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十三势每一招的攻防含义

作者&投稿:邰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极十三势每一招的攻防含义~

太极拳技击十要一、以柔克刚

  太极拳以柔克刚,这很符合老子的道家思想。老子认为,天下之柔弱莫过于水,最卑下的也莫过于水,然而,最坚强的胜利者也是水。老子曾说:“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这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气和水最柔弱,但它无所不入,又无所不能出。所以虚无柔弱者无所不通,又无有不可穷者。至柔不可折,那也就是无为之益了。

  何谓以柔克刚?即与对方交手时,跟随对方之劲路,随屈就伸,人刚我柔,我顺人背,虽变幻无穷,但丝毫不含抵抗性。以柔克刚,关键在不顶抗对方,而 让它的力量在我之圈里走化掉,使之引进而落空。如果你加力于对方身上,原想可以把对方击倒,然后你进入对方的圈里,感觉到什么都没有,就像是一座空城,突然失去方向,失去光明,自己的破绽又暴露无遗,你会不战而自栗。在推手中就怕遇到这样的高手,他的内劲忽隐忽现,若有若无,见之有形,按之无迹。你用的刚劲越猛,跌得就越惨。所以笔者和侯春秀老师推手时,根本不敢用力,因为用的劲越大,它的反作用力以及惯性力量就越大,最后还是回击到我的身上。

  柔是无限的,取之不尽,用之不完;而刚劲则是有限的,不管有多大力量,其能量既有限又易折损。拳经云“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此即是以小力胜大力,避实就虚,以柔克刚,实非虚语。

  二、以明对暗

  何谓以明对暗,即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通过长期练太极拳的走架和推手,可使之由招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阶及神明,也就是功夫到了懂劲和知己知彼的程度。功夫由听劲而来,能听才能懂。所谓称斤量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太极拳的懂劲功夫是经过长期训练得出来的。推手专用以训练这种听劲,使之感觉特别灵敏,能听懂对方劲之动向。所谓“听之于心,疑之于耳,行之于气,运之于手”;“以心行意,以意行气,以气运身,听而后发”。听劲要准确,能听懂对方的劲路就能控制他,这样就能“人不知我,而我独知人”,进击的目标就特别精确。如果你的侦察不明,判断错误,则你的进击只能是盲目和危险的举动。

  三、后发先至

  后发者是以静待动,不是不动而是等机会发动。所谓后发先至是动度的准确性以及时间、地点和程度的确定性。两人在交手时,“彼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太极拳以“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心神镇静,观敌来势,审势待机,手、眼、步法相一致。对方打不着你的时候,距离不够不可先发,发则失误,浪费精力,且易至被动的位置或反被对方击倒。《天远机论》曰:“见空不打,见人不上。拳不往空打,打起不空落。手起脚要落,足落手要起。心要占先,意要胜人。身要攻人,步要过人。前腿似弓,后腿是蹬。头要仰起,腰要长起,丹田要运起,自顶至脚,一气相贯。”当敌与你的距离、时间足以威胁到你的安全,也就是对方能在瞬间击到你时,你之意在先,其速更迅。所谓起手如闪电,打下如迅雷,能在更短的距离和时间内击倒对方,即是后发先至。其关键是时间、地点和速度,三合为一,身法要灵敏,速度要恰当,动作要轻快,变化要精微。

  后发先至还表现在双方推手时,对方用劲向我发来,其破绽必露,我以即化即发,即化即发,后发制人,即在对方将发未发时,我之意先,把对方击出、击倒。

  四、以静制动

  以静制动,遇敌不乱,沉着机智。在行拳走架时,意念要做到面前无人如有人;与人搭手或散打时,要做到面前有手不见手,胸前有肘不见肘。也就是在交手时起手不空落,不发则已,一发必中。诸如“彼不动,己不动;彼未动,己先动”这些技击上的策略,都必须静观敌情,找准出击时机。以静制动,并非不动。所谓心机一发,四肢皆动。发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静候伏机,如猫之捕鼠、鹰之捉兔、虎豹之扑牛追羊,无不惊心动魄,先静后动。以静制动,主要是观察来势之机,揣敌人之短长,静以待动,动以处静。静如山岳,动若处子。一触即发,一击必胜,这就是以静制动的效果。

  五、贵化不抗

  贵化不贵抗,主要是在对方向我攻击时,我以化解的方法,使对方的攻击力量不能作用在我身上,我的化劲分散和削弱了对方的攻击力,使之对我构不成重大威胁。

  化功是一种高级的技击防卫法。太极拳推手的化劲方法,主要是在接触发劲的一瞬间,及时依*自身(身法)极小的运动,把对方的进攻力量消耗掉。贵化不抗,应不丢不顶,而不是一味地化解。化者不能招招化尽。赵堡太极拳人化解的方法,主要是半圈化半圈发,即化即发。化而不发,还是会受对方的牵制而导致失败。

  化劲是太极拳推手之重要手段。推手盘架时,要求“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进退转换要有折叠往复,使对方无法知道我的动向与劲路而处于被动状态,即以半圈化半圈发,既不化尽,又不早化或迟化,要随化随发,攻守兼顾。只知抗不懂化,非太极拳之真谛。

  六、以顺应逆

  太极拳运动主要是画圈走弧,凡举动则无处不画圆,无处不阴阳,无处不太极,形成自然的逆来顺受之规律,这是在太极拳推手时常用的法则。

  太极拳推手是对抗性的技击赛,以破坏对方的平衡为标准。传统的太极推手受人喜爱,是因它不提倡斗力。双方表现为粘连黏随,不丢不顶,引进落空,借力打力。太极拳推手处处走圆弧,以逆顺受,以顺应逆,进而达到以顺制逆之目的。所以说太极推手是圆的较量,不是力的抗衡。从推手中化解对方的力,侦探对方的劲路,斗智斗勇,从而体味劲在人体内部的变化。使人在推手中找到乐趣。

  以顺应逆必须舍己从人,掤、捋、挤、按、采、挒、肘、*,是主要的技击方法。粘、连、黏、随是以不丢不顶,顺从不离,随屈就伸,人刚我柔为原则,使对手进退不得,完全被我之劲所控制,以致“敌欲变而不得其变,敌欲攻而难得逞,敌欲逃而不得脱”,最终导致对方出现极为被动的挨打局面。

  七、以整击散

  以整击散,主要是我运用周身如一家之整劲,去击打对方的即零碎而又散乱的偏刚劲。我劲不整不发,敌力不散不击,乘势借力,以整击散。经过化引造成对方失势落空及重心不稳时,我顺人背,且对方又显出破绽,以我之整击彼之散。正如《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上下相随人难进,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引进落空合即击,粘连黏随不丢顶。”

  如何才能做到周身如一家?《拳经》指出:必须做到内外相合,即外三合和内三合。内外相合,上下相随,使之节节贯穿。外三合不仅是为了保证动作外形姿势的正确,更是为了整劲的集中。不管练哪种太极拳都要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以意领气,以气促劲,意到气到,气到劲到。太极拳的动作虽形于外而实源于内,外形之蓄发,必须是心意的蓄发,这是意、气、劲在太极拳中的运用。周身如一家,要以我之整劲,趁彼劲之大小及散乱程度而击之,无不应手而即仆者,这正是以整击散的效应。

  八、舍己从人

  舍己从人即因对手之变化而变,使我顺人背。赵堡太极拳世代流传着一句口头语,就是“要啥给啥”。在推手竞技中,对方加力于我身之某处,我就把这处让给对方,把这处受力走化掉,丝毫不加抵抗,让对方的劲在我身上毫无作用,瞬间化为乌有,使对方落空,紧接着以我的整劲击败对手,即以听、化、拿、发的手段,使之引进落空合即出。舍己从人,要啥给啥,也是攻与守的竞技过程。舍己从人,是给对方一个错误的感觉,让对方进得来出不去。

  舍己从人是太极拳推手的一种战术和策略。舍己是诱敌入设好的圈套,候机击发制胜。具有实战经验者,必然舍己从人,处处谨慎小心,不轻易进攻,所谓抑制其长,攻击其短。一旦掌握对方的劲路、破绽,或是敌强我弱,为了尽量减少失误,采用避实就虚,或用偶角的打法,从侧面击打,“攻其所必救,守其所不攻”。只要对方进攻,我即舍己从人,用粘连黏随之法牵制着对手,当其有破绽出现时,即攻其实点;或者在击其第一个破绽时,对方必然因吃劲而出现相应的相援,我即攻其救援之处,在其要害处一击,使其根本无法逃脱。

  九、吃啥还啥

  吃啥还啥,其关键也是在走化的功夫上。人家吃你一个饼,你得还给人家一个馍。吃啥还啥,你打我高探马,我还你高探马;你打我白鹤亮翅,我还你白鹤亮翅。你用什么打我,我还你什么,这是长期锻炼出来的一种功夫、一层功夫、一层化法。比如笔者与老师推手时,可以触摸到他的手肘,当我要拿发的时候,他的腕、肘、肩活如泥鳅,轻滑一下就走脱了,反过来我的被击点就暴露出来。所以,习者首先要锻炼化腕、化肘、与化肩,然后化脚、化膝,再化胯。化胯最难,它统领各大关节,为根节之根节,活与不活全赖于此。关节要活络,犹如万向接节,不断变换重心,调整虚实,使对方无法进击,周身如一家,内劲浑厚,无论对方用什么招数打我,我遂即走化,即走其招还制其身,吃啥还啥,攻其不守。吃啥还啥,还要看各人的功夫深浅、经验多少而定。一般拿法还容易走化,拿人要拿根,技术高者不仅拿人手肘,还能拿至腰胯,使对方不能转换求变而陷于绝地。

  十、圆之较量

  有人把太极拳叫做太极圈,因练太极拳走架自始自终都在画圈,所以,不管是大圆、小圆、平圆、斜圆、形形式式之弧圆,都能贯穿于全身各个部位。推手时也同样走弧形,处处有圈,无处不太极。进退走化亦画圆,沾粘黏随亦是圆。小圈克大圈,大圈套小圈。半圈进,半圈退;半圈化,半圈发。无论对方有多大力量,经过圆的化解,就可消除其给你的力量和威胁。圆周是以一点为圆心,半径小即圆小,半径大则圆也大。大圈的周长比小圈的周长大,所以走小圈的路线要比走大圈的路线要短。小圈的转换动作小,很快能化掉对方的力,并通过惯性把力作用于对方。由于动作小,路线短,节省了时间,使对方不及走化而被击出。这当然也不是一概而论,而是要看双方技击的实力。

  圈里有圈,圈外有圈,连环进击,一圈套一圈;要啥给啥,吃饼还馍。手上有圈,脚下有圈,进是圈,退是圈,环环相扣,无圈不太极。大圈带小圈,小圈克大圈,若到功夫深,有圈似无圈,无圈亦是圈,若得规中意,太极图中求。

起势(汗一个先)
此为太极拳预备动作之姿势。立定时。头宜正直。意含顶劲。眼向前平视。含胸拔背。不可前俯后仰。沈肩垂肘。两手指尖向前·掌心向下。松腰胯。而足直踏。平行分开。距离与肩相齐。尤要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不可牵强。守我之静。以待人之动。则内外合一。体用兼全。人皆于此势易为忽略。殊不知练法用法。俱根本于此。望学者首当于此注意焉。

野马分鬃 
设敌人自右侧。用按式按来。我即将身向右转。左足亦向右移动。右足脚跟松同。脚尖虚点地。随用右手将敌左右腕黏住。略往左侧一松。用左手列其右手腕。同时急上右足。屈膝坐实。左足伸直。随用右小臂向敌腋下分去。则其根力为我拔起。身即向后倾仰矣。此时左手亦须稍从后分开。用沉劲以称右手之势。

白鹤亮翅  
设敌人从我身左侧。用双手来击。我速将右脚收回。即提起直前踏出。稍屈坐实。身随右脚同时转向左方正面。左脚移至右脚前。脚尖点地。左手心同时合于左手肘里。沉下至腹时。右手随沉随起。提护至右头角上展开。右手心向上侧。左手急往下。从左侧向下展开至左胯旁。手心向下。则彼之力即分散而不整矣。

搂膝拗步  
设敌从我左侧中下二部。用手或足来击。我将身往下一沉。实力暂寄于右腿。左足即提起向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右足亦随之伸直。左手同时转上至右胸前向左外往下。将敌人之手或足搂开。右手同时仰手心垂下。直往后右侧轮转旋上至耳旁。张掌。手心向前。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前进。眼神亦随之前往。向敌人之胸部按去。身手各部须合成一劲。意即扬长前往。便为得力。

手挥琵琶  
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胸部。我即含胸。屈右膝坐实。左脚随稍往后提。脚跟着地。收蓄其气势。右手同时往后收合。缘彼腕下绕过。即以我之腕黏贴彼之腕。随用右手拢合其腕内部。往右侧下采捺之。左手亦同时由左前上收合。以我之掌腕。黏贴彼之肘部作抱琵琶状。此时能立定重心。左列右采。蓄我之势。以观其便。谓之手挥琵琶也。

左右倒卷肱
若对方单手抓拿我手臂,我顺对方抓力,从对方手臂的外侧向内卷拿对方肘部,用肘部管住对方小臂,利用肩腰胯之旋转合力向内卷拿,同时利用对方关节受制失中,左手击打对方耳门等部位,使对方没有还手之力。

揽雀尾(这个最厉害)
设敌人对面用左手击我胸部。我将右足即向右侧分开坐实。随起左足往前踏出一步。屈膝坐实。后脚伸直。遂为左实右虚,同时将左手提起至胸前。手心向内。肘尖略垂。即以我之腕贴在彼之肘腕中间。用横劲向前往上绷去。不可露呆板平直之像。则彼之力即为我移动。彼之部位亦自不稳矣。
设敌人用左手击我侧肋部。我即将右足向右前正面踏出。屈膝踏实。左脚变虚。身亦同时向右面转。眼随往平看。右手同时圆转。往右前出动。右手在前。手心侧向里裹。左手在后。手心侧向内。转至右手心向下。左手心向上时。速将我右肘腕间。侧贴彼肘节上。侧仰左腕。以腕背粘彼之腕背臂上。向左外侧。全身坐在左腿。左脚实。右脚虚。此时敌如进攻。我即闪向胸前。右侧捋来则彼之根力拔起。身亦随之倾斜矣。
设敌人往回抽其臂。我即屈右膝。右脚实。左腿伸直。伸腰长往。随之前进。眼神亦直前往上送去。同时速将右手腕向外翻出。左手心贴我之右腕臂间。向前往。乘其抽臂之际。随出挤之。则敌必应手而跌矣。
设敌人乘势从左侧来挤。我即将两腕。从左侧往上提劲。空其挤力。手指向上。手心向前。沉肩垂肘。坐腕。含胸。全身坐于左腿。速用两手心按其肘及腕部。向前逼按去。屈右膝。坐实。伸左腿腰亦同时往前进攻。眼神随动往前从上送去。则敌人即后仰跌出矣。

单鞭
设敌人从身后来击。我即将重心移在左脚。右脚尖翘起。向左侧转动坐实。左右手平肩提起。手心向下。一致随腰。左右往复荡动。以称转动之势。两手荡至左方时。乃将右手五指合拢。下垂作刁字势。此时左掌暂驻腰间。与刁手相抱。手心朝上右足就原位。向左后转动翻身向后。左足提起。偏左踏出。屈膝坐实。右腿伸直。同时转腰。左手向里。由面前经过。往左伸出一掌。手心向外。松腰胯。向敌之胸部逼去。沉肩。垂肘。坐腕。眼神随之往前。俱要同一时动作。则敌人未有不应手而倒。
云手  
设敌人自前右侧用右手击我胸部。或胁部。我即将右手落下。手心向里,即以我之腕上侧。与敌之腕下相接。由左而上。往右旋转。复翻下向左行。划一大圆圈。如云行空绵绵不绝。左手同随落下。手心向下。随往下向上翻出。与右手用意同。身亦随右手拗转。眼神亦随手腕看去。旋转照应。右足往右侧往左移动半步坐实,左足亦即向左踏出一步。成一骑马式。此时而手上下正行至胸脐相对。则右脚又变虚。向左移人半步。则续行为第二式。惟变化虚实交互旋转时。万不可露有凸凹断续之意。此式之妙用。全在转腰胯。然后可以牵动敌之根力。应手翻出。学者其细悟之。

右蹬脚
设敌人用左手。接我采出之右腕。我用右手腕压住敌之左肘。垂肘沉肩。即将敌左臂向左侧捋回。同时左手粘住敌人左腕。手心向下暗施采劲。左脚同时向前左侧迈去半步。坐实。腰向左斜倚。随将右脚提起。脚尖与脚背。平直向敌人左胁踢去。同时而手掌侧立。向左右平肩分开。以称分脚之势。眼亦随右手看去。含胸拔背。定力自足。则敌势不能自支矣。

转身左蹬脚  
设敌人自身后用右手打来。我即将身向左正方转动。合胸拔背。松腰尤须虚灵顶劲。左腿悬提。随腰转时。脚尖垂下。右脚立定时。左脚即向敌腹部用脚跟蹬去。脚指朝上。两手随腰转动时。由外往内合。随左脚蹬出时。掌即向左右侧立。平肩分开。眼神随左指尖望去。立定根力。则敌必应腿自仰矣。

下势独立  
如敌人往回拽其力。我即顺势将身向前上攒起。右腿随之提起。用足尖向敌腹部踢去。右手随之前进。屈肘。指尖朝上,以闭敌人之左手此时左脚变实。稳立。右手随进时。或牵制敌人左右手亦可。不必拘执。

玉女穿梭(貌似原名应如此)  
设敌人从后右侧。用右手自上打下。我即将身随左脚同向右方翻转。右脚随即提回。落在左脚前。脚尖侧向右分开坐实。左手收回。合於右手腋下。随即护绕右大臂。穿过右肘。即用棚劲。向左前隅角上翻去。将敌之手腕棚起。左脚同时前进。屈膝坐实。有脚伸直。右手即变为掌。急从左肘下穿出。冲向敌之胸胁部击去。未有不跌。此式左右手相穿,忽隐忽现。捉摸不定。袭乘其虚。故曰玉女穿梭。以喻其势之巧捷也。

扇通背(貌似原名应如此)  
设敌人又用右手来击。我急将右手由前往上提起。至右额角旁。随将手心向外翻。以托敌右手之劲。左手同时提至胸前。用手掌恸开。直劲向敌胁部恸去。沉肩坠肘。坐腕。松腰。左脚同时向前踏出。屈膝坐实。脚尖朝前。眼神随左手前看。右腿随腰胯伸劲送去。其劲正由背发。两臂展开。欲扇通其背。则所向无敌矣。

搬拦捶  
设敌人用右手来击。我即将左足微向左侧分开。腰随往左拗转。左手即往后翻转至左耳边。手心向下。右手俯腕。随转至肋间。握拳。翻腕向右转腰。右拳随之旋转至右肋下。此谓之搬。同时提起右脚侧右踏实。松腰胯沉下。左手即从左额角旁侧平向前击。谓之拦。左足同时提起踏出一步。坐实。右足伸直。右手拳即随腰腿一致向前打出。然此拳之妙用。全在化人击来之右拳。先以我之右手腕。黏彼之右手腕。从左肋上搬至右肋下。其时。恐敌人抽臂换步。即将左手直前随步追去。寓有开劲。拦其右手时。即速将我右拳。向敌胸前击去。则敌不遑避。必为我所中。此拳之妙用。所以全在搬拦之合法也。

如封似闭  
设敌人以左手握我右拳。我即仰左手穿过右肘下。以手心缘肘护臂。向敌左手腕格去。如敌欲换手按来。我即将右拳伸开。向怀内抽拆。至两手心朝里斜交。如成一斜交十字封条形。使敌手不得进。犹如盗来即闭户。此谓之如封之意也。同时含胸坐胯。随即分开。变为两手心向敌肘腕按住。使不得走化。又不得分开。此谓之似闭。似闭其门不得开也。随即用长劲。照按式按去。眼前看。腰进攻。左腿屈膝坐实。右腿随胯伸直。合一劲。向敌击去。此为合法。

十字手  
设有敌人。由右侧自上打下。我急将右臂。自右向上大展分开。身亦同时向右转。左脚与右脚合。两手由上分开。复从下相合。结成一十字形。全身坐在左脚。右脚即提起。向左收回半步。两脚直踏。如起式。此一闭一合劲也。际我用开劲分敌之手时。正恐敌先乘虚由我胸部袭击。故我即结两手成一合劲。其时手心朝里。将敌之臂棚住。如敌变双手来按。我即用双手将敌手由内往左右分开。手心朝上。或向下均可。惟结成十字手时。同时腰膝稍松。往下一沉。则敌所向之力。即自散失不整矣。

收势(再汗一个)
两手分左右下垂。手心向下与起势式同。此为一套拳终了之时。学者尤不可忽略。合太极者。合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而仍归於太极。即收其心意气息。复全归于丹田。凝神静虑。知止有定。不可散失。以免贻笑大方也。

杨家太极杨健侯传人赫寿岩先生传云:
太极十三式是一套以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等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配合太极拳十三法演练的拳术。此外配合该拳的基本功还有太极十三丹法。太极十三丹法是由老架太极十三式中的十三个式子组成的套路。十三丹法名称有:猴形(单鞭)、蟾形(揽雀尾)、鹤形(白鹤亮翅)、熊形(倒撵候)、凤形(斜飞式)、蛇形(上上式)、猫形(撇身锤)、鹊形(下式)、虎形(打虎势)、马形(野马分鬃)、鸡形(金鸡独立)、龙形(云手)。
(按:从这裏可以看出,现在流行的太极拳的原形似乎就是原始太极十三式)

仿生十三式原始太极拳歌诀
吴派王培生先生所传 赫寿岩(杨健侯传人)传

一、狮子摇头滚珠丹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狮子欣然大张口,摇头摆尾滚圆球。
上下前後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揉。 上下前後左右转,六合乾坤掌中(柔)

二、长蛇串珠扭腰丹
长蛇串珠扭腰功,屈伸开合身体轻, 长蛇串珠扭腰功,屈开伸合身体轻,
尾能护头头护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尾能(获头头获尾),柔软功夫第一宗。

三、灵鹊起尾过梅丹
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灵鹊起尾头相连,梅花枝上喜又欢。
前躥後跃无歇息,圆机活法是真诠。 (前钻後跳)无歇息,圆机(灵活)是真诠。

四、猿猴通臂易筋丹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猿猴舒手去偷桃,左右通臂将身摇。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远近高低随意取,筋长力大快逍遥。

五、豹虎爬山换骨丹
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豹虎爬山用力争,雄威到处起神风。
周身布满英雄气,脱胎换骨力无穷。 周身布满英雄气,(换骨脱胎)力无穷。

六、鹤舞松荫静体丹
鹤舞松荫体泰和,轻洒漫步运蹉磨。 鹤舞松荫体(态)和,轻(刷)漫步运蹉磨。
提膝抖翎心神静,仙胎炼就意灵活。 提膝抖(翅)心神静,(胎仙)炼就意灵活。

七、熊罴漫步聚精丹
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熊罴漫步力千钧,撑档坐胯手推轮。
海底炼得精气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海底(聚)得精(神)满,一轮明月照乾坤。

八、金蟾望月炼气丹
金蟾望月爱光明,一息相通倍有情。 金蟾望月爱光明,(气)息相通倍有情。
气候圆时吞入腹,明珠一粒落黄庭。 (明月)圆时吞入腹,(珍)珠一粒落(洞)庭。

九、蟠龙戏珠凝神丹
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蟠龙戏珠起云端,升降飞腾飘渺间。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探爪攫捞海底月,神随意得登金山。

十、彩凤朝阳展翅丹
彩凤出山展翅飞,朝阳顶上起光辉。 彩凤出山展翅飞,朝阳顶上起光辉。
冲天遮日如灵主,动静随和莫背违。 (中天晒日如禽主),动静随和莫背违。

十一、雉鸡司晨提钥丹
雉鸡司晨背向前,腿似提炉独立坚。 雉鸡司晨背向前,腿似提炉独立坚。
随意寻食能自得,牵毫难脱定中观。 随意寻食能自得,(纤)毫难脱定中观。

十二、狸描捕鼠形姿丹
狸猫捕鼠伏身看,栽倒神态出自然。 狸猫捕鼠伏身看,(机)倒神(知)出自然。
提随蹲耸形神妙,回圈闪转软如棉。 (扣现蹲纵)形神妙,回圈闪转软如绵。

十三、野马分鬃逐鹿丹
野马分鬃鹿突形,流星赶月快如风。 野马分鬃鹿突形,流星赶月快如风。
铜墙铁壁难遮挡,一拥身躯入太空。 铜墙铁壁难遮挡,一拥身躯入太空。

太极十三式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所谓:朋捋挤按采挒肘靠八法,加上前进、后退、左顾、右盼、中定合称十三式。
八法是八种类型,后面的是五种身法,但核心都是内功,以神意为主导,以气为驱使。
攻防含义在于其次,随形就势,我一个式子,你碰我哪里都挨打。


太极十三势每一招的攻防含义
提随蹲耸形神妙,回圈闪转软如棉。 (扣现蹲纵)形神妙,回圈闪转软如绵。十三、野马分鬃逐鹿丹 野马分鬃鹿突形,流星赶月快如风。 野马分鬃鹿突形,流星赶月快如风。铜墙铁壁难遮挡,一拥身躯入太空。 铜墙铁壁难遮挡,一拥身躯入太空。

太极十三势每一招的攻防含义
一旦掌握对方的劲路、破绽,或是敌强我弱,为了尽量减少失误,采用避实就虚,或用偶角的打法,从侧面击打,“攻其所必救,守其所不攻”。只要对方进攻,我即舍己从人,用粘连黏随之法牵制着对手,当其有破绽出现时,即攻其实点;或者在击其第一个破绽时,对方必然因吃劲而出现相应的相援,我即攻其救援之处,在其要...

详解太极十三势
若出肘势烈如火,山摇地动靠势强。 玄玄留下十三势,理法融通褔寿长。 太极十三式是太极拳阴阳动静之母,因出自太极图,故名太极十三式。 太极十三式是无极而生,是无动、到大动、的阴阳虚实转变的过程 其中、动则形体合,动中求静,静极复动。静则精气神合:静中求动、动极复静。 掌握太极五势各种劲力后,...

太极拳十三字行功诀及杨式太极点穴详细介绍
“听探顺化神气关”太极拳中的听劲,是由于手腕、肘臂的磨擦而生出来的知觉,是便于攻和守的方法,在于对方接手时,感觉出对方刚戒柔的出处和部分运动的方向,就可以化解对方的来势和乘机顺势地向对方发着进击。也就是沾粘连随的进攻方式。听者不是以静待动,而是在动的里边,沉着应付,随机进取之意,探是在沉着应付...

太极十三势含义用法?
此动作属於危险动作,以直劲 攻击对方,对方如果不俱备太极内功,硬碰硬,对方向左右转动上身,极可化掉来势转危为安,双方打一个平手。聪明的太极拳习练者,或资深拳家不会去以直劲攻 击对方。如果被攻击方身上有内功,九大关节松,且节节贯串,你攻击对方身上,对方周身松空,又似弹簧,你打出直...

太极拳的十三势单操芋法诀是什么?
清虚自然太极拳十三势动作名称 1、敬无极 面南站立,两足距与肩同宽,足尖向前,重心调至涌泉穴上。其它要求同三圆功桩法。心中要敬。 2、清太极 两膝弯曲135度,头颈不动,微上领,对拉腰脊,胯根松开,臀部下坐,裆内撑圆。清气上升,浊气下降。心中要恭。手指不要下坠,劳宫下塌外吐; 3、阴阳双分 ...

请教24式简化太极拳中每个招式的攻防意义
1.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图1)。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

太极十三势的定义
在十三势一词后面另加别词的论著,应另作别论。“十三势”,顾名思义就以八、五相加而成十三,太极拳八门(八劲)五步即成十三;八卦、五行合成十三,上下两者个相合,称为十三势。十三势论其要求,原则上还需八门、五步与八卦、五行相对应,而不可正隅不分。以下简述如何对应: 太极八劲,有四正劲与四隅劲之分,...

十三势的十三势拳套
指裆势高挑低崩,金鸡独立且留情,护心拳八面玲珑,六封四闭势难容,转身拳劈打纵横,上一步耳环跟打,倒回来左右七星,翻花炮打一个孤雁出群,下扎势谁敢来攻,翻花舞袖如长虹,分门桩去丧残生,转身一拳打倒,两脚穿压难停,舞袖一推往前攻,急回头当场炮中。四路拳(二十三势,略去头尾实为...

张三丰创立的太极拳十三势,和太极拳有着怎样的关系?
现代的很多太极拳招式都是依照张三丰创立的太极十三势中演变出来的,也就是说张三丰的太极拳十三势就是后世所有太极拳的鼻祖,简单的说就像师傅和徒弟的关系一样。在《倚天屠龙记》中,我们可以看到张三丰使用的太极拳威力无比,招式非常的绵柔,但是却可以四两拨千斤,以柔克刚。那么太极拳据说也是张...

仁怀市19884155316: 太极十三势每一招的攻防含义 -
错味克林: 杨家太极杨健侯传人赫寿岩先生传云: 太极十三式是一套以狮、蛇、雀、猿、虎、鹤、熊、蟾、龙、凤、鸡、猫、马等十三种动物和飞禽的形态配合太极拳十三法演练的拳术.此外配合该拳的基本功还有太极十三丹法.太极十三丹法是由老架太...

仁怀市19884155316: 太极当中左右搂膝拗步动作含义 -
错味克林: 做动作时将一手搂膝,另一手前推(异侧手脚在前为拗步),根据攻防含义,称为搂膝拗步.左右就是指方向.陈拳中没有“搂膝拗步”一势,列有“斜行拗步”和此相似,另单列“搂膝”势.搂...

仁怀市19884155316: 太极拳为什么也称为太极十三式 -
错味克林: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的武术瑰宝,是制人而不被人制的技击动作艺术.十三势就是前人留下如何用人体、肢体去技击的武术理论—是教人怎样去巧妙打人的技术方式和 方法.而对十三势内中涵义的理解,却又是“百花齐放”,仁者见仁,各自有各...

仁怀市19884155316: 传统太极拳 -
错味克林: 传统太极拳每招每式都有攻防含义的,不能自学,因为,自学,套路架子你就打不好,有些动作转的角度,你不知道,而且,自学你顶多能把动作打会,但是没有

仁怀市19884155316: 四十二式太极拳里“开合手”的攻防含义是什么? -
错味克林: 孙剑云《孙式太极拳诠真》中说:“开合手,若对方自身后突然抱住我双臂,我即用肘撑住对方双臂,速往下按,并顺势向左转身或向右转身.”

仁怀市19884155316: 如何学好太极拳? -
错味克林: 明确认识练太极拳和做其它事一样,首先要明确认识.对太极拳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是练好太极拳的先决条件.很难想象,不清楚什么是太极拳的人能练好太极拳 . 太极拳是河南温县陈家沟陈氏九世祖陈王廷在家传拳术的基础上,揉入了其...

仁怀市19884155316: 太极拳中什么是采和挒?二者有何关系? -
错味克林: 请问,什么是采?什么是挒?二者有什么关系?有人说杨式太极拳中的斜飞式是个“挒”掌,请问这个挒掌的攻防含义是什么? 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答:我们都知道:掤、捋、挤、按、采、挒、肘、靠是太极拳动作的八种劲法.通过不同的动...

仁怀市19884155316: 太极拳中的“金鸡独立”的攻防含义是什么?我想知道了它的攻防含义,才能练好这个式子.望哪位老师帮忙解答 -
错味克林: 护裆掐喉!

仁怀市19884155316: 赵堡太极拳招式口诀 -
错味克林: 不动若处子,动则如猛虎,心动快似马,手动速如风,身动如墙倒,脚落树栽根.能叫一思进,莫叫一思退.手到脚不到,打人不得妙;手到步亦到,打人如薅草. 有意莫带形, 带形必不赢. 远了用脚手,近了加膝肘.出手如担担,打人如卸肩. 面...

仁怀市19884155316: 太极拳招式中哪些是防守 -
错味克林: 刻意去追求就错了,有的拳术以攻为守,有的以守为攻,有的攻守兼备,太极拳是攻守兼备的,你找个明白人学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