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甲午大海战

作者&投稿:标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894甲午大海战》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叫《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导演是冯小宁。
观影归来,我心里有一股敬佩感油然而生。这部影片描述了19世纪后期,慈禧太后掌权,国家落后。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带领全体将士,邓世昌、刘步蟾等海军精英怀揣保家卫国的理想登上了各自的战舰,与日本海军在黄海海域上展开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铁甲舰大决战。中方英勇反击,可却还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中国不得不割地赔款,在中国的历史上写下了屈辱的一页。
看完这部电影,我非常敬佩这些名族英雄。就像邓世昌,他誓与舰同沉,舰沉时,他明明可以上岸却不愿上岸,表明了他视死如归的决心。可他的爱犬--太阳,却舍不得他的主人,便跳入大海中去救邓世昌,可他还是不愿上岸。于是,邓世昌狠狠心把爱犬一同带入海中。我看到这一幕时泪水不禁夺眶而出,场景令人十分感动!
我敬佩英雄,同样也憎恨小人。那些日本人甚是可恶,想方设法占领中国的领土。当时的清政府软弱无能,受尽了列强的欺辱。现在,我们的祖国强大了!可是,日本还想抢我们的钓鱼岛,他们难道还认为我们的国家是一百多年前那个任人宰割的时代吗?别再痴心妄想了!
我们要牢记历史的教训,以邓世昌这些民族英雄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后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慈禧:要开战可以,但千万不能先开炮,以免落人口实。(镜头一转,按太后教导先挨打的普通木质舰船没等到还手,就被被命中击沉)
2、李鸿章那一番教育:现在吏部、户部、兵部、礼部、刑部哪个干净,是不是都得查办?现在要办大事,和皇上沟通全依赖内府,所以这种小事就睁一只眼睛闭一只眼吧……
3、不宣而战,偷袭正是我们的特长。
4、邓世昌:中国人从来就应该受到尊重。
5、李鸿章:大清每年的银子有十分之一用在正经地方就不错了
6、日本外务大臣:这么多年我们用尽了办法,也没能找到一条钓鱼岛属于日本的证据。相反,搜集到的所有记载,包括我们日本一百年前绘制的地图上,也标明钓鱼岛属于中国。
7、天演论世间万物,优胜者生存,民族国家也如此,今中华民族若不奋起,必将为人类历史所淘汰
8、赫尔德中国这个巨人有时突然跳起,伸个懒腰,我们以为他醒了。准备看他做一番伟大的事业,但过了一阵看见他又坐了下来,喝口茶,吸大烟,打个哈欠又睡着了。
9、邓世昌:堂堂大清的军舰,竟成了太后的私家货船。
10、邓世昌:中国守着三万六千里海岸线,从郑和之后就再也没有向大海深处驶去,一个放弃海权的民族必然要在海上吃亏。致远,就是走向大海深处,走向深蓝。可整个民族仍然处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病态之中,也许需要一场更惨痛的失败才能让中国醒过来。总得有人用鲜血去警醒国人!
11、每一场海战,都决定着两个国家的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按中国干支纪年,时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Sino-Japanese War) 。这场战争以中国失败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它给中华民族带来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名称: 中日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其他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
  地点: 朝鲜半岛、辽东半岛、山东威海、黄海北部
  时间: 1894年7月25日—1895年4月17日
  参战方: 大清帝国,日本帝国
  结果: 日本获胜,签订《马关条约》
  参战方兵力: 清军630,000人
  日军240,616人
  伤亡情况: 清军31,500人阵亡
  日军13,306人死亡
  主要指挥官: 李鸿章丁汝昌,山县有朋.伊东祐亨

  当时的中国处于清朝晚期,正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沉沦。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政府中的洋务派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方面向欧美看齐,因此清王朝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景象。清朝于1888年建立了北洋水师,成为亚洲一个强大的力量,即使欧美列强也放缓了侵略脚步。但清政府并未像日本那样变革国家制度,因此所谓的“中兴”也只是回光返照而已。此时清朝政治十分腐败,人民生活困苦,官场中各派系明争暗斗,军队外强中干。欧美方面
  1890年后,日本以国家财政收入的60%来发展海、陆军,1893年起,明治天皇又决定每年从自己的宫廷经费中拨出三十万元,再从文武百官的薪金中抽出十分之一,补充造船费用。举国上下士气高昂,以赶超中国为奋斗目标,准备进行一场以“国运相赌”的战争。在1890年时,北洋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有7艘,共27000多吨;而日本海军二千吨位以上的战舰仅有5艘,共17000多吨。1892年,日本提前完成了自1885年起的十年扩军计划,到了甲午战争前夕,日本已经建立了一支拥有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的陆军,和排水量72000吨的海军,超过了北洋海军。北洋海军自1888年正式建军后,就再没有增添任何舰只,舰龄渐渐老化,与日本新添的战舰相比之下,火力弱,行动迟缓。1891年以后,连枪炮弹药都停止购买了。这是因为此时清朝最高统治者慈禧太后为了准备她在1894年的六十大寿,将这些费用来修建颐和园,供自己“颐养天年”了。中日两国的最高统治者—— 慈禧太后与明治天皇相比,对照何其鲜明。

  黄海海战发生于1894年9月17日,即平壤陷落的第三天,日本联合舰队终于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继丰岛海战后第二次海战,也是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这场战役发生于鸭绿江口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附近海面。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护送4000余名入朝援军到朝鲜。返航后在大东沟遭遇日军阻截,战斗由此爆发。日本海军在大同江外海面投入战斗军舰则有12艘,包括其全都精华,即吉野、高千穗、秋津洲、浪速、松岛、千代田、严岛、桥立等八艘五千马力以上的主力舰和巡洋舰。中午开战后,北洋舰队重创日本比叡、赤城、西京丸诸舰,但北洋舰队中致远舰亦受重创(管带邓世昌)。    邓世昌
  过程   9月15日上午,北洋舰队的主力,计军舰10艘,附属舰8艘,在丁汝昌率领下到达大连湾。   16日凌晨1时,铭军的十个营共四千人分乘五艘运兵船,向鸭绿江口的大东沟进发。   16日中午,舰队抵达大东沟(今辽宁省东港市),到次日早晨,军队全都登陆。   17日上午8时,旗舰定远上挂出龙旗开始返航。   11时许,北洋舰队突然发现西南方向海面上有几簇黑烟,丁汝昌登上甲板瞭望,判定为日本舰队。于是立即命令各舰升火、实弹,准备战斗。   由东乡平八郎指挥的吉野号率先发现北洋舰队,发出信号“东北方向发现三艘以上敌舰”。   12时20分,日舰逐渐接近北洋舰队。   中午12时50分,北洋舰队旗舰定远首先开炮。   十秒钟后,镇远舰也发出炮弹,紧接着,北洋舰队各舰一齐发炮轰击。三分钟后,日本旗舰松岛也开始发炮还击。刹时间,双方各舰百炮一齐怒放,硝烟弥漫,海水沸腾。   开战之初,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下:   
  火炮/门 鱼雷发射管/架 总排水量/吨 总兵力/人 平均航速/节
  北洋水师 195 556 27 2126 10.2
  日本联合舰队 268 568 36 3916 14.5
  其中,日本第一游击队平均航速达19.4节。另据英国海军年鉴统计,当时速射炮的发射速度是原后装炮的六倍,由此计算,日本舰队的火力实际上相当于北洋舰队的三倍。依航行次序,日舰配备情况如下:   第一游击队: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吉野” 河源要一 4216 22.5 150mm速射炮 x4
  “高千穗” 野村贞 3709 18 260mm x2
  “秋津洲” 上村彦之丞 3150 26 150mm速射炮 x4
  “浪速” 东乡平八郎 3709 24

  本队第一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松岛”旗舰 尾本知道 4278 16 320mm x1
  “千代田” 内田正敏 2439 19 120mm速射炮 x1
  “严岛” 横尾道昱 4278 16 320mm1
  本队第二群阵: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桥立” 日高壮之丞 4278 16 320mm x1
  “比睿” 樱井规矩之左右 2284 13.2 170mm x2
  “扶桑” 新井有贡 3777 13 280mm x2
  本队左侧:   舰名 舰长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西京丸” 鹿野勇之进 4100 15 120mm
  “赤城” 坂元八太郎 622 10.25 120mm
  北洋舰队的12艘军舰配备情况如下:   舰名 舰长(管带) 排水量(吨) 速度(节) 主炮(门)
  “定远”旗舰 刘步蟾 7335 14.5 305mm x4
  “镇远” 林泰曾 7335 14.5 305mm x4
  “经远” 林永升 2900 15.5 210mm x2
  “来远” 邱宝仁 2900 15.5 210mm x2
  “致远” 邓世昌 2300 18 210mm x2
  “靖远” 叶祖珪 2300 18 210mm 2
  “济远” 方伯谦 2300 15 210mm x2
  “平远” 李和 2100 14.5 260mm x1
  “超勇” 黄建勋 1350 15 250mm x2
  “扬威” 林履中 1350 15 250mm x2
  “广甲” 吴敬荣 1296 15 150mm x2
  “广丙” 程璧光 1000 17 120mm x3
  另外六艘舰艇为炮舰镇南、镇中和鱼雷艇福龙、左一、右二、右三。   战斗开始不久,北洋舰队旗舰“定远”舰由于下水12年,7年未修,主炮炮塔起火,丁汝昌烧伤,信旗被毁。丁汝昌拒绝随从把自己抬入内舱,坚持坐在甲板上督战。可是他只能鼓一舰士气,战斗刚开始,北洋舰队就失去了指挥。日第一游击队4舰利用航速优势绕攻北洋舰队右翼“超勇”、“扬威”,二舰相继被击中起火,退出战斗。日舰“吉野”也被北洋舰队击中起火,但很快被扑灭。13时30分左右,“超勇”沉没。   当日本第一游击队绕攻北洋舰队右翼时,本队也与北洋舰队主力交相攻击。日本军舰“比睿”、“赤城”、“扶桑”、“西京丸”遭到北洋舰队截击。   “定远”、“来远”、“经远”重创“比睿”、“赤城”。“赤城”舰长坂元八太郎阵亡。“西京丸”也受创。

历史告诉我们.日本人倾全国之力造海军.满清倾全国之力为妖後建颐和园...你们知道.建个颐和园可以买二十首军舰..二十首啊.不过满清实在无能到.不想说了.就算再买了也没有.全部没炮弹.有军舰也一样.当时什麼不开第一枪.什麼礼.都是放屁.武力说明一切..历史再一次说明,日本就是个强盗国家.不要脸的国家.谁强跟谁摇尾吧!偷袭是他们的看家本领.所以跟日本这个国家没什麼好说了.再开战.直接丢原子弹

至于刘步蟾的死因是由于它的一句话绝守舰亡与亡之义。定远舰的破灭被手下人比在家里自杀,最后吸食过量鸦片,由于其受不了疼痛而被手下人送进医院,而那时的医生是个英国人 拒绝先为他治病!从而被鸦片毒死|!

邓世昌壮烈牺牲!

你要问什么呀?


甲午中日战争中最大的海战发生在哪里
中日甲午战争最大的海战是黄海海战。黄海海战发生于光绪二十年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相对于前一次的丰岛海战就更加惨烈,双方士兵随时都有可能面临着在各自的军舰内被炸死、烧死甚至是溺死的危险。无论是北洋水师还是日本联合舰队都为打败对方而拼死一搏,毕竟这是一场决定两国命运的战争。日本舰炮数量...

甲午战争海战之过?
是的,大家没看错,持续五个多小时的黄海大海战,是以日本舰队的最先撤退而结束的。日本舰队撤退后,北洋舰队还曾组织过短暂的追击,之后也相继返航回到旅顺,进行休整。如果战争持续到这里而结束的话,北洋舰队实在不算战败。如果黄海海战结束后,清廷能及时意识到危险的来临而做出应对,持续增兵鸭绿江防线...

甲午黄海海战谁是主力舰?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中的一个,是清朝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他有强烈的爱国心,1894年9月17日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谥壮节公,追封太子少保衔。光绪帝挽联如此写道: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为纪念邓世昌的伟大牺牲,人民创作了《甲午风云》、《英雄邓世昌》、《甲午大海战...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1894年6月,日本借口中国的北洋水师扣押一名日本水兵,要登船搜查遭拒,遂以保护侨民为理由,在黄海巡航,并骚扰中国的海上运输船,7月在黄海的大东沟区域击沉了一艘清政府的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同年8月,日军发动平壤战役,清军爱国将领左宝贵孤军奋战,英勇牺牲。1894年10月,黄海大海战,清军5...

甲午大海战
1.《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是由冯小宁自编自导,陆毅、夏雨、杨立新、孙海英、龚洁主演的历史、战争电影。影片从主角邓世昌的童年讲起,从尊重还原历史的角度,向世人揭示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真相,讲述了甲午年间我们的先辈抗击日本侵略的英勇事迹。[1] 该电影于2012年7月6日在中国大陆上映。并获第15届...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范文篇3 坐在电脑前看《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时,我是怀着十分忐忑的心情的,因为已经预知那段清王朝末期屈辱的历史,知道每一个人的前途和命运,知道他们或生或死,或壮烈,或悲凉,或无奈。毕竟,那不是光明的结局和美好的命运,令人心有不甘又于心不忍。 这是一段众所周知的历史。日本为了扩大自己...

甲午大海战的观后感
甲午大海战观后感3 今天我们学校组织高年级学生一起到多媒体教室去看电影——《甲午大海战》,看完电影,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日记 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是1894年9月18日,腐败的.清政府和可恶的日本舰队在海上交战时的情况,当时的清政府内忧外患,权力被可恶的慈禧太后掌握了,她毫不重视队伍建设,...

今天和男友看了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我想知道甲午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甲午战争历时9个月,分为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日军攻下朝鲜的平壤,在黄海海战中大败北洋水师,之后又攻下中国的旅顺、威海,并于1894年11月22日在旅顺进行大规模屠杀,血洗全城。战后双方签订《马关条约》,规定中方向日方割地赔款,中国清政府因此背负沉重外债,国力日趋衰退,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甲午海战战败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日本之所以能够在甲午中日战争中打败中国,除了有政治制度占优势的原因外,日本的动员体制比中国先进得多,是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据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考证,在甲午海战中,日本海军的头号功臣是战舰“吉野号”,此舰为英国造,原来是为清朝政府定做的,后来慈禧太后要办六十大寿,海军衙门就把这笔预算转...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大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战场对垒的双方实力有差距,北洋舰队弱于日本联合舰队。但这只是最浅显的道理。表面看起来是一场遭遇战,但因为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日本舰队急于寻北洋舰队主力决战,而北洋舰队也以主力出海以备作战,所以说这场遭遇战是一场有准备的大决战。正象我们看到的足球比...

丰台区15091374137: 1894甲午大海战 - 搜狗百科
犹华海正:[答案] 中日甲午战争包括一系列陆战、海战,最大规模、最重要的一次海战当属1894年9月17日的黄海海战.

丰台区15091374137: 清.甲午海战的主要经过是怎样的?
犹华海正: 中日甲午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它以1894年7月25日(清光绪二十年,日本明治二十七年)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到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

丰台区15091374137: 中国黄海战役史 -
犹华海正: 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一场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此役北洋水师失利,自此退入威海卫,使黄海制海权落入日本联合舰队之手,决定了甲午战争的中方的战败. 海战背景 ...

丰台区15091374137: 黄海战役是哪年?史上称为什么?主要领导是谁? -
犹华海正: 一、黄海战役发生在1894年,因为这一年是甲午年,因此史上也成为:甲午战争.主要领导是北洋大臣李鸿章和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二、黄海战役是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干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

丰台区15091374137: 甲午战争是哪一年
犹华海正: 19世纪末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大举进犯中国和朝鲜,即日本在1894年发动的甲午侵略战争.甲午战争的惨败,日本迫使清政府与其签订了丧权辱国条约.这是刻骨铭心,...

丰台区15091374137: 中日甲午海战爆发于哪一年
犹华海正: 甲午战争爆发于1894年

丰台区15091374137: 甲午中日战争的经过 -
犹华海正: 日打着“清君侧”旗号,打“李鸿章的北洋水师”李鸿章不敢胜日本”(胜了反会被杀头).顾意败给日本的……

丰台区15091374137: 甲午海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犹华海正: 1894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