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 》(填书籍名)

作者&投稿:万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退避三舍”这条成语出自《______》(填书籍名)。~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这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解释: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原文:  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君三舍;若不获命,其左执鞭弭,右属櫜鞬,退避三舍,以与君周旋。”子玉请杀之。楚子曰:“晋公子广而俭,文而有礼。其从者肃而宽,忠而能力。晋侯无亲,外内恶之。吾闻姬姓,唐叔之后,其后衰者也,其将由晋公子乎。天将兴之,谁能废之。违天必有大咎。”乃送诸秦。到了楚国,楚成王设宴款待重耳,并问道:“如果公子返回晋国,拿什么来报答我呢?”重耳回答说:“男女仆人、宝玉丝绸,您都有了;鸟羽、兽毛、象牙和皮革,都是贵国的特产。那些遍及到晋国的,都是您剩下的。我拿什么来报答您呢?”楚成王说:“即使这样,总得拿什么来报答我吧?”重耳回答说:“如果托您的福, 我能返回晋国,一旦晋国和楚国交战,双方军队在中原碰上了,我就让晋军退避九十里地。如果得不到您退兵的命令,我就只好左 手拿着马鞭和弓梢,右边挂着箭袋和弓套奉陪您较量一番。”楚国大夫子玉请求成王杀掉公子重耳。楚成王说:“晋公子志向远大而生活俭朴,言辞文雅而合乎礼仪。他的随从态度恭敬而待人宽厚,忠诚而尽力。现在晋惠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内外的人都憎恨他。我听说姓姬的一族中,唐叔的一支是衰落得最迟的,恐怕要靠晋公子来振兴吧?上天要让他兴盛,谁又能废除他呢?违背天意,必 定会遭大祸。”于是楚成王就派人把重耳送去了晋国。

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退避三舍的成语典故
退避三舍是一个汉语成语,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指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僖公二十八年》。退避三舍的出处 “春秋晋公子重耳出亡至楚,楚成王礼遇重耳,并问:“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重耳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 》(填书籍名)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解释: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原文: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君?”曰:“虽然,何以报我?”对曰:“若以君之灵,得反...

退避三舍出自
退避三舍(拼音:tuì bì sān shè)是一个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退避三舍(舍,古时行军以三十里为一舍)原意指为了回避与对方的冲突,主动退让九十里;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

请问,退避三舍这个典故出自哪里?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到退避三舍这个词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是一个我们古代就流传下来的成语,这个成语它最早是出自于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并且他的意思是愿意为了回避与对方的正面冲突,所以就主动退让90,然后常用于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介绍了这个典故出自哪里,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给大家具体的介...

退避三舍出自什么时候?它是什么意思?讲述的故事中我们能学到什么呢...
退避三舍的意思是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发生冲突。退避三舍这一历史典故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避避三舍这一历史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讲述的是晋献公他听信谗言,杀了当时的太子,后来他又派人捉拿太子的弟弟重耳,听到这个消息之后,他很快的就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了差不...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哪里(成语“退避三舍”出处在哪?)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哪里?退避三舍这一成语,源自春秋时期的晋公子重耳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晋公子重耳之亡》。这一成语背后的故事丰富且引人入胜。春秋时期,晋国的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并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出逃,最后流亡到了楚国。楚成王收留了他,并待他如上宾。...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的来历
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è 〖解释〗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主动退让九十里。比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出处〗《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

退避三舍出自什么时期?
退避三舍讲的是晋国重耳逃亡到楚国的时候受到楚王善待,然后重耳承若若有一日两国交战便退避三舍以报答恩情。现在这个词的意思是为了避免冲突的发生,从而退让、回避。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公子重耳)及楚,楚子飨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

退避三舍理解的正确是
退避三舍是一个成语,出自中国古代的春秋时期。它原来的意思是主动后退,让出三舍的距离,以避免冲突或危险。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比喻主动让步或回避矛盾,以保持距离或避免冲突。1、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它的故事背景是春秋时期,当时的晋献公死后,晋国内部发生了动乱,公子重耳...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哪里
有一王问重耳 公子若反晋国,贝l]{可以报不谷?重耳回答说 若以君之灵,得反 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此即为退避三舍这一典故的源 头。后来,重耳回国夺回王位,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 晋国的军队在城蹼交战,晋军果然退三舍以避之。但这个退让不仅仅...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这条成语出自哪本书? -
衅通新红: 回复:退避_三舍:出自于……《左传·僖公23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这条成语出自哪本书 -
衅通新红:[答案]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晋公子重耳(晋文公)逃亡在楚国时,楚王问他将来怎样报答自己.重耳说,如果将来晋楚交兵,“退避三舍”.后来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遵守诺言,把军队撤九十里. 答对了,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 》(填书籍名) -
衅通新红: 出自《左传》:“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哪部著作?
衅通新红: 退避三舍: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施秉县17666692797: 请问退避三舍这条成语出自哪里 -
衅通新红:[答案] 退避三舍tuì bì sān shè [释义] 后退九十里.比喻为避免冲突;向对方作出回避或让步.舍:古时行军;一舍为三十里. [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战国时晋国国君重耳在与楚军交战中;信守当年立下的诺言开战前先退军九十里.” [正音] 舍;不能...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什么意思
衅通新红: 退避三舍的成语出自于《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听信奸臣的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搜捕申生的侄子...

施秉县17666692797: 成语“退避三舍”出自什么书 -
衅通新红: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原文及楚,楚子①享之,曰:“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对曰:“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出自哪里 -
衅通新红: 朋友,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道出了一种退避锋芒,不是奋起相争,勇往直前.这好象似不积极进取的精神,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包含着礼仪和以退为进的含义.

施秉县17666692797: 退避三舍概括 -
衅通新红:[答案] 退避三舍 成语“退避三舍”是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注意,它不是说退到三间茅舍后面去,别将“三舍”这样理解就是了.在古代,一“舍”即合三十里,三舍是九十里,“退避三舍”大约是退了近百华里呢! 现在说,“见到那个家...

施秉县17666692797: 四个简单的成语故事100个字左右 -
衅通新红:[答案]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 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望梅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