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城市发展模式?相关的信息说的越详细越好,最好举个城市的例

作者&投稿:荣帜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每个城市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说出它的由来,越详细越好)最好说出10个城市!!!!!~

比较官方一点的说法:
巴黎 埃菲尔铁塔
柏林 勃兰登堡门
莫斯科 克林姆林宫和红场
北京 故宫(民间最火的地标是CCTV的大裤衩)
华盛顿 白宫,国会山
纽约 自由女神像
罗马 大斗兽场
新德里 泰姬陵
悉尼 悉尼歌剧院
伦敦 大本钟和威斯敏斯特教堂

很好找的~具体的你一个一个去知道和百科里面找就行了,都弄出来没必要,不仅多还不知你要不,所以自己去搜一下吧~

要是中国的就以此类推好了
比如:
北京 故宫
西安 大雁塔
上海 东方明珠(其实金茂和环球都比他高,但是它形状特别,典型的地标建筑)

以此类推

让我们引用几位学者的话来说明文明与城市文明的关系。

斯塔夫里阿诺斯(美国历史学家)认为:“文明一词的含义确切地说,究竟是指什么呢?人类学者指出了将文明与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区别开来的文明的一些特征。这些特征包括:城市中心,由制度确立的国家的政治权力,纳贡或税收,文字,社会分为阶级或等级,巨大的建筑物,各种专门的艺术和科学,等等。”(《全球通史》上册105页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克拉克洪(美国学者)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是:①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②已发明、使用文字;③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的中心场所。(转引自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P3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理查德·佛罗里达(美国经济学者)指出:“新的特大城市是世界经济的真正组织单位,他们产生大部分的财富,吸引大多数的人才,占有最大份额的创新。”

历史发展史证明,城市是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发展起来的。古代的城市规模很小。例如,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是一个只有4万居民、10万奴隶和外国人的城市。真正意义上的城市是工商业发展的产物。13世纪的地中海沿岸,出现了一批商业贸易中心城市,其中威尼斯在繁盛时期人口超过20万。工业革命之后,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由于农民不断涌向新的工业中心,城市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的大多数人口,都已生活在城市里。城市不仅是经济富足、生活安逸的标志,也是居民素质文明的象征。

可以对城市和城市文明做这样一个概括:人类迈出文明第一步后,人口就开始聚集起来形成了最早的城市,而人正是文明的创造者;城市成为一个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承担着管理社会、组织生产的领导职能,从而成为文明成长发展的领导者、组织者;城市保存了人类文明的成果,成为创造新文明效率最高的地方,城市肩负着继承传统文化,绵延发展,创造新文化的使命。因此,城市文明在文明中占核心地位,文明首先出现的地方后来变成了城市;城市的出现使文明发生了质的变化,城市为文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城市成为文明的领头羊、风向标和辐射源。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领头羊

读读人类文明史的书就可以知道,在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种“文明体”(汤因比语)。这些文明体在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冲刷中,不断地经历诞生、成长、兴旺、消亡的过程。所有的文明体融合,好像是无数的溪流汇集起来成为人类文明的大江长河。而从城市的兴衰,可以明显地看出各种文明体的兴亡史。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分析了人类文明兴衰的轨迹。他分析说,欧亚大陆的古代文明时期(公元前3500~1000年),文明的中心是中东地区,“正是中东,在那一段时期里对人类作出了十分重大的贡献,如发明了农业、冶金术、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帝国组织的”。欧亚大陆的古典文明时期(公元前1000~公元500年),中东却远远落在了后面,这一时期,大部分发明创造出自欧洲、印度和中国。欧亚大陆的中世纪文明时期(500~1500年)欧洲进入神学时期,伊斯兰教兴起,蒙古帝国崛起,儒家文明进入鼎盛时期。公元1500年以后,西欧文明飙升,西欧开始扩张,特别是英国工业革命发生后,转眼间欧洲文明远远地走到了前面,而东方文明古国不断衰落。

创立“文明法则史”的村山节认为,地球文明可大致分为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并以800年为周期循环往复。耶稣诞生即公元元年,是希腊文明的全盛时期,其后400年间则是罗马文明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以希腊帕台农神庙和罗马圆形剧场为代表的西方文明,在科学技术领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东方却处在未开发的黑暗蒙昧时代。但希腊和罗马文明也随着公元395年罗马帝国的解体而宣告结束。从公元400年到1200年的800年间,东方文明开始取代西方文明进入全盛时代。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唐、北宋和南宋,文化得到空前发展。而西方社会却出现分裂,进入了黑暗的中世纪。从公元1200年到2000年的800年间是西方文明复兴、东方文明没落的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开始飞速发展,在经历了发现美洲新大陆、在世界各地建立殖民地和产业革命后,西方的科学技术再次达到全盛,在全球化时代到来的同时,西方文明开始席卷整个世界。(井上茂信《参考消息》2008.1.26.)

美国记者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的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从城市兴衰的角度论述了文明发展的道路,可以印证以上两个学者的观点。克里斯托夫在文章中以500年为尺度回顾了历史上世界最大城市的兴衰:公元前2000年之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城市是伊拉克的乌尔。公元前1500年为埃及的底比斯。公元前l000年世界上没有特别出众的城市,勉强凑数的话可算黎巴嫩的西顿。公元前500年当属波斯(今伊朗)的波斯波利斯。公元元年意大利的罗马崛起。公元500年中国的长安最繁荣。公元l000年全球最繁荣城市是中国的开封和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作者没讲公元1500年的城市,笔者想大概可以从北京、伦敦和巴黎中选出一个。公元2000年是纽约市。这位记者的预测是到了2500年上述城市恐怕都没有份儿。

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大、最有影响的全球城市有伦敦、纽约和东京。它们影响着世界经济,并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方向和进程。有学者认为,全球城市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与贸易中心。伦敦、纽约与东京拥有世界上顶级的国际金融机构、股票交易所以及众多的跨国公司总部。二是拥有强大的软实力优势。全球城市拥有众多的国际性组织与机构,是世界经济组织高度集中的积聚地与控制点。三是雄厚的经济基础。全球城市的经济位居世界前列。四是具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如国际枢纽机场、国际枢纽港口、国际信息枢纽及先进的交通系统等。五是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全球城市是专业化服务最高级的生产场所,是金融和服务业产品主要的消费市场。(“深港国际大都会”研究课题组研究课题,刊登《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二期)

那么2500年时的世界第一大城市将出现在哪里呢?村山节认为:“从公元2000年到2800年,……在新文明社会中,以全球气候变暖为代价实现高度工业化的模式将被改变。为此追求天人合一的东方文明的智慧应当成为全人类的思想基础。”文明学大师汤因比的看法是:“就中国人来说,数几千年来,比世界任何民族都成功地把几亿民众,从政治、文化上团结起来。他们向世界展示了这种在政治、文化上统一的本领,具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这样的统一正是今天世界的绝对要求。中国人和东亚各民族合作,在被人们认为是不可缺少和不可避免的人类统一过程中,可能要发挥主导作用,其理由即在于此。世界统一是避免人类集体自杀之路。在这一点上,现在世界各民族中具有最充分准备的,是两千年来培育了独特思维方法的中华民族。”(转引自倪健中《文明中国》P396中国社会出版社出版)如果两位学者的话正确的话,2500年,世界最大的城市也许又一次会出现在中国。


深圳的城市文明

深圳可能是世界上城市化步伐最快的地方,28年间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今天的大都市。深圳1979年1月23日建市,1980年8月26日宣布成立经济特区。后来经过了两次大规模的城市化运动。第一次是在1992年,特区内的罗湖、福田、南山的173个自然村的4万农民改变身份成为“城里人”,特区内也在行政、经济、社会等各方面系统地建立起了符合现代城市要求的管理体制。第二次始于2003年10月底,特区外的宝安、龙岗两个区也整体改制,镇改街道,村改社区,27万农村人口将全部“洗脚上田”变成“城里人”。从这一天起,深圳不再有农村,成为全国第一个没有农村的城市。

应该说,城市化过程、城市文明建设,对今日的中国发展非常重要。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斯蒂格利茨(J.E.Stiglitz)教授认为,影响21世纪人类发展进程的关键因素有两个: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和中国的城市化。他还认为城市化是新世纪对中国的第一大挑战。(原新唐晓平《新华文摘》2006.22.)

从深圳的发展经验看,斯教授的看法很有见地。深圳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过程进行的。工业化偏重于经济的发展,城市化偏重于社会的发展。工业化(包括信息化)、城市化的实现,就是完成现代化的任务。在短短30年里,深圳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三头并进,走过了欧洲许多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路程。虽然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深圳创造了奇迹,但同时也是对人类的能力潜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从实际情况看,城市建设等有形的东西,短时间内有可能完成;人的素质的提高等无形的东西,短时间里是难以完成的。所以,对深圳的城市文明来说,解决城市建设方面的问题固然不易,但是解决城市管理、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等更是难题。实际上30年来我们同时在建设着两个城市:物质城市和精神城市,这两个城市的发展不一致、不同步,精神文明城市的发展往往落后于物质文明城市的步伐,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难点就在这里。

从领导的认识和工作的层面看,深圳自成立之日起始终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城市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深圳是从1989年开始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经过一年多的奋战,1999年9月,全国评选出58个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先进城市和先进城区(其中先进城市38个)。深圳榜上有名,成为首批文明工作先进城市。接着,开始了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2005年10月全国首批文明城市评选揭晓,深圳不负众望,再次捧回桂冠,成为9个全国文明城市中的一员。文明城市的评选3年一届,今年开始了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的评选(首批文明城市进行复查)。深圳又迎来了新的考验,相信一定能够保住首批文明城市的荣誉称号。

我有一些朋友经常出差,他们告诉我:不管是出国还是回内地,回到深圳时都要感叹一声:“还是深圳好”。相信多数深圳市民都有这种感觉。那么,这个城市究竟好在哪里呢?

深圳是形象美丽的城市。深圳的城市建筑现代感强、风格华贵,像凝固的音乐,高低交错,旋律和谐。深圳的城市景观是最新最美的图画,构图美观,色彩斑斓。绿树笼盖成荫,鲜花四季盛开,城市就像一个大花园。夜晚街市灯火辉煌,灯的海洋,光的流彩。深圳的城市气质品味像衣冠整洁的少男少女,青春气息,魅力四射。人们安居乐业,充满自信,笑脸是最美的风景。

深圳是以人为本的城市。深圳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创建之路越走越宽阔。2007年1月,颁布实施《深圳市民生净福利指标体系》,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入,以确保市民共享发展成果。中国社科院《2007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发布,深圳城市综合竞争力位列内地城市第一,在环境竞争力中,深圳城市自然环境优美度指数排名第一。在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上,深圳被评为“最宜居”城市。深圳先后被评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环境保护“全球500佳”城市等。

深圳是“诗意地栖居”的城市。深圳是重视文化建设的城市,提出了“文化立市”的战略,重视保障市民文化权利。市民究竟有哪些文化权利呢?主要包括4个方面:享受文化成果的权利、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和文化成果受保护的权利。(王京生《以人为本,构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圳人喜爱阅读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富于求学精神请来名人大家讲学论道,青年学子钻研学问夜校灯光通明,市民积极参加创意活动成果颇丰。文博会文化成果琳琅满目,众多剧场高雅艺术演出不断,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社区处处琴声悠扬老人翩翩起舞。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和色彩。正像海德格尔说的意思,因为有了文化,深圳成为市民得以诗意栖居的精神家园。

深圳是充满爱心的城市。深圳有全国最早也是最大的义工队伍,现有注册义工16万多人,各类项目义工合计54万多人。深圳是勇于献血和捐献器官的城市,15年里深圳共有131.5万人次参加无偿献血,捐血263吨,不仅满足了本市需要还支援其他城市,深圳连续五届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称号。深圳“关爱行动”举办了五届,成为社会各界集中展示爱心的大平台,全市共组织各种活动近8000项,解决了一大批困难群众的实际困难。深圳是个关心外来劳务工的城市,被评为“中国最受农民工欢迎的十大城市”第一名的殊荣。深圳涌现出了一大批文明先进的人物,有“好人”陈观玉、“好干部”贺方军、“好医生”柳献共、“扶贫好干部”臧金贵,“苍生大医”郭春园、“爱心大使”丛飞、“爱心企业家”承明、“好媳妇”李传梅等,他们是深圳人的楷模和典范。

深圳是个懂得感恩有回报思想的城市。在扶贫帮困、支援灾区方面走在始终走在前面。1995年深圳开展了“特区与山区、老区心连心活动”,深圳的各区、工委与延安、井冈山、萍乡、阿坝、巫山、红安、张北、宁乡、浏阳、三都等山区老区结成帮扶对子,为当地建了142所希望小学。从1995年开始,深圳帮扶西藏林芝、昌都地区资金1亿多元,建设了“深圳大道”、“深圳路”等一批项目。1996年,按照国务院安排,开展了“深黔携手,扶贫帮困”活动,帮助贵州黔南、毕节地区发展经济。2002年,安排3亿元建立贵州、甘肃、新疆3省助学基金,共资助16万个学子。10多年里,根据省政府安排,在省内帮助梅州、河源等地发展经济。仅1990年以来的统计数字,安排各地帮扶资金累计79.35亿元。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深圳又承担起了帮助甘肃武都专区和文县、康县、甘南舟曲县“三县一区”的重建工作。在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深圳提出了“感恩改革开放,回报全国人民”的口号。


深圳在世界城市中的排名

在今年年初开始的新一轮解放思想中,省委领导向深圳提出了与香港、新加坡城市“叫板”的要求。深圳勇领任务,分析形势,找出差距。与这些一流城市相比,深圳的差距应该说非常大。

我们选择几个与深圳有可比性的城市进行比较。香港面积1034平方公里,人口700万;新加坡面积626平方公里,人口310万;首尔面积605平方公里,人口1032万;台北面积272平方公里,人口300万;大阪面积221平方公里,人口263万。深圳面积1953平方公里,人口860万人。相比之下,深圳土地面积最大,人口居第二。但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只相当于香港的2/9、新加坡的1/6、首尔的l/9、台北的1/7、大阪1/12;深圳人均GDP仅相当于香港的l/3、新加坡的3/l0、首尔的2/5、台北的l/3、大阪的l/8。

根据中美联合研究项目《2005/2006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在全世界110个主要城市中,上述各城市的排名:香港19位、首尔27位、新加坡46位、台北48位、大阪55位,而深圳排在73位。2008年7月27日新的《2007/2008年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公布。新加坡上升为第8位,首尔上升为第12位,香港下降为26位,深圳上升为第64位。(《深圳晚报》2008.7.28.)

从统计数字上看,深圳与对手城市差距非常大,这说明深圳的生产力比较低,人的能力素质比较差,整体上说深圳城市的竞争力不够强。但是从潜力的角度看,深圳的土地还比较多;深圳人均GDP低说明生产效率提升的空间还很大;深圳产业构成中低端加工业比重大,意味着深圳高新技术、高端服务业发展具有广阔的空间。只要深圳改进了弱点,弥补了自己的短板,提高了生产效率,深圳的经济总量就会超过对手城市。

深圳赶上、甚至超过几个对手城市有没有可能呢?完全有可能。为什么?我们只从文明发展规律的角度分析这个问题。人类历史说明,文明体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好像是潮水一样有涨有落,仿佛大江中后浪推前浪,又如同劈柴摞堆后来者居上。旧的文明衰落了、消失了;新的文明出现了、壮大了。探讨其中的原因,汤因比认为,文明的出现是挑战应战的结果,成熟的社会没有了挑战,社会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就会走向衰落和灭亡。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文明是传播的结果,后起之秀有后发优势,因为学习比原创成本低,来得快;而且将别人的先进经验学到手,就是在新的起点上起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自然看得更远一些。

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具有后发优势;深圳是各移民城市,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移民文化,产生了文化的杂交优势;深圳是个善于学习的城市,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使深圳能够走捷径。以上几点造成了深圳最大的创新优势,“开拓创新”始终是深圳坚守的城市精神。仅在经济领域的创新方面,深圳就有骄人的成绩:2007年全市全社会研发投入约占GDP的3.34%,已达到先进国家水平;发明专利19198项,连续两年居全国城市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4年居全国首位;被评为全国“品牌之都”,有80个产品获“中国名牌”称号,拥有3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批准将深圳列为全国第一个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这是对深圳创新精神的最高褒奖。

在经过新一轮的思想解放后,深圳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解放思想学习追赶世界先进城市的决定》和《关于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若干意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的目标任务是:高扬“一面旗帜”,继续高扬经济特区旗帜;瞄准“一个目标”,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作为深圳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两个面向”,面向世界加快推进国际化,面向全国创造发展新空间;实施“九大重点突破”,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深港合作和国际化城市建设、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城市、提升文化软实力、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等关键领域积极探索大胆突破,努力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协调发展。


深港大都市的设想

最近,美国学者理查德·弗罗里达在通过卫星研究全球夜晚灯光图时,发现深港两城的灯火全球最亮,他预言这里将会出现一个全球大都市,为其起名“香圳”。这个消息引起了深圳人的共鸣。也许由于香港本来就是深圳(原宝安)的一部分,造成了深圳人对香港的特别情结;也可能毗邻香港是深圳最大的地缘优势,深圳总是希望与香港携手共进。从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那一天起,深圳政府就不断建议两城加强合作共同发展。近年来,双方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加强合作的共识。

两城联手发展,成为“双子城”,或者共建国际大都市,有好处吗?当然有。这绝不是1+1=2,而是1+1>2。两城分别发展,一个是世界二流都市,一个是内地一流城市。但是,两城联合发展,就出现了一个一流的全球大都市。

我们将全球大都市定义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起枢纽作用的、具有全球辐射力的、未来发展前景看好的城市。美国学者弥尔顿•弗里德曼提出了衡量世界城市的七项指标:主要的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的集中程度;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主要制造业的中心;国际性的港口、国际航空港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等等。王廉(万国城市经济研究院院长、中国城市经营协会执行会长)认为,全球的一类都市只有东京、纽约、伦敦3个;二类城市有150个,香港、新加坡是其中的佼佼者。根据近年来各城市的平均增长率估算,到2020年,全球十大城市的GDP总量情况是:纽约1.78万亿美元、东京1.43万亿美元、洛杉矶1.01万亿美元、芝加哥7251亿美元、巴黎5785亿美元、伦敦5083亿美元、费城4918亿美元、华盛顿4713亿美元、墨西哥市4404亿美元、大阪4102亿美元。(《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二期)

有些学者更看好纽约、伦敦和香港的发展前景,认为这3个城市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纽约厉害是因为美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仍然是世界最强的国家,而纽约作为世界最大的移民城市,富有活力;伦敦出色是因为转型成为世界创意城市,思想活跃;香港当选是因为中国因素,不但中国未来会成为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而且中国文化是最富有创意的文化。为此,热情的语言学家们创造了一个英语词Newlunkong,就是纽约伦敦香港3个城市的合称。

许多学者对“双子城”的课题研究有兴趣,为两城携手发展出谋划策。将学者们的分析概括起来,深港大都会具备以下特征:一是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和一定的城市规模。2007年香港与深圳GDP总量达3000多亿美元,仅次于东京、纽约和伦敦等城市,位居全球前列;在城市规模上,两地面积之和为3000多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超过东京和伦敦。二是掌握国际国内市场各有长处。香港是国际机构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和各国代表机构在亚洲的聚集地,国际资源多,货物、人员、资金、信息等交流频繁。深圳是国家改革开放的窗口,是珠三角的核心城市之一,在国内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两城紧密合作,就可以在国内外市场沟通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三是产业结构的互补性强。香港拥有国际性的完备发达的服务业;深圳是全球许多产品的制造中心。缺乏制造业的服务业,英雄无用武之地;缺少高端服务业的制造业,只能是高附加值不足的低端加工业。两者分离,都有缺陷;两者联合,优势倍增。四是金融业合作前景光明。香港为世界公认的亚太区国际金融中心,全球金融机构在香港林立,存款额达5.6万多亿港元;深圳为珠三角区域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万亿元。香港证券交易额进入世界前七位;深圳是内地两个证券交易中心之一,港深两地证券交易额相加,可进入世界前五位。五是拥有先进的城市基础设施。香港的港口和深圳的港口在世界集装箱港口中排名第二和第四;香港机场的货运量名列世界首位,深圳机场在内地机场中排名第四,两个机场的客运总量排在全球前十位。两城合作,海港成为全球第一,空港排名大大提前。六是两城之间距离特别近,交通便利,形成了“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如果两城携手发展会是什么情况呢?有人预测,到2020年纽约的GDP将是1.78万亿美元,雄踞世界城市首位;第二名可能是东京1.43万亿美元。“港深大都市”经济总量将达到1.11万亿美元,超过伦敦、巴黎、芝加哥和洛杉矶,排名世界城市第3位。(《深圳文化研究》2008年第二期)实际上,城市与周边地区联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纽约市与伦敦市本身的人口,比香港相差不大,分别只是820万与770万人,但他们与周边地区高度融合,组成了2200万人的大纽约、1200万人的大伦敦,才有足够的实力与优势,辐射整个美国、英国,进而服务全球,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市。

港深合作打造全球大都市,不仅对两个城市有好处,也对国家有好处,还对世界有好处。

首先,对两个城市有好处。成为“香圳”或者“港深”全球大都市,就可以与纽约、东京、伦敦这些一流的全球大都市相比,这座城市就会有更大的作为,就会在人类文明史上青史留名。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其次,对国家有好处。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经济学家林毅夫预测中国在2030年前后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中新社上海2008.8.20.电)。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将会造就一流全球大都市。中国能够产生这样城市的地区,不外乎京津唐地区、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其中,香港深圳联合发展的竞争优势非常明显。中国能够产生全球大都市,中国也需要全球大都市。城市是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头羊、火车头和倍增器。有了这样的大都市,可以有效整合国家的整体经济,使国家经济如虎添翼。如果没有这样的大都市,国家经济发展的势头一定受影响。可以想象,美国没有纽约,英国没有伦敦,日本没有东京,绝不可能成为现在这样强盛的国家。高敬德(香港文化总会会长)认为:“构建深港创新圈,打造港深超级国际大都会,不单是为了港深本身及区域经济,更是为了国家的改革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以及世界经济新格局的需要。(《香港文汇报》2008.2.26.)

再次,对世界有好处。全球大都市不仅是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实际上是世界经济大枢纽,会对全球经济发展产生巨大辐射力和深远影响力,最终对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发挥重要作用。只要看看美国记者克里斯托夫的文章就会明白这一点。

  第一、城郊的卫星城镇
  承接大中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辐射,承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坚持充分利用近城区位优势,三类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城镇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的优势,从而取得发展上的优势。
  第二、工业主导型
  应该坚持走专业化的道路,实行一镇一品。集群化是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分工,能降低科技创新成本,以整体切入国内外经济大循环的新型产业组织。村镇企业集群是与新型工业化相对应的好路子,这在我国许多地方已经成功。
  第三、商贸带动型
  加上市场技术优势和管理,推动市场远近吸引辐射。以专业批发市场,区域性商贸中心的繁荣,服务工业、服务农业和建设城镇。这类城镇要十分注意培育交通优势,优化环境卫生和人居环境,把这三方面优化了,就可以把商贸兴镇的路子继续延续下去。
  第四、交通枢纽型
  利用交通便捷、运输量大、信息快、流动人口多的特点,积极发展二、三产业,实行交通促流通,以路兴镇,但也要防止出现沿着骨干公路建城镇,一条大马路,两排卷闸门。这种模式是很糟糕的,其结果是既造成了交通安全的恶化,又破坏了城镇景观,浪费了土地,所以这个问题要解决。
  第五、工矿依托型
  这些小城镇既要找到接续性的产业,又要做好原来的工矿服务,这是很重要的。
  第六、旅游服务型
  利用旅游资源的开发搞好旅游服务,实现“山上游、山下住”,既保护自然资源,又能够开拓发展第三产业的新路子,形成农民自我建镇、发展旅游产业的良好局面,可谓一举两得。
  第七、区域中心型
  特别是县城要依托有利的政治区位、资源区位、交通区位、技术区位、产业基础区位优势,形成县、市的中心镇。
  第八、边界发展型
  利用省界、国界发展边际贸易,强化交通服务基础设施,聚集各方面的生产要素,构筑边缘区的城镇化基点。
  第九、移民建镇型
  要注重新建镇的规划和建筑质量。现在,有些移民镇的房子是当地的乡镇工程队承包的,建筑质量远比农民自建的要差,这就成为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事关农民兄弟的生命安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有的是整体移民建镇、建村,更要注重工程质量和安全,绝对不能搞成豆腐渣工作。
  第十、历史文化名镇
  历史文化名镇不能等同于一般的旅游镇,因为它的功能部分是重合的。所以,在这些村镇尤其要注意地脉和文脉的延伸,注重这两脉的保护。现在建设部和国家文物局每年都推选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以此作为城市化过程中保护不可再生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文化遗产,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已评上的要十分注意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关系,对那些因保护不善使风貌受到破坏的,要给予除名。
  参考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单核城市集中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和以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互动发展为特征的大部市区化两个互相衔接但又各有特色的阶段。我们需要征引大量较新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在这两大阶段中美国城市的地域分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政管理、城市文化和房地产开发等诸方面的变化,以深层次认识大都市区化这样一个20世纪世界范围内新的规律性现象,修正传统的城市化理论,有前瞻地拟定城市与区域规划及相关政策。
  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实现城市进一步发展,对提高各国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水平至关重要。面对21世纪新的机遇和挑战,各国、各地区和城市应采取正确的城市发展战略,秉持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城市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一要理解、尊重城市发展模式的多样性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借鉴城市发展的经验,扩大亚太地区城市间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二要高度重视资源的合理开发和节约利用,构建资源节约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共同解决面临的资源约束问题。三要把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个环节,切实减少污染排放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使居民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四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城市施政理念,努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教育机会和更好的医疗卫生等条件,更加关注社会安全、公共卫生安全和食品安全,努力消除城市贫困,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
  黄菊介绍了中国城市建设和发展取得的成就,全面深入地阐述了中国城市发展理念和中国政府的政策主张。他强调,中国的城市发展战略将全面充分地体现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第一,坚持走以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实力的城市发展路子。继续抓好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努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第二,坚持走以改革促发展的城市发展路子。加快推进体制机制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制度保障,为城市发展不断注入强大动力。第三,坚持走科技自主创新的城市发展路子。继续完善科技创新体制,增加科技投入,大力提高城市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国家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第四,坚持走开放型的城市发展路子。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在支持城市全面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调整出口商品结构,提升出口商品档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鼓励更多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第五,坚持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城市发展路子。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城市社会事业,努力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切实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水平;减少资源消耗,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第六,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促进城镇化发展路子。进一步增强大城市的综合辐射带动能力,注重形成中小城市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引导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建设集约化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促进城镇化有序推进。
  充分利用邻近大中城市的优势,承接大中城市的技术、产业、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辐射,承担中心城市部分功能和作用。坚持充分利用近城区位优势,三类产业同步发展的优势和促进城镇建设上台阶、管理上水平的优势,从而取得发展上的优势。

在瓦房店市最新的产业规划版图上,过去的沿铁路布局正在变为面海布局,一个清晰的“弓箭”已经呈现:弧形的沿海经济带如弓背一样在漫长的西部滨海路上展开,东西走向的城八线犹如一支箭,连接新老城区,并以老虎屯镇为中心节点形成崭新的城市走廊,而沈大高速公路沿线经济带在弓弦部位南北呼应。

  随着大连全域城市化的实施,县域开发纳入沿海开发战略,县域经济的发展驶入快车道,大连城市发展模式也正在由单中心向多中心转变。

  城市转身向海 农民转身进城

  7月15日,大连龙门旅游度假区、大连瓦房店太平湾临港经济区、大连瓦房店红沿河核电循环经济区正式挂牌成立,而瓦房店沿海经济区也已被辽宁省政府正式批准为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发展区,标志着瓦房店市“面海发展、瓦长互动(瓦房店、长兴岛)、全域谋划”战略进入全面提速的新阶段。

  瓦房店市委书记刘兴伟将新一轮布局简称为“两轴、一带、三园、四区”。整个规划以沿海开发带动全域城市化步伐,遵循“宜港则港、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发展原则,形成大规划下沿海与腹地互为支撑、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辽宁经济发展中心由背海发展逐步向沿海转移的总体趋势下,城市转身向海、农民转身进城,这是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核心。

  参与大连新市区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大连市委政研室主任张克说,大连正处于城乡二元结构加速转化的体系当中,城乡转化的速度要高于全国水平。据统计,大连的城市化率接近60%,而全国不到40%。实际上最大的转变经济方式,是如何通过推进城市化,来解决二元结构问题,这是最大一个增长方式的转变。

  紧扣全域城市化主题 最大限度惠及百姓

  在采访中,许多人告诉记者,实现全域城市化,这是大连的未来,新市区改革紧扣这一主题,让全域城市化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百姓,努力促进城乡间公共资源均衡分配,让农民能公平享受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顺应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建设的需要,瓦房店市新一轮城市规划的重大变化就是城市中心西移,逐步实现城镇化进程数量和质量的稳步提升,最终实现城镇产业的规模化和集群化,新城与老城、城市与乡村、产业与城镇实现了同步规划。

  农村城市化,依靠的仍然是工业项目的拉动和辐射。目前瓦房店市除了两大市级工业园区,其它21个开发区、工业园区全部摆放在乡镇,依靠乡镇的工业化带动乡镇的城市化。这些普遍建在农村乡镇的企业,吸引了大量的农民转身进厂,成为产业链上的工人,从而使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增加。

  刘兴伟表示,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瓦房店市对失地农民的保障、居住和就业问题格外关注,在动迁方面,本着先规划、先建房,再商议动迁补偿和进行拆迁;在招商引资中,首先考虑农民就业,把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一步到位。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走出一条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张克认为,建立一个新市区,首先要解决好城乡统筹问题,分步实施逐步解决要素和资源整合中的一些利益关系。在整个政策贯彻当中,要围绕一个大连、推进全域城市化这样一个核心为出发点,全域城市化不仅考虑市民,还要将农民和农业考虑在内,实现建立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组团。

  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 构建多板块联动格局

  6月9日,一座新型静脉产业类园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也在大连庄河市开始兴建,成为大连市20个产业集群的一员以及我国再生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示范基地。

  庄河市是大连核心城市建设的次中心,拥有北黄海1/3的岸线资源,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之际,庄河迅速将自身定位为黄海一翼的支点、龙头,启动了“庄河临港经济区、黑岛循环经济区、青堆湾经济区、现代商务旅游休闲服务区”四个经济区建设。与此同时,启动建设了庄岫铁路、前庄铁路、庄盖高速三项道路工程,石城岛深水港也开始规划。

  位于普兰店湾新区的大连三十里堡临港工业区是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和大连市“三个中心、一个聚集区”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投资15亿元的大连船用柴油机、投资5亿元的台湾华一精密机械、投资1亿元的东澳机械项目已经竣工投产。计划总投资24亿元的金州重机、大连船用金属配套制造等7个项目正在洽谈中。

  “由单中心走向多中心已经逐步成为大型国际化城市发展的趋势。”大连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与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杨大海说,此次全域城市化战略的实施,将切实有效地将“多中心发展”的模式运用到大连的城市发展中来,构建起多板块联动的发展格局,最终将助推大连城市发展实现新的突破。


城市化有哪几种模式
1. 小城镇发展模式:此模式立足于中国国情,以乡镇企业为引领,旨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与人口向大城市集中的传统城市化路径形成对比。2. 大城市发展模式:在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中,大城市增长迅猛是一个显著特征,这反映了较低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大城市发展的需求。3. 中小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化有哪几种模式
1、小城镇发展模式。这是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乡镇企业为导向,解决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区别于人口向大城市转移的城市化道路。2、大城市发展模式。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大城市增长迅速,这反映了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对大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3、中小城市发展模式。这是介于“...

什么是城市发展模式?相关的信息说的越详细越好,最好举个城市的例
参考美国的城市发展模式:美国城市发展经历了以单核城市集中发展为特征的传统城市化和以中心城市与外围地区互动发展为特征的大部市区化两个互相衔接但又各有特色的阶段。我们需要征引大量较新统计数据和资料,系统梳理和分析在这两大阶段中美国城市的地域分布、空间结构、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市政管理、城市文...

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模式有哪些
一、卫星城镇依托城区位优势,同步发展三类产业,提升城镇建设与管理水平,实现发展优势。二、工业主导型小镇应专业化发展,实行一镇一品,通过企业集群化合作,降低创新成本,融入国内外经济循环。三、商贸带动型小镇借助市场技术与管理优势,吸引辐射,以批发市场和商贸中心繁荣服务工业、农业及城镇建设。四、...

中国城市化模式有哪几种?
一、城市化的概念 城市化是指传统乡村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变的过程,涉及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多个方面。城市化体现为人口和非农活动向城市的转型、集中和分异,城市景观的地域推进,以及城市经济、社会、技术的变革和城市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的扩散。城市化水平通常通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来...

城市发展模式
城市个性是现代经济社会中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城市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城市发展模式。一座城市若拥有鲜明的文化个性,居民才可共享一份独特的文化记忆,可见,城市文化和个性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东西,而城市口号则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理想和态度城市发展模式。如今,北京正极速推进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了多个重点...

新型城镇化是什么意思
新型城镇化是指以城乡统筹为核心,推动城市发展由传统的单一扩张转变为质量提升与和谐共享的过程。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定义 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全新的城市发展模式,它不再仅仅关注城市规模和经济指标的扩张,而是强调城乡协调发展,追求城市发展质量。具体而言,新型城镇化更加...

什么是“曲江模式”?
曲江模式是中国特有的一种城市发展模式,主要体现在陕西省西安市曲江新区的发展实践中。这种模式以文化为核心,通过保护和开发文化遗产,推动文化旅游、文化产业和相关商业的发展,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增长和社会就业。曲江新区位于西安市东南部,是一个以盛唐文化为特色的开发区。自2003年以来,曲江新区通过大型...

城市化的基本模式
由于各地的社会与自然发展环境、发展阶段等都有很大差异,在城镇化的时间中,许多地方结合自身的条件和特点走出了一些具有明显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城市化基本模式主要有几种:1、小城镇发展模式。2、大城市发展模式。3、中小城市发展模式。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城市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主要存在哪三种模式?
1. 单中心城市模式:城市的发展以一个中心为基础,周边地区依次向外扩展。这种模式的城市通常具有较为完善的交通和服务设施,但是容易出现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的问题。2. 多中心城市模式:城市的发展以多个中心为基础,每个中心各自独立发展。这种模式的城市具有较好的分散效应,有利于缓解城市交通和资源压力。

禹会区19495225233: 什么是新城开发的TOD模式? -
充封双倡: TOD是一种独特并且逐渐兴起的城市设计和城市开发模式.这是很多开发商并不太愿意冒险的一件事情.市政当局应该通过保证规划政策,分区制和批准程序来消除TOD开发的障碍,缩短时间,以减少这一过程的风险.一种全局的,具有战略性...

禹会区19495225233: 智慧城市都有哪些发展模式?
充封双倡:1、 全面发展型,主要特征是城市发展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信息化水平全国领先,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带动城市发展,促进城市转型作为城市发展战略. 2、 优势产业拉动型,主要特征是地方优势产业彰显,强化城市某一方的区域优势、资源...

禹会区19495225233: 20世纪城市发展主流模式是什么啊
充封双倡: 以我国为例! 城市发展仍旧以发展经济为基础,以人文科教为辅,以建设生态型城市为最终导向,从而达到城市多元化,便利化,生态化!

禹会区19495225233: 中国目前的城市发展模式有哪些问题?
充封双倡: 小狗经济就是区域性的产业集中一起发展,虽然都是小企业.但彼此通过协作,竞争,学习.互补不足.达到发展进步的目的..最终让本区域或地域的经济发展得到最大化提高.而群象经济简单说就是"大企业、大品牌、大产业".他与小狗经济截然不...

禹会区19495225233: 简述智慧城市建设有哪3种模式 -
充封双倡: 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高级阶段,是城市发展的新模式.虽然我们生活在城市,从城市的智慧,它仍然是一个相当大的距离,但在推广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我们正在加快转移到城市的智慧.越来越多的城市,能够带来“智能...

禹会区19495225233: 义乌模式是什么意思 -
充封双倡: 义乌素有“中国小商品城”之称,已形成篁园市场、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三大主要市场群.义乌的城市发展,就是建立在小商品市场的发展上,义乌也被外界称为“商城”.2007年,中国小商品城实现总成交额348亿元,连续17次蝉联中国专...

禹会区19495225233: 地理高手进.高中.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是? 小商品经营... -
充封双倡: 对外开放,外资企业建立,工业化,城市化.

禹会区19495225233: 智慧城市的愿景是什么 -
充封双倡: 目前关于“智慧城市”,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2年1月发布的《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指出,智慧城市是通过综合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整合信息资源、统筹业务应用系统,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的新模式.智慧城市是新一轮信息技术变革和知识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工业化、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并向更高阶段迈进的表现.它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为基础,以智慧技术高度集成、智慧产业高端发展、智慧服务高效便民为主要特征的城市发展新模式.

禹会区19495225233: 产城一体、园城一体是什么意思? -
充封双倡: 产城一体:将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融为一体. 产城一体 构建宜居宜业的城市发展格局“十二五”,新的一个五年,成都经济社会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成都已经进入由工业化和城市化中期向后期转变的阶段,经济社会面临巨...

禹会区19495225233: 什么是城市化B模式(Brown model)? -
充封双倡: 实际上就是“乡村生活的城市化”.传统上的城市化是指人口聚集到少数区域,该区域内非农产业占据主导地位.然而,由于现代社会的传播、通讯、交通日益发达,大大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这样的“聚集”可以是跨区域的;同时,高技术产业、信息业已经渗透到各个产业领域,在生物技术推动下的农业已失去了传统农业的含义.因此,城市化也可以视为一种生活方式,即由城市居民所创造的一种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可以在农村得到普及.乡村生活的城市化,有可能成为我国农民未来的一种选择.也就是说,乡村仍然保留,但机械化的劳动方式、城市化的衣食住行、现代的文化生活及闲暇生活等都与城市中的生产生活方式没有本质区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