人曾瞻望诸葛遗像
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五》,一起来看看吧!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赏析】“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其二翻译 咏怀古迹其二翻译原 ...
1、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2、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杜甫 〔唐代〕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此诗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
《咏怀古迹·其四》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注解】:1、蜀主:指刘备。2、征吴:对吴有企图。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

杜甫的咏怀古迹出自于哪次历史事件
出自昭君出塞 咏怀古迹(其三)唐 · 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译文 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只...

杜甫《咏怀古迹·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咏怀古迹·其二》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七言律诗。下面是我整理的杜甫《咏怀古迹·其二》原文、翻译、注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原文赏析】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注解 1、风流儒雅:...

《咏怀古迹(其五)》(杜甫)文言文翻译
作者或出处:杜甫 古文《咏怀古迹(其五)》原文: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遣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咏怀古迹(其五)》现代文全文翻译: 诸葛亮的英名永垂人世,千士流芳;世人所尊崇的重臣遗像,肃穆清高。...

咏怀古迹其三的诗眼是什么?
作者:杜甫 朝代:唐代 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诗人有...

洛龙区17876179779: 杜甫《咏怀古迹·其四》的全文? -
允尝双灵: 《咏怀古迹·其四》 杜甫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洛龙区17876179779: 咏怀古迹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
允尝双灵: 咏怀古迹·其四 《咏怀古迹·其四》 作者:杜甫 蜀主征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象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注解】:1、蜀主:指刘备. 2、征...

洛龙区17876179779: 杜甫的《咏怀古迹》 -
允尝双灵: 咏怀古迹 杜甫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1] 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

洛龙区17876179779: 急求 咏怀古迹其四 诗人的追求 -
允尝双灵: 这首诗是推崇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关系.作者借村翁野老对他们的祭祀,烘托其遗迹之流泽.诗人追求诸葛亮与刘备的君臣一体、互尊、互助、互爱关系

洛龙区17876179779: 咏怀古迹五首之四 解释 -
允尝双灵: [注解]:1、蜀主:指刘备.2、征吴:对吴有企图.3、幸:旧称皇帝踪迹所至曰“幸”.4、翠华:皇帝仪仗中用翠鸟羽毛作装饰的旗帜.5、武侯句:诸葛亮曾封武乡侯,其祠在先主庙西.常:一作“长”.6、一体句:正因他们君臣一...

洛龙区17876179779: 杜甫的《咏怀古迹》
允尝双灵: 咏怀古迹五首之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之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

洛龙区17876179779: 咏怀古迹四从情景交融的角度分析颈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允尝双灵: 运用典故,表达对诸葛亮的敬佩之情,希望自己能像孔明一样,为国家尽忠,保国家安定(爱国之情). 杜甫,中唐时期的诗人,恰逢安史之乱,一生郁郁不得志.都城被破后,过着飘泊不定的生活,看着国家每况愈下,杜甫心急如焚却又无可奈何,希望驱敌于国门外,可惜无人用他,空有一腔壮志.看到诸葛亮的遗像,想到他的雄才伟略,想到他的赫赫功绩,自然会联想到自己的悲哀境遇.所以说会羡慕诸葛亮,羡慕他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爱国之情.

洛龙区17876179779: 杜甫的爱国诗句 -
允尝双灵: 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归凤求皇意,寥寥不复闻. —— 杜甫《琴台》卜宅从兹老,为农去国赊. —— 杜甫《为农》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 杜甫《前出塞九首·其六》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 杜甫《小至》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 杜甫《九日五首·其一》

洛龙区17876179779: 蜀相和咏怀古迹的诗句 -
允尝双灵: 蜀相 作者: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咏怀古迹五首 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飘泊西南天地间.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

洛龙区17876179779: 古诗平仄不是说 在现代汉语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为什么《咏怀古迹》其五的平仄 答案是这样的呢?诸葛大名垂宇宙,宗... -
允尝双灵:[答案] 五律七律五绝七绝平仄表及范例 五律仄起首句押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押韵 五律平起首句不押韵 七律仄起首... ⊙仄⊙平仄 平平⊙仄平(韵) ⊙平⊙仄仄 ⊙仄仄平平(韵)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 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 ...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