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

作者&投稿:师怕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十九世纪后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完成了向帝国主义阶段的转变,资本输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这必然引起对殖民地更加激烈地争夺。
列宁分析道:帝国主义列强“除了对已经被分割了的世界来作周期性的再分割以外,争夺半独立国的斗争就不免要特别紧张起来。”于是,地大物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便成为帝国主义列强眼中的一块肥肉。
从鸦片战争开始,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从来没有停止过,但1884年中法战争后,由于列强之间忙于争斗,相对平静了大约10年,中国政治家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在人们对西方列强的“友善”感到庆幸的时候,东边的一个邻国正在虎视眈眈。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朝鲜战场的失利,虽然造成了一定的被动,但还没有影响全局。这时候,清政府如果能认清形势,坚定地投入反侵略战争,并采取正确的战略,一定能够挫败敌人的进攻。
可惜中国最高统治者中掌实权的慈禧太后、奕等都是主和派,李鸿章也坚决主张“羁糜为上,力保和局”。从战争开始到失败投降,他们一直致力于争取英俄德法美等国家的调停,以达到求和目的。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近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远比古代更为重要。在晚清的政治家、军事家中,李鸿章特别重视武器装备。由于他的大力倡导和运筹,推动了洋务运动,组建起北洋海军和新式陆军,有利于提升军事实力。但因为李鸿章把武器作用极端化、绝对化,由“武器决定论”导致悲观情绪和失败主义。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毛泽东同志说过:“办法是跟着方针来的,方针是不抵抗主义的时候,一切办法都反映不抵抗主义。”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突出表现在忽视和放弃制海权的战略失误,这是甲午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五、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是战争失败的政治原因。
在甲午战败的第2年,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有名的“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抨击清政府的投降路线和腐朽统治。
民主革命的先躯孙中山组织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广州起义,他说:“清廷腐败尽露,人心激愤。”是的,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是政治原因。当时统治中国并主持战争的清朝政府极端腐朽没落,不可能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
当时的清朝,早已失去开国初期励精图治、奋发有为的气象,落日的辉煌已经完全消褪,远远地被抛在世界潮流的后边。体制陈旧、政治腐败,在内忧外患中迎来了它的末日。

扩展资料:甲午战争前,远东地区基本是俄、英争霸,中国和日本的情况虽有不同,但都受到不平等条约的制约。甲午战争的胜利,使日本一跃成为亚洲强国,完全摆脱了半殖民地的地位。
而中国的国际地位则一落千丈,财富大量流出,国势颓微。甲午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社会的震动之大,前所未有。一向被中国看不起的“倭寇”竟全歼北洋水师,索得巨款,割走国土。朝野上下,由此自信心丧失殆尽。清朝的独立财政至此破产,靠向西方大国举债度日。
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的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而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当时的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高兴地说:“在这笔赔款以前,根本没有料到会有好几亿元,全部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所以,一想到现在有三亿五千万元滚滚而来,无论政府还是私人都顿觉无比的富裕。”
占领朝鲜、台湾后,在战略上对东北、华东构成了直接威胁,成为进攻中国大陆的跳板。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扩大他们侵略领土的欲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甲午战争

甲午海战清朝的失败真正的原因是满人对汉人的防范。
北洋水师正式成立于1888年,是清朝四大水师中最强的一支,主要军舰大小共有25艘,辅助军舰50艘,运输船30艘,官兵4000余人。
当年的《美国海军年鉴》有个排名,北洋水师是东亚第一,世界第九,排在日本的前面。
就是这个曾经是东亚第一的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海战中全军覆没,败给了日本。
对于这次战争中国的失败,很多人都曾经分析过,比如高晓松曾经说清朝输给了国运,当时日本正是国运上升期,而清朝则是国运下降期,对于此种论点鲁速不敢苟同。

北洋水师中镇远舰、定远舰是一等装甲舰,是清朝政府委托德国建造的,定远舰花费约140万两白银,镇远舰花费约142万两白银。虽然花费不少,但是在当时的价格已经算便宜,这还得益于德国想刺激军工。
定远舰和镇远舰是北洋水师的主力战舰,1885年,镇远舰和定远舰驶入大沽口,被称为亚洲第一巨舰,也确实为清朝赚了不少面子。
这里还有个插曲,清政府虽然买了这么大的铁甲舰,但是却没有修建为其保养维修的船坞,所以1886年定远,镇远,济远,威远曾经到日本长崎进行补给维护,定远和镇远的吨位引起日本朝野的恐慌。而当时中国的士兵休假上岸因为嫖妓和购物与日本人发生冲突,造成多人死亡,后来在西方的调停下才互赔损失告终。
从此以后,日本就以定远、镇远二舰为假想敌,全力发展经济和军事。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海战,定远舰已经下水接近8年,当时的世界海军发展日新月异,更新速度不亚于现在智能手机的发展,8年前的亚洲第一巨舰已经像我们现在看第一代智能手机,虽然功能和吨位还在,但是性能已经远远不如日本新的铁甲舰。
定远舰作为主力战舰,在遇到日本海军以后先发制人,多次命中松岛舰,而日本舰队射程近冒着枪林弹雨前进,到达射程后集中火力攻击定远舰,定远舰的信号系统被破坏,孤立无援。最后被鱼雷艇偷袭搁浅,但依然用炮台击毁了日本第九号鱼雷艇,也是甲午海战中中国舰队击沉日本的唯一军舰。
最后丁汝昌下令自毁定远舰,以免资敌,定远舰残骸被日军带回日本在福冈修建了定远馆。日本之所以这么做,一是为了炫耀,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打的第一场海战以胜利告终,这是在向中国和世界宣示自己的实力。

第二就是提高日本国民自信心和自豪感,8年前定远和镇远给日本上下带来的阴影被一扫而光,日本人就是把定远拿出来展示,让日本国民对日本军队有足够的自信,不在害怕清朝,日本国虽小,但是却很强大。事实也证明日本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
清朝的舰队虽然综合实力比不上日本的舰队,但也不至于全军覆没,出现这个结局主要原因就是满清统治者对汉人的防范。
体制没有绝对的好坏,只有相对,当时的清朝真的只是维持统治,除了光绪,他们并没有真的想变强,或者说他们不想汉人变强,200多年过去了,他们还在防范汉人。

所以才会出现给慈禧过生日比北洋水师重要,1891年,也就是北洋水师成军的三年后,翁同龢户部奏请北洋海军“停购外洋船械三年”,以至于到甲午战争爆发之前,北洋海军未能进口一艘军舰甚至一枚开花炮弹,装备停滞不前。
据统计,北洋水师的打击精准度和作战水平都不弱,但是就是炮弹和武器太弱,所以才导致被日本舰队吊打。
大战前夕,清朝内部想的还是怎么内斗,怎么防范汉人,即使清朝侥幸打赢了日本。也不会成为强国,因为清朝统治者的想法就是这样,清朝满人少,汉人多,国家需要人才就要重用汉人,汉人多了,清朝统治者就觉得无法控制,宁肯割地赔款给外国,也不愿意汉人强大,他们始终认为这不是他们自己的土地。

1894年9月17日中日甲午大海战,北洋舰队失败的直接原因,是战场对垒的双方实力有差距,北洋舰队弱于日本联合舰队。但这只是最浅显的道理。表面看起来是一场遭遇战,但因为双方都是有备而来,日本舰队急于寻北洋舰队主力决战,而北洋舰队也以主力出海以备作战,所以说这场遭遇战是一场有准备的大决战。正象我们看到的足球比赛一样,两足球队的比赛,往往是在两支球队的首发主力队员之间展开,如果甲队首发阵容以0:5惨败于乙队,那么我们可以肯定,两队之间不只是在首发阵容之间差距很大,整个甲队的实力肯定低于乙队的实力。这应该是甲队失败的主要原因。因为交战双方的舰队都是两国海军的精锐,所以说海战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海军实力落后于日本海军。
战前,中日海军的实力经过了一个动态的消长过程。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中国人认识到船坚炮利的威力,认识到加强海防和发展海军的重要性。洋务派封疆大吏曾国藩、左宗棠先后开办军工企业,创建船政学堂,制造军舰,培养海防人才。日本同样也领教了西方军舰的威胁,更兼以作为一个岛国,有更强的海防意识。特别是明治维新后,为逞其“海外雄飞”的侵略野心,海军建设方面由幕府时期的防守型转向了进攻型。而1874年日本出兵侵攻台湾这一事件,对这两个东亚邻国的海军建设影响深远。事后,清政府上下意识到日本对中国日益增大的威胁,展开海防建设大讨论,决定将东部沿海省份,按地理区域划分为南北洋,设南洋大臣和北洋大臣,同时加强海防事宜。日本也将侵台战争失败的原因,归之于海军实力不强,遂决定加快海军建设。1875年,中日两国都拨出专款,向英国订购军舰,由此双方拉开了海军军备大竞赛的序幕。应该说,在这场历时将近二十年的军备大赛中,本来中国海军长时期是跑在前面的。其间虽有中法战争中11艘军舰的损失,但是仍领先于日本。以至于到1889年,美国海军的报告中,认为当时中国海军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九位,仍排在美国和日本之前。相对强大的海军,对日本有明显的威慑作用,朝鲜1882年的“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中国海军都快速出动,日本发现难以抗衡,阴谋计划也随之失败。购进了镇远、定远两铁甲舰后,李鸿章也是沾沾自喜。他满怀自信地言到:“综合海军战备,尚能日新月异,……就渤海门户而论,已有深固不可动摇之势。”为此,他曾两度派出包括两铁甲舰在内的舰队,造访日本,以望能继续威慑潜在的敌人,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海防意图。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2227302_1.html/ ]

日本在朝鲜冒险计划的失败,深感海军力量的不足,加快了海军扩充的步伐。天皇的所谓敕令中有:“朕认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快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日本政府制定了长期的海军装备发展计划,最大限度地增加了海军军费。北洋舰队的定远、镇远两铁甲舰被日本朝野视为心头大患。“打胜定远”成为日本海军官兵的口号,“捕捉定远”也成为日本儿童的战斗游戏。1886年两铁甲舰随队造访日本,出现在日本长崎,引起了日本人的普遍嫉恨,发生了日本警察与市民围攻中国水兵的国际冲突事件。为了将来在战场上与中国两铁甲舰对抗,日本斥巨资专门建造了巨炮口径大、航速快的三艘海防舰,分别以日本三个著名风景区严岛、松岛、桥立命名,号之曰“三景舰”。
在日本海军加快发展的几年中,清政府无视战争迫近的威胁,反而放慢了海军发展的步伐。中法战争后,中国海军在发展中形成北洋、南洋、广东三支各自独立的力量。由于军费的限制,1885年朝廷就确定了优先精练北洋海军一支的方针,所以,名为三支海军,其实南洋和广东两大海军,装备极差,没有战斗力,特别是在广东的广甲、广乙、广丙三大主力舰调归北洋海军后,只剩下一些浅水小炮艇,广东海军可谓名存实亡了。南洋军舰有十余艘,但多为国产木壳中小型巡洋舰。真正能适应战时需要的只有“优先精练”的北洋海军了。而北洋海军自1888年成军后,反而未构建一艘军舰,未添一门新炮,只是从南方调来几艘军舰。结果是,我消敌长,到了1893年,日本海军从数量上,拥有军舰31艘,鱼雷艇24艘,总排水量6余吨;从作战能力上,日舰舰龄短,在许多性能上却超过了中国军舰。在整体实力上,日本海军后来居上,不仅超过了北洋海军,也超过了整个中国海军,跻立亚洲第一。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早已经不再是外行了,在战争爆发前他就知己知彼地提出,北洋海军根本不是日本海军的对手,只有集中兵力尚有与其周旋或拼死一战的可能。从经远号上发出的一封家书道出了实情:“海战只操三成之权,盖日本战舰较多,中国只有北洋数舰可供海战,而南洋及各省差船,不特无操练,且船如玻璃也。”
从双方投入战争的海军力量来看,北洋舰队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进广甲、广乙、广丙三艘排水量各1000吨的轻型巡洋舰,共有大小战舰船24艘,即铁甲舰2艘:定远、镇远;巡洋舰11艘:即经远、济远、来远、靖远、致远、平远、超勇、扬威、广甲、广乙、广丙;炮舰6艘:镇东、镇西、镇南、镇北、镇中、镇边;练习舰3艘:威远、康济、敏捷;运输舰2艘:利运、海镜。舰队总排水量为4万3千吨。
日本开战后,以主力组成联合舰队,驶离日本各海军镇守府,进驻朝鲜西海岸。到“九一七”海战前,经过三次整编后,编队序列如下:本队,包括松岛(旗舰)、严岛、桥立、千代田、扶桑、比睿;第一游击队,包括吉野(旗舰)、秋津洲、高千穗、浪速;第二游击队,包括金刚(旗舰)、葛城、大和、武藏、高雄、天龙;第三游击队,包括筑紫(旗舰)、爱岩、赤城、岛海、大岛;本队附属舰,包括八重山、磐城、天城、近江丸;另外还有鱼雷艇母舰山城丸。一共26艘,其中装甲巡航舰1艘,海防舰2艘,巡洋舰16艘,炮舰6艘,鱼雷艇母舰1艘。总吨数约为55000吨。北洋舰队即使加上不能出海作战的运输舰和练习舰,无论是军舰数,还是排水量,都低于日本联合舰队。
从高中低三个不同层次对比,即海军整体实力、战争投入力量、现场参战力量,都是敌强我弱,上一层次为下一层次加强后盾,上一层次的实力差距决定了下一层次的实力差距,所以说,中国海军整体实力弱是“九一七”大海战惨败的主要原因。

战争爆发后,8月5日,广岛大本营制定了“作战大方针”。根据这个“作战大方针”,日本的整个作战部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派遣部分军队进入朝鲜境内,牵制清军,加强对本土战略要地的守卫,并继续动员陆军出征。同时,以海军联合舰队寻求与中国海军进行海上主力决战,夺取制海权。第二阶段的作战,视第一阶段的海战结果而定。根据第一阶段海战的可能结果,拟定了甲、乙、丙三种作战方案。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甲案:如果海战获胜,夺得制海权,即派陆军由渤海湾西岸登陆,在直隶平原寻求与清军进行主力作战。
乙案:海战胜负未决,陆军夺取平壤并固守,扶持朝鲜“独立”,海军扼守朝鲜海峡,并保护部队的运送。
丙案:若海军战败,则陆军全部从朝鲜撤退,守卫本土,海军则退守日本沿海。
这的确是一份详细周密的计划,充分暴露出日本军国主义亡我中国的狼子野心。这里暂且不对这一作战方针给予过多评论,只想澄清一种认识上的错误。
有论者根据这份作战方略,特别是提到了第一阶段中海战的第三种可能,就得出结论说,日本没有海战胜利的把握,进而认为中国海军实力不比日方弱,北洋舰队不是败在实力上。其实,作为作战总方略,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当然应该考虑到初战的所有可能结果,哪怕这种结果的概率极小。在战争中,优势一方不敢以百分之百的把握保证战争的胜利,古往今来,不乏以弱胜强的战例。但是,估计到失败的可能性并不等于说缺乏战胜的信心,更不能由此而认为估计者力弱心怯。从这份作战计划中,我们不得不承认日本统帅部军事上的高度理性,如果由这份高度理性的作战计划,得出非理性的片面结论,跟历史事实是不相符合的。一般来说,作为侵略战争的发起国,是有强于被侵略国的军事优势的。而日本迫不及待地挑起事端,发动战争,就是因为特别看重海战在中日战争中的作用,自信日方海军的绝对优势。日方肯定评估过中日海军的对决胜算,尽管我们今天找不到这样的档案材料,但其分析不会比经远舰上发出的那封家书的评估保守——三七开,中国海军三成的胜算,日本海军七成的胜算。七成胜算对于那些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分子来说已经足够了,战争机器就可以马上启动了。
由此可见,日本雄厚的海军实力,是甲午战前的客观事实,是日本赖以发动侵略战争的铁血武装,也是“九一七”大海战北洋舰队惨败的主要原因。

我就不从百度搜索答案了,想要书本上的可以自己找,甲午海战失败都说是清政府的原因,什么不抵抗什么的,其实都是捡好听的讲,本质上就是打不过的,北洋水师舰队牛吹的很响,但是他打赢过什么人吗?根本原因不在这里,在一个国家的生产力,西方国家都经过了工业革命,生产力比较于当时清政府高出太多了,根本没有抵抗能力,就像你一个五岁小孩子,在怎么聪明能干,你能跟一个二十几岁的彪帮大汉对抗?人家都拿着火箭大炮呢,你还拿菜刀呢,打你两下怎么啦,根本打不过啊。他李鸿章他不知道签个卖国条约得背着历史骂名?那他不签行么?打输了之后她慈禧太后还不慌不忙呢,还唯我独尊呢!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当时生产力水平不行,导致的国防,工业,农业的水平低下,至于怎么导致的落后,并不是某一个人的错误造成的,而是在历史环境中慢慢形成的劣势,所以失败也是一个必然。

慈禧和日本海军联手,搞沉了汉人控制下的北洋舰队!
慈禧拿走海军军费,有没有暗中通知日军北洋舰队的消息,就不知道了;
满鞑子知道在中国呆不下去了,想安全退出中国;在退出中国前,要全力耗尽汉人人口,财力,军力,搅乱汉人政局;最好让汉人和洋人纠缠不清;这样满鞑子才能安全退出中国;
满鞑子和日本联手搞掉北洋舰队,也许就是后来满鞑子和日本共建“伪满洲国”的关系基础;


甲午海战失败的原因
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是政治原因。当时统治中国并主持战争的清朝政府极端腐朽没落,不可能领导一场反侵略战争取得胜利。

甲午海战失败原因是什么
最深层原因是,我们的改革不成功、不彻底,未在全国、全民族、全体人民自上而下的一种求进、求新之心,所以我们近代以来,不断进行改革。天佑中华,改革成功。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三是老旧武器装备未能及时更新。甲午年正是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清政府不惜挪用海军经费,大修庭院、楼堂和馆所。在穷奢极欲的挥霍中,国防开支全面紧缩,拮据万分。2、作战准备不足是海战失利的重要原因 清朝末期,吏治腐败,政府无能,内忧外患交织,军队缺乏打仗思想,是这场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一是思想...

甲午海战失败原因分析
甲午海战失败根本原因:清政府的腐朽无能,封建制度的腐朽落后。直接原因:李鸿章命令北洋舰队退守威海卫港拒不出战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中国战败原因分析 (1)主观方面:清政府的腐朽,造成中国军队在甲午战争中失败。①战前,清政府不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后极力奉行“避战自保”的方针,贻误战机,如平壤...

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军队素质低下:政治腐败必然会影响到军队建设,甲午战争中,中国军队屡战屡败,溃不成军,没有打过一次胜仗,这和军队综合素质低下是有直接原因的。当时全国的军队中,北洋军是最好的,但即使是北洋军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军纪涣散、操练废弛、贪污腐化、精神萎靡等。

北洋水师亚洲第一,为什么甲午战争的时候会失败呢?
一、经费不足甲午海战失败的第一个原因,就是北洋水师长期以来的经费不足。早在北洋水师建设之初,军费的花销就大得惊人。据史料记载,清政府购买军舰以及枪支弹药的花费,再加上招募兵勇和建设港口码头等,总计在2000万两白银上下,对于当时风雨飘摇中的清王朝来说,北洋水师几乎是倾全国之力打造了。...

甲午战争中国为何会惨败呢?
其次的失败原因是腐败,战争因为腐败失败是可耻的,但是这种可耻常常存在,甲午战争就这样被我们铭记腐败能亡国,甲午海战就是最有力的证明。本来北洋水师的战斗力和日本联合舰队的战斗力差距没有多大。因军系腐败,订购战舰时清军官员只知道“量体裁衣”,看着可以,听着中用就下订单买,根本不管战舰实际...

关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3. 当时在亚洲没有强大的国家制约日本,所以日本可以全力投入甲午海战 。4. 清政府将大部分资金由于皇室开支,对军事不够重视。5. 清政府对于甲午海战采取消极迎战的态度,并没有全力投入甲午海战 。6. 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已经严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经济实力与信心 。7. 国内动乱,人民起义肆起 。8....

甲午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在甲午战败的第2年,改良主义者康有为、梁启超发起了有名的“公车上书”,反对签订《马关条约》,抨击清政府的投降路线和腐朽统治。民主革命的先躯孙中山组织了反对清朝统治的广州起义,他说:“清廷腐败尽露,人心激愤。”是的,导致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深层次的是政治原因。当时统治中国...

甲午海战为什么输的那么惨?
甲午海战输的那么惨的原因:其一是,战争准备不充分。一上来就打,想占先机,却先被对方击中要害,旗舰定远号中弹,而且总指挥丁汝昌受伤。刚刚开打,主帅受伤,指挥自然受到限制。其二是,装备问题。黄海大战中,表面上看,双方实力相当,都是12艘主力战舰。事实上,日军战舰装备占优势。清军3000吨以上...

南京市13392486433: 甲午战争战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
员帘威赛: 甲午战争战败原析 (1)主观面:清政府腐朽造军队甲午战争失败 ①战前清政府作认真准备战争爆发极力奉行避战自保针贻误战机平壤战威海卫战惨败 ②慈禧太家危难秋搞万寿庆典惜挪用军费置家利益于顾 (2)客观面:本蓄谋已久准备充实力略强相落 纵观社状况与本相比仅军事、经济科技落于政治制度腐败北洋舰队覆灭说明单纯习西技术道路已走通华民族始习西政治制度改变落政治制度尝试

南京市13392486433: 甲午战争为何失败 -
员帘威赛: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近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作用远比古代...

南京市13392486433: 甲午海战中国为什么会失败 -
员帘威赛: 一个是清政府中的避战思想,说白了就是软弱.二是水师训练不足,方式、方法上也不够好.三个是水师装备的武器不足,加之尼玛坑爹的炮弹,被人贪污了,里面不知道装的是什么,打出去没用.四个其他力量的配合也不到位.五个是有心算无心.

南京市13392486433: 甲午海战清军为什么失败 -
员帘威赛: 清廷腐败,采购官员贪污款项,购买的炮弹质量差(仅实煤灰)数量也不够,害怕汉族地主壮大,处处设防.官僚体制导致办事效率低,各种原因导致了失败.

南京市13392486433: 甲午中日海战为什么会失败,应吸取什么教训
员帘威赛: 从军事角度看,北洋水师的惨败主要有两大原因: 首先是指挥不力,战斗一开始就失去了统一指挥: 北洋水师的指挥者是提督丁汝昌,旗舰为“定远”.两军相遇,丁汝...

南京市13392486433: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员帘威赛: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 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 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战争失败的战略原因

南京市13392486433: 为何甲午海战失败?急~~~~~~~~~~~~~~~~最好详细点
员帘威赛: 第1准备不足,第2训练差,第3,炮弹质量不过关 第4,慈喜乱用银子 第5,军舰年久失修 定远、镇远:(德造铁甲舰) 305mm*4、150mm*2、7335吨 经远、来远:(德...

南京市13392486433: 试分析中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
员帘威赛: 统治者的懦弱!军备落后!官场的黑暗! !割地!赔款!以及允许日本商人在我国内地设厂!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化进程!加剧了人民的负担!

南京市13392486433: 阐述近代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社会根源 -
员帘威赛:[答案] 一、对可能发生的侵略战争缺乏预见,准备不足,是战争失败的认识原因.二、一味依靠外国调停,没有把立足点放在自身力量上来,是战争失败的外部原因. 三、信奉“武器决定论”是战争失败的思想原因.四、放弃和丧失制海权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