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投名状》中三个男主角谁的演技最好?

作者&投稿:鄹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评价电影《投名状》中三位男主角的演技?~

每个人物演的都不错,包括那几个老演员。

戏里戏外刘德华都是最勤奋和真诚的一个,有牺牲精神,近乎英雄。

看了李连杰这次胖嘟嘟的有些麻坑的阴沉的脸,才知道他以前的片子真的谈不上演技。同样的脸在《霍元甲》时是丑和呆,《英雄》时是不着调,到陈可辛就成了演技派。有人说他这是第一次演华语片的大反派,但不觉得这是反面人物,没有正反,我看到的只是一个悲剧。庞青云不是坏人,更不是恶人。如果二虎,午阳简单的兄弟情在他看来比较天真的话,那他在官场和权术面前一样显得幼稚。

和《色戒》看完以后的感觉一样,悲剧都是来自政治上的幼稚。政治真是个黑洞,越走近,就被扭曲的越厉害。追求政治文明现在看来也是扯淡,蚍蜉,可笑。

金城武到底帅在那儿,还是不确定,不过帅是确定的。怎么都藏不住的一股灵气,还有内心深处飘逸出的一点哀伤。记忆最深的是他看到二虎被射杀的一段戏,跪地前铺,又疾退几步,悲恸无以言表。最冤的是,不知被谁设计的台词,说了五遍大哥是对的,形象一下打到了和王力宏一个级别上,可惜了,感觉像被人陷害。最好体现他演技的电影是《不夜城》,也是最适合他气质的一部电影。

晚清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五花八门的事层出不尽。这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预示着清朝统治行将覆灭。

在同治九年,又发生了两江总督、封疆大吏马新贻被刺的要案,真是朝野震惊,举国倾注。事情发生在同治九年七月二十六日上午,马新贻校场阅兵完毕,返回督署的路上,为刺客张文祥所杀。刺客并不逃走,高喊:“刺客是我张文祥!”让那班怕死的卫士捉拿。

这个案子发生后,清廷十分惊恐,知道此案涉及封疆大臣的内幕亵闻,于脸面上大不光彩。因此,只能掩盖矛盾,粉饰门面。慈禧太后为了维系她摇摇欲坠的统治,亲自出面处理此案。把正在天津处理教案的大员曾国藩,调来审理这个案件。又在曾国藩出发前夕,召见了他,面授机宜,说“马新贻办事很好”,为此案定了调子。这还不放心,一周之内,又连连派出大员参与审案。刑部尚书郑敦谨,也奉旨与曾国藩同审。经过一番紧锣密鼓,终于为张文祥定了一个“漏网发逆”和“复通海盗”的罪名,将张文祥处决,剜了张文祥的心,去祭奠这位马新贻,又厚厚的于以抚恤。一句话,马新贻是一个好官,张文祥是一个发逆。

然而,事情的真象总是难以隐瞒的,纸包不住火。大量的野史、笔记、小说、戏曲,却不顾官方史家的曲笔,将马新贻被刺原委,一一公诸于众。原来,马新贻之所以官运亨通,靠的是假报军功,又结纳权贵才得来的。他在所谓的“剿匪”战斗中,原本是一个败军之将。被俘以后,又没有骨气,与“匪首”义结金兰,成了拜把兄弟。再由他的把兄弟导演一幕马新贻收复失地的闹剧,欺瞒了朝廷,以至爬上封疆大吏的宝座。飞黄腾达以后,那些把兄弟原以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来投靠。马新贻又奸占了把兄弟的妻室,诱杀了把兄弟。张文祥因偶然的原因逃脱他的魔掌,才弄出这一出刺马的大案来。由此可见,清廷所依重的大臣,渔色负友,形同禽兽。凡此种种,正是清廷官场腐败的缩影,无怪慈禧太后煞费苦心,一定要把真象掩盖起来。

此事轰动朝野,慈禧太后惊问:“这事岂不甚奇?”曾国藩诚惶诚恐地回答:“这事很奇。” 更奇的是,案犯张汶祥供词闪烁,主审大员奏案含糊,期间虽有曾国藩、郑敦谨等朝廷大员复审,却始终未得真相,次年十月,张汶祥被剖腹挖心,祭奠马灵。

由于“刺马案”一拖半年之久不能结案,难免传闻四起,使此案更加扑朔迷离,后人将“刺马案”与“杨乃武与小白菜案”,“名伶杨月楼案” “太原案”并称为“清末四大奇案”。
张汶祥为何“刺马”?清廷给出的答案是“听受海盗指使并挟私怨行刺”,“实无另有主使及知情同谋之人”。民间则众说纷纭,更有甚者,早在“刺马”尚未结案时,上海就演出了“刺马戏”。对此,当时官场老谋之士及近现代学者却皆不以为然,他们认为,“刺马”更像是一个政治事件——功德均微的马新贻居然做上两江总督与曾国藩平起平坐,圣恩何以如此眷顾?“刺马案”刚发生便有传言揭马新贻曾遭贼俘、品行不端,难道早有预谋?据查张汶祥本是湘军,而马新贻上任后曾严厉惩治湘军游勇,案发后清廷又派”湘军老祖“曾国藩主审,这其中有何奥妙呢?

按照民间传言和演义版本,张汶祥刺马的根本缘由,是因为马新贻渔色负友,张汶祥是为友复仇。至于故事详情,最早的版本为马新贻曾与窦一虎、张汶祥结为把兄弟,始诱降,继出尔反尔,卖友求荣,杀了窦一虎并霸占其老婆。张汶祥发誓复仇,终遂其愿。值得注意的是,在《清稗类钞》中,老二窦一虎则名曹二虎。

有趣的是,在后世诸多版本当中,虽然故事大同小异,但“妻遭马占”的这个绿帽倒霉蛋不断更名,比如京剧有一个版本叫陈金威,另一个版本则是张汶祥自己。平江不肖生武侠名作《江湖奇侠传》中唤郑时,张彻的电影版名为黄纵,电视版则叫关云宝。之所以列出上述举证,并非无聊,而是想借“绿帽倒霉蛋”姓名的变迁说明“刺马”历经多年多人演义改编,文学意义早已远胜历史价值。

《刺马》的故事在民间流传已久,各个版本层出不穷,扑朔迷离。但事实上,这个故事之所以被列入"清末四大奇案",不是因为这个故事所传达出的正义或兄弟侠义上的问题,也不是叔嫂通奸之类吸引人们眼球的花边内容,而是在于这个案子背后所隐藏着更大的政治军事秘密,据清代史料记载,太平天国十年,洪秀全聚敛无数钱财。而曾国藩攻陷天京后收缴了全部金银,但所上缴朝廷的数额却非常之少,便有传言曾国藩有野心,于是慈僖太后先把曾国藩调离江宁,接着召见过马新贻,升其为两江总督,之后马便在其密旨的授权下开始了对湘军的财政调查。就在马新贻即将把太平天国财富去向弄清楚的时候,"刺马"案突然发生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

-编者按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
映,该片的情节基础、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张汶祥刺马案”再度浮出水面。“刺马”号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当场被捉,动机却迷雾重重,迄今难有定论。《投名状》表现的为兄复仇及政治阴谋,不过是历史上众多猜测中的两个版本。本文详述“刺马案”前后经过,您不妨当一回福尔摩斯,看看能否破解这百年疑案。

-刺客交代了三点行刺动机,漏洞百出

1870年(同治九年)8月22日,上任仅两年的两江总督马新贻在箭场参加完阅射后步行回官署,刚走到官署后院门口,突然从人群中闪出一人,一边口呼冤枉,一边拔出匕首,刺入马新贻的右肋。冷兵器时代的刺杀行动技术含量要求非常高,荆轲刺秦王尽管挖空心思最终还是一去不复返。可是,就在检阅完军队回家的路上,在成群的亲兵随从护卫下,堂堂的两江总督竟被一个大街上窜出来的刺客刺中了,而且刺得非常到位,马新贻第二天就毙命了。怪不得慈禧太后接到奏报后吃惊地表示:“马新贻此事岂不甚奇?”

更奇的还是刺客的供词。据刺客供称,他叫张汶祥,46岁,河南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南下宁波贩卖毡帽,当过四年太平军,其间救过一个叫时金彪的清军俘虏。后来看到太平军势力不支,与时金彪趁机逃出,辗转回到宁波,与南田海盗团伙往来亲密。他交代的杀人动机有三点:一是他回到宁波后发现自己的老婆和钱财被一个叫吴炳燮的霸占了,于是找到时任浙江巡抚的马新贻拦轿喊冤,马未受理。他只好到宁波府告状,虽然要回了妻子,但是钱没有追回来,气急之下,逼老婆吞烟自尽,马应该对他的不幸负责;二是他的很多海盗朋友被马巡抚捕杀,海盗们说他最讲义气,应该杀马新贻为朋友报仇,同时也泄私愤;三是他私自开的“小押”(重利盘剥的典当行)生意被马巡抚明令禁止,绝了他的生路,加深了他对马的愤恨。新仇旧恨加在一起终于使张汶祥动了杀心,一路跟随马新贻从浙江到了福建、江苏,两年之后终于找到机会将其刺杀。

这份供词漏洞百出,却是官方认可的定谳,白纸黑字,签字画押,尚存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民间流传的说法:为兄弟复仇?为国家锄奸?

张汶祥刺马不惜性命处心积虑两年,就出于这么简单的动机?显然不能服众。因此从马新贻被刺起,关于张汶祥的杀人动机就有很多种说法。

《清稗类抄》就搜罗了另外两种:一说马新贻在合肥办团练曾被捻军头目张汶祥俘虏,张久欲投清,就放了马新贻,并连同其友曹二虎、石锦标与马结为异姓兄弟。后马新贻编选张汶祥的降军为山字营,并屡立战功,很快就升迁到了安徽布政使,对三位出生入死的兄弟却逐渐冷淡。这时正好曹二虎把妻子接来同住,马见曹妻美貌,不仅设法骗奸,还诬陷曹二虎“通捻”将其捕杀。张汶祥为替二虎报仇,将马刺杀。

另一种说法是,张汶祥最初与一个叫徐弁的同是太平军李世贤部战士。李世贤兵败后,徐投奔马新贻,成了马的亲兵,张汶祥则到宁波开小押店为生。一次,张到杭州访徐,徐密告他说马新贻正私通甘肃回王准备反清(马新贻是回民),回王军队不日将南下,江浙一带由马负责征讨。张汶祥当场怒骂:“此等逆臣,吾必手刃之!”后又因马新贻下令取缔非法营业的小押店,张汶祥生计被断,出于国仇私愤刺杀了马新贻。

-“督抚不和”之说在审案过程中得到了官方讨论

《清稗类抄》成书距刺马案未久,可见这些说法产生很早,但都只在民间流传,而马死于“督抚不和”的说法却得到了官方讨论,此说是案件审理过程中由太常寺少卿王家璧正式提出的。

当时江苏巡抚丁日昌之子丁惠衡犯了案子,归马新贻查办。王家璧认为丁向马“请托不行,致有此变”。他还说这个传闻流传很广,而且传播得很远。丁日昌“本系矫饰倾险小人”,江南官员那么多,大家偏偏怀疑他,未必是空穴来风。清廷向来鼓励官员“风闻言事”,王家璧此举也是人臣本分。但他的奏折当时就遭到了主审官郑敦谨的否定,郑认为丁惠衡的案子始终都是丁日昌大义灭亲,自行奏办,不会向马请托,当然也不会有怀恨杀人的事。事实的确如此,况且丁惠衡当时尚未投案,未经审理,更没有被杀头,丁日昌恐怕不至于因为走后门不成就动了杀心。

此外,章士钊认为:“夫文祥,官文书明明宣称洪秀全余党,粤捻两通,而其报仇远因,则在南田围剿一役。”章先生所说的南田洪秀全余党,在张汶祥的供词中是海盗,与太平军毫无干系。这很可能是章先生把张汶祥参加太平军的经历与海盗混淆了。说张汶祥为太平军报仇,可能性似乎不大。

-湘军集团是元凶的说法缺乏扎实的证据

马新贻死于湘军集团策划的政治谋杀案的说法起源也比较早,其中论述最全的是高尚举的《刺马案探隐》。他认为,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曾国藩的湘军实力逐步做大,成了朝廷心腹大患,于是慈禧把曾国藩调离两江总督的位子,派马新贻担任,以牵制湘军势力。另外,马还肩负着调查太平天国财宝去向的慈禧密令。马的到任触动了湘军集团的利益,所以湘军指使张汶祥刺杀了马新贻。

随着电影《投名状》的上映,高先生观点多次出现于报刊网络,被认为最接近真实。但是仔细阅读完高先生的著作后,很容易就会发现他的说法难以让人信服。如作者说湘军将领曾给张汶祥立碑。这是一条关键证据,可是出处在哪呢?不注明资料来源是史书大忌。而高先生的著作还有另一大硬伤,那就是小说化。如写钦差张之万等三位主审官欲将案件拖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三人商议的具体情节、对话、各自表情动作,作者描绘得栩栩如生,如同亲见,这显然是一本历史考证著作不应该有的。而细究之下,这些情节描写竟然出自高阳的《慈禧大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两相对照,就可知此言不虚。这就非常难以置信了,高阳先生虽然深谙清史,但是其最成功处在于小说,小说中真真假假,怎么可以拿来做史料看呢?

此外高先生虽然指出了马新贻死于湘军主使的一些蛛丝马迹,但并没有给出任何确凿证据,作者提出的一些理由也多经不起推敲。如慈禧密令马新贻调查太平天国金银的下落以及马新贻上任前对兄长表示自己凶多吉少,这两条关键证据,据作者所说,是得之于马新贻后人,这就使其可靠性大打折扣。所以马新贻死于湘军的说法,尽管存在这样的可能,但还缺乏扎实的证据。

-此案牵扯面太广,传奇因素众多,真相已被淹没

曾国藩的幕僚薛福成曾在日记中说:“或谓必有指使之人,或有以帷薄事疑马公者。盖谓汶祥奋不顾死,非深仇不至此也。”

张汶祥究竟受何人指使?是湘军、太平军还是海盗?如说因帷薄事(男女欢合之事)被杀,似乎又陷入了“渔色负友说”,此说如此盛行,原因何在呢?张汶祥的供词是官方捏造的吗?为什么供词中张会说“养兵千日,用在一时”?如果张与马并不认识,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张对马怀有如此深仇大恨?如果张与马相识,马的遗折为什么说自己是被“不识姓名之人”所刺?刑部尚书郑敦谨审完案后未及回京复命就在途中上书以病乞罢,而他14年后才亡故。是因为未审出真相,羞于做官吗?一切都是未解之谜。

总督被刺杀本来就罕见,何况又纠结着湘军、太平军、捻军海盗,甚至传教士等众多集团,牵扯到慈禧、曾国藩、丁日昌等重要人物,包含着反清、报仇、夺妻等诸多传奇元素,怪不得说法蜂起、真相难求。也许正因为太受关注,世人给出的答案太多,反而将真相淹没了。

○“刺马案”刚发生不久就被改编成了戏文,被京剧、文明戏等各种艺术形式编演。1949年“刺马”故事被搬上银幕,此后在香港多次被改编成电影,其中最有名的版本是张彻1973年导演的《刺马》。而最新版本是陈可辛的《投名状》。

○《投名状》中有一个情节是太平军苏州守将变相自杀,死于刘德华扮演的清廷将领之手,这纯属虚构。事实上,淮军攻破苏州时太平军的将领是慕王谭绍光。他16岁参加太平军,后隶属忠王李秀成,勇敢善战。在苏州保卫战中,他在议事过程中被太平天国内部的叛徒刺杀。

李连杰,一将功成万骨枯
天地枯涩,霜露侵人,尸横沙场,血染黄土。一将功成万骨枯!
李连杰扮演的庞青云,有着叱咤风云的政客抱负和胸怀,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乱世英雄必胜的信念。一生却如履薄冰,为赢得胜利达目标不择手段,临终却仍不知死于谁手。而《投名状》描述了庞青云人性蜕变过程,在部下无法得到魁字营援助,一千六百多亲兵丧生的尸体中爬出来的他,决意变得强大,不再受凌辱欺负。当然他有着自己报国救民的打算,那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他不是赵二虎(刘德华)姜午阳(金城武)这种山贼,他深知一个个强大政权的建立,一次次强大版图的扩充,都是以无数的生命作为代价。当然,急于求成的他也用沾满无数鲜血的双手断送的自己生命。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个风云人物与乱世英豪,庞青云与他们相比不过是小巫见大巫,他可以称为一个精彩的军事人才,抱负高远、文治武功皆能,可是缺乏领悟官场处世哲学的他,终究还是那些嘴脸仁义背后黑刀的大臣皇族棋子,要用就用,要弃则弃。《投名状》的英文片名是“the warlords”(军阀),影片重心当然是庞青云,他落魄流离时利用贼匪,在打打杀杀的气氛中带出与众不同的沉稳内敛气质,赢得爱戴,纳投名状,二两位兄弟在英雄面临的困窘,联手帮助,抢钱、抢粮、抢地盘,兄弟手足们或悲壮或惨烈,伴随电影激烈精彩的场面,一次次震撼人心,男性情义的描写被发挥及至,甚至片段中兄弟三人并肩战斗,看的人热血澎湃,热泪盈眶。
随着功劳累计,加管进爵,庞青云野心逐渐显露,陈可辛最聪明之处,就是没学前者同类电影,按照渔色负友的套路编排故事,而是用镜头逐渐剖析三个男主角的性格特征和蜕变过程。后来到庞青云设计除去阻碍前程的赵二虎时,一个妄想在政坛呼风唤雨,内心世界之复杂,既有显山露水在做政客的忧患,又想扶摇直上,对处理兄弟关系的愧疚,又怕舍弃兄弟之义也无法成就天下之义,一切不由自主却又必须争取,角色表现难度之大,李连杰却将这个可悲可怜的政治牺牲品出色完成,不得不赞!
刘德华,忠信仁义两难全
仁之实,事亲是也,义之实,从兄是也。仁,人心也,义,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刘德华扮演的赵二虎,应该是全片最被观众容易接受的角色,毕竟他有着和传统一脉相承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情操。在与庞青云结拜之前,他是不折不扣的侠盗、英雄。乱世枭雄,跨马横刀,啸聚山林,受众人拥戴敬仰,一切都源自他的说到做到,源自他的忠信仁义。他的生活就像是成人的童话,投射了众人太多被压抑的理想和激情(就是简单的钱和粮食),或者说他身上承载着大家生存下去的希望。
赵二虎性格简单,大字不识一个的他更不会懂得所谓识时务者为俊杰,爱憎分明又重大义,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时候,也不忘空位摆酒,让死去的兄弟们安心上路。这群生死相随的乱世英豪,过着刀口上舔血的一种残酷的浪漫生活。他信任庞青云,带一百单八将跟从庞青云组建战斗力最强的生力军,是他信任庞青云可以保护家园,作贼做最大的诺言。纳投名状,惺惺相惜,为情义尽可两肋插刀。这种义气当先忠信仁义的人物,往往过于理想主义,因为自己的被历史早早淘汰,他这样的人,可以横刀立马,抛头颅洒热血,却是政治下最早的牺牲品。
当庞青云一步步显露野心,用战场上的“兵不厌诈”掩饰为了名利不择手段的做法,赵二虎逐渐怀疑自己眼光,然而纳投名状,义字当先,竭己之力帮助庞青云,拼死救、攻苏州、打江山,只可惜目不识丁的草寇出身,只懂义气不懂人心,在庞青云最危难时候挺身而出,甚至被庞青云接二连三出卖(围攻苏州,他成功说服敌方投降献城,庞青云为斩草除根,坑杀数千俘虏,陷二虎于不义),他也只是望着自身故事改编的戏曲被后人传颂膜拜而悲悯的痛哭,不受利诱,更可悲的是庞青云面对兄弟情谊和青云直上选择后者,刺杀赵二虎,这个可怜的英雄豪杰至死不知真相,可悲的是至死以为“天大地大,没有兄弟的情大”。
刘德华扮演这种义气当先的形象,对他的演技来说毫无挑战性可言(毕竟他演过无数义字当头一马当先的角色了,只是这个不识字的山贼太帅了),酒桌上的看戏时的突然悲悯流泪的镜头让人惊叹,甚至说无法挑剔。如果说李连杰出色完成了性格复杂的庞青云形象,那么刘德华则是精彩的演绎了性格简单的山贼赵二虎,这个新的形象实在立体过前刺马中黄纵太多。

金城武,乱我兄弟者杀之
纳投名状,结兄弟义,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
金城武扮演兄弟中最小的姜午阳,貌似单纯,但是要表达自己经历内心的摇摆不定,与赵二虎最亲,庞青云的沉稳内敛气质使他盲目崇拜,后来发现了庞青云是弑兄凶手后,又丝毫未见犹豫去刺庞。因此他的内心,确实是草莽山贼初出茅庐不懂世情,但是他的立场一直坚定私铁。那就是纳投名状,乱我兄弟者杀之。他的性命,仿佛就是生为他人,在庞青云有难时,拼死救,庞青云作为头领是,即使迷茫也言听计从。就因为庞大哥不管信不信,与自己纳投名状。
同样,姜午阳和两位结拜兄长一样,经历了土匪到士兵再到大富大贵的过程,也亲眼看见战争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希望尽快结束战争。他不懂得庞青云以暴制暴的真正目的,乱世中为前途不择手段。也不象赵二虎一样义胆薄天,在最失望时候敢于一呼百应,为兄弟们着想。姜午阳很简单,为求生存可以玩命,为兄弟情谊可以牺牲,为一句乱我兄弟者必杀之的誓言连命都可以不要。
当姜午阳得知庞青云设计刺杀自己跟随10多年的赵二虎,他根本不分庞青云与莲生甚至赵二虎要的是什么,相信兄弟之情,而他的最大矛盾却在于不解兄弟之情,以为嫂子是乱兄弟之人,红颜祸水,将她杀死,却发现依然无法改变一切。最终去刺庞,去实现诺言:兄弟乱我兄弟者,恃投名状,必杀之。
姜午阳这个似乎是最简单的角色,替庞青云卖命,为赵二虎求情,甚至是杀了暗恋的嫂子,无野心最忠实。金城武演起来得心应手,也是相当精彩。刺杀完之后仰天高呼:刺庞青云者,姜午阳是也!这是《投名状》形式上和《刺马》唯一完全一致的地方。那私心裂肺的高喊声中,在控诉做了“投名状”的奴隶?还是控诉这兄弟相残人性嗜灭的社会?观众自有自己心中的道德定位。这个帅气的第三男主角,比起前两个主角,演技上不遑多让。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
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依,

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李连杰饰演的庞青云从战场的尸体中爬出来,有着自己的政治抱负和价值观,从某种程度上看来,他是现实的,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残忍杀戮令人侧目,他把两位结拜兄弟玩弄于鼓掌之间,庞青云深知一将功成万骨枯的道理,为了理想,可以牺牲一切,包括兄弟、尊严以及爱情。他是三个人中欲望最强烈的一个,从权力欲到情欲,都让他在后来的背叛道路上越行越远。但机关算尽,终究没有料到,自己也无非别人手上一颗用完即弃的棋子罢了。

刘德华饰演的赵二虎确实是一条光明磊的汉子,为人豪气冲天,表面粗矿,实际内心充满情谊。赵二虎的悲剧来自于对兄弟情谊的执着,他相信承诺,相信责任,而在那个背信弃义的时代里,这注定只能被人利用和玩弄。妻子莲生的关爱使赵二虎从来都没有怀疑过她在外面有了男人,因此依旧对妻子表现出最笨拙的关怀和爱意,目不识丁的他不知道她想要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爱,而是大哥那种文人书卷般的浪漫。妻子的背叛,大哥的叛变等等都不曾在赵二虎的脑海里闪现过,到死都还喊着“大哥。”

金城武饰演的姜午阳显得较生涩,或者说他仍然是个有待雕琢的对象,大哥和二哥都深得姜午阳的崇拜,土匪时跟着二哥干,打仗时跟着大哥干,不惜性命的冲在炮火的第一线,却不知道大哥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大哥,二哥的死并不是因为一个女人。一开始他崇拜庞青云指点江山的魄力和统筹能力,但在事情的发展中,他开始逐渐怀疑,直至最后反目成仇。但姜午阳依旧无法摆脱固有的局限和天真,他未能真正理解庞青云的抱负和真心,误以为是红颜祸水,他以为杀了莲生,就可以让兄弟重归于好,所以直到最后,他都未能了解庞青云的真正死因。

莲生在被卖掉的前一天被二虎带走。从此,二虎不再是市井中懵懂的少年,他为了她成为了山贼,她跟了他十几年。
庞青云说:“他以为是救了你,他不知道你已经变了。”
这个女人在丈夫孤身潜入敌营的时候却和他的兄弟拥在一起。然后,望着丈夫离开的方向涌下泪水。
女人是矛盾的,可怕的是,她矛盾的每一面,都是真实的。

死生相托,吉凶相救。誓言破灭,皆已成空。无边落木,泓峥萧瑟。

是部好片子,值得一看:)

至于谁的演技好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华哥

刘德华


投名状里面三大主角原型是谁?
《投名状》晚清三巨头原型是张之洞,李鸿章和曾国藩。《投名状》晚清三巨头曾国藩、李鸿章和张之洞,他们三个出现在电影里,一起要求庞青云打仗。拿到一起作比较,主要是因为他们都是大清王朝主力军队的创始人,其中曾国藩创立了湘军,李鸿章创立了淮军,张之洞新政。同是清朝军队的创始人,其命运轨迹却大不相同...

《投名状》深度解析是什么?
他们三个其实各怀鬼胎,地位悬殊,社会履历相差甚远,本就不是一路人,更不可能真心实意的结拜兄弟,都是时势所迫,所以最终结局在他们初次相遇时就已经决定了。《投名状》剧情介绍:大哥庞青云立志要让天下太平,二哥赵二虎是个盗亦有道的强盗,会留条活路给被劫村民,同时也会分给其他村民,深得民心。

影片《投名状》中三兄弟结拜后所说的那几句词是什么?
纳投名状,结兄弟谊;死生相托,吉凶相救;福祸相依,患难相扶。外人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兄弟乱我兄弟者,视投名状,必杀之。

投名状中的三位主角:庞青云,赵二虎,姜武阳。在历史上是不是真有其人啊...
“刺马”号称“清末四大奇案”之一,凶手当场被捉,动机却迷雾重重,迄今难有定论。《投名状》表现的为兄复仇及政治阴谋,不过是历史上众多猜测中的两个版本。本文详述“刺马案”前后经过,您不妨当一回福尔摩斯,看看能否破解这百年疑案。 -刺客交代了三点行刺动机,漏洞百出 1870年(同治九年)8月22日,上任仅两年的...

电影《投名状》中,庞青云三兄弟的结局说明了什么?
电影《投名状》中,庞青云三兄弟的结局能够很充分的说明,无论是什么关系,多么好的友情和友谊,只要是出现利益上的争执,就会变得一文不值。

电影《投名状》的最后结局是什么?
电影《投名状》的三兄弟在一定程度上像《三国演义》的“刘关张”,刘备有着割据一方,一统天下,做个贤君的梦,关羽是忠义的象征,张飞性格暴躁,头脑相对简单,他眼里三兄弟情义最深。庞青云虽然是军人,但他有着知识分子的梦想,影片中对他想出人头地,做官,不但没有嘲讽和批评,反而给予了同情,他...

投名状结局是什么意思?
《投名状》中最令趣闻君感到亮眼的在于:一、庞青云在明知友军不会出手相助的情况之下,带领八百余人和五千人开打。二、三兄弟的恩怨情仇。三、反映出旧社会最真实的社会状态。兄弟三人的性格各异,庞青云功利心强,一心想要位高权重,赵二虎讲究义气却显得耿直而傻的,姜午阳满腔热血,没有多大主见,又...

电影《投名状》中三个男主角谁的演技最好?
也是相当精彩。刺杀完之后仰天高呼:刺庞青云者,姜午阳是也!这是《投名状》形式上和《刺马》唯一完全一致的地方。那私心裂肺的高喊声中,在控诉做了“投名状”的奴隶?还是控诉这兄弟相残人性嗜灭的社会?观众自有自己心中的道德定位。这个帅气的第三男主角,比起前两个主角,演技上不遑多让。

《投名状》的主角其实是它
看过电影《投名状》的朋友一定会说,电影的主人公一共三个。分别是刘德华,李连杰,金城武扮演的。的确,如果按照戏份多少来说,是这样的。但是,如果按照这部戏要反思的问题来看,他们三个只是被人操控的提线木偶而已。按照我这样一说,也许又会有很多朋友说,主人公应该是那三位老谋深算的三位大人。...

投名状中,你喜欢三个人中哪个角色?为什么?
唯一的战争场面还犯了个通病,那些群众演员太不专业了,拿着刀枪在那甩来甩去的(最受不了的是 《神话》里面的那些群众演员,只顾自己拿把刀站在那练功,你好歹找个人过过招呀),估计导演也认识到这个了,所以大部分的镜头都给了3位主演,但问题又来了,进身搏斗几乎都是特写和镜头的快速剪辑,几...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里3位男主角,你觉得谁的表演最出色? -
豆贩强力: 刘德华 得到了评论的肯定!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中李连杰.金成武.刘德华.谁的演技好? -
豆贩强力: 刘德华. 刘德华在打南京之前表现出来的愚忠,刚毅很明显啊. 还有后来为了救大哥那种傻乎乎的义无反顾真的非常让人感动. 金城武也非常不错,其实没有什么好坏之分,他们共同的努力成就了投名状. 只是个人觉得华仔真的让我哭了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中三位男主演谁的表演更出众
豆贩强力: 李连杰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 3位男主角哪位 演的最好?
豆贩强力: 个人感觉是金城武!!!因为他那人物的角色的内心矛盾最多!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里你觉得谁演得最好?为什么?
豆贩强力: 我觉得刘德华还是演的不错.以前他不怎么成熟,现在还是演的蛮到位的.天下无贼就不错.总之能让我感动的,我就感觉不错.金成武我觉得吧还要再历练历练.李连杰武打是没得说的.在感情戏.我可不敢恭维.霍元甲还是不错的.可还是少了东西.和我想的效果....好了.不说了 .我只是讲我的看法.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里谁是主演他们谁的演技最好
豆贩强力: 李连杰,刘德华,金城武,徐静蕾主演 个人认为是李连杰

文安县13977519594: 大家看了《投名状》觉得如何?里面的谁的演技最能打动你?发出你的感想吧!
豆贩强力: 金城武!我了兄弟,完全不在乎自己!

文安县13977519594: 投名状是谁拍谁演的?好看不? -
豆贩强力: 杜琪峰拍得 刘德华 金城武 李连杰 徐静蕾 演的 很好看的

文安县13977519594: 如何评价投名状?能不能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一下? -
豆贩强力: 2007年《投名状》一出,横扫金像、金马两大典礼,当时世人皆言香港影坛再无拿得出手的作品,否则哪有《投名状》的如此风光.转眼间12年已过,真实的情况,却是放眼到如今,最佳电影每年都有争议,反而是当年的《投名状》随着时间...

文安县13977519594: 电影《投名状》是哪三位实力派演员操刀的 ??
豆贩强力: 主演:李连杰 刘德华 金城武 徐静蕾 ·导演:陈可辛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