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是不是美籍华人

作者&投稿:潜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美国华裔文学属于西方文学的范畴吗~

  华裔文学研究从一开始就试图厘清华裔文学的范畴。但一直以来这是一个悬而未决、
  引起争议的专业学科问题。有的人认为应该以地理与国籍来界定华裔文学这一学科,如华
  裔作家与评论家赵健秀主张那些在“美国生美国长”的才能算是华裔作家[3],有的则以
  文化属性界定,认为应该是以Chinese来修饰American,即应该是以华裔美国人来取代美
  国华裔或美籍华人;有的美国评论则在“美国的”界定外强调中国血缘;也有的人强调了
  语言的标准。于是在美国的华裔文学研究中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以赵健秀的标准来看,林
  语堂和张爱玲等一大批作家不归属于华裔文学的范畴,而张敬珏的《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目
  录》则收录了林语堂、张爱玲、黎锦扬、聂华苓、于梨华和陈若曦等作家,新近出版的《
  哥伦比亚美国文学史》专门有华裔文学一章,其中也收录了林语堂和张爱玲,其中所列举
  的书目不但包括了他们在美国以英语创作的作品,也包括了他们在赴美前在大陆以中文创
  作的作品,对于他们中文作品的英译,则策略性地认为是一种“创作”,如认为张爱玲小
  说的英文版都是由她本人操刀翻译或改写,因此“当属创作作品。英文本《金锁记》讲述
  一个上海滩背景的中国故事,使用中文式的对话、叙述和描写,是为了取悦于英语读者,
  而且,张爱玲对英语轻车熟路使她能够将英语口语与传统而现代的意识织入小说之中。”
  [1](P.547)显然这些界定根本上都牵涉到作家身份的认定。作家身份界定的复杂性正如美
  国华裔文学专家林英敏所言,“是一个既简单又异常复杂的问题。是以种族、国籍、性别
  、出生地、死亡地、最长久的居住地、职业、阶层、人际交往、个性特征、身型、年龄、
  兴趣、宗教、星相、工资收入、自我认定还是别人的认定来确认身份?答案可能是无数的
  。”[5](P.104)美国纽约大学的巴宇特也认为:“‘国家’的政体、民族、种族以及语言
  地理上的意义在‘留洋文学’及其相关的‘海外文学’中是极其混乱的。这在用外文写作
  的作品中尤其明显。”[6]采用一种单一的标准显然是不可取的。“如果非要以‘中国’
  、‘美国’来定位一个作家……所谓‘国家/民族’在海外作家里是很难界说的。‘落叶
  归根’和‘落地生根’的二元对立,很难概括表与实、内与外、疏与离等等复杂情况。”
  [6]如果仅采用地理的与国籍的标准,则无法界定像林语堂、张爱玲和陈若曦这样的作家
  ,还包括像赛珍珠这样的双重国籍作家。而仅强调他们的写作地,也无法界定像陈若曦和
  聂华苓、白先勇这类在美国写作其作品却主要在大陆和台港传播的现象。如果以语言来界
  定情况就更为复杂。无庸置疑,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身份认定中的意义是巨大的
  ,但文学史的一些例子告诉我们,语言标准同样是含混不清的。例如印度与一些像阿尔及
  利亚这样的非洲国家,由殖民主义造成的一种现象是一些作家使用了殖民国的语言进行创
  作,事实上这部分作品并没有成为“外国文学”,像泰戈尔的英语写作同样是印度文学的
  。一个民族常常包括了一些更为小的民族成份,因此,在一个统一的民族里各个不同民族
  也有使用本民族语言进行创作的权力,在一些现代民族国家中这些不同的民族语言使用的
  比例甚至是相近的,这种在一个民族国家中有多种民族语言共存是民族融合进程中的必然
  产物。例如瑞士文学就包括了比例相近的意大利语文学、法语文学、德语文学。即使在美
  国也存在着双语问题,英语并不是美国宪法规定的国语,在加利福尼亚还有不少人选择了
  西班牙语为他们的日常语言。也有人主张,以文化向度为参照策略性地界定看待华裔文学
  。持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对于华裔文学所栖居其中的海外华人社会来说,与中国相联系的不
  是外在的因素,如国籍、职业、出生地等等,甚至也不仅仅是语言的,而根本上是一种文
  化命脉。中国不仅仅体现为一种国体与制度,而是中国文化归属,一种民族的文化归属。
  古老的民族文化在历史进程中发展形成的伦理价值不会轻易随着外在物质环境的变化而变
  化,国籍的改变并不意味着文化身份的改变。将文化国家作为地理与政治国家的一种替代
  ,认为“中国人Chinese在英文里是一个文化的观点”[7](P.149)更是海外儒学传播者提
  出文化中国的认识基础。
  但是从文化传统出发而强调中国的视角,又可能与华裔文学所处的历史与现实语境产
  生出入。因此,有人将华裔文学放在美国文学的框架内,声称“有些人把汤亭亭作品中所
  呈现的传奇误认为正确的中国神话”进而又走入一种极端,认为“有些中国学者根据华裔
  美国文学对于中国文学的忠实程度来加以评断,而华裔美国文学作家其实并无意于只是复
  制或承继中国的文学传统。有些人以高高在上的态度来对待华裔美国文学,把它当作‘分
  支’(branch),‘旁支’(offshoot),或者更糟的是,把它当成中国文学的变种(aberrat
  ion)——而不是完全分离的另一种文学(a separate literaturealtogether)。我认为最
  好是著眼于华裔美国作家如何转化中国的故事,而不是亦步亦趋地呈现。”[8]
  不难看出,种种争论牵涉到一个文化殖民主义的问题,将身份认定问题放入西方霸权
  话语、东方主义的讨论中,将使华裔文学的研究更为复杂;同时也使华裔文学颠覆美国主
  流文化对美国少数族裔的初衷扩大化与复杂化。

因为林语堂晚年很贪腐,所以高晓松用晚节不保来形容他。
林语堂在晚年担任南洋大学校长的时候,把自己的亲戚都安排了学校要职。当和学校翻脸的时候,他请来律师要告学校董事会,结果律师都感觉到林语堂做的有点过份。
林语堂出生在1895年,当他59岁的时候,也就是1954年。当年8月,林语堂来到应约来到南洋大学。陈六使是中国华侨陈嘉庚的侄子,为马来西亚富豪,掌握全东南亚橡胶储藏 。
这所由华侨集资美金四百万元兴办的大学, 当时陈六使捐款500万。南洋大学校董会安排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担任校长。林语堂来后,提出要求说我要当校长。
当时的新加坡华人主要是由福建闽南人组成,林语堂是福建人,还是当时响当当的国际大师。校董会最后决定给林语堂担任校长。
但是,林语堂担任校长后,把他女儿、女婿、侄子都带过来了,而且都担任要职,副校长、财务部长、办公室主任类似的职务。新官上任,他要求把当时新盖的教学楼拆了,说要盖世界一流的教学楼,让南洋要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南洋大学是新加坡的华人建立的,刚建立不久,都是侨乡的血汗钱。提出这个要求的同时,林老还提出要涨工资,教职员工的工资要世界第一高。连当时的哈佛、耶鲁的校长都没有那么高。
因为林语堂是国际大师,校董会也答应了。本来每个学校都有基金管理的,是由校董会负责的。林语堂说他要拿来管理。
但是校董会就是靠这些基金,让在新加坡的华人接受了中国教育,能够看出林语堂管的很宽。据说这些基金有两千多万,校董会没有答应。林语堂就把校董会告了,弄得对薄公堂。
林语堂请来了律师,律师一听感觉也挺过份的, 就打算劝和。 在会议上,林语堂指着捐助金额最大的陈六使先生说他背信弃义。会议上的人坐不动了,纷纷指责林语堂。
后来,大家就问他要怎样才能妥协,林语堂说得给他补偿。在和解会上,林语堂就开始算,连开车的油钱,饭钱都计算了,精确到小数点,三十多万。
当时的30多万是很值钱的,学校的图书馆大楼也就是30多万,校董会一研究,说就这样吧,给您钱,您就去美国吧。
当时,陈六使也在现场,他说基金是大家的血汗钱,不能让学校受损失,这个钱他出。随后,陈六使拿出了支票,给了林语堂30多万。
林语堂在新加坡华人领域多受争议,南洋大学事件对林语堂的晚年名声造成一些影响。晚年,林语堂定居台湾台北阳明山,1976年3月26日去世。

扩展资料:林语堂被称为幽默大师,他谈吐诙谐,热衷幽默。对中国幽默文学的异军突起起了作用。他也一向以童心未泯自况。
林语堂经常撰写文章,阐发幽默,林语堂及其同人积极提倡幽默文学,主张文风“清淡”、“隽永”、“甘美”,作品具有“性灵”、“闲适”的特点,逐渐自成一个小品散文流派。
新加坡的侨领因为冷战时期子女无法在中国接受华文大学教育,又担心子孙脱离中国文化,所以在1952年初,兴起筹组南洋大学。
南洋大学的捐资者不仅有陈六使、李光前这样的富商,更有无数的工人、市民、三轮车夫、妓女等各行业的草根阶层。当时1770名三轮车夫为南洋大学“义踏”,百乐门舞厅舞女为南洋大学“义舞”,一时传为佳话。
参考资料:林语堂-百度百科林语堂与南洋大学-百度百科

  不是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文学家。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后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去厦门大学任教,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32年后陆续创办《论语》、《人间世》、《宇宙风》,推动小品文的创作,成为论语派主要人物。1936年旅居美国。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4年任新加坡南洋大学校长。1966年定居台北。著有《剪拂集》、《开明英文读本》、《开明英文文法》、《大荒集》、《我的话》、《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无所不读》、《京华烟云》、《风声鹤唳》和《语堂文存》等。

  林语堂作品年表

  1928
  翦拂集 上海北新书局

  1930
  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Wartime Essays(林语堂时事述译汇刊) 上海开明书店

  1930
  开明英文读本(三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0
  英文文学读本(二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0
  开明英文文法(二册) 上海开明书店

  1931
  Reading in Modern Journalistic Prose(现代新闻散文选)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3
  语言学论丛 上海开明书店

  1934
  大荒集 上海生活书店

  1934
  我的话上册(行素集) 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1935
  开明英文讲义(三册)林语堂、林幽合编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First Series: 1930-1932(英文小品甲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The Little Critic: Essays, Satires and Sketches on China, Second Series: 1933-1935(英文小品乙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5
  Confucius Saw Nancy and Essays about Nothing(子见子南及英文小品文集) 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

  1935
  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New York: Reynal & Hitchcock, Inc., (A John Day Book)

  1936
  我的话下册(披荆集) 上海时代图书公司

  1936
  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China(中国新闻舆论史) 上海别发洋行

  1936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37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 Reynal & Hitchcoca, Inc., (A John Day Book)

  1938
  The Wisdom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The Modern Library

  1939
  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
  With Love & Irony(讽颂集)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0
  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1
  语堂文存(第一册) 上海林氏出版社初版

  1942
  The Wisdom of China and India(中国印度之智慧) Random House

  1943
  Between Tears & Laughter(啼笑皆非)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4
  The Vigil of Nation(枕戈待旦)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7
  The Gay Genius: The Life and Times of Su Tungpo(苏东坡传)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
  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48
  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 Random House

  1950
  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国的智慧)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1
  Widow, Nun and Courtesan: Three Novelettes From the Chinese Translated and Adapted by Lin Yutang(寡妇,尼姑与歌妓: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2
  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 Retold by Lin Yutang(英译重编传奇小说)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3
  The Vermilion Gate(朱门) A John Day Book Company

  1955
  Looking Beyond(远景) Prentice Hall

  1957
  Lady Wu(武则天传)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8
  The Secret Name(匿名) Farrar, Straus and Cudahy

  1959
  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国的生活)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59
  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信仰之旅)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0
  Imperial Peking: Seven Centuries of China(帝国京华:中国在七个世纪里的景观) Crown Publishers

  1961The Red Peony(红牡丹)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2The Pleasure of a Nonconformist(不羁)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3Juniper Loa(赖柏英) World Publishing Company
  1964 The Flight of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 G. P. Putnam\'s Sons
  1965无所不谈一集 台北文星
  1966平心论高鹗 台北文星
  1967
  无所不谈二集 台北文星

  1973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of Modern Usage(当代汉英辞典) 香港中文大学
  1974 无所不谈合集 台北文星
  1976 红楼梦人名索引 台北华冈

不是!

不是

不是,没有加入美国籍贯

不是

是旅美华人


林语堂是不是美籍华人
不是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现代著名作家。原名和乐,改名玉堂、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文学家。福建龙溪人。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1919年后留学美国、德国。1923年回国,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任教,支持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去厦门大学任教,写杂文,并研究语言。1932年后...

林语堂是美籍华人么???
不是。我买了好几本他的书,上面的简介都没写。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

哈佛毕业的中国名人
一、林语堂 林语堂(1895年10月10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今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早年留学美国、德国,获哈佛大学文学硕士,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回国后在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厦门大学任教。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

姓林的资料,古代、近代、现代,天文学家,科学家,书法家,文学家,明星...
中国文学家、发明家。福建省龙溪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乳名和乐,名玉堂,后改为语堂。美国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曾任北京大学英文系主任、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等职。1940年和1950年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他的一生...

姓杨的科学家
有姓杨的名人吗 杨振宁,著名美籍华裔科学家、物理学大师、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姓杨的伟人有哪些 杨震(?-124)字伯起,汉弘农华阴人,东汉安帝宰相。早年聚徒教授,不应州郡征辟,直到50余岁始入仕途,官位屡迁升至司...

长安区15583962677: 林语堂平生简介 -
比制通泰: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长安区15583962677: 林语堂 外语功底 -
比制通泰: 不是一般的强,他有好多直接用英语写成的作品. 《京华烟云》,就是英语写的.英文原著《Moments in Peking》,是林语堂先生于1938年旅居法国时写作的英文版小说.

长安区15583962677: 林语堂和胡适认识吗?当时什么关系? -
比制通泰: 认识,林语堂在国外留学时,奖学金忽然被中断了,胡适私下拿自己的钱资助林语堂上学,但并没告诉林语堂,林语堂回国后才发现,所以胡适可以说是有恩于林语堂了. 但是后来语丝派与现代评论派笔战时,林语堂因为喜欢自由的风格,加入了鲁迅的语丝派,与胡适等人的现代评论派论战,所以两人又算是对手了. 希望帮到你.

长安区15583962677: 住美国房子,娶日本老婆,请中国厨子谁说的 -
比制通泰: 1. 人们常说:娶日本老婆,住美国房子,雇中国厨子,乃“人生三大享受“,具体出自哪里,谁人之口,已经无法考证;不过大文学家林语堂曾经说过:“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子里装有美国的水电煤气管子,有个中国...

长安区15583962677: 林语堂的任教经历是什么样的啊? -
比制通泰: 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47年,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3月26日,去世于香港,四月移灵台北,长眠于故居后园中,享年八十二岁.

长安区15583962677: 林语堂是怎样的一个人?文笔为何类? -
比制通泰: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代表作品: 《翦拂集》、《京华烟云》、《孔子的智慧》

长安区15583962677: 我爱读字典(英语),有什么好处吗 -
比制通泰: 读字典的好处就是可以学会很多的单词和词组,阅读量会很大 做阅读理解也会简单 但还是需要多多联系口语和grammar

长安区15583962677: 为什么《京华烟云》要用英文写? -
比制通泰: 林语堂本身研读红楼梦,并且想把这一著作翻译成英文,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文学的魅力,但毕竟红楼梦中涉及的中国古典内容太多,无法用英语很好的表达,于是他萌生出一个念头:用英语写...

长安区15583962677: 告诉我一些关于林语堂的事情~
比制通泰: 林语堂(1895.10.3-1976.3.26)福建龙溪(现福建漳州)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文学家.

长安区15583962677: 英语浙派名师培训感言
比制通泰: 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而教育的发展归根到底在于高素质的师资,依赖于教师的教育... 对近代名家更应关注,如鲁迅的激昂、林语堂的幽默、老舍的平和、冰心的清雅、朱...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