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截蜡烛还是一节蜡烛?

作者&投稿:子车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半截蜡烛~

一、教材解读

1.课文解说。

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故事的精彩之处就体现在他们与敌人的对话中:伯诺德夫人——“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吹熄了蜡烛)杰克——(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蜡烛)“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个火吧。”杰奎琳——(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走到少校面前)“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结果,杰奎琳的巧妙伪装出来的可爱和天真、毫无破绽的理由打动了德国少校,终于保住了蜡烛里的秘密。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并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为了有一天能把德国佬赶出去,我们得不惜代价守住它,懂吗?

这是伯诺德夫人对两个孩子说的话。一个“守”字和“不惜代价”表现了伯诺德夫人一家与秘密共存亡的决心,也可见保住秘密这一任务的艰巨。守住蜡烛,守住秘密,就是守住自己深深眷恋的祖国,从中可以看出法国人民对侵略者的憎恨,誓死赶走侵略者的决心。正是这朴素、坚定的话,使两个孩子做好了心理准备,所以在敌人面前,才表现得那样镇定自若。

②“又把那个快要烧到金属管的蜡烛点燃”“蜡烛越燃越短”“杰奎琳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在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我们不能忽视课文关于蜡烛的描写。这些描写,突出了当时情况的万分危急。在这种时候,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是清清楚楚地看到了危险的存在,他们心急如焚。正是这种对危急的描写,有力地衬托出了他们的沉着、机智和勇敢。看到妈妈没有保住蜡烛,小杰克想出了去柴房抱柴的借口,并且“若无其事”地端起蜡烛,伯诺德夫人“不动声色”地帮助杰克,但依然没能成功;杰克的计策失败,保住蜡烛的重任就落到了杰奎琳身上。小小的杰奎琳充分施展出她的智慧,动作上是那样漫不经心,“打了个懒懒的哈欠”“慢慢端着蜡烛走上楼去”一点慌张的痕迹也没有;表情是那样天真可爱,“她宝石般的眼睛在烛光下显得异常可爱”“笑容像百合花一样纯洁”;理由是那样的不露破绽,“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她的语言最有特色,她叫少校为“司令官先生”,极大地满足了德国少校的虚荣心,顺利地拿到了蜡烛。愚蠢的侵略者做梦也不会想到,柔弱的妇女,天真烂漫似乎不谙世事的孩子,在不动声色中,与他们进行了一场多么惊心动魄的战斗啊!而这战斗,又是以他们的失败告终!

无疑,伯诺德夫人一家是勇敢的,这种勇敢来源于对侵略者的恨,对祖国的爱,对和平生活的爱。这在文中字里行间都能找到答案。

(2)对词语的理解。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凝视:聚精会神地看。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二、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解释、负责、无奈、粉嘟嘟、小心翼翼、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例行检查、若无其事、了如指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本课是略读课文。课前可布置学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背景,以便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可这样安排:

首先,通过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知道“半截蜡烛”的重要性。

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交流的方式,理清课文脉络,深入学习课文,可引导围绕“蜡烛里的秘密是怎样被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的”这一问题进行细读、探究,体会人物语言透出的机智勇敢。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评价时,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旁白语言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揣摩人物的语气,把课文读好。在朗读过程中感受剧本的特点,讨论一下剧本和一般写人记事的文章有什么不同。

2.读懂课文后,可以组织学生演一演剧本,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把前边学过的课文改编成剧本。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片段。

3.教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儿童剧剧本,增加对剧本的了解和阅读兴趣。

四、教学案例

片段:

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联络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联络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需要全文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来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下才能做到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联络站作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联络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自灭的,因为烧到金属管了

一节

一节蜡烛

一节蜡烛

一节

一截蜡烛


一截蜡烛还是一节蜡烛?
一节

五年级下册语文12课《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
答案:《半截蜡烛》记叙的是法国一个普通家庭的母亲伯诺德夫人和儿子杰克、女儿杰奎琳为了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情报,在危急关头与三个德国敌人巧妙周旋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紧张激烈的战斗。

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
伯诺德夫人家里,昏暗的光线,一张孤零零的长桌,坐在桌边的伯诺德夫人正小心翼翼地将一个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 伯诺德夫人 看来,只有这地方是安全的,不至于被该死的德国佬发现。 杰奎琳 一边嚼著糖果,一边天真地问妈妈,这是什么啊? 伯诺德夫人 面容严肃非常重要的一个秘密,亲爱的,所以对谁也不能讲。

和珅大寿时刘墉送一大礼,和珅为何跺脚大骂?
大家知道,和珅虽然后来权倾朝野,不过也是从小兵做起的。他曾经是乾隆身边的侍卫,每天晚上都要在皇宫里面按时的巡逻。他一手挎刀,一手提灯笼,灯笼里头是一截蜡烛,到了早上交班时,蜡烛就只剩蜡头了。一来二去,和珅在皇宫中得了个蜡头的外号,这让他大为不满。为什么呢?大家想想,这蜡头是蜡烛...

课文半截蜡烛苏教版六年级下半截蜡烛教学设计
1.“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蜡烛熄灭了,故事似乎结束又似乎未结束,危机真正过去了吗?德军会不会怀疑?还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2.好的小说在结尾是“留有悬念”的。这个悬念会吸引着你不断思考、不断揣摩,继续阅读,而且是创造性的阅读……五、作业:故...

半截蜡烛 教学课件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3课。齐读课题。 2、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新词。现在,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听写:厄运熄灭摇曳遭遇一诺千金 3、请学生看着屏幕进行校对。指导“厄”的写法。 (二)入境品读。 1、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半截蜡烛”来写的。“半截蜡烛”有多长呢? (比划)一节蜡烛大概有这么长,那么,半截...

半截蜡烛的写作背景
半截蜡烛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反映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某城市的故事。女主人伯诺德夫人的家是反法西斯组织的一个联络点,为安全起见,伯诺德夫人把一份秘密文件藏在半截蜡烛里。在蜡烛被例行前来检查的德国鬼子点燃的危急关头,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伯诺德夫人、杰克、杰奎琳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敢...

蜡烛八年级作文
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蜡烛八年级作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蜡烛八年级作文1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一句描写蜡烛的诗句,在我看来,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也具有这样的品质。蜡烛的品质就是牺牲自己,照亮别人,老师、环卫工人、医生、工程师……他们不都具备这样的品质吗? 在我心目中老师和环卫...

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
第1、2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把情报巧妙地藏在半截蜡烛中。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的人物以及他们所进行的秘密工作,然后点明与故事密切相关的一个细节,即伯诺德夫人藏情报的方法。第3自然段写伯诺德夫人用油灯换蜡烛。故事的开端是有一天三个德国军官“闯进”了伯诺德夫人家,并且点燃了那半截蜡烛,...

从《半截蜡烛》这个剧本来看,“剧本”和一般人的写人写事的文章不同...
<第五节 > 剧本三大忌 <<写剧本变写小说>> 剧本写作和小说写作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要知道写剧本的目的是要用文字去表达一连串的画面,所以你要让看剧本的人见到文字而又能够实时联想到一幅图画,将他们带到动画的世界里。小说就不同,他除了写出画面外,更包括抒情句子,修辞手法和角色内心世界的描述。这些在剧本...

田阳县15877092233: 一 ( )蜡烛 -
熊俭强舒: 一根蜡烛

田阳县15877092233: 一小截蜡烛和一整支蜡烛在水中谁沉谁浮 -
熊俭强舒: 如果是把两个绑在一起的话就是整的沉,半截的漂浮

田阳县15877092233: 两支长短不同的蜡烛.然后拿起一只碗盖在上面.是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 -
熊俭强舒: 短的先灭,因为蜡烛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下沉,且不支持燃烧,所以短的先灭,

田阳县15877092233: 余光中的《问烛》有什么特点?表达? -
熊俭强舒: 偶然,在停电的晚上 一截白蜡烛有心伴我 去探久已失落的世界 看它殷勤带路的姿势 和眷眷照顾着我的清光 是那样熟悉而可亲 不免令人怀疑 它就是小时后巴山夜雨 陪我念书到梦的边缘...

田阳县15877092233: 我和元宵节的作文
熊俭强舒: 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 村里几百户人家各制一节龙身,图案各异,点上一截蜡烛.巨龙缓缓在天空中舞动起来...

田阳县15877092233: 1.如果将一支长蜡烛和一支短蜡烛同时用一个玻璃罩子罩住,问是长蜡烛先灭还是短蜡烛先灭? -
熊俭强舒: 长的,因为蜡烛在燃烧,根据对流,热空气往上走,即生成的CO2其体向上运动,又由于被杯子罩住,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与空气,所以会从上向下降再消耗氧气的同时,将空气从下方的杯口与平面接触处排出,支持燃烧的空气从上到下逐渐减少,下方得到空气的时间长,若杯子足够大则较明显,如较小,就有可能因为空间问题而近乎同时灭

田阳县15877092233: 课文《半截蜡烛》(为什么说这蜡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
熊俭强舒: 重要的不是蜡烛,而是用小金属管封在一小截蜡烛中的绝密情报,重要的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在保护情报中体现出来的镇定、机智、勇敢、爱国的精神.

田阳县15877092233: 一个密闭容器中有两个蜡烛 一长一短 问哪个蜡烛先熄灭 是长的还是短的? -
熊俭强舒: 长的!因为短的蜡烛燃烧后的气体主要是水和二氧化碳并且温度较高这样这些气体就会上升,而长的蜡烛由于处于高位(助燃剂(氧气)就会由于上述原因减少(可以说一部分跑到下面去了))就会缺少助燃剂而最先熄灭! 有人可能会说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但在这个系统中氧气与二氧化碳的温度不同,所以二氧化碳依然是上升的! 至于arrow_wj所讲的,因为二氧化碳直接由燃烧产生,而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故氧气温度远远低于二氧化碳! 还有我想问下,说短的人做过这个实验吗?我的实验结果是长的先灭,请用你们的理论给我解释下这个实验结果!!

田阳县15877092233: 半截蜡烛是原文是? -
熊俭强舒: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半截蜡烛》时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地点 法国,伯诺德夫人家中 人物 伯诺德夫人(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 杰克(伯诺德夫人的儿子) 杰奎琳(伯诺德夫人的女儿) 三个德国军官 (一个少校,两个中尉) 情节 【...

田阳县15877092233: 八年级(上)语文 第三课《蜡烛》中“蜡烛”意义的一是什么? -
熊俭强舒: 作者在诸多感人的因素之中又突出蜡烛,郑重地说明,这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从摸出蜡烛之后,直到结尾,一直围绕着烛光展开细腻的描写,在这样一个特殊的环境里,特殊的氛围中,烛光显出了特殊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